參考文獻
王定理(1993)。《中國畫顏色的製作與運用》。台北市:藝術家。
王進祥(1983)。《中國美學史資料選編(上卷)》。台北:漢京文化。
何穎怡 譯,Joy Magezis 著(2004)。《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市:女書文化。ISBN:957-8233-10-8。
吳莉君 譯,John Berger著(2005)。《觀看的方式》。台北市:麥田。ISBN:986-7252-79-9
李長俊(1998)。《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市:雄獅。ISBN:957-97352-6-3
汪耀進、武佩榮 譯,Roland Barthes 著(2010)。《戀人絮語》。台北市:商周。ISBN:978-986-272-007-3。
侯宜人(1994)。《女性創作的力量》。台北市:探索文化。ISBN:957-9167-28-1。
侯淑姿(1998)。《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市:女書文化。
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台北市:揚智。
馬斯洛(1991)。《動機與人格》。台北市:結構群。
高全喜(1993)。《自我意識論》。台北市:博遠。ISBN:957-8534-56-6
張小虹(1993)。《後現代/女人:權力、慾望與性別表演》。台北市:時報文化。ISBN:957-13-0666-5。
張南星 譯,Andree Michel. 著(1989)。《女權主義》。台北市:遠流。ISBN:2-13-039610-0。Andree Michel.(1979)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文化。陳香君、汪雅玲、余珊珊 譯,Norma Broude and Mary D. Garrard 著(1998)。《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Ⅱ)》。台北市:遠流。ISBN:957-32-3588-9
陳鼓應(1999)。《存在主義》。台北市:台灣商務。
傅嘉琿(1998)。<藝術史中女性主義之評論>收錄《女/藝/論:台灣女性藝術文化現象》。台北市:女書文化。
游惠真 譯,Linda Nochlin著(1995)。《女性,藝術與權力》。台北市:遠流出版。ISBN:957-32-2571-9。
黃昌誠 譯,Van Cleve Morris 著(1995)。《存在主義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ISBN:957-11-1042-6。
廖雯(2001)。《不再有好女孩了:美國女性藝術家訪談錄》,初版。台北市:藝術家。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市:藝術家。
劉詠聰(1995)。《女性與歷史》。台北市,台灣商務
蕭雲菁 譯,長尾剛 著(2007)。《圖解榮格心理學》。台北市:易博士文化,城邦文化。ISBN:978-986-7881-85-4。
賴明珠 譯,村上春樹 著(2003)。《挪威的森林(下)》。台北市:時報文化。ISBN:957-13-4005-7。
謝鴻均(2006)。《原好》。台北市:台灣商務。ISBN:957-05-2062-0
簡瑛瑛 主編(2003)。《女性心/靈之旅:女足傷痕與邊界書寫》。台北市:女書文化。ISBN:957-8233-41-8。
龐靜平(1999)。《走入名畫世界-藍畢嘉》。台北市:藝術圖書。
參考網站
書寫女性感知/郭冠 http://artouch.com/artco/story.aspx?aid=2009100811467
藍畢嘉 http://www.ylib.com/art/artist/200701/artist02.html(2011/5/10瀏覽)
學術論文
鍾正。《張愛玲小說的電影閱讀》。台中: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黃靖月。《女性意像繪畫創作》。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李錫岳。《「活在當下」-當代水墨人物畫之創作與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謝福龍。《身體意象-水墨人物畫之創作研究》。台南:長榮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陳佳莉。《從符號中尋找當代女性的主體性-陳佳莉1997~2000創做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