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Dancyger, Ken&Rush, Jeff 著,易智言等 譯 (1994),《電影編劇新論》,台北:遠流 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 著,曾偉禎 譯 (1992),《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台北:遠流 Franz, Kafka 著,姬健梅 譯 (2010),《變形記》,台北:麥田 Franz, Kafka 著,葉廷芳 譯 (1996),《卡夫卡短篇傑作選》,台北:志文出版社 Joanne, Hollow 著,張亞萍 譯 (2001),《大眾電影研究》,台北:遠流 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 譯 (1997),《千面英雄》,台北:立緒 Louis, Giannetti 著,焦雄屏等 譯 (2004),《認識電影》,台北:遠流 Richard, Maltby 著,吳菁、何建平、劉輝 譯 (2004),北京:華夏 Robert, Lapsley&Michael, Westlake著,李天鐸、謝慰雯 譯 (1997),《電影與當代批評
理論》,台北:遠流 Thomas, Schatz 著,李亞梅 譯 (1999),《好萊塢類型電影---公式、電影製作與片廠制
度》, 台北:遠流 Tim, Bywater&Thomas, Sobchack 著,李顯立 譯 (1997),《電影批評面面觀》,台北:
遠流 林文淇(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台北:遠流。(原書 Turner, G. (1988 ). Film as Social
Practice.) 松浪信三郎 著,梁祥美 譯(1982),《存在主義》,台北:志文出版社 葉舒憲 著(1987),《神話 – 原型批評》,陝西: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讀者文摘編輯部,(2009),《 讀者文摘---男人中年危機》,台北:讀者文摘 鄭樹森 著,焦雄屏 編(2006),《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論文】
王淨薇(2011),《戲劇與原型:以《無垢舞蹈劇場》為例》,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君陽(2011),《電影作品《世界末日的誕生日》創作論述》,國立臺北藝術大 學電影創作所碩士論文58
吳芳怡(2007),《不同類型電影的用色特徵》,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
許富翔(2011),《電影作品《狗日午後》創作論述》,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 作所碩士論文【網站資料】
維基百科〈Midlife crisis〉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dlife_crisis》。(2011/12/09) 。
維基百科〈反英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8%A5%BF%E5%BC
%97%E6%96%AF,2012/07/29) 維基百科〈存在主義〉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8%E5%9C%A8%E4%B8%BB%E7%BE %A9,2011/06/12)
維基百科 〈薛西弗斯〉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6%9B%E8%A5%BF%E5%BC
%97%E6%96%AF》,(2012/06/12) 維基百科 〈變形記〉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F%98%E5%BD%A2%E8%AE%B0_ %28%E5%8D%A1%E5%A4%AB%E5%8D%A1%29》,(2012/06/12)
【參考影片】
Kieran Mulroney& Michele Mulroney(2011),《萬能隊長》(Paper Man),Artfire films。
Sam Mendes(1999),《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Dreamworks Pictures。 Alexander Payne(2002),《心的方向》(About Schmidt),New Line Cinema。
北野武(1999),《菊次郎的夏天》(きくじろうのなつ),オフィス北野 日本ヘラ ル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