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8: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秀華
研究生(外文):Siou-Hua Ya
論文名稱:應用層級分析法建構私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指標-以北區教學資源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onstruct the Teacher Evaluation Metrics of Private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 Cases of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cellence in Northern Region
指導教授:吳錫惠
指導教授(外文):Shyi-Huey W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萬能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研究所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教師評鑑層級分析法評鑑指標私立科技大學
外文關鍵詞:Teacher Evaluation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Evaluation IndicatorsPriv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成長、改制、升格及經濟不景氣,為提升教育市場的競爭力,高等技職校院在教學品質的改善上有不少的著墨。由於大學法的修訂,讓各校透過教師評鑑制度,取得教師的績效表現,作為改善教師品質的決策考量。然而,觀諸近年來的教師評鑑研究,較著重於一般公私立大學教師,對於技專校院的相關研究較少。
本研究旨在建構私立科技大學教師評鑑指標,以供私立科技大學做為教師評鑑實施之參考。本研究方法為AHP層級分析法,以北區教學資源中心有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之六所私立科技大學進行AHP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回收率為50%。根據研究之分析與結果,歸納主要結論如下:
一、 本研究依據教師評鑑指標架構,分為教學、研究、服務與輔導三大類別,從類別中分類出十一個項目,進而再分類出59個評鑑指標。
二、 依照權重大小,評鑑類別首重教學(69%),其次服務與輔導(17%),研究(14%)最低。
三、 教學項目分為:教學規劃(39%)、教學成效(26%)、教學指導(25%)、教務配合(10%)。研究項目分為:研究計畫(38%)、期刊論文(30%)、專門著作(18%)、學術參與(14%)。服務與輔導項目:學生輔導(57%);校內服務(34%);校外服務(9%)。其中,教學類別、研究類別及服務與輔導類別的關鍵項目各為教學規劃、研究計畫及學生輔導。
四、 評鑑指標的訂定應有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並循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鑑程序,尋找學校與教師們的雙贏。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growth of higher education, restructuring, upgrading and economic downturn, higher technological and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has focu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 qualit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education market. Due to the revision of the University Act, institutions are charged to evaluate the teachers’ performance through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teacher quality. However, the current studies of teacher evaluation are more focused on the general public and private universities for the less technical colleges/univers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teacher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the priv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reference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acher evaluat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is adopted. The AHP questionnaires are sent to six private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cellence in Northern Region, which have obtained the Teaching Excellence Project by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return questionnaires run 50% valid response rat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y results, summariz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is study based on teacher evaluation indicators architecture, the Teacher Evaluation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eaching, research, service and counseling categories; eleven projects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then sort out the 59 evaluation indicators. Seco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order of weight, teac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aluation category (69%), followed by services and counseling (17%), research (14%) and the lowest. Third, teaching category is divided into teaching planning (3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26 percent), teaching guidance (25%), Coordination with teaching affair (10%). Fourth, research category is divided into the research project (38%), journal paper (30%), specialized texts (18%), and academic participation (14%). Services and counseling programs is divided into student counseling (57%), school services (34%), and off-campus services (9%). The key project of teaching category, research category, as well as services and counseling category are teaching planning, research projects and student counseling, respectively. Finally, rubrics set should have the interested parties to participate in, and follow fair, just, open evaluation procedures, looking for institutions and teachers are a win-win situation.

Keywords: Teacher Evaluat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Privat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 謝………………………………… …………………………………………iv
目 錄…………………………………………………………………………......v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x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 研究目的………………………………………………………………......4
1.3 研究問題及名詞釋義…………………………………………………......4
1.4 名詞釋義………………………………………………………………......5
1.5 研究範圍與限制………………………………………………………......6
1.6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教師評鑑的定義….………………………………………………………...9
2.1.1 教師….……………………………………………………………………9
2.1.2 評鑑..……………………………………………...……………………..10
2.1.3 教師評鑑的定義..…………………………………………………….....10
2.2 教師評鑑的目的..…………………………………………………………12
2.3 教師評鑑的指標….……………………………………………………….16
2.3.1 指標..……………………………………………………………...……..16
2.3.2教師評鑑指標…………………………………………………………....16
2.3.2.1教學…………….……………………………………………………...17
2.3.2.2研究…………….……………………………………………………...20
2.3.2.3服務與輔導…….……………………………………………………...22
2.4 評鑑實施現況.……………………………………………………………24
2.4.1 評鑑辦法..………………………………………………………………24
2.4.2 評鑑類別..………………………………………………………………26
2.4.3 權重分配..………………………………………………………………27
2.5大學教師評鑑相關研究..…………………………………………………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36
3.1 研究架構..…………………………………………………………….......36
3.2 研究對象..………………………………………………………………...37
3.3 研究方法..…………………………………………………………...........39
3.3.1 AHP層級分析程序法..…………………………………………….…...39
3.3.2 AHP層級分析程序法問卷..……………………………………………41
3.4實施程序...…………………………………………………………...........52
3.5資料處理..……….…………………………………………………...........52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53
4.1問卷一致性檢定分析及權重計算分析………………………………......53
4.1.1類別一致性檢定分析及權重計算分析………………………………...58
4.1.2項目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0
4.1.2.1教學項目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0
4.1.2.2研究項目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2
4.1.2.3服務與輔導項目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4
4.1.3指標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6
4.1.3.1教學指標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66
4.1.3.1.1教學規劃指標.……………………………………….……………66
4.1.3.1.2教學指導指標.……………………………………….…………….68
4.1.3.1.3教學成效指標….……………………………………….………….70
4.1.3.1.4教務配合指標..……………………………………….……………72
4.1.3.2研究指標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74
4.1.3.2.1研究計畫指標..……………………………………….……………74
4.1.3.2.2期刊論文指標..……………………………………….……………76
4.1.3.2.3專門著作指標..……………………………………….……………78
4.1.3.2.4學術參與指標..……………………………………….……………80
4.1.3.3服務與輔導指標一致性檢定及權重計算分析.……….……………82
4.1.3.3.1校內服務指標..……………………………………….……………82
4.1.3.3.2校外服務指標..……………………………………….……………84
4.1.3.3.3學生輔導指標..……………………………………….……………86
4.2整體權重計算分析..……………………………………….…………….88
4.2.1類別整體權重計算分析…………………………………….…………88
4.2.2項目整體權重計算分析………………………………….……………89
4.2.3指標整體權重計算分析………………………………….……………9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95
5.1研究發現..………………………………………………….…………….95
5.2研究結論……………………………………………………….………...98
5.3研究建議..………………………………………………….…………….100
參考文獻…………………………………………………………….…………….102
附錄一……………………………………………………………….…………….106
附錄二……………………………………………………………….…………….118
附錄三……………………………………………………………….…………….13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0)。2012年至2060年臺灣人口推計。
鄧振源(2005)。計畫評估-方法與應用。
榮泰生(2011)。EXPERT CHOICE在分析層級程序法(AHP)之應用。
彭森明(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成  果報告。
陳佩如(2007)。我國大學教師對大學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研究所。
陳惠鈺(2008)。建構我國大學教師評鑑制度之後設評鑑檢核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黃綉雲(2008)。大學教師評鑑現況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
陳彥伶(2009)。大學教師評鑑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張佳穎(2006)。應用德爾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大學教師評鑑研究績效指標。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洪雅琪(2009)。我國大學教師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鄭周拴(2010)。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評鑑資料蒐集方式與評鑑人員意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
周玉珍(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
吳宇正(2002)。大學教師績效評估模式之研究-應用DHP法。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黃厚生(2007)。技職型大學教師評鑑與淘汰機制之研究。清雲教學卓越期刊》,1(1),87-110。
耿筠(2008)。技職校院教師研究評鑑之取向。評鑑雙月刊。12。
張媛甯(2010)。大學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以S科技大學為例。南台科技大學學報。35(2)。
張媛甯、郭重明(2011)。大學教師教學專業發展之初探。學校行政雙月刊。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孫志麟(2007)。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周祝瑛(2007)。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期刊。20(3)。
周祝瑛(2009)。建立人文社會指標的必要性。科學月刊。40(5)。
林天祐(2007)。教師評鑑。評鑑雙月刊。9。
巫銘昌、林恩賜(2010)。我國高等技職教育評鑑的效益與綜合省思。評鑑雙月刊。24。
陳姿曲(2011)。99學年度技專校院評鑑執行釋疑。評鑑雙月刊。32。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
呂鍾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17,45-64。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工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 研考雙月刊。18(5),31-41。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採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
張佳穎、邱垂昱(2008)。建立大學教師研究績效指標權重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學報。41(1)。
王梅玲(2005)。大學研究評鑑與引文分析應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1(1),5-13。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6(27),5-22。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7(27),1-20。
林官蓓、林顯輝(2009)。教育大學教師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3,165-200。
<http://www.ris.gov.tw/>(Feb.2012)。
<http://www.edu.tw/statistics/>(Feb.2012)。
<http://www.edu.tw/statistics/>(Feb.2012)。
Arreola,R.A.(2000).Develop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 A handbook for college 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s on designing and operating a comprehensive faculty evaluation system.Bolton,MA:Anker.
Blumberg,P.(2008)Developing learner-centered teachers:A practical guide for faculty.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osta,C.A.Bana e and Oliveira,M.D.(2012). A multicriteria clecision analysis model for faculty evaluation. Omega,40,424-436.
Saaty,T.L.(1980),”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New York:McGraw-Hi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佳穎(2006)。應用德爾菲法與層級分析法建構大學教師評鑑研究績效指標。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2. 黃厚生(2007)。技職型大學教師評鑑與淘汰機制之研究。清雲教學卓越期刊》,1(1),87-110。
3. 耿筠(2008)。技職校院教師研究評鑑之取向。評鑑雙月刊。12。
4.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5. 孫志麟(2007)。績效控制或專業發展大學教師評鑑的兩難。教育實踐與研究。20(2),95-128。
6. 周祝瑛(2007)。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期刊。20(3)。
7. 周祝瑛(2009)。建立人文社會指標的必要性。科學月刊。40(5)。
8. 王振世、陳芃婷(2005)。大學教師績效評量模型之建立:以新竹某國立大學為例。科技管理學刊。10(3)。
9. 王國明、顧志遠(1994)。績效獎勵制度建立之理論與實務-以元智工學院教師績效獎勵制度為例。 研考雙月刊。18(5),31-41。
10. 陳碧祥(2001)。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採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
11. 張佳穎、邱垂昱(2008)。建立大學教師研究績效指標權重之研究。臺北科技大學學報。41(1)。
12. 王梅玲(2005)。大學研究評鑑與引文分析應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1(1),5-13。
13.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上)。中國統計學報。6(27),5-22。
14. 鄧振源、曾國雄(1989)。層級分析法(AHP)的內涵特性與應用(下)。中國統計學報。7(27),1-20。
15. 林官蓓、林顯輝(2009)。教育大學教師評鑑指標系統建構之研究-以屏東教育大學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33,16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