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秋燕(2007) 。生命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俊吉(2009) 。略述孔、孟論人與人生。載於黃政傑、江惠真(主編) :人是什麼—生
命教育,235–255。
毛淑芳(2003) 。宜蘭國小實施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
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王永裕(2009) 。多媒體生命教育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情緒管理成效之研究。華南大
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佳茹(2010) 。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教育課程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王春展(1999) 。兒童情緒智力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昱雯(2008) 。國小六年級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瑞豐國小為例。國
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王淑俐(1995) 。青少年情緒的問題、研究與對策。臺北:合記。
王淑鸎(2012) 。感恩取向的品德教育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感恩態度、情緒管理與同
儕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王勝正(2010) 。WebQuest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數位學習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王惠如(2001) 。把情緒教育融入教學活動。學生輔導,75,46-59。王榮駿(2009) 。以生命教育課程與協同教學改善霸凌行為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榮駿(2009) 。以生命教育課程與協同教學改善霸凌行為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丘愛玲(2001) 。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之設計。教育資料集刊,26,289-316。
但昭偉(2001) 。 「生命教育」的生命。教育資料集刊,26,113-130。何福田(2001) 。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
吳月霞(2005)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四年級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
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180
吳永裕(2001)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基礎概念。載於何福田策劃主編,生命教育論叢,
29-37 頁。台北:心理。
吳秀碧主編(2006) 。生命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案。台北市:心理。
吳宗立(2002) 。班級經營-班級社會學。高雄:復文。
吳怡青(2004) 。生命教育課程方案評鑑之研究--以彰化縣文青國小為例。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吳庶深、黃麗花(2003) 。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
吳瓊洳(1999) 。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台灣教育月刊,580,12-18。呂亞琪(2009)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及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銘
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俊甫(1987) 。發展心理學與教育-全人發展與全人教育。臺北:台灣商務。
李芬容(2005) 。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國立
臺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選(2003) 。情緒護理。臺北:五南。
李麗珠(2002)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以台中市一所
國小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周世娟(2004) 。屏東縣國小級任教師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淑卿(2004) 。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周麗芬(2010) 。共有體驗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挫折復原力之影響。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玉屏(2004)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林招蓉(2003) 。社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嘉義市興
仁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 未出版,
嘉義。
林瑞明(2001) 。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意見調查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林鶯譯 (J Donald.Walters 原著) (1999) 。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的挑戰。台北:
張老師。
林天祐(2005) 。教師行動研究準則:普及化的基石。學校行政雙月刊,
35,1‐16。
邱亮基(2006) 。電影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181
邱姮娟(2005) 。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關係之探討。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
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邱淑珮(2004) 。生命教育課程-「蜜蜜甜心派」融入綜合活動對國小學童尊重與關懷態
度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邱麗卿(2008) 。國小學生情緒管理與班級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
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姚孟佑(2010) 。融合班實施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接納身心障礙同儕為主題。國
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施幸宜(2008) 。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案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柯永河(1997) 。教師的情緒管理。學生輔導,51,40–51。柳毓珍(2005) 。應用繪本教學之生命教育課程對國民小學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之影響
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昭岑 (2005) 。 多元智能融入國小低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以應用繪本為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倪靜貴(1997) 。國民中學校長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唐嘒彣(2009) 。生命教育課程實踐改變世界的種子--愛與關懷。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
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唐璽惠、王財印、何金針、徐仲欣(2005) 。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臺北:心理。
夏林清與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Altrichter, H., Posch, P. & Somekh, B.原著(1997) 。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 。台北:遠流。
夏林清(1999) 。制度變革中教育實踐的空間:一個行動研究的實例與概念。載於夏林
清主編,教育改革:理念與實踐,33-68。台北:五南。
畢恆達(2006) 。詮釋學與質性研究。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
土女性研究實例,27-45。台北:巨流。
孫效智(1999) 。生死尊嚴與生命智慧。台灣教育月刊,580,2-6。孫效智(2000)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2。台北:寰宇。
孫效智(2001) 。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4-31。孫藝萍(2007) 。解決低年級同儕衝突的行動研究──以生命教育課程為取向。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本亨(2010)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
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素真(2009)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分析之研究-以某國小為例。逢甲大學
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182
徐敏雄(2007) 。台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知識社會學的分析。台北:師
大書苑。
秦麗花(2001) 。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翰林
翁淑容(2005) 。生命教育課程融入英語繪本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生命價
值觀與生活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市。
張乃心(2005)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民小學五年級學生生命意義感之影響。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2) 。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玲華(2009) 。利用繪本進行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
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淑美(2005) 。 「生死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高雄:復文。
張雅淳(2007) 。案例教學運用在國小高年級情緒管理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
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輝道(2003) 。生命教育 GOGOGO。台中市:天衛文化。
張鎔顯(2010) 。接納行動共有體驗生命教育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情緒管理之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芬芬譯(2005) 。Miles,M.B.&Huberman.A.M.著。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市:雙葉
書廊。
教育部(2001) 。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曹中瑋(1997) 。情緒的認識與掌控。學生輔導通訊,51,26-39。粘淑芬(2009) 。繪本融入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生生命價值觀之行
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莊素芬(譯) (1999) 。Marion C. Hyson 著。情緒發展與 EQ 教育。台北:桂冠。
許于薰(2006) 。國小四年級科任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許芳菊(2009) 。清江國小:EQ 志工讓學生心更柔軟。親子天下,5,186–187。
許瑞文(2004) 。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以「向日葵的種植」與「毛
毛蟲的飼養」活動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人資處課程與教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嘉義。
郭有遹(1997) 。情緒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情緒的了解、表達、管理與運用。臺灣教育,559,2–8。
183
陳立言(2001) 。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內涵。屏東教育季刊,8,6-9。
陳立言(2004) 。生命教育在台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 ,21-46。
陳彤羚(2007) 。國小高年級學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人際衝突與情緒能力之相關研
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陳秀蓉(2001) 。怎麼實施情緒教育增進教師輔導與管教效能。學生輔導,75,8-9。陳佳慧(2010) 。家長參與國小生命教育之研究-以「彩虹生命教育課程」為例。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俊宇(2010) 。國小癌症兒童生命教育課程之實施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
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建榮(2005) 。電影融入教學於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模式之設計與應用。淡江大學
教育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春美(2003) 。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表現.
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陳英豪(2001) 。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實踐。臺灣地區國中生生死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彰
化:彰化師範大學。
陳書梅(2009) 。用繪本談情緒。親子天下,5,210–213。
陳浙雲(2001) 。學習,從生命開始-九年一貫課程中生命教育的規劃與實施。教育資料集刊,26,237-247。
陳國雄(2002) 。國小生命教育課程實施現況與困境之探討---國小教師觀點。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淑芬(2004) 。悠悠長河~一位國小教師生命教育課程實踐的生命敘說。國立台北師範
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淑媛(2005) 。教師情緒管理與師生衝突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中市國民中學為例。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翠珍(2004) 。不同教學模式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影響
之研究以角色扮演教學模式和直接教導教學模式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鳳卿(2006)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屏東市某
國小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瑩容(2009) 。案例教學法運用於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
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騏龍(2001) 。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麗玉(2008) 。國小四年級實施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
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184
彭鈺茹(2006)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認識及學校行政支援與實施之研
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娉妍(2011) 。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生負向情緒表達之影響。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
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曾淑玉(2004)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原住民學生自我概念、族群認同之實驗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曾惠貞(2001) 。不同階段孩子的情緒發展。學生輔導,75,36-39。游恆山譯(1991) 。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著。生存的理由。台北:遠流。
游富月(2010) 。共有體驗生命教育模式課程對國小學童情緒管理影響之研究。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湯志民(2009) 。生命教育多元智慧觀。載於黃正傑、江惠真(主編) :人是什麼—生命
教育,197-221。台北:華興文化。
鈕則誠(2004) 。生命教育概論:華人應用哲學取向。臺北:揚智文化
黃天中(1990) 。兒童發展學。臺北:東華。
黃妙娟(2005) 。生命教育課程融入國語文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中年級學童生命態度、
家庭倫理觀與人群關係影響之研究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 未出版,
高雄市。
黃香燕(2009) 。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對生命教育課程認知、校務行政支援與實施情形
知覺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晃盟(2005)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之生命教育課程實踐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素菲(1997) 。情緒的本質、功能及處育。學生輔導通訊,51,74-79。黃梅嬌(2004) 。以符合對話教學精神之生命教育課程改善學生言語霸凌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淑婉(2007) 。運用繪本為主的情緒教育方案對提升國小兒童情緒智慧效果之研究。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黃惠惠(2002) 。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
黃景文(2005) 。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黃雅文(2005) 。生命教育核心概念、系統架構及發展策略之研究。教育部委託研究案。
黃雅文(2006) 。日本「活出生命力」的教育政策-日本現行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之探
究。國民教育,46(5) ,4-19。
黃德祥(2000) 。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輔仁大學。
黃麗花(2001) 。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85
楊瑞珠(1997) 。教師情緒管理。臺北:教育部。
楊慕慈(2004) 。生命教育。臺北市:禾楓書局。
溫馥綺(2010) 。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一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國
立臺南大學教育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董文萍(2009) 。劉俠散文在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應用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
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廖介暉(2010) 。國小低年級兒童對生氣主題圖畫書的詮釋。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甄曉蘭(1995) 。合作行動研究:進行教育研究的另一種方式。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學報。
1995(9) ,297-318。
甄曉蘭(2004) 。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
劉安祝(2008) 。國小五年級級任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
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劉朝蓬(2008) 。教育戲劇融入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以生死議題為取向。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樊明德(2004) 。以電影開啟生命智慧-e 化電影式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學
富文化。
歐用生、楊慧文(1998) 。 「新世紀的課程改革─兩岸觀點」 。臺北:五南。
潘慧玲(2003) 。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 ,115-143。
蔡明昌(2004) 。關於生命教育的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62,126-133。蔡明昌 (2006) 。中部國小生命教育實施影響因素模式建構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9 (3) ,177-205。
蔡明昌、吳瓊洳(2004) 。融入式生命教育的課程設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3,159-182。
蔡清田(2000) 。教育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蔡清田主譯(2004)James McKernan著。課程行動研究:反思實務工作者的方法與資源
手冊。高雄市:麗文文化。
鄭石岩(2000) 。生命教育從何著手。北縣教育,33,18-24。
鄭石岩(2003) 。一起來重視生命教育—探討 e 世紀的生命教育觀。教育部生命教育學
習網。2012 年 08 月 15 日,取自 http://life.edu.tw/
鄭崇趁(2001) 。生命教育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9,18-20。鄭惠文(2000) 。讓孩子學會當情緒的主人:從情緒管理教育談起。教師之友,41(3) ,61-65。
186
鄭數華(2004) 。 「自我認識」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意義感教
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黎建球(2001) 。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教育資料集刊,26,1-26。
曉明女子高級中學(2000a) 。生命教育—教孩子走人生的路。臺中:曉明之星。
曉明女子高級中學(2000b) 。全人教育—活出完整的生命。臺中:曉明之星。
蕭志明(2004) 。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生命教育課程意見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錢永鎮(2000) 。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 :生命教育的理
論與實務,127-149。台北:寰宇。
錢永鎮(2001) 。生命教育之班級經營。教育資料集刊,26,317-333。薛靜如(2006) 。兒童情緒管理與人際問題解決態度、學校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國立臺
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魏惠貞譯(2006) 。Marilou Hyson 著。幼兒情緒發展(The emot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 building an emotion-centered curriculum) 。臺北市:華騰。
鍾永吉(1997) 。國小單親兒童的認知信念與情緒經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庭良(2005) 。桃園縣國民小學總務主任工作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顏淑惠(2000) 。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臺北市師範學院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蘇登仁(2008) 。國民小學教師實施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以雲林縣河岸國小為例。國
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鐘惠英(2008) 。以身心動作教育理念應用於國小高年級生命教育課程之行動研究。國
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行政院衛生署 http:
//www.doh.gov.tw/CHT2006/DM/DM2_2.aspx?now_fod_list_no=12743&class_no=440
&level_no=4
中華民國自殺防治協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lifenet-0800555911/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 http://children.moc.gov.tw/garden/game.php?id=200611A01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生命教育網站 http://comm.ssvs.tp.edu.tw/life/
生命教育資訊網 http://life.cpshs.hcc.edu.tw/index.phtml
生命教育網 http://cms.syups.tp.edu.tw/life/modules/newbb/
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協會 http://www.tlea.org.tw/index.php
187
花蓮縣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teacher.hlc.edu.tw/imain9.asp?id=101&sid=129
財團法人蒲公英希望基金會網站 http://www.tcd.org.tw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生命教育中心 http://www.ntjh.kh.edu.tw/life_edu/
國語日報社生命教育專輯 http://www.mdnkids.com/academic/
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life.edu.tw/homepage/091/index.html
喜信生命教育網 http://life.joy.org.tw/
慈濟生命教育網 http://www2.tzuchi.org.tw/life/index.html
道聲兒童生命教育繪本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bookfiles-A20.htm
學習加油站 http://content1.edu.tw/
關懷生命協會 http://www.lca.org.tw/index.asp
二、西文部分
Cohen, L. & Manion, L (1989).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3rd). New York:
Routledge.Cole, P.(1986).Children’s spontaneous control of facial expression. Child
Development, 57,1309–1321.
Denzin,N,K.(1984). On understanding emo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Dworestsky, J. P.(1985).Psychology. St. Paul, MN: West.
Eisenerg, N., Fabes, R., Nyman, M., Bernzweig, J., &Pinuelas, A. (1994).The relations of
emotionality and regulation to children ’ sanger-related reaction. Child Development, 65,
109-128.
Ellis, A. (1997).A 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 New York: Lyle Stuart.
Ellis, A.(1979).Reason and emotion in psychotherapy(2nded ).Secaucus,NJ:Citadel.
Franken, R, (1994) .Human motivation (3d ed) .Paicfic Grove, CA: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Frankl, V. E. (1986).The Will to Meaning:Foundations and logotherapy. New York:
Vintase Broks.
G. Corey, 1991,Theory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p.331),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
Garner, P.W., &Power, T.G. (1996).Preschools ’emotional control in the disappointment
paradigm and its relation to temperament, emotion knowledge, and family
expressiveness. Child Development, 67, 1406-1419.
188
Garner, P.W., Jones, D.C., &Miner, J.L. (1994). Social competence among Low-income
preschoolers: Emotion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nd social Cognitive correlates. Child
Development, 65, 633-637.
Goleman, D. (1995).Emotional intelligence. New York:Bantam Book.
Goodwin, Frederick K (2003). Bipolar Disorder:Origin, Recognition, and Treatment.
Volume 64, Issue 6 of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Supplement p. 38. eM Publications
Jonathan Cohen(2001)"Whither Visual Representations? Whither Qualia? "(Open peer
commentary on O'Regan and Noe, `A Sensorimotor Account of Vision and Visual
Consciousnes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4(5) : 980-981, 2001
John G. Carlson, Elaine Hatfield.(1992).Psychology of emotion:Fort Worth, Fort Worth :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Lincoln, Y. S. (1985).Emerging criteria for quality in qualitative and interpre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Inquiry, 1, 275-289..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Sage.
Merriam, S. B. (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 qualitative approach.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 sourcebook of new
methods (2nd ed.). Thousand Oaks, CA:Sage. Patton,1990
Novaco, R. W. (1979).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anger and stress.In P.
P. Salovey, & J. D. Mayer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p.11), New York:Basic Books.
P. Salovey, & J. D. Mayer, 1990.Emotional intelligence,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p9, p.190.
Richard Reeve(1997).Once more with feeling:King's Lynn (5, Trinity Quay, Page Stair
Lane, King's Lynn, Norfolk, PE30 1NQ) : R. Reeve, ©1997.
Saarni, C., &Crowley, M. (1990).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 regulation:Effect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expression. In E. A. Blechman(Ed.), Emotion and Family, 53-73.
Hillsdale, NJ:Erlbaum.
Shapiro, L. E. (1997).How to raise a child with a high EQ. 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Weisinger, H. D. (1998)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t work:The untapped edg e for success.San
Francisco: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