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5:3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王美晴
研究生(外文):
Wang, Mei-Ching
論文名稱:
臺中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與飲食行為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and The Dietary Behavior of Taichung Elementary Upper Students
指導教授:
黃寶園
指導教授(外文):
Huang, Bao-Yuan
口試委員:
林啟超
、
陳聰文
、
黃寶園
口試委員(外文):
Lin, Chi-Chau
、
Chen, Tsong-Wen
、
Huang, Bao-Yuan
口試日期:
2013-05-2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臺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學門:
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
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健康控握信念
、
飲食行為
外文關鍵詞: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
dietary behavior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480
評分:
下載:33
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及飲食行為間之關係,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內容包括「個人背景問卷」、「健康控握信念量表」、「飲食行為量表」等三個部份,以臺中市12所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像進行調查,得有效量表652份。根據受試學生填答結果,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與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期望自己偏向較瘦的體型。
二、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傾向內控型。
三、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飲食行為表現尚佳。
四、不同健康控握信念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整體飲食行為上有所不同。
五、不同性別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飲食控制行為、低熱量進食行為及整體飲食行為上達顯著差異,且女生顯著優於男生。
六、自覺學業成績表現越好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其整體飲食行為、均衡飲食飲食行為及高熱量食物進食行為表現也越好,反之亦然。
七、家庭社經地位較高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其整體飲食行為、均衡飲食飲食行為及低熱量進食行為表現比家庭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好。
八、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偏向內控型與飲食行為呈現正相關且大部分層面達顯著差異。
九、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偏向機運外控與飲食行為呈現負相關且幾近全部層面達顯著差異。
十、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偏向內控型對飲食行為有正向影響且具有預測力。
十一、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偏向機運外控對飲食行為有負向影響且具有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學校行政、教師、學生家長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and dietary behavior. The research tools include 「personal background questionnaire」、「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 and 「Dietary Behavior Scale.」 The 652 subjects were chosen from twelve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chung city、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with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t-test、one-way ANOVA、Pearson’s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and multiple regressions Analysis using SPSS statistic software.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1. Th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expect to be skinnier in their body shapes.
2. Th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tends to be an internal control type.
3. The dietary behavior of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s moderate.
4.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in whole dietary th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behaviors based on their different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
5. Male and femal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ietary control behaviors、low cholesterol dietary behaviors and whole dietary behaviors. The female students ranked higher than the male students.
6. For thos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perform better in their school grades、the whole dietary behaviors、balanced dietary behaviors and high cholesterol dietary behaviors are ranked higher、and vice versa.
7. For thos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 have a higher social economic status、their whole dietary behaviors、balanced dietary behaviors and low cholesterol dietary behaviors are better than those who have a lower social economic status.
8.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 skewed internal control type and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Most levels of dietary behaviors show great discrepency.
9.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 skewed external control type and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Most levels in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show great discrepency.
10. For thos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 skewed internal type、there is a positive and predictable influence in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11. For those uppe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health locus of controls skewed external control type、there is a negative and predictable influence in their dietary behaviors.
Based on the outcomes of this research、the school administration、teachers、students and parents should take the advice and do some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健康控握信念之探討 9
第二節 飲食行為之探討 15
第三節 健康控握信念與飲食行為之相關探討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6
第三節 研究對像 3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及飲食行為的現況分析 49
第二節 不同健康控握信念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飲食行為上之不同分析 5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生在飲食行為上之差異分析 60
第四節 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與飲食行為之相關分析 71
第五節 國小高年級學生健康控握信念對飲食行為之預測力分析 7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3
壹、中文部份 83
貳、英文部份 92
附 錄 99
附錄一 工具使用同意書 99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01
附錄三 研究工具效度審查學者專家名錄 106
附錄四 正式工具 107
壹、中文部份
中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2012年5月30日)。培養健康飲食行為,促進兒童健康成長。中國教育新聞網。取自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2-05/30/content_69944.htm
王士珉、林薇(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究。家政教育,13(4),52-60。
王明華譯(1993)。吃的營養科學觀。新北市:世潮。
王旻虹(2010)。南投縣某國中學生均衡飲食攝取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1983)。適應與心理衛生。臺北市:大洋出版社。
行政院衛生署(1999)。國民營養現況-1993~ 199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03)。青春營養秘笈。取自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4)。臺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結果Part-Ⅰ。取自http://www.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6a)。營造孩子的健康人生。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2006b)。臺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2001~ 2002 國小學童營養現況。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青少年保健調查系列1:國高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取自http://www.bhp.doh.gov.tw
行政院衛生署(2009)。國民營養調查。取自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行政院衛生署(2010)。健康飲食生活化。取自http://plan-consumer.fda.gov.tw/chinese/health/health/index.htm
何英忠(2003)。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明隆、塗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松崗。
吳武典(1977)。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自我概念、社會互動之關係及其改變技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9,163-176。
吳冠儀(2012)。臺中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營養態度及飲食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呂錦慧(2011)。國小學童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品格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巫雯雯、李寧遠(1987)。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中等教育,38(5),35-42。
李戎、盧幸吉(2004)。中醫養生保健特色系列-飲食之部。臺北市:華騰文化。
李明禹(2000)。臺灣地區13~ 17歲青少年飲食型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錦楓(1990)。廚房裡的科學常識¬-營養‧健康‧飲食。臺北市:健康。
李靜慧(1998)。父母飲食行為、飲食教養行為與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異常飲食行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麗琴(2007)。自我調整學習模式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的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麗惠(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以臺北市北投區國小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蘭、曾東松、翁慧卿、孫亦君(1999)。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臺北市國中生之現況。公共衛生。26(2),75-90。
李蘭、曾倩玲(1990)。某衛生專業學系學生的飲食現況。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雜誌,17,26-36。
李蘭、曾倩玲、陳光和、蕭淑貞(1994)。臺北縣正常發展之幼兒的問題飲食行為。中華公共衛生雜誌,13(1),95-104。
李蘭、潘文涵、葉文婷(1999)。1993~ 1996 年臺灣民眾之營養飲食知識及飲食行為調查結果。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沈育娟(1995)。台北市公立國中學生控握信念、健康價值與吸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2012兒童外食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
季成葉(2002)。中國青少年生長與營養狀況變化和改善策略。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34(5),525-529。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巨流。
林佳蓉、陳瑤惠(2001)。二到五歲托兒中心幼兒一日飲食進食行為探討。醫護科技學刊,26(3),203-212。
林佳蓉、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1999)。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93~ 1996,臺灣四至十二歲兒童之飲食習慣與型態。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林宜親(1998)。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明舜(2011)。臺灣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林美嫺(2006)。臺灣地區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錦英(1998)。國人健康教育亮紅燈-談全國國民營養調查省思。國民教育,38(6),62-68。
林薇(1998)。幼兒飲食行為形成及影響因素。家政教育學報,1,42-58。
林薇、楊小淇、杭極敏、潘文涵(2004)。臺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 2001~ 2002:臺灣國小學童飲食知識、態度與行為調查結果。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林寶齡(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親子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淑娥(2003)。台南縣國民中學學生內外控信念、生活適應與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台南市。
林瑞雯(2004)。同理心成長團體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林慧蘭(2002)。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內外控信念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洪有義(1975)。內外在制握與洛式制握量表簡介。測驗年刊,22,99-104。
洪建德(1994)。臺北市士林北投區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高膽固醇血症及膳食營養狀況。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 (19),201-220。
洪建德、鄭淑慧(1992)。台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與飲食行為。中華街誌,11(4),316-327。
孫瑜華(2005)。影響大學生健康飲食行為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健康飲食編委會(2010)。吃對不生病。北京市: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美文(1995)。台北市母親飲食教養行為與學前兒童體型飲食行為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富琴(2001)。臺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琪敏(2008)。臺北地區國小高年級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1994)。教育部電子辭典-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許惠玉(1999)。兒童營養列車:如何讓孩子吃出健康來。臺北市:師大書苑。
許惠玉(2003)。臺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郭生玉(1982)。教師期望與學生內外控信念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5,139-148。
郭忠哲(1997)。台中市國中三年級學生之營養知識、態度、行為及血清脂肪、膽固醇、鈣質、鐵質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中山醫學大學,臺中市。
陳玉欣(1998)。國中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子的流行病學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政友(2001)。探討臺灣地區高中職與大專學生的健康生活型態與相關因素研究。學校衛生,38,1-31。
陳素芬、鄭惠美、照屋博行、李詩鎮(2004)。日本與臺灣小學生生活習慣、生活態度、生活狀況的比較研究。學校衛生,45,1-15。
陳婉倩(2011)。臺北市高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雅莉(1999)。如何吃出IQ?康健雜誌,12,40-47。
陳慧媛(2010)。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章慶堅(2003)。環境營養教育介入對某學院住宿生營養知識及行為的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傅安弘、簡嘉靜(2009)。臺灣地區大學生屬性對營養知識、營養態度與飲食行為之影響。臺灣營養學會雜誌,34,142-154。
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桃園縣國中生外表取向、身體滿意度與飲食行為。衛生教育學報,27,1-26。
游淑惠(2010)。學童營養教育與肥胖問題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蘆洲市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湯紅梅、何丹丹、孫彥文、何更生、郭紅衛(2005)。上海市閔行區部分小學生早餐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上海預防醫學雜誌,17(10),486。
黃玉薇(1998)。探討北市國中生宗教信仰與危害健康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黃玲珠、陳春妃(1999)。臺灣中部地區某校五專女性新生飲食習慣之調查研究。弘光學報,33,53-71。
黃家燊(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彬璽(2008)。中央警察大學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淑貞、姚元青(1999)。大學生的健康信念、飲食相關自我效能與飲食行為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44(2),43-53。
楊志賢(2000)。台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鎧玉、陳靜敏、林佳靜、李龍騰(2004)。台北市子宮頸抹片檢查陽性個案求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腫瘤護理雜誌,3(2),1-17。
廖彬如(2010)。臺灣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體型意識、飲食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熊英君(2007)。國中生之內外控、社會支援、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板橋市國中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綠色生活編輯小組(2006)。孩子這樣吃,錯了!。臺北市:曼尼文化。
臺中市教育局(2012)。各級學校資料。取自http://www.tc.edu.tw/school/list
臺灣董氏基金會(2010)。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及飲食教養關係。取自http://nutri.jtf.org.tw/index.php?idd=1&aid=2&bid=34&cid=550
趙瑞雯(1996)。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巖(2010)。我國城市中小學生不良飲食行為現狀綜述。中國民族民間醫藥,57。
鄭雪霏、劉俊昌、黃雅文、黃奕清(1996)。健康生活—健康教學的內涵。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蕭千祐(1997)。臺北市實施和未實施學校午餐國小六年級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和飲食行為之比較與相關因素的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臺北市。
賴明美、李燕鳴、劉秋松、林正介(1997)。臺中市某國中國一學生體位與飲食習慣之關係。中國醫藥學院雜誌,6(1),55-62。
賴靖薇(2002)。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臺北市。
賴靜瑩(1999)。國中生 A 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明哲(1997)。吃的營養學觀。臺北市: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
羅雅玲(2004)。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貳、英文部份
Ambrosini、G.、Oddy、W.、Robinson、M.、O'Sullivan、T.、Hands、B.、De Klerk、N.、Silburn、S.、Zubrick、S.、Kendall、G.、Stanley、F.、& Beilin、L.、(2009). Adolescent dietary patterns are associated with lifestyle and family psycho-social factors. Public Health Nutrition、12(10)、1807-1815. doi: 10.1017/S1368980008004618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Reports.(1978). Position paper on the scope and thrust of nutrition edu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72、302-305.
Asadi-Pooya、A. A.、Schilling、C. A.、Glosser、D.、Tracy、J. I.、& Sperling、M. R. (2007).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nxiety、depression、and seizure control. Epilepsy Behav、11(3)、347-350. doi: 10.1016/j.yebeh.2007.06.008
Ata、R. N.、Ludden、A. B.、& Lally、M. M. (2007). The effects of gender and family、friend、and media influences on eating behaviors and body image during adolescence. Journal Youth Adolescence、36、1024-1037.
Bearinger、L. H. & Blum、R. W. (1997). The utility of locus of control for predicting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20、229-245.
Benner、D. C. (ed). (1985). Baker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Michigan、MI: Baker Book House.
Bere、E.、Lenthe、F. V.、Klepp、K. L.、& Brug、J. (2008). Why do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income affect the amount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dolescents eat? The 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8(6)、611-615.
Boutelle、K. N.、Birnbaum、A. S.、Lytle、L. A.、Murray、D. M.、& Story、M. (2003). Associations between perceived family meal environment and parent intake of fruit、vegetables and fat.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35 (1)、24-29.
Corsini、R. J. (1994). 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 New York、NY: John Wiley & Sons Inc.
Crockett、S. J.、& Sims、L. S. (1995).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children’s eating. 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27(5)、235-249. doi: 10.1016/S0022-3182(12)80792-8
Doctor、R. M. (1971). Locus of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and responsiveness to social influ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39(4)、542-51.
Eaton、D. K.、Kann、L.、Kinchen、S.、Shanklin、S.、Ross、J.、Hawkins、J.、Harris、 W.A.、Lowry、R.、McManus、T.、Chyen、D.、Lim、C.、Whittle、L.、Brener、N. D.、& Wechsler、H. (2012). 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illance-United States 2009. Surveillance Summaries,61(4)、1-162.
Fernandes、M. M. (2008). The effect of soft drink avalibility in elementary schools on consumption. Journal of American Diet Association、108、1445-1452.
Fisher、J. O.、& Birch、L. L. (1999). Restricting access to palatable foods affects children’s behavioral response、food selection、and intak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9(4)、1264-72.
Gazzaniga、J. M.、& Burns、T. L. (1993). Relationship between diet composition and body fatness、with adjustment for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physical activity、in preadolescent childr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linical Nutrition、58、21-28.
Hamilton-Ekeke、J. T.,& Thomas、M. (2007). Primary children's choice of food and their knowledge of balanced diet and healthy eating. British Food Journal、109(6)、457-468. doi: 10.1108/00070700710753517
Harnack、L.、Stang、J.、& Story、M. (1999). Soft drink consumption among U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utritional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99、436-41.
Hu、F.、Rimm、E.、Smith-warner、S.、Feskanich、D.、Stampfer、M.、Ascherio、A.、Sampson、L.、& Willet、W. (1999). Reproducibility and validity of dietary patterns assessedbwith a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69(2)、243-249.
Hujjbregts、P. P.、Feskens、E. J.、& Kromhout、D. (1995). Dietary patterns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elderly men: the Zutphen Elderly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3(2)、313-320. doi: 10.1093/ije/24.2.313
Kenneth、A.、& Wallston、K.A. (1978). Locus of control and heal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6(2)、107-116.
Lauren、B. Z.、Carol、A. B.、Robert、J. M.、& Jennie、A. H. (2008). Dietary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youth: the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nutrition survey.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78(1)、9-18.
Laurence、S.、Peterken、R.、& Burns、C. (2007). Fresh kids: The efficacy of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approach to increasing consumption of fruit and water in Australia.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22 (3)、218-226. doi: doi: 10.1093/heapro/dam016
Leavitt、N.、Goodman、S. H.、Cooley、E. L.、& Swell、D. R. (1994). Locus of control and self esteem in depressed、low income African American woman.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30、259-269.
Levenson、H. (1973). Multidimensional locus of control in psychiatric pati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41、397-404. doi: 10.1037/h0035357
Marchi、M.、& Cohen、P. (1990). Early childhood eating behaviors and adolescent eating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9、112-117. doi: 10.1097/00004583-199001000-00017
Msqund、M.、& Rouhani、S. (1991).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cioeconomic status、locus of control、self-concept、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Botswana adolescents.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07-114.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2007). Cancer trends progress report: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Retrieved from U. 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website: http://progressreport.cancer.gov/doc_detail.asp?pid=1&did=2007&chid=71&coid=707&mid=
Pan、X. R.、Yang、W. Y.、Li、G. W.、& Liu、J. (1997).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China、1994. Diabetes Care、20(11)、1664-1669. doi:10.2337/diacare.20.11.1664
Riediger、N. D.、Shooshtari、S.、& Moghadasian、M. H. (2007). The influence of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n pattern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consumption in Canadian adolescen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107、1511-1518.
Robinson、S. M.、Cullen、K. W.、& Baranowski、J. (1999). Factors related to adiposity among children aged 3 to 7 yea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99、938-943.
Rotter、J. B. (1954). Social learn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Rotter、J. B.(1966). Generalized expectancies for internal versus external control of reinforcement.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General and Applied、80(1)、1-28.
Ruxton、C. (2004). Obesity in children. Nursing Standard、18(20)、47-52,54-55.
Samuelson、G. (2000). Dietary habits and nutritional status in adolescents over Europe. An overview of current studies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54(3)(Suppl. 1)、21-28. doi: 10.1038/sj.ejcn.1600980
Schultz、D. (1990). Theories of personality(4th ed.). Pacific Grove、CA: Brooks/ Cole.
Sunnegardh、J.、Bratteby、L. E.、& Sjolin、S. (1985). Physical Activity and Sports Involvement in 8- and 13-Year-Old Children in Sweden. Acta Paediatrica、74(6)、904-912. doi: 10.1111/j.1651-2227.1985.tb10056.x
Tucker、K.、& Sanjur、D. (1988). Maternal employment and child nutrition in Panama.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6(6)、605-612. doi: 10.1016/0277-9536(88)90024-X
Verbruggc、I. (1976). Gender and health. an update on hypotheses and evidence.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17、162-169. doi: 10.2307/2136750
Waldron、I. (1988). Gender and health-related behavior. In D. S. Gochman (Ed.)、Health behavior: Emerg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pp. 193-208). New York、NY: Plenum Press.
Wallston、B. S.、Wallston、K. A.、Kaplan、G. D.、& Maides、S. (197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health locus of control(HLC)scale.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44、580-585. doi: 10.1037//0022-006X.44.4.580
Wallston、K. A. (1998).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vanderbilt.edu/nursing/kwallston/FAQMHLC.htm
Wallston、K. A. (2005). The validity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scales.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10、623-631. doi: 10.1177/1359105305055304
Wallston、K. A.、& Wallston、B. S. (1978). Locus of control and health: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6(2)、107-115.
Wallston、K. A.、Wallston、B. S.、& Devellis、R. (1978).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dimensional health locus of control (HLC) scales. 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6(2)、160-170.
Wang、Z.、Patterson、C. M.、& Hills、A. P. (200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intake of energy and fat in Australian youth: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Nutrition Survey 1995. Nutrition & Dietetics: Journal of the Dietitian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60(1)、23-9.
Ziglio、E.、Currieic、C.、& Rassussen、V. B. (2004). Young people’s health in context. Health Behavior in School-aged Children (HBSC) study: international report from the 2001/2002 survey. Health Policy for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4. Retrieved from: http://www.hbsc.org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生A型行為組型、內外控人格特質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2.
青少年體型意識與節制飲食行為之研究
3.
高中生體型意識、健康控握與飲食行為間之關係研究
4.
台北市高中生危害健康行為之研究
5.
國小高年級學童內外控信念、父母及教師管教方式與焦慮之相關研究
6.
台北市兒童體位、飲食行為與家長營養知識、行為及飲食教養之關係
7.
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營養知識、態度、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8.
青少年異常飲食行為傾向與內外控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9.
國中生飲食行為及相關因子的流行病學研究
10.
國中生之內外控、社會支持、情緒智力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板橋市國中為例
11.
台北市國中生內外控信念、家庭溝通型態與政治參與態度關係之研究
12.
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內外控信念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13.
台灣地區13-17歲青少年飲食型態研究
14.
苗栗縣國中生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5.
環境營養教育介入對某學院住宿生營養知識及行為的探討
1.
王士珉、林薇(1997)。臺北市國小學童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研究。家政教育,13(4),52-60。
2.
吳武典(1977)。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自我概念、社會互動之關係及其改變技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9,163-176。
3.
巫雯雯、李寧遠(1987)。營養教育和飲食行為。中等教育,38(5),35-42。
4.
李錦楓(1990)。廚房裡的科學常識¬-營養‧健康‧飲食。臺北市:健康。
5.
李蘭、曾東松、翁慧卿、孫亦君(1999)。青少年危害健康行為研究:八十六學年度臺北市國中生之現況。公共衛生。26(2),75-90。
6.
李蘭、曾倩玲(1990)。某衛生專業學系學生的飲食現況。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雜誌,17,26-36。
7.
林佳蓉、陳瑤惠(2001)。二到五歲托兒中心幼兒一日飲食進食行為探討。醫護科技學刊,26(3),203-212。
8.
林佳蓉、曾明淑、高美丁、葉文婷、潘文涵(1999)。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93~ 1996,臺灣四至十二歲兒童之飲食習慣與型態。臺北市:行政院衛生署。
9.
林薇(1998)。幼兒飲食行為形成及影響因素。家政教育學報,1,42-58。
10.
洪建德(1994)。臺北市士林北投區兒童及青少年飲食習慣、高膽固醇血症及膳食營養狀況。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2 (19),201-220。
11.
洪建德、鄭淑慧(1992)。台北地區女學生的身體形象與飲食行為。中華街誌,11(4),316-327。
12.
郭生玉(1982)。教師期望與學生內外控信念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15,139-148。
13.
陳素芬、鄭惠美、照屋博行、李詩鎮(2004)。日本與臺灣小學生生活習慣、生活態度、生活狀況的比較研究。學校衛生,45,1-15。
14.
陳雅莉(1999)。如何吃出IQ?康健雜誌,12,40-47。
15.
曾美娟、高毓秀、李裕菽(2007)。桃園縣國中生外表取向、身體滿意度與飲食行為。衛生教育學報,27,1-26。
1.
臺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服務品質與教師滿意度之研究
2.
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創新之相關研究
3.
中台灣國民小學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4.
臺中市國民小學學校創新經營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組織承諾為中介變項
5.
營養教育應用於三年級學童飲食行為之行動研究
6.
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7.
新竹市某國中學生飲食行為、控握信念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8.
遠距照護系統使用意願探討
9.
臺北市子宮頸抹片檢查陽性個案求醫行為相關因素之探討
10.
國民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有效教學表現─以臺中市為例
11.
國小高年級學生身體意象與飲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北投區國小為例
12.
臺北市高中學生危害健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3.
桃園縣某國民中學學生飲食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14.
父母教養方式與父母因應親師溝通衝突方法相關之研究
15.
國小五年級整數四則計算單元之智慧型補救教學系統成效評估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