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ㄧ、中文部分
1.大智浩(1975)著,陳曉冏譯。設計的色彩計畫。臺北市:大陸書店。
2.太田昭雄、河原英介(1991)著,王建柱、賴ㄧ輝、張柏舟、鄭國裕校定。色彩與配色。永和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3.王慶中、萬育維(1995)。社會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者的反省。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王秀麗(2009)。國小學童對色彩喜好與聯想之研究-以彰化縣國小高年級為例。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5.孔新苗、張萍(2002)。中西美術比較。濟南市:山東畫報出
版社。
6.石鐵矛、王常偉(1994)。建築與色彩。臺北市: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7.江南發(1996)。現代教育論壇(ㄧ),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與偏差行為。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8.朱介英(1994)。色彩設計計畫。臺北市:邯鄲出版社。
9.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1998)。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
育館。
10.沈柔堅主編(1989)。中國美術辭典。臺北市: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沙依仁、江亮演、王麗容(1996)。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12.阮勝冠(2010)。不同人格特質國中生對商品色彩喜好差異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13.李銘龍(1994)。應用色彩學。臺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14.李銘龍(1998)。色彩學(二)。臺北縣: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李惠加(1997)。青少年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16.吳芳儀(2006)。心理因素影響影像色彩喜好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17.林文昌(1991)。色彩計畫。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18.林書堯(1983)。色彩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19.林書堯(1991)。色彩認識論。臺北市:三民書局。
20.波多野勤子(2004)。國中生心理學。中和市:旭昇圖書有限
公司。
21.科學人雜誌第63期(2007.5)。中文版。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2.科學人雜誌第75期(2008.5)。中文版。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3.科學人雜誌第87期(2009.5)。中文版。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4.施淑文(1994)。建築環境色彩計畫。臺北市:淑馨出版社。
25.段玉裁(1972)。說文解字注。臺北市:蘭臺書局。
26.洪惠鎮(2000)。中西繪畫比較。石家庄市:河北美術出版社。
27.高尚仁(1998)。心理學新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28.高淑玲(2004)。色彩認知和配色感覺之研究-以改變配色形狀
和面積比對色彩意象影響為例。國立雲林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研
究所。
29.莊舒帆(2008)。臺灣地區青少年對色彩嗜好之研究-以高中生為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班。30.莊懷義、劉焜輝、曾瑞真、張鐸嚴(1990)。青少年問題與輔導。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31.陳皎眉(1986)。少年十五、二十時—青少年的壓力與適應。
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2.陳鐵君主編(2008)。遠流活用中文大辭典。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3.陳昱帆(2008)。配色面積對於色彩意象之影響。國立成功大
學工業設計學系。
34.陳喜榮(1981)。廣告印刷配色。高雄市:秋雨彩色印刷公司。
35.陳俊宏、葉于雅(1997)。色彩嗜好產品論之實證研究-以包裝設計為例。第二屆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臺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36.陳俊宏(1999)。1996/1997國人色彩嗜好調查報告。1998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館。
37.陸雅青(1998)。兒童畫中用色意象之探討。色彩與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館。
38.野村順一(2000)。顏色魔法書。臺北市:方知出版社股份有
限公司。
39.曹緯初(1974)。色彩學。臺北市:世界書局。
40.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
41.黃迺毓、黃馨慧、蘇雪玉、唐先梅、李淑娟(1998)。家庭概論。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42.黃仁達(2011)。中國顏色。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43.黃德祥(1995)。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公司。
44.鄒季婉(1978)。心理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45.曾興平、龔同光(2000)。色彩學I。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6.曾啟雄、沈小雲(1997)。紅樓夢中色彩詞研究。第二屆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論文集。臺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47.曾啟雄(2006)。藍青縹紺與天空之石。美育雙月刊150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48.曾啟雄(2006)。藍青的東西。美育雙月刊151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49.曾啟雄(2011)。橙藍靛闖進了七彩。美育雙月刊181期。臺北市:國立台臺灣藝術教育館。
50.張德聰(1997)。從青少年次級文化談校園危機處理。現代教育論壇(二)。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51.張春興、楊國樞(1973)。心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52.張秋桂(2003)。國中親子關係、自戀傾向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53.葉菉夙(1995)。色不色有關係。臺中市:三久出版社。
54.葉至誠(1997)。社會學。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55.葉璿雯(2010)。家庭設經地位學校生活適應與行為偏差對國中生幸福知覺之影響。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56.詹火生、林瑞穗、陳小紅、章英華、陳東升(1996)。社會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57.詹棟樑(1991)。發展人類學。臺北市:合記圖書出版社。
58.詹升興(2006)。色彩原理。臺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9.楊瑞珠(1998)。從高危險行為之初期癥候看中輟學生的辨識與輔導,中途輟學問題與對策。臺中市:中華兒童福利基金會。
60.楊翠娟(2005)。青少年暴力及性侵害之社區介入防治計畫-以臺中縣市為例。中國醫藥學公共衛生系。
61.路君約等(1976)。心理學。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62.廖大齊(2004)。南投縣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63.魯燕芳(1998)。從色彩心理的共感來探索物體藝術的原理。美育94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64.鄭國裕、林磐聳(1993)。色彩計畫。臺北市:藝風堂出版社。
65.劉思量(1998)。藝術心理學。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66.賴一輝(1993)。色彩計畫。永和市:北星圖書事業股份有限
公司。
67.賴瓊琦(2006)。設計的色彩心理。臺北市:視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68.賴保禎、周文欽、張鐸嚴、張德聰(1999)。青少年心理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69.謝文智(2008)。從家將團青少年與其偏差行為看現行青少年政策-以參與新竹市香山地區家將團青少年為例。玄狀大學社會福利學系。
70.龍冠海(1997)。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71.韓幼賢(1987)。心理學。臺北市:中央圖書出版社。
72.韓毓珊(2008)。平面複合圖形與色彩之聯想關係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
73.蕭頌恩(2010)。國中生衝動性格對父母管教方式認知及其偏差行為。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
74.鐘思嘉(1998)。青少年的世界。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
公司。
75.顧炳星(1987)。如何教中國山水畫。臺北市:國立台臺灣師
範大學。
76.Amold P.Goldstein、Berj Harootuaian、Jane Close Conoley(1996)著,林
麗純譯。學生攻擊行為-預防與管理。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77. Don Dinkmeyer、Gary D.Mckay著,林瑩珠譯(2003)。青少年期教養法。臺北市:遠流圖書出版公司。
二、外文部分
1.ちぢいわ英彰(1985)。調和配色ブック。東京都:永岡
書店。
2.尚學圖書(1978)。色の手帖。東京都:小學館。
3.視覺 デザイン研究所編(1984)。配色ノ-ト。東京都:視覺 デザイン研究所。
4.視覺 デザイン研究所編(1986)。色指定マニュアル。東京都:視覺 デザイン研究所。
5.亀海昌次(1984)。配色カ-ド イラストの本。東京都:主婦の友社。
6.Agnew﹐R.﹐& White﹐H.R.(1992). An empirical test of general straintheory.Criminology﹐30(4).
7.Ollendick﹐T.H.Weist﹐M.D.﹐Borden﹐C & Greene,R.W.(1992).
Sociometric status and academic﹐behavioral﹐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A five-year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60(1).8. PANTONE Color Specifier(1985)
三、網路部分
1. 少年事件處理法(2000.2.2)。
http://www.hsps.kh.edu.tw/sex/law/teenagerlaw.htm
2.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網站(2012.9.28)。
http://www.health99.doh.gov.tw/Media/public/html/11905.txt
3.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8.8.6)。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detail.aspx?uid=131&docid=991
4.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2012.3.29)。
http://www.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