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史料(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清)高拱乾,1696年,《台灣府志》,(台灣文獻叢刊第六五種),臺北市:
台灣銀行,1960年2月。
(清)陳培桂,1871年,《淡水廳志》,(台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臺北
市:台灣銀行,1963年8月。
片岡巖,《台灣風俗誌(二版)》,陳金田譯,台北:眾文圖書,1996年
﹝1921﹞。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台灣省通誌,卷一土地志疆篇上,成文,1970年。
卓克華,〈壽山巖的歷史沿革〉,收錄於漢光建築師事務所,《桃園縣壽
山巖觀音寺之研究與維護計畫》,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局,1993
年6月。
周璽,彰化縣志,「風俗志」,番俗考,眾文影本,1962年。
洪敏麟,《台灣史蹟源流》,台灣文獻委員會,1981年。
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上),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9年。
洪敏麟編著,《台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臺中市:台灣省文獻
委員會,1983年6月。
桃園郡役所編,《桃園郡要覽》,臺北市:成文,1985年3月。(據日本
昭和12年8月、昭和14年2月排印本影印)。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桃園縣志,卷首志略篇,1979年。
《桃園縣誌.卷二.人民志.宗教篇》,(桃園:桃園縣文獻委員會,
1964年4月),頁213。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桃園縣志卷首》、《桃園縣志卷一:土地志》,桃
園縣:桃園縣文獻委會員,1962年9月。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桃園縣志,卷首志略篇,1979年。
桃園廳編《桃園廳寺廟調查書》臺北:國中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微捲,
排架號:239AC ,日本大正4年(1915年)。
桃園廳編纂,《桃園廳誌》,臺北市:成文,1985年3月。(據日本明治
39年5月排印本影印)。
野口勇,《龜山庄全誌》,收錄於《新竹州街庄志彙編(三)》,臺北市:
成文,1985年3月。(據日本昭和8年油印本影印)。
黃浩明編著,《龜山鄉志》,桃園縣:龜山鄉公所,1990年1月。
黃浩明編著,《龜山鄉志》,桃園縣:龜山鄉公所,1997年10月。
連橫著,《臺灣通史》,台北:幼獅文化,卷二十二,1978年。
郭輝譯,《已達維亞城日記,第二冊》,1644年12月修,台灣有文獻委
員會,1970年。
張炳楠監修、李汝和主修《臺灣省通志卷一:土地志》,臺北市:臺灣
省文獻委員會,1970年6月。
龜山庄役場編,《龜山庄勢一覽》,收錄於《新竹州郡街庄概況零24.存
(全)》,臺北市:成文,1985年3月,(據日本昭和十二年12月、
昭和十三年9月排印本影印)。
龜山鄉公所編印,《龜山鄉志》,桃園縣:龜山鄉公所,2005年9月。
二、專書(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A.N.Wkitehead著、蔡坤鴻譯,《宗教的誕生》,台北:桂冠出版,2002
年。
Christian Norerg-Schulz,《實存.空間.建築》臺北:台隆書店,1994。
Emile Durkheim著、芮傳明、趙學元譯,《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
桂冠出版,1998年。
Mircea Eliade,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The Nature of Relig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57。
Mircea Eliade,《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出版社,2001。
王世禎,《細說中國民間信仰》,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
王銘銘著,《社會人類學》,台北:五南出版,2000年。
文化部文物局主編,《中國名勝詞典》第二版,上海市:辭書,1986年
12月。
仇德哉,《台灣之寺廟神明(三)》,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年6月。
伊利亞德著,王建光譯《神聖與世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年。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91
年10月。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李乾朗,《台灣的寺廟》,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出版,1986年6月。
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台北市:遠流,2003年7月。
李乾朗,《桃園縣第三級古蹟-桃園縣景福宮調查研究》,桃園縣政府
文化局:民國94年12月。
李乾朗,《廟宇建築》,台北市:北屋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2
年4月。
李梅樹紀念館編輯,《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1995年4月一版一刷。
林文睿監修,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台北市‧桃園縣
篇》,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9年3月。
林明德,《桃園縣三級古蹟--龜山鄉壽山巖觀音寺、蘆竹鄉五福宮、桃
園市景福宮、桃園市忠烈祠調查研究》,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局,
2000年10月。
林美容,《祭祀圈與地方社會》,台北:博揚出版社,2008年11月。
林進源主編,《台灣民間信仰神明大圖鑑》,台北市:進源書局,2005
年1月。
林衡道口述、陳秀芳筆錄,《臺灣古蹟概覽》,臺北市:幼獅文化,1977
年11月。
阮昌銳,《門神的故事》,金陵藝術中心出版,民國79年1月。
胡振洲,《聚落地理學》,台北:三民,1977年。
姜義鎮編著,《台灣的民間信仰》,台北市:武陵,1985年7月。
姜義鎮,《台灣的鄉土神明》,台北市:臺原,1995年4月。
梁震明,《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2010年
8月。
唐曉蘭,《台灣寺廟繪畫藝術》,台灣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印行,民國
86年7月。
許雪姬,《臺灣歷史辭典》,臺北市:文建會,2004年5月。
許朝全主編,《壽山巖觀音寺己卯年祈安完醮醮誌》,桃園縣,壽山巖觀音寺己卯年祈安完醮委員會,2001年1月。
許朝全主編,《壽山巖觀音寺建廟二百六十週年三朝福醮紀念冊》,桃
園縣,財團法人台灣省桃園縣壽山巖觀音寺,2003年7月。
許仲琳編,《封神演義》第四十四回《四天王遇丙靈公》,四十一回《聞
太師兵伐西岐》,及九九回《姜子牙歸國封神》。
執一、玉明,《佛教常識》,瀋陽出版社,1991年8月。
黃厚源編着,《我家鄉桃園縣》,桃園縣:桃園縣政府,1994年10月。
黃厚源編着,《我家鄉桃園縣(修訂版)》,桃園縣:桃園縣人與地鄉土文
化研究學會,2005年11月。
黃慶生,《寺廟經營與管理》,永然出版(股)有限公司,1995年4月。
康得著,藍公武譯,《純粹理性批判》,北京:商務書局,1960年。
梶原通好,《台灣農民的生活節俗》,李文祺譯,台北:臺原出版社,
1989年。
郭于華著,《儀式與社會變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
臺北市: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
張光直,〈談「琮」及其在古史上的意義-90〉(《中國青銅器時代(第二
集)》,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0年。
《壽山巖觀音寺建廟二百六十週年三朝福醮紀念冊》,桃園縣:財團法
人台灣省桃園縣壽山巖觀音寺,2003年7月。
鈴木清一郎,《增訂台灣舊慣習俗信仰》,馮作民譯,台北:眾文圖書,
1989年﹝1943﹞。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台北市:常民文化,1996年3月。
漢光建築事務所,《桃園縣壽山巖觀音寺之研究與修護計畫》,桃園縣:
桃園縣立文化局,1993年6月。
蔡相煇,《台灣民間信仰》,北縣:空大,2001年。
潘朝陽,〈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建築現象學導論》,桂冠圖書公司,
1992年。
鄭志明,《台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臺北:大元書局,2005。
鄭志明,《台灣傳統信仰的宗教詮釋》,台北市,大元書局,2005年。
鄭志明,〈宇宙圖式與神聖空間〉,《傳統宗教的文化詮釋:天地人鬼神
五位一體》,臺北:文津,2009年6月。
鄭志明,〈傳統信仰的宇宙圖式與神聖空間〉《台灣傳統信仰的宗教詮
釋》,大元書局,2005年4月。
劉枝萬,《臺北市松山祈安建醮祭典——臺灣祈安醮祭習俗研究之一》,
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67年。
劉還月,《台灣民間信仰小百科(廟祀卷)》,台北市,臺原,1994年2
月。
謝榮宗,《台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出版,2003年5月。
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年6月。
戴炎輝,《清代台灣之鄉治》,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年〔1943〕。
顏素慧編,《觀音小百科》,臺北市:橡樹林文化,2002年1月。
三、學位論文(按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美芳,《桃園縣寺廟發展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
陳翠燕,《龜山鄉壽山巖觀音寺研究》,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學
碩士論文,民國98年7月。
陳瓊林,《壽山巖觀音寺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在學進
修碩士班論文,民國100年6月。
曾昱豪,《總兵與籤詩—壽山巖觀音寺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
文化資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1年6月。
蘇建仁,《民間信仰與現代社會之互動-以林口竹林山觀音寺為例》,
真理大學宗教學系碩士班研究所,民國101年6月。
胡淑貞,《台灣廟宇建築現代工法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灣文化研
究所碩士班,民國101年6月。
許舒雅,《區域保存之實踐—以桃園縣客家文化生活體驗園區為例》,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1年6月。
四、期刊論文(以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清)陳培桂,1871年,《淡水廳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七二種),
臺北市:臺灣銀行,1963年8月,頁344-345。
中華佛寺協會、中華佛寺文教基金會發行〈佛寺計季刊〉,87年第19
期。
李乾朗、俞怡萍,《古蹟入門》,台北市:遠流,2003年4月,頁4-5。
李豐楙,《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
臺北:文建會,1995年,頁41-42。
李豐楙,〈道教藝術〉,收錄於陳清香等編著,《台灣宗教藝術》,臺北
縣:國立空中大學,2001年2月,頁60。
余光弘、高怡萍編,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1999年,頁75-118。
林承緯,〈台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台灣文獻》,58卷
1期,頁165。
林承緯,〈台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台灣文獻》,58卷
1期,頁171。
林承緯,〈台灣民間祀神主從關係的形成與特質〉,《台灣文獻》,58卷
1期,頁181。
林明德,〈壽山巖觀音寺的匾聯魅力〉,《傳統藝術》,41期。林美容,〈台灣的「巖仔」與觀音信仰〉,收錄於楊惠南、釋宏印編,《台
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佛教青年文教基金
會,1996年12月,頁177-180。
林美容,〈台灣的「巖仔」與觀音信仰〉,收錄於楊惠南、釋宏印編,《台
灣佛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財團法人佛教青年文教基金
會,1996年12月,頁182。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六十二》,1987年,頁103。
林美容,〈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
所集刊六十二》,1987年,頁104。
林美容,〈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六十八》,1990年,頁41-104。
周宗賢,〈臺灣的神明會:傳統中國的民間組織之一〉,《幼獅學誌》,16(1)。1980,頁133-152。
卓克華,〈三級古蹟壽山巖的史蹟研究〉,《台北文獻》,100期,1992
年6月,頁29-43。
徐明珠〈從廟宇文化開創文化奇蹟〉,中央月刊,83年2月,頁7。
許嘉明,〈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色〉,《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1卷第6期,1978年6月,頁61。
陳瑞樺,〈一個漁村的社群性宗教:從龜山島到仁澤新村的變遷〉,刊
於《仁澤社區與茅埔城:人類學田野調查報告》,1994年。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上)〉,《台灣文獻》第31
卷第4期,1980年12月,頁154-176。
盛清沂,〈新竹、桃園、苗栗三縣地區開闢史(下)〉,《台灣文獻》第32
卷第1期,1981年3月,頁136-157。
盛清沂,桃園縣沿海承台地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台灣文獻,14卷
二期,P117-P132,1963年7月1日。
〈祭祀圈研究的反省與後技四圈時代的來臨〉,《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2002年,頁78-106。
張珣,〈大甲鎮瀾宮進香團內部的神明會團體〉,《民俗曲藝五十三》,1988年,頁47-64。
張珣《神聖空間的階層化:以大甲進香為例》,發表於1994年3月22-26
日,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在宜闡棲蘭山莊的「空間、家與社
會」研討會。
潘朝陽著,《出離與歸返:淨土空間論》,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
理學系,2001年,頁12。
鄭志明,《宗教與非營利事業》,嘉義: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頁417。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台灣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7
月,頁69。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台灣篇 》,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頁170-171。
施振民,〈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
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三十六》,1975年,頁191-207。
鄭志明,《華人宗教的的文化意識第一卷 》,南華管理學院,頁6。
鄭志明,《神明的由來-臺灣篇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頁
152-153。
鄭志明,《華人宗教的的文化意識第一卷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頁
3。
鄭志明,《華人宗教的的文化意識第一卷 》,嘉義:南華管理學院,頁
32-33。
鄭志明,《臺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9年,頁39。
鄭志明,〈北港朝天宮附設神明會的組織模式〉刊於鄭志明:《宗教與
非營利事業》,1990年,頁165-206。《台灣神明的由來》,嘉義:
南華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
鄭志明、孔建中,《北港朝天宮的神明會》,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
年。
劉還月,<庸俗社會,功利信仰>,《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
冊》,台北:文建會,1995年,頁767。
盧胡彬,〈頭城的寺廟與地方發展〉,《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二期,2003年10月,頁258。
五、其他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古蹟雙語摺頁-壽山巖觀音寺》,桃園縣: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2006年8月。
國家圖書館臺灣資料-臺灣記噫系統,網址:
http://memory.ncl.edu.tw/tm_new/index.html,檢索日期2013年4月
18日。
潘欣中,〈觀音換新衣 舊衣送信徒〉,資料來源:
http://www.udn.com/2008/7/15/news/domestic/dom3/4426110.shtm。
龜山鄉地理位置,資料來源:龜山鄉戶政事務所,檢索日期2008年11
月30日。,網址:http://www.kueis.gov.tw/cht/about/location.html
龜山鄉相鄰的鄉鎮市,資料來源:龜山鄉幸福國中,檢索日期:2008
年11月30日,網址:
http://www.thjh.tyc.edu.tw/~coolokey/boss/hfjh/www.hfjh.tyc.edu.tw/prel
/work/long/plan.htm
溫振華,<農曆七月普渡與台灣社會>,
網址:http://www.twhistory.org.tw//tha_twnews.htm,2001年8月27
日。(檢索日期:2008.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