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8 19: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桂瑜
研究生(外文):Liao, Kui Yu
論文名稱:電繡設計與應用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Machine Embroidery
指導教授:何兆華何兆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 Zhao-hua
口試委員:黃金環鄭惠美尤政平
口試日期:2012-01-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織品服裝學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服飾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7
中文關鍵詞:電繡設計刺繡漸變
外文關鍵詞:machine embroiderydesignembroiderytransi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論文首先著重在如何藉由解構電繡技法的操作動作為電繡針法構成的三要素,並預設構成的針法原型數據條件,利用線跡在座標上排列的位置與繡製的方向所形成的幾何輪廓之漸變特性,來闡述電繡針法幾何輪廓的結構化之原理原則。一方面,透過再進一步舉例分析如何從已知的限制中解脫,使其得以晉升藝術性的表現,並延續電繡的技藝。再從技術與藝術融合的訓練,如何藉由技術與藝術的雙重理解的過程,以提升電繡的精確度。著重在電繡技術在運動方向、針腳開合、運動速度的分析,同時從表現技法與功能的面向,探討電繡在功能性與藝術性兩端,如何藉由掌握電繡的技術得到更好的發揮。最後以電繡融入文化內涵與時尚之文創作品,以拓展電繡技法與應用的範圍並提升表現手法的藝術性。另外也藉由田野調查與文獻史料蒐集,探討傳統民俗刺繡進入台南、嘉義的歷史源流發展概況,以「深度訪談」、「參與觀察」方法訪談北部地區電繡產業的推動者、業界、職訓訓練師、學而有成的工藝家等,建立刺繡工藝之發展史與電繡技法資料,並以電繡文物群實物資料回溯刺繡工藝因應不同時期的社會變遷,施繡技法工序技術的變革,對電繡形制風格所產生的影響。
This research aims at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machine embroidery and enhancing its possibilities of creativity, applicability and innovation.
To put the discussion into Taiwa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 interview with machine embroidery experts has been conducted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embroidery. The investigation proceeds by first de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embroidery stitching and patterns with the help of coordinates of machine embroidery. Following, the systemic position of stitches and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on the coordinates allows for expanding the shape and transition of stitch contours enabling the researcher to explain the logic underlying the arrangement of stitches and patterns translating it into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machine embroidery. Finally, the reliability of the new systemic approach has been tested and verified using a variety of patterns. Moreover, the new systemic approach allows for greater creativity, applicability and innovative design ideas in line with modern trends of fashion.
The limita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its focus on machine embroidery only. To transfer the systematic design from machine embroidery to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system is still a task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目錄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i
表目錄 .......................................................................xi
附錄目錄 ......................................................................x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文獻探討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
第二章 台灣電繡發展歷史 .......................................................17
第一節 國民政府遷台時期 .......................................................17
第二節 職訓局電繡訓練時期 .......................................................23
第三節 電繡的產業外移時期與朝向藝術表現的提昇階段 ...............................28
第三章 電繡技法的拆解與針目排列繡面的平面構成 .......................................33
第一節 電繡技法的拆解 .......................................................33
第二節 電繡針目排列之繡面的平面構成內容 .......................................42
第四章 電繡針法組合與變化 .......................................................99
第一節 對照傳統針法的套用 .......................................................99
第二節 構成電繡針法結構分析 ......................................................103
第三節 電繡作品的實用與藝術上的分析 ..............................................115
第五章 電繡設計的表現分析與實驗 ..............................................121
第一節 電繡設計表現的應用分析 ..............................................121
第二節 電繡融入文化內涵與時尚之文創作品 ......................................127
第六章 結論 ..............................................................133
參考文獻 ......................................................................137
附錄 拆解電繡技法動作實驗解析-實驗之文字分析表 ......................................142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方玉芬(2007)。傳統民俗刺繡風格演變之研究-以台南地區廟宇刺繡文物群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
王瀞苡(2000a)。神靈活現驚艷八仙彩。台北:博揚文化。
王瀞苡(2000b)。女紅─臺灣民間刺繡。台北:商周文化。
王瀞苡 (2007)。台南市繡莊的現況調查。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2),29-40。
朱培初(1989)。中國刺繡。台北:淑馨出版社。
呂麗華(1995)。民間刺繡挑花。台北:立雍出版。
李英華(1997)。中國古代織繡藝術。台北:南天出版社。
沈壽口述,張謇整理,王逸君譯注(2004)。雪宦繡譜圖說。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林淑心(1998)。清代刺繡藝術概述。絲繡乾坤:清代刺繡文物特展(民87年3月7日至4月26日)。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高本莉(1996)。從館藏傳為「李鴻章家族繡品」論清代刺繡工藝。豐原: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高漢玉(1986)。中國歷代織染繡圖錄。香港:商務印書館。
陳席卿,鄭淑勤(2005)。刺繡鄉情樸仔腳。嘉義:嘉義縣朴子市公所,
粘碧華(1989)。清代台灣民間刺繡。台北:漢藝色研文化出版公司。
粘碧華(2003)。刺繡針法百種-簡史與示範。台北:雄獅美術。
張美筠(1994)。針心真情針繡藝術。新竹:新竹市立文化中心。
黃金環(1988)。車繡作品美觀度影響因素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學報,17,213-220。

黃金環(2000)。台灣地區現金車繡相關技術問題之研究。第十八屆國際服飾學術會議,100-104。
黃金環(2001)。紗線拉伸強度對車繡機能性影響之研究。八十九學年度技職體系建立教育夥伴關係計畫執行成果研討會,357-361。
黃金環(2005)。電繡品繡面繡縐之研究。台南縣:漢家出版社。
黃春秀(1997)。台灣早期民間刺繡探析─以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日用繡品為例。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7。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朝創直巳作,呂清夫譯(1993)。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台北:北星出版社。
楊力(1993)。中國絲綢。台北:淑馨出版社。
楊治(1970)。臺灣刺繡技法之研究。台北:著者。
楊玲(1995)。明清織繡。台北:藝術圖書公司。
黃蓁、楊英、賴惠美、賴榕琴、陳素安、盧建鈺、覃誠珍等人(2001)。電繡能力本位訓練教材。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蔡培玲(2002)。臺灣刺繡業經營績效因素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
劉孟俊(2003)。我國產業外移問題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92年度委託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35-58。
劉素嵋(1991)。刺繡藝術。台北:海風出版社。

英文部分:
Eckley, G. (1995). Quilted Sea Tapestries:techniques for Machine-embroidered design.Washington:That Patchwork Place, Inc..


網站部分:
LONDEE 龍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月10日,取自: http://www.londee.com/about.htm。
SHIATZY CHEN | 夏姿.陳。2013年1月10日,取自: http://www.shiatzychen.com/brand_story.php。
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2013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nwl.org.tw/。
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2013年4月25日,取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Saf.FeOBA1l9eapTFSvLqr0-/article?mid=218&prev=230&next=217&l=f&fid=8。
刺繡文化(無日期)。朴子刺繡文化館。2013年5月20日,取自: http://mmweb.tw/44301/info/
范鳳琴刺繡工坊(無日期)。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全球資訊網。2013年4月25日,取自: http://www.tyccc.gov.tw/W_viewart/home/upt.asp?pageno=3uid=uid=&con=1&cid=&year=&month=&day=&key=&p0=16。
財團法人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附設職業訓練中心。2013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cvtc.org.tw/index.php?fn=about。
張華(2004年10月13日)。「寒梅傲霜雪——訪梅花繡工藝家黃翠華。大紀元時報。2013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10/13/n688603.htm。
楊旻峰(2012年12月10日)。台灣真情臉譜「家庭代工電繡 提升到藝術層次」。大愛電視台。2013年4月25日,取自: http://www.daai.tv/2011web/news/content.php?id=20715#。

會員介紹-搖滾阿嬤陳素安老師(無日期)。台灣電繡藝術教育發展協會。2013年1月10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Saf.FeOBA1l9eapTFSvLqr0-/article?mid=9171&prev=9172&next=9170&l=f&fid=5。
劉彥伶(無日期)。臺灣大百科全書。文化部。2013年4月25日,取自: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fprint?ID=13569。
蘇瑋婷、蕭凱堯(2012年7月2日)。客廳變工廠!家庭代工風潮再起。華視新聞。2013年4月25日,取自: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207/201207021038656.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