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6 16: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裕慶
研究生(外文):Yu-Ching Liao
論文名稱:Bloom學習理論適用於高中職之全民國防教育?
論文名稱(外文):Is the Bloom Learning Theory Suitable for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t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劉自強劉自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John Liu
口試委員:張鐵軍陳建州
口試委員(外文):Tieh-Chun ChangChien-Chou Chen
口試日期:2013-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嶺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全民國防教育學習理論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Learning TheoryLearning Outco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行全民國防教育多元教學活動已經融入高中職校課程,其目的在使全民國防教育脫離課堂授課的刻板印象,朝向多元化目標發展。學習理論必須隨著時代及環境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惟理論核心之精神並未改變。本研究採用Bloom(1976)學習理論為基礎,探討影響高中職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之因素,並以起始認知行為、起始情感特徵、教學品質及背景變項(性別、學校屬性)為自變項,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期中考成績)為依變項,以國立台中一中、豐原高中、台中高工、台中高農學生為樣本,採立意抽樣方式,發放問卷305份,有效回收300份。研究結果顯示:
一、高中生之「起始認知行為」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具顯著正向影響。
二、高中生之「起始情感特徵」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具顯著正向影響。
三、學校之「教學品質」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具顯著正向影響。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中學生,其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無顯著差異。

Currently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ivities had diversified into high schools teaching curriculum, which aims to mak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leaving off the stereotype toward diversity goals development. Learning theory must differ with the times and circumstances vary, but the core of the spirit of the theory has not changed. In this study, Bloom (1976) learning theor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high school learning factors, and to initiate cognitive behavior, initial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quality and background variables (gender, school property) was self-variables,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midterm scor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to the National Taichung First, Fengyuan high School, Taichung engineers, Taichung agricultural Senior High students as a sample, using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30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effective recovery 300 copies. The results showed:
1.The beginn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cognitive behavioral"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Learning.
2.High school students' initial emotional feature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on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with.
3.Schools "teaching quality" of 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learning outcomes wit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fluence.
4.Of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national defense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問題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全民國防教育之理論與文獻回顧 6
第二節 世界主要國家學生軍訓概況 17
第三節 學習理論之探討 20
第四節 影響全民國防教育學習相關構面探討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40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基本假設 40
第二節 研究變項操作性定義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2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測量方式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45
第一節 信度與描述性統計分析 45
第二節 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 49
第三節 學習成效之迴歸分析 52
第四節 總體綜合分析 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建議 59
參考文獻 62
中文部份 62
英文部份 68
附錄 70


表 目 錄
表 2-1 全民國防的三個層級 8
表 2-2 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全民國防教育」課程綱要 13
表 2-3 我國全民國防教育著作表 15
表 2-4 學習相關之心理模式 21
表 2-5 各種因素對於學習成績的變化影響估計 26
表 2-6 影響學習成效之研究向度歸納摘要一覽表 30
表 2-7 學習動機因素摘要表 32
表 2-8 四派動機理論比較 34
表 2-9 教學品質的定義 36
表 3-1 問卷調查表編製過程 42
表 4-1 本研究各項構面信度分析 45
表 4-2 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46
表 4-3 全民國防教育起始認知行為敘述統計表 47
表 4-4 全民國防教育起始情感特徵敘述統計表 48
表 4-5 全民國防教育教學品質敘述統計表 49
表 4-6 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差異獨立樣本t檢定 50
表 4-7 性別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50
表 4-8 學校屬性對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差異之 t 檢定 51
表 4-9 各變項之積差相關分析 52
表 4-10 自變項與依變項變異數分析 53
表 4-11 本研究自變項之係數分析 53
表 4-12 研究假設之結果彙整總表 54


圖 目 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5
圖 2-1 全民國防教育架構 10
圖 2-2 軍訓、國防通識及全民國防教育之關係 12
圖 2-3 俄羅斯娃娃式的軍訓觀 12
圖 2-4 以色列和鄰近國家 19
圖 2-5 Bloom學習理論中的主要變量 23
圖 2-6 各種因素對於學習成績的變化影響估計 26
圖 2-7 教育投入—產出群因互動模式 27
圖 3-1 本研究架構圖 40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方炳林(1979)。教學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公司。
2.王文中(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3.王佳麟(2010)。全民國防教育網路社群化輔助學習行為效益研究—以高級中等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事務與全球戰略研究所,台北。
4.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
5.王高成、羅慶生(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時代意義與國家安全,2007國防部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1-20頁。
6.王曾惠(2000)。「唐吉軻德式的戰略:從有效嚇阻到全民國防」,國防政策評論,1卷,2期,138頁。
7.田振榮(1997)。教育目標,載於江文雄,技術及職業教育概論。
8.立法院公報(2004),立法院第五屆第五會期國防委員會議十九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
9.全民國防教育學科中心網站(2011)。全民國防教育課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7月29日。網址:http://defence.hgsh.hc.edu.tw/courseoutline.php?submenu=1
10.朱光慧(1996)。學習輔導的實施,載於吳武典主編,學校輔導工作。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11.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12.江玥蘋(2009)。探討影響大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新竹。
13.何啟豪(2007)。全民國防教育於大學實施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桃園。
14.何欽福(2002)。影響高職實用技能班工業類科學生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15.邱浩政(2010)。SPSS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五南圖書。
16.吳思信(1994。影響學習成效之因素探討—農漁民第二專長訓練計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台中。
17.李小融(2003)。教育心理學,臺北:新文京開發。
18.李佳璋(2008)。成人在職進修之學習動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19.李忠勇(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策略對高職資訊科學生「基礎電子實習」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20.李金泉(2001)。非同步式網路輔助教學之研究—以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中。
21.李美華等(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22.李泰宏(2008)。「全民國防教育」與新制度主義分析途徑之研究—以台中縣高中(職)生為對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台北。
23.李英明(2007)。國防通識。台中市:育達。
24.李隆旼(2002)。綜合高中教師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25.杜明美(2007)。EMBA學生就讀自發行為之研究—以北區國立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花蓮。
26.周文欽(1981)。國中學生的社會背景、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升學志願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台北。
27.周甘逢、劉冠麟(2003)。教育心理學,台北:華騰文化。
28.周宜彤(2007)。中學生學習興趣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
29.林紋玄(2004)。建構高職電機科「電子電路實習」教學品質系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
30.林家雄(2008)。我國全民國防教育執行績效評估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台北。
31.林薏慈(2010)。大專院校通識教育轉型中的課程模式分析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台北。
32.施正鋒(2007)。全民國防教育的突破與挑戰,2007國防部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77-96 頁。
33.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34.施政宏(2006)。依據Bloom認知教育目標修訂分類表之課程設計:以國小五年級線對稱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35.洪明洲(1999)。網路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遠距教學系統化教材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36.范熾文、陳嬿竹(2009)。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品質關係之研究,教育行政與評鑑學刊,8 期,53-76 頁。
37.郇中明(2010)。全民國防教育實施成效之探討—以高雄市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
38.孫國祥(2007)。先進國家『全民國防教育』成功案例之比較一以瑞士、以色列與美國為例。2007年全民國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82-96頁。
39.徐村和(1995)。不同教育背景及性別對學習效果之影響,高雄工學院學報。
40.徐為中(2006)。國防通識。台北市:泰宇。
41.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42.國防部(2006)。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43.國防部(2008)。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44.國防部(2011)。中華民國一百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
45.張文哲(2005)。教育心理學—理論與實際,臺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46.張永真(2008)。全民國防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執行人員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台北。
47.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48.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49.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二十二版),台北:東華。
50.張郁青(2012)。探討影響全民國防教育學習成效之因素–以國立苗栗高級農工職業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苗栗。
51.許定邦(2002)。高中高職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國中生學習困擾及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
52.許麗雯(2008)。數位平台輔助教學模式對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全民國防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資訊經營學系,台北。
53.郭玉生(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54.陳正明(2009)。「學校國防教育」執行成效之評估—以苗栗縣高中(職)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新竹。
55.陳光(2008)。改變學習方式,改變一生,台北:宇河文化。
56.陳育君(2002)。應用PZB服務品質模式在國小資優班獨立研究教學品質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
57.陳奕龍(2009)。推動國防通識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市高中職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班,嘉義。
58.陳津萍(2007)。全民國防教育2:全民國防—高中暨社會教育授課參考,台北:總政戰局。
59.黃光雄(1995)。教育評鑑的模式,台北:師大書苑。
60.黃識融(2004)。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台灣南部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彰化。
61.黃雅玲(2005)。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的高職美工科學生「色彩感覺」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62.黃盛忠(2009)。學生對國防通識教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臺東縣高中、職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臺東。
63.楊富傑(2011)。線上評論對購買意願影響模式之探討—以推敲可能性模式為理論架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苗栗。
64.楊麗秀(2003)。四技不同入學管道學生學習成效之比較研究—以一所國立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
65.葉兆祺(2009)。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評估—師生觀點之分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
66.董毅程(2009)。以資料探勘來探討資管系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因素—以某私立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台南。
67.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網站(2013)。以色列地圖。線上檢索日期:2013年3月15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hant/%E4%BB%A5%E8%89%B2%E5%88%97
68.廖芷妤(2002)。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69.廖順權(2008)。全民國防教育數位化教學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資訊經營學系,台北。
70.蓋浙生(1994)。教育經濟學,台北:三民。
71.趙志揚(1997)。「技職教育之全面品質管理」,技術及職業教育,42期,28-34頁。
72.趙國靖(2003)。大學國防通識課程應用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臺東。
73.揭維恆、歐光榮(2006)。國防通識。台北市:謳馨。
74.劉光隆(2002)。影響電子化學習績效因素之研究—以嘉義縣教育網路之非同步遠距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嘉義。
75.劉貴雲(2010)。多元教學評量方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蘇富美,未出版手稿。
76.劉耀明(2006)。學習風格在數位學習環境中對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所,嘉義。
77.劉淑華、黃立夫、陳先隆、林煒舒(2007)。國防通識。台北市:幼獅。
78.蔣碧貞(2008)。國防通識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苗栗市高中職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新竹。
79.蔡孟娟(2008)。高中職軍訓教官對國防通識課程之認知與態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北。
80.蔡慧郁(2007)。成人學習者應用網路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
81.鄭蕙如、林世華(2004)。以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之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47-274頁。
82.羅慶生、安天祥(2006)。國防通識。台北市:科友。
83.戴政龍(2009)。「全民國防與國防治理:公民參與的觀點」,國立嘉義大學通識學報,7期,340-341頁。
84.戴盛文(2011)。探討高職學校教學品質保證制度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所,苗栗。
85.鍾翠芬(2008)。中高齡失業者參加職業訓練學習態度、學習遷移與學習成效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
86.顏春蘭(2003)。商職會計事務科課程設計、教學與學習行為之分析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會計研究所,桃園。
87.蘇良仁(2007)。探討軍校教學品質提升之研究—以憲兵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台北。
88.饒達欽、鄭增財(1997)。「談教師教學品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42期,7-11 頁。
89.國防部(2011)。全民國防教育-高中暨社會教育授課參考。台北市:國防部總政戰局。

英文部份
1.Bloom, B. S. (1976).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 New York:McGraw-Hill.
2.Brushy, J. E. (1988). On motivating students. In D. Berliner & B. Rosen shine (Eds.), Talks to teachers (pp.201–245). N.Y.: Random House.
3.Francken D. A., & Van Rauij, W.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 pp.337-352
4.Caminos, E. G., & Zeller, R. A.(197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Beverly Hills, A:Sage.
5.Danielson & Burstyn (1997). An introduction to using portfolios in the classroom.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6.Lawn, M. (1991). Social constructions of quality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 Education, 5(2), 67–77.
7.McCombs, B. L. (2001).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Zimmerman, B. J.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pp.39–65). Mahwah, NJ: LEA.
8.O’Connor, D. J. (1957).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London:Rout ledge & Keg an Paul.
9.Piccoli, G., Ahmad, R., & Ives, B.(2001).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4), pp.401-426.
10.Robert J. Sternberg & Wendy M. Williams (2002). Educational psychology. Boston:Allen & Bacon.
11.Ryan, D. W. (1986). Developing a new model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12.Thomas, J. A. (1971). The productive school- A system analysis approach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3.Welch, F. (1970). Rates of Return to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8(1), 31–32.
14.Wilson, J. O. (1988). Appraising Teacher Quality. Kent:Hotter & Stoughton.
15.Woolfolk, A. E. (199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th ed., Boston: Allen &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