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18: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信均
研究生(外文):Hsin-Chun Lai
論文名稱:聖嚴法師「人間淨土」系列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aster Sheng Yen's "Ren Jian Jing Tu" Series
指導教授:林仁昱林仁昱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朱文光林文彬
口試日期:2013-06-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2
中文關鍵詞:人間淨土聖嚴法鼓山人間佛教
外文關鍵詞:Ren Jian Jing Tu (Pure-land on earth)Master Sheng YenDharma Drum MountainRen Jian Fo Jiao (Humanistic Buddhis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希望瞭解佛教思想與現代社會交流對話之下展現了何種風貌,所選用的書籍是聖嚴法師的「人間淨土」系列。由於其作預期讀者主要針對在家人,包括了一般佛教徒或對佛教有興趣的讀者,因此文筆平易淺白、風格多有見聞事例。法師提倡了「愛與施」和「超越式」的信仰方式,並強調信仰裡除了「信」,還需要其他的要素,如正信的宗教得經過人類社會在社會倫理上貢獻的考核。他以生活化的語言加上普羅大眾的經驗,解釋如無常、因緣等佛教觀念。由於所有的痛苦都根於我執的生起,佛教修行必然重視將造成煩惱的小我去除,由此提倡淡化小我的大我觀念,既是自我修行又同時利益眾生。就修行的根源處來看,心是一切能修行的關鍵,也是修行欲改變的目標。書中提供了禪修與調適情緒的方法,幫助讀者穩定情緒,並引導讀者學習禪修。
在家人的倫理應建立於三項基礎:一、「有情」本來就是有「情」。二、倫理條件應建立在雙向尊重。三、倫理是責任的實踐。第一項是人際互動之因,後二項是法師對讀者的期許。透過這三項基礎,「人間淨土」系列書籍談論了許多家庭倫理與職場倫理。總結來說,「人間淨土」系列書籍表現的場域雖多是在家,但目的是使讀者在世俗生活中體驗佛道,真正把人間紅塵做為修行道場,顯示了在世俗層中體會超越層次的表現。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eatures in the interaction of Buddhism philosophy and modern society. The main analysis comes from Master Sheng Yen’s “Ren Jian Jing Tu” series. Since the expected readers of “Ren Jian Jing Tu” series are lay Buddhists and normal people who have interests in Buddhism, the narrative style of the series is approachable and full of examples. Master Sheng Yen advocated two ways of belief: “Love and Give” as well as “Transcendence”. He emphasizes that in religion there should be several factors to build except for “believing in”. According to Master Sheng Yen, a true religion should stand the test of ethic contribution in human society. Master Sheng Yen used everyday expressions and common people’s experiences to explain Buddhism concepts such as changeable and karma. Since all the pains in human life are resulted from the emerging of self-concept, getting rid of the selfish mind which bothers is emphasized in the way to practice Buddhist. In this way, the mind for common good weakens the self-concept, which makes the practicing of Buddhist and at the same time benefiting all beings become feasible. As for the root of practicing of Buddhist, the mind is the key and also the target. Several methods of Buddhism meditation and emotion adjustment are introduced in the series in order to help readers comfort their mind and learn to conduct Buddhism meditation.

The ethic issues of lay Buddhists should be focused on three aspects. Firstly, all beings have their own emotion. Secondly, ethic principles should be built on respecting each other. Thirdly, ethics is the practice of responsibility. The first aspect is the basi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the other two aspects are Master Sheng Yen’s expectations of readers. Through the above three aspects, “Ren Jian Jing Tu” series discuss various ethic principles which can be applied in family and workplace. To sum up, although the discussions in “Ren Jian Jing Tu” series mainly focus on lay Buddhists, the purpose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series is to help reader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Buddhism in secular lives, which shows the transcendence of practicing Buddhist in regular liv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方法與範圍 1
一、 研究動機與方法 1
二、 研究範圍與文本特質分析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一、 專書 6
二、 學位論文 8
第三節 人間(生)佛教到「人間淨土」 13
一、 人間佛教提倡緣由 14
二、 人生佛教、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 15
三、 人間佛教團體在臺發展 19
四、 聖嚴生平簡述 21
第二章 宗教觀與佛教觀念 24
第一節 宗教信仰現象面面觀 24
一、 正信與否的標準 25
二、 對新興宗教的看法 26
三、 對民間信仰混雜的看法 27
第二節 生活化語言詮釋佛教觀念 29
一、 勇敢奮發面對世間無常 29
二、 瞭解成就因緣盡力促成 32
三、 以責任與義務看待輪迴 34
四、 求解脫之樂來超越八苦 38
五、 用情緒管理來消除五毒 39
六、 出家在家通用的六和敬 50
第三章 普遍場域的修行指導 56
第一節 世間去我執的修行與表現 56
一、 去小我中心 57
二、 以無我奉獻 62
第二節 心在世間道場的功能作用 66
一、 心的作用 66
二、 安心以泯除人生衝突 69
第三節 禪修經驗與調心方法列舉 74
一、 禪修經驗的分享 75
二、 調心與禪修的方式介紹 76
第四章 在家生活的倫理表現 81
第一節 佛教居士倫理的基礎 81
一、 「情」本然與四種情 82
二、 倫理應建立在雙向尊重 83
三、 倫理是責任的實踐 84
第二節 家庭倫理 85
一、 男女情愛的煩惱 86
二、 佛化家庭的建設與規範 90
三、 人生晚年 99
第三節 職場倫理 104
一、 積極入世的人間成就 104
二、 團體人際的運作與倫理 114
第五章 結論 125
參考書目 129
中文部分 129
一、 圖書 129
二、 期刊論文(依筆劃排列)132
外文圖書(按字母順序) 132
中文部分
一、圖書
(一) 聖嚴著作
1. 人間淨土系列(依叢書編碼排列):
1. 釋聖嚴:《人間擺渡》(臺北:法鼓文化,1997年)。
2. 釋聖嚴:《紅塵道場》(臺北:法鼓文化,1997年)。
3. 釋聖嚴:《人行道》(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
4. 釋聖嚴:《平安的人間》(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
5. 釋聖嚴:《台灣,加油》(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
6. 釋聖嚴:《法鼓晨音》(臺北:法鼓文化,2000年)。
7. 釋聖嚴:《淨土在人間》(臺北:法鼓文化,2003年)。
8. 釋聖嚴:《人間世》(臺北:法鼓文化,2004年)。
9. 釋聖嚴:《聖嚴法師心靈環保》(臺北:法鼓文化,2004年二版)。
10. 釋聖嚴:《法鼓家風》(臺北:法鼓文化,2005年)。
11. 釋聖嚴:《找回自己》(臺北:法鼓文化,2005年)。
12. 胡麗桂:《分享法鼓山》(臺北:法鼓文化,2005年)。
13. 釋聖嚴:《從心溝通》(臺北:法鼓文化,2006年)。
14. 釋聖嚴口述,胡麗桂整理:《法鼓山故事》(臺北:法鼓文化,2007年2月)。
15. 釋聖嚴口述,梁玉芳採訪整理:《方外看紅塵》(臺北:法鼓文化,2007年12月)。
16. 釋聖嚴:《真正的快樂》(臺北:法鼓文化,2008年1月)。
17. 釋聖嚴:《覺情書──聖嚴法師談世間情》(臺北:法鼓文化,2008年3月)。
18. 釋聖嚴:《工作好修行──聖嚴法師的38則職場智慧》(臺北:法鼓文化,2008年9月)。
19. 釋聖嚴:《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臺北:法鼓文化,2009年1月)。
20. 釋聖嚴口述,李慧菊採訪整理:《歡喜看生死》(臺北:法鼓文化,2009年2月)。
21. 釋聖嚴:《心安平安,你就是力量!》(臺北:法鼓文化,2009年8月)。
22. 釋聖嚴:《生死皆自在──聖嚴法師談生命智慧》(臺北:法鼓文化,2009年9月)。
23. 釋聖嚴:《帶著禪心去上班──聖嚴法師的禪式工作學》(臺北:法鼓文化,2010年1月)。
24. 釋聖嚴:《是非要溫柔──聖嚴法師的禪式管理學》(臺北:法鼓文化,2010年5月)。
25. 釋聖嚴:《安和豐富──簡單享受,綠生活》(臺北:法鼓文化,2010年6月)。
26. 釋聖嚴:《知福幸福──知福、知足,有幸福;感恩、奉獻,真快樂》(臺北:法鼓文化,2011年1月)。
27. 釋聖嚴:《法鼓鐘聲》(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
28. 釋聖嚴:《真大吉祥──安心、安身、安家、安業;真心自在,廣大吉祥》(臺北:法鼓文化,2012年1月)。
29. 釋聖嚴:《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臺北:法鼓文化,2012年1月)。
30. 釋聖嚴:《得心自在──心自在,身自在。身心自在,福慧自在》(臺北:法鼓文化,2013年1月)。
31. 法鼓文化編輯部:《祈願•發願•還願》(臺北:法鼓文化,2008年2月)。
2. 聖嚴法師自傳(依出版年月排列):
1. 釋聖嚴:《歸程》(臺北:法鼓文化,1968年10月)。
2. 釋聖嚴:《聖嚴法師學思歷程》(臺北:正中,1993年)。
3. 釋聖嚴:《春夏秋冬》(臺北:法鼓文化,1993年12月)。
4. 釋聖嚴:《步步蓮華》(臺北:法鼓文化,1998年1月)。
5. 釋聖嚴:《金山有鑛》(臺北:法鼓文化,1998年6月)。
6. 釋聖嚴:《空花水月》(臺北:法鼓文化,1999年7月)。
7. 釋聖嚴:《火宅清涼》(臺北:法鼓文化,2001年2月)。
8. 釋聖嚴口述,胡麗桂整理:《美好的晚年》(臺北:法鼓文化,2010年2月)。
9. 釋聖嚴:《我願無窮:美好的晚年開示集》(臺北:法鼓文化,2011年4月)。
10. 釋聖嚴:《東西南北》(臺北:法鼓文化,2011年8月三版)。
(二) 其他專書(依筆劃、字母排列)
1. 江燦騰:《台灣佛教史》(臺北:五南,2009年3月)。
2. 伯樂著,張彥民等譯:《思想傳播學》(臺北:水牛,1985年4月初、1989年1月再版)。
3.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1996年)。
4. 林泰石:《聖嚴法師禪學著作中的生命教育》(臺北:法鼓文化,2009年)。
5. 林煌洲等:《聖嚴法師思想行誼》(臺北:法鼓文化,2004年)。
6. 范錡:《倫理學》(臺北:臺灣商務,1956年7月初,1992年11月10版)。
7. 袁廷棟:《普通倫理學》(臺北:黎明,1969年10月初,1989年2月三版)。
8.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臺北:東大,1990)。
9. 聖嚴教育基金會學術研究部:《聖嚴研究》(臺北:法鼓文化,2011年7月)。
10. 劉翔平:《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臺北:貓頭鷹,2001年)。
11. 辜琮瑜:《聖嚴法師的禪學思想》(臺北:法鼓文化,2002年7月)。
12. 楊君仁:《世界宗教與倫理論集》(桃園縣:中央大學,2006年)。
13. 輔仁大學宗教學系:《宗教的生命觀》(臺北:五南,2010年)。
14. 賴賢宗:《佛教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2009年10月)。
15. 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香港:中華,2011年3月)。
16. 釋昭慧:《佛教倫理學》(新北:法界,1995)。
17. 釋昭慧:《佛教規範倫理學》(臺北:法界,2003)。
18. 釋昭慧:《佛教後設倫理學》(臺北:法界,2008)。
19. 釋常慧:《聖嚴法師佛教教育理念與實踐》(臺北:法鼓文化,2004年12月)。
20. Dupre, Louis著,傅佩榮譯:《人的宗教向度》(新北:立緒,2006年)。
21. Frankl, V. E.著,游恆山譯:《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臺北:遠流,1991年)。
22. Frankl, V. E.著,李雪媛等譯:《向生命說YES!一位心理醫師在集中營的歷劫記》(臺北:啟示,2009年6月)。
23. Frankl, V. E.著,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臺北:心靈工坊,2002年)。
24. Frankl, V. E.著,李雪媛等譯:《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臺北:光啟,1995年七版)。
25. H.Saddhatissa著,姚治華譯:《佛教倫理學》(臺北:黎明)。
26. Kung, Hans等編,何光滬譯:《全球倫理──世界宗教議會宣言》(成都:四川人民,1997年)。
27. Pittman, Don A著,鄭清榮譯:《太虛:人生佛教的追尋與實現》(臺北:法鼓文化,2008年12月)。
28. Starbuck, E. D.著,楊宜音譯:《宗教心理學》(臺北:桂冠,1998年)。
29. Yalom, Irvin D.著,易之新譯:《存在心理治療》(臺北:張老師文化,2003年)。
(三) 學位論文(依筆劃排列)
1. 王靖絲:《聖嚴法師對淨土思想的抉擇與詮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1年)。
2. 李志亮:《聖嚴法師「人間淨土」之理念與實踐》(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2011年)。
3. 柳人尹:《聖嚴法師旅遊書寫之人間淨土意涵探析──以《佛國之旅》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2010年)。
4. 林長青:《以僧人精神統合生命:聖嚴法師的心理傳記》(輔仁大學:心理學系,2007年)。
5. 林其賢:《聖嚴法師的倫理思想與實踐──以建立人間淨土為核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2009年)。
6. 林美香:《聖嚴法師大普化教育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2011年)。
7. 林泰石:《聖嚴法師禪學著作中的生命教育》(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2008年)。
8. 高煥循:《聖嚴法師「心六倫」的思想與實踐》(輔仁大學:宗教學系,2011年)。
9. 徐慧媛:《聖嚴法師禪法於哲學實踐之應用探討》(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2008年)。
10. 張敏杰:《念佛「生」淨土的探討:以法鼓山彰化辦事處念佛組為例》(南華大學:宗教學系,2009年)。
11. 辜琮瑜:《釋聖嚴禪學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2002年)。
12. 戴麗雪:《法鼓山「心」六倫初探──全球化下之自然倫理》(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10年)。
二、期刊論文(依筆劃排列)
1. 黃運喜:〈清末民初廟產興學運動對近代佛教的影響〉,收錄於《國際佛學研究》(第1期,1991年12月)。
2. 盧蕙馨:《證嚴法師「人間菩薩」的生命觀》,收錄於《新世紀宗教研究》(第3卷第1期,2004年9月)。
外文圖書(按字母順序)
1. V. E. Frankl:《Man's search for meaning :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hy》(Boston:Beacon Press,1962)。
2. V. E. Frankl:《Man's search for meaning》(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Pocket Books,1984)。
3. Richard Madsen:《Democracy’s Dharma: Religious Renaissanc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aiwan》(Berkeley, UK: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200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