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南投林區管理處,2010,南投處轄內崩塌地處理案例調查暨植生生態復育評估作業(1/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南投林區管理處委託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書。
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南投林區管理處,2011,南投處轄內崩塌地處理案例調查暨植生生態復育評估作業(2/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南投林區管理處委託研究計劃成果報告書。
3.吳燕秋,2000,台灣南部社頂放牧草園演替1987年級1998年之比較分析,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4.李金玲,2001,草嶺地區崩塌地的植群定植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系資源保育組碩士論文。5.林信輝,2001,水土保持植生工程。高立圖書有限公司。
6.林信輝、洪啟盛、黃俊仁,2004,崩塌地鋪網噴植施工後植群特性之研究,水土保持學報 36(1):35-36。
7.林信輝,2006,坡地植生草類與綠肥植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8.林信輝,2007,石門水庫集水區崩塌地植生工程與應用植物手冊。經濟部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局。
9.林信輝,2007,集水區植生群落調查應用手冊,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編印。
10.林信輝,2007,崩塌地植生工程與應用植物手冊,經濟部水利署北部水資源局。
11.郭城孟1996,台灣的植物生態,環境教育30:41-51。
12.馮喬舒,2009,崩塌地植生復育成效及其演替系列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13.陳信雄,1995,崩塌地調查與分析,勃海棠文化公司。
14.黃美珣,2000,鳳凰山區天然林植群結構及更新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5.黃俊仁,2008,崩塌地植生復育與景觀變遷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16.董煒華、殷秀琴、頋衛、江源、劉繼亮,2008,公路路域植被不同演替階段土壤動物群落特徵,土壤學報45(4):678-685。
17.劉棠瑞、蘇鴻傑,1983,森林植物生態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18.賴明洲,2007,植被復育重建生態工程,明文書局。
19.賴暌翔,2009,崩塌地噴植地區植物出其生長對入侵演替機制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20.鍾弘遠,1980,植生工程施工與設計,地景出版社。
21.鐘年鈞,2000,九二一地震草嶺崩塌地區域復舊造林植群演替之調查與監測,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專題研究計劃期末報告。
22.顏正平、林信輝、周天穎,1983,水土保持應用草類生育習性及種子繁殖試驗,中華水土保持學報14(1,2):7-20。
23.顏正平,1990,根系型在水土保持適用效能之研究,水土保持生態工程研討會,P127-137。
24.Day, F. P. and Monk. C. D.,( 1974). Vegetation patterns on a southern Appalachian watershed. Ecology 55, 1064-1074.Molish, H.(1938)The Longevity of Plant. New York.
25.Numata, M. (1961) Ecology of grassland in Japan. Jour. Coll. Art. Sci., Chiba Univ. 3: 327-342.
26.Numata, M. (1982)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early stages of secondary succession. Vegetatio 48:141-149.
27.Ranukiaer, C. (1934) Life-forms of plants and statistical plant geography. Clarendon press, Oxford, 63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