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5:2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林姿余
研究生(外文):
Tzu-Yu Lin
論文名稱:
運動明星的養成歷程個案分析─以風浪板國手張浩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Elite Athlete Cultivation:Taking the Example of Chang Hao – A Windsurfing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指導教授:
葉公鼎
指導教授(外文):
Kong-Ting Ye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體育大學
系所名稱:
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
學門:
民生學門
學類:
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6
中文關鍵詞:
運動明星
、
風浪板
、
海洋運動
、
運動員養成
、
生涯規劃
外文關鍵詞:
celebrity
、
windsurfing
、
marine sports
、
athletes develop
、
career planning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
點閱:522
評分:
下載:115
書目收藏:2
運動選手帶給人們健康、正面的英雄形象,因為賽事的勝利,藉由大眾媒體傳播在國際間嶄露頭角,代表國家出賽,從此聲名大噪,獲得廣告商贊助與商業活動結合,進而成為運動明星。相較於國際知名的運動明星,台灣地區的運動選手要成為運動明星,宜了解其從運動員之養成過程,到生涯規劃與發展,如此方能提供好的發展方式。
澎湖地區是台灣海域遊憩發展最佳的天然場地,坐擁天然環境的優勢,設籍在此的風浪板國手張浩,發展成為運動明星所帶來的效益可望能為澎湖地區帶來助益。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了解奧運國手張浩之運動員養成過程;分析以張浩為主題對澎湖地區風浪板運動及其他方面所帶來的效益;張浩運動明星效益有關之利害關係團體的因應策略之建議。本論文採用質性訪談的研究方法,期望藉由訪談內容了解受訪者個人感受、過去經驗的陳述、對於問題的看法,透過研究對象與利害關係人的訪談內容,配合文獻探討加以彙整,得知風浪板運動尚屬新興的海洋運動,國人因為風俗民情的觀念認為其具有一定程度的危險性,相較於主流運動項目,國人對風浪板運動並不熟悉。本文研究發現:張浩優異的競賽成績在運動領域中尚屬年輕小將,以現有的知名度與贊助商廣告效益而言,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研究建議媒體宜多報導臺灣主流運動以外的其他運動資訊;政府應深入檢討目前台灣運動選手的養成制度;選手要創造自我價值,以獲得企業之肯定;相關單位應積極推廣澎湖地區成為國際風浪板運動的比賽重鎮;運動員養成過程與生涯發展之課題值得各界重視。
In general, to the public, the images of athletes are healthy and positive. Many athletes become famous and recognized by sponsors because of their outstanding athletic performance have been reported through the mass media when they join international sport competitions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ir own nations.
Compared with international athlete celebrities, it is necessary for Taiwanese athletes to do more efforts to identify their own unique through analyzing their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plans.
This research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developing status of Chang Hao, an outstanding windsurfing Olympic athlete from Penghu, Taiwan.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adopt case study research method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athlete’s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the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of Chang Hao as well as to identify whether he has the potential of being an athlete celebrity.
A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was used to develop an interview sheet to investigate the opinions of Chang Hao and his stakeholders related to their past experiences of his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ed that although Penghu has good natural environment with world class of marinesports area, especially for windsurfing sport, the majority of native Taiwanese thought there is a higher risk of participating marine sports when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sports; windsurfing is not a mainstream sport in Taiwan when compared with baseball, basketball, jogging, or even swimming; Chang Hao is still a young athlete with less exposure, even though he ha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sports competition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uthor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the Taiwanese media need to reports more non-mainstream sport (especially those are Olympic sports) information; government has to improve the athletes’ cultivation and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policies; athletes may try their best to create their own values which can be recognized by corporates; the native organizations related to sports promotion are suggested to establish the image and reputation of Penghu as a world class of marine sports area. Finally, athletes’ cultivation and their life career development are essential issues world widely, it is valuable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rs to implement follow up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員養成-------------------------------- 4
第二節 運動明星---------------------------------- 6
第三節 運動員生涯發展----------------------------- 8
第四節 風浪板運動-------------------------------- 11
第五節 本章結論---------------------------------- 1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18
第三節 個案背景---------------------------------- 1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21
第五節 訪談大綱---------------------------------- 22
第六節 資料處理---------------------------------- 23
第七節 研究流程---------------------------------- 2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張浩訪談結果------------------------------- 25
第二節 利害關係人訪談結果分析----------------------- 28
第三節 地方代表訪談結果分析------------------------- 31
第四節 綜合討論---------------------------------- 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35
第二節 建議------------------------------------ 37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9
參考文獻------------------------------------------ 40
附錄 訪談內容逐字稿節錄--------------------------- 45
一、中文部分
王丁林、鄧建中(2009)。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29,341-346 。
朱建榮(2011)。大專乙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相關性研究。屏東教大運動科學學刊,7,87-101。
李昱叡(2005)。台灣海洋運動政策發展現況。大專體育,81,1-7。
李佑峰(2012)。臺灣「學生-運動員(student-player)」的文化處境與體育從業者的專業弔詭:集體意識型態的箝制與圍困。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學刊,7。
李韻如(2002)。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邱建章(2011)。運動員「明星化」的現象-王建民與台灣之子。運動文化研究,16,33-96。
邱詩涵、高麗娟(2012)。運動研究中的質性方法學。文化體育學刊,14。
林志明(2007)。安迪•華荷名人肖像系列:由名人文化現象解讀邁向當代英雄聖像。藝術教育研究,14,1-20。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
林國銘、黃琇瑩、曾明郎(2011)。以個人策略規劃觀點談大學運動員生涯規劃。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1),175-184。
吳英仲、李勝雄(2012)。學生運動員與生涯規劃。大專體育,121,24-30。
紀俊吉、蘇慧慈(2007)。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
127-132 。
俞錫堅(2008)。運動明星之「公眾形象」與 「社會教育」、「社會責任」之關係及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洪子晴(2011)。臺灣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影響因素之探討。成大體育學刊,43(1),43-55。
洪文英(2009)。競技運動員的運動經驗文本考察-拼搏不退的蘇麗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術研討會。
洪聰敏(2003)。運動員的生涯轉換。2003 年運動員生涯規劃輔導人員研習會。
侯俞如(2012)。街舞舞者風格之形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 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
胡凱揚、王聖文、張政治(2012)。以焦點訪談法探究初學者參與衝浪活動時的心理歷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3。
徐嘉琪(2011)。先有雞?先有蛋?運動員明星化的塑造與運動經紀人的形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
袁千雯(2006)。時尚消費、名人效應的閱聽人接收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臺北市。
陳尚彣(2006)。企業贊助運動效果之討論。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287-298。
陳禹諭(2012)。名人品牌塑造歷程之探究-以林書豪林來瘋熱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商學院國際商學所,臺北市。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
葉公鼎(2012)。國際奧會對於奧林匹克運動員福利之推動政策。 未發行期刊文章。
葉麗琴(2002)。一位運動員成長經歷與運動員認同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1(1),27-32。
葉麗琴(2002)。運動水準與性別對運動員認同的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一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80-288。黃苹苹(2004)。大專運動員生涯規劃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2,229-237。
黃安邦、徐耀輝(2006)。足球、文化、體育人。身體文化學報,3。
黃高賢、呂家霙、林惠美、周建智、黃美瑤(2003)。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之探討。北體學報,11。
黃昭龍(2010)。風帆體驗參與教師之休閒體驗對水域運動教學認知與推行意願之研究-以台北縣風帆碼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桃園縣。
詹俊成、陳素青(2013)。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1),31-38。
趙志才(2007)。海洋運動政策推動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推廣學系,桃園縣。
劉亞力、高麗娟、謝富秀(2010)。痛與破之轉折:一位空手道選手之自我敘說。運動研究,19(1)。
廖婉鈞、林月雲、虞邦祥(2009)。知覺組織利害關係人重要程度與組織績效之關係:企業責任作為之中介效果。管理學報,26(2)。
鄭志富(2010)。臺灣優秀運動員生涯輔導模式建置與實證研究期中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戴遐齡(2005)。運動贊助與體育發展探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6(1),121-146。
顏寧(譯)(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作者:Sharan B. Merriam)。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2009)
二、英文部分
Boorstin, D. (1961). The image: A guide to pseudo-events in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Ernest L. A. &; Michael L. K.(2005). Longevity of major league baseball players. Research in Sports Medicine, 13, 1–5, DOI: 10.1080/15438620590922031
Grove, J. R., Lavallee, D., Gordon, S., &; Harvey, J. H. (1998). Account-making: A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and resolving distressful reactions to retirement from sport. The Sport Psychologist, 12, 52-67.
Patricia L.(2006). Identity and athletic retirement: A prospective study.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8, 85–99; doi:10.1016/j.psychsport.2006.03.00
Rojek, C. (2001). Celebrity. London: Reaktion Books.
Stambulovaa, N. &;, Stephanb, Y. (2007). Athletic retirement: 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 of elite French and Swedish athlete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8, 101–118.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
2.
一個優秀運動員的養成模式
3.
風帆體驗參與教師之休閒體驗對水域運動教學認知與推行意願之研究─以台北縣八里風帆碼頭為例─
4.
時尚消費、名人效應的閱聽人接收分析
5.
海洋運動政策推動與成效之研究
6.
名人品牌塑造歷程之探究—以林書豪林來瘋熱潮為例
7.
街舞舞者風格之形成
1.
廖婉鈞、林月雲、虞邦祥(2009)。知覺組織利害關係人重要程度與組織績效之關係:企業責任作為之中介效果。管理學報,26(2)。
2.
劉亞力、高麗娟、謝富秀(2010)。痛與破之轉折:一位空手道選手之自我敘說。運動研究,19(1)。
3.
詹俊成、陳素青(2013)。落實運動員生涯輔導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7(1),31-38。
4.
黃安邦、徐耀輝(2006)。足球、文化、體育人。身體文化學報,3。
5.
葉麗琴(2002)。運動水準與性別對運動員認同的影響。中華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一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80-288。黃苹苹(2004)。大專運動員生涯規劃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2,229-237。
6.
陳尚彣(2006)。企業贊助運動效果之討論。輔仁大學體育學刊,5,287-298。
7.
葉麗琴(2002)。一位運動員成長經歷與運動員認同的影響。國民體育季刊,31(1),27-32。
8.
徐嘉琪(2011)。先有雞?先有蛋?運動員明星化的塑造與運動經紀人的形成。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0。
9.
胡凱揚、王聖文、張政治(2012)。以焦點訪談法探究初學者參與衝浪活動時的心理歷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3。
10.
洪子晴(2011)。臺灣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影響因素之探討。成大體育學刊,43(1),43-55。
11.
俞錫堅(2008)。運動明星之「公眾形象」與 「社會教育」、「社會責任」之關係及影響。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12.
紀俊吉、蘇慧慈(2007)。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
13.
吳英仲、李勝雄(2012)。學生運動員與生涯規劃。大專體育,121,24-30。
14.
林國銘、黃琇瑩、曾明郎(2011)。以個人策略規劃觀點談大學運動員生涯規劃。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0(1),175-184。
15.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
1.
媒體運動之運動明星塑造過程研究—以臺灣職業棒球為例
2.
運動明星的形成與反思
3.
排球運動明星社會角色與功能之研究
4.
冒險教育長期營隊對於青少年效益 及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
5.
溯溪活動方案應用在學校之效益 -以新北市立萬里國民中學為例
6.
棒球教練負向領導行為對球員績效的影響
7.
廣告業者選擇運動明星代言人之策略-以王建民代言為例
8.
企業贊助登山運動對企業形象與品牌知名度之研究
9.
建構運動明星廣告代言人評選模式--比較運動品牌及非運動品牌廣告主
10.
台東地區水域休閒運動之研究-以風浪板、潛水及獨木舟為例
11.
運動明星個人行為對青少年運動產品消費行為之影響-以臺中市立高級中學學生為例
12.
台灣籃球裁判養成歷程的權力與規訓
13.
打擊步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樂樂棒球擊球因素之影響
14.
以理性行為模式探討遊客重遊意圖之研究-以觀光工廠為例
15.
運動競賽與品德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