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目
王志宇(2008)。《寺廟與村落──臺灣漢人社會的歷史文化觀察》。台北:文津。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美芳(1991)。《桃園縣寺廟發展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石田浩(1985)。《臺灣漢人村落の社會經濟構造》。大阪府吹田市 : 關西大學。
田金昌(2005)。<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內政部編(2001)。《全國寺廟名冊》。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仇德哉(1983)。《台灣之賜廟宇神明(三)》。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呂玫鍰、廖經庭(2006)。<客家村落的中元遶境與放水燈儀式:丙戌(2006) 年觀音佃內十村的田野觀察>,《台灣文獻(別冊)》。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漢學研究中
心編輯,台北市:文建會。
行政院客委會(2010)。《斑斕行腳──觀音鄉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台北市:
客委會。
李明仁(2009)。《嘉義的宗教信仰、聚落與族群》。臺北:稻鄉。
李豐懋(1999)。《儀式廟會與社區》。台北:中央研究院。
宋光宇(1995)。《宗教與社會》。台北市:三民。
卓克華(2003)。《從寺廟發現歷史:臺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台北:揚智 文化。
卓克華(2006)。《寺廟與臺灣開發史》。台北:揚智文化。
林本炫編譯(1993)。《宗教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美容(1991)。《臺灣民間信仰研究書目》。臺北: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美容(1987)。<從祭祀圈來看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面>,《臺灣風物》37:4, 頁146。
林美容(1987)。<土地公廟──聚落的指標:以草屯鎮為例>,《臺灣風物》37 (1),頁53-81。
林美容(2000)。《鄉土史與村莊史一人類學者看地方》。台北:臺原。
林美容(2002)。《信仰、儀式與社會》。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林淑媛(2004)。《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析論》。臺北市:大安。
林雅婷(2012)。<桃園閩客交界地帶的族群空間分布特色與族群互動關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永猛(2004)。<知識管理與寺廟經營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管理與資訊學 系,《管理與資訊學報》,9:1-11。
吳惠巧(2005)。《台灣宗教社會觀察》。台北:大元。
洪敏麟(1983)。《台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徐正光(1991)。《徘徊於族群和現實之間:客家社會與文化》。台北:正中,頁102-116。
飛雲居士(1999)。《細說台灣民間信仰》。台北:益群。
范玉梅(1998)。<關於觀音「大潭」:一個聚落的生活空間史的研究>。中壢:
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玉承(2005)。<桃園觀音鄉甘泉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
職進修班碩士論文。
康 豹(2000)。<日治時期新莊地方菁英與地藏庵的發展>。《北縣文化》64,
頁83-100。
陳木梓(2002)。<台北市寺廟經濟資源運用過程之探討──以法令規範下的資
料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國立中
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佳穗(2009)。<桃園縣「觀音鄉」地名沿革及傳說研究>。《南亞學報》,29:
427-444。
陳雪玉(2003)。<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
桃園縣文獻委員會(1962)。《桃園縣誌》。桃園:桃園縣文獻會。
桃園廳編(1985)。《桃園廳志》。台北:成文。
黃永達(2004)。《台灣客家讀本》。台北市:全威創意媒體。
黃運喜(2007)。<當代台灣寺院經濟與寺產問題>。玄奘大學宗教學系,《玄奘 佛學研究》。
黃厚源(1994)。《我家鄉桃園縣》。桃園縣政府。
黃應貴(2008)。《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台北:三民。
渡邊欣雄、楊昭(1999)。《東方社會之風水思想》。台北市:地景。
焦大衛、丁仁傑譯(2012)。《神、鬼、祖先:一個台灣鄉村的民間信仰》。台北
市:聯經。
彭明輝(1995)。《舉頭三尺有神明:中和地區的寺廟與聚落發展》。台北:稻鄉。
張珣、江燦騰(2002)。《當代臺灣本土宗教研究導論》。台北市:南天。
董芳苑(1981)。<就對台灣民間信仰之認識論基督教宣教的場合化>。《台灣神 學論刊》,1981:3,頁31-66。
董芳苑(1996)。《探討臺灣民間信仰》。台北:常民文化。
張家麟(2009)。《當代台灣宗教發展》。臺北市:蘭臺。
張錦華(2001)。<從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社會學看閱聽人質性研究的發展>,
《傳播文化》,第9期,Pp.61-106。
齊力、林本炫(2005)。嘉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
齊力(2005)。<質性研究方法概論>。收錄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
義縣大林鎮:南華大學。
廖秋娥(1991)。〈觀音鄉閩客村落的宗族組織與生活方式〉,《台灣文獻》42:2。廖文欣(2008)。<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相煇(1976)。《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文化大學史學碩士論文。蔡相煇、吳永猛(2003)。《臺灣民間信仰》。台北:空中大學。
蔡淵栔(1983)。<清代台灣社會領導階層的組成>,《史聯雜誌》,2:25-32。
蔡錦昌(2012)。<民族誌與田野工作>。未出版。
鄭志明(1999)。《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
鄭志明(2005)。<北台灣客家社會義民信仰與祭典的文化特色>,《義民信仰與
客家社會》,賴澤涵、傅寶玉主編。臺北市:南天。頁411-431。
鄭志明(2010)。《民間信仰與儀式》。北市:文津。
鄭秋玄(2007)。《觀音的美麗與哀愁》。桃園市: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盧胡彬(2013)。<台灣的寺廟與地方的發展>,彰化師範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賴玉玲(2005)。《褒忠亭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發展:以楊梅連庄為例》。北市:
竹縣文化局。
賴彥澄(2012)。<客家族群都會隱形化與公民參與 : 以臺北市為例>。國立中
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所碩士論文。
賴澤涵、傅寶玉(2006)。《義民信仰與客家社會》。臺北市:南天。
謝公倉(1986)。《觀音鄉誌》。桃園:觀音鄉公所。
謝富佑(2009)。<宗教與天災苗栗卓蘭白布帆聚落祭祀活動的探討>。國立中
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瞿海源(1997)。《臺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
瞿海源(2006)。《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一)》。台北:桂冠。
顏祥鸞(2005)。<參與觀察法>。收錄於《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女性研究
實例》。胡幼慧主編,頁195-237。
二、網路資料
台灣醒報,2012,機構:全球宗教不自由 增加未減緩
http://www.ann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35715
2012-10-10瀏覽下載
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2012,桃園縣觀音鄉寺廟一覽表。
http://religion.moi.gov.tw/web/10.aspx, 2012-12-30 瀏覽下載。
觀音鄉公所全球資訊網,2012,觀音鄉行政區域圖。
http://www.guanyin.gov.tw/2_2.php,2013-01-10 瀏覽下載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2009,民間信仰儀式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06,2012-12-20 瀏覽下載。
中研院人文社會科研究中心地理資訊,2013,台灣百年地圖
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2012-01-17 瀏覽下載。
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庄數位典藏
http://archives.hakka.gov.tw/frontsite/archive/archiveInfoDetailAction.do?method=doViewArchiveInfoDetail&caseId=SEMwODEwMDAwNTc2&version=MQ==&assetsClassifyId=My4x,,2013-06-10 瀏覽下載。
表目錄
表2-1-1 寺廟民間信仰與祭祀圈相關專書一覽表………………………………23
表2-1-2 寺廟與聚落相關論文一覽表……………………………………………24
表3-1-1 觀音鄉重要廟宇祭祀範圍表……………………………………………43
表3-1-2 觀音甘泉寺修建沿革表…………………………………………………47
表3-2-1 訪談對象一覽表…………………………………………………………51
表3-3-1 石觀音祭典進香信眾抽樣調查表………………………………………64
表4-3-1 甘泉寺與溥濟宮中元普渡各村輪值表…………………………………95
圖目錄
圖1-3-1 研究流程圖………………………………………………………………15
圖1-3-2 研究架構圖………………………………………………………………18
圖3-1-1 台灣桃園縣行政地圖……………………………………………………40
圖3-1-2 觀音鄉三塊厝(黃字底)區域範圍……………………………………41
圖3-1-3 觀音鄉族群分佈…………………………………………………………42
圖3-1-4 觀音鄉內寺廟基本資料總覽……………………………………………44
圖3-1-5 甘泉寺古廟拆除重建前留影紀念………………………………………46
圖3-1-6 甘泉寺翻建後……………………………………………………………46
圖3-1-7 甘泉寺全國首創觀世音菩薩銅浮雕……………………………………46
圖3-3-1 民國66年以後甘泉寺管委會三版刊物……………………………… 52
圖3-3-2 甘泉井入口處(左)甘泉井(右)……………………………………53
圖3-3-3 水利第10-21號池/貴麻埤的水汴 …………………………………… 54
圖3-3-4 貴麻埤塘…………………………………………………………………54
圖3-3-5 甘泉寺一樓神龕供奉之神祇……………………………………………56
圖3-3-6 甘泉寺二樓神龕供奉之神祇……………………………………………57
圖3-3-7 甘泉寺三樓神龕供奉之神祇……………………………………………57
圖3-3-8 民國88年徐輝老先生於新豐授課結業紀念照……………………… 58
圖3-3-9 福德正神龕位前增奉祀五路財神………………………………………60
圖3-3-10 甘泉寺與溥濟宮十四村祭祀圈區域……………………………………62
圖3-3-11 民國53年後甘泉寺與溥濟宮祭祀圈………………………………… 63
圖3-3-12 甘泉寺與溥濟宮中元慶讚祭典十村輪值範圍…………………………65
圖4-1-1 甘泉寺誦經團第一屆結業照……………………………………………70
圖4-1-2 甘泉寺補助桃園縣觀音鄉伍宏老人會公文……………………………71
圖4-1-3 客家歌謠大賽……………………………………………………………73
圖4-1-4 甘泉寺石觀音誕辰暨第二屆趣味競賽流程表…………………………74
圖4-2-1 甘泉寺廟壁刻捐獻者刻碑………………………………………………78
圖4-2-2 石觀音第五期季刊首頁鄉代改選報導…………………………………85
圖4-3-1 甘泉寺周邊經濟生活機能………………………………………………88
圖4-3-2 甘泉寺後壁銅雕觀音菩薩像、廟後壁銅雕徵求捐獻公告欄…………92
圖4-3-3 石觀音佛祖誕辰紀念日邀請函、糯米壽龜認購登記公告欄…………94
圖4-3-4 甘泉寺祈福服務項目……………………………………………………94
圖4-3-5 民國101年觀音中元慶典活動特等豬公、創意豬公模型……………97
圖4-3-7 遂寧2月瘋觀音、台灣3月瘋媽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