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7 06: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涂沛宗
論文名稱:台灣都市詩主題探析──以六○年代至九○年代為討論範疇
指導教授:游志誠游志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6
中文關鍵詞:現代詩都市詩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0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台灣現代詩的都市書寫,萌發於五、六○年代交替之際,七○年代開始大量湧現,逮至八○年代蔚為大觀,始成氣候,而台灣文壇和學界對都市詩概念和創作形式的關注,亦成為八○年代文學風潮之一。進入九○年代之後,都市詩的發展方興未艾,於創作和研究層面,皆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
筆者將都市詩的研究範疇設定在六○至九○年代,以期能夠觀照到台灣都市詩之歷時性發展,同時,重新思索某些前賢已述及的普遍都市現象,並戮力挖掘尚未被覺察的都市課題,冀求在學壇固有的研究成果之上,提出一些新穎的詮釋方法和意見。
從上述研究動機出發,本論文之研究目的有三:(一)檢視都市詩文本如何回應都市發展;(二)考察都市詩的書寫策略;(三)挖掘都市詩的問題意識。而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都市的「消費文化」、「族群」以及「空間體驗」三大面向。
都市生活中交易行為的大量出現與聚集效應,使得「消費活動」成為都市生活的指標性活動之一,而消費活動亦成為「都市」此一概念下無法忽視的重要標籤。另外,都市生活中的消費行為,已經不止步於具體商品的購買和販售,更擴及無形的娛樂、服務、美學等諸多層面,亦即所謂的「消費文化」,消費文化不僅紀錄了都市的演變,都市的定位與運作方向亦牽動著其時其地的消費潮流及模式。由此可知,若欲對都市生活各層面進行深入、細緻的探討,不可能不牽涉到對消費文化的描繪、理解與詮釋。
關於都市族群,筆者試圖對「女性」與「都市邊緣人」提出一些嶄新的分類和觀點。首先,筆者將都市中的女性從刻板性/別印象中解放出來,不再用各種現成的形容詞來概述其形象,而嘗試從展示(present)和凝視(gaze)角度出發,指出女性被宰制的狀況,並借助美國女性主義學家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所提出的「操演」(performative)說,分析女性積極表現自我和認同自我的現象,以「被動」和「主動」來闡述都市詩中女性主權的變化。至於都市邊緣人物,筆者依「職業」和「身份」進行全新的區分,重點或許不在羅列了多少種邊緣人物,而是根據這些刻劃邊緣人物的詩篇,我們看見的不只是汗流浹背或身形佝僂的人物速寫,更包括隱匿在其身後的許許多多社會議題。
詩人也透過「空間」來閱讀都市文本,一方面是在地理空間上實際體驗和考察都市變化,具體挖掘出各種都市徵候,另一方面,詩人亦聚焦在都市空間與都市人之間共生、共構的關係,辯證都市空間的社會意義。以地理空間為主的都市詩,經常通過日常生活中真切的空間體驗以考察都市變化,雖從實際生活中的地理空間出發,卻因思考的終極目標是人與都市之關係,故而帶有極濃厚的人文色彩。準此,筆者以為「日常地理學」及「人文地理學」,係此種都市地理空間書寫的特色。另外,空間與政治、權力之間錯綜複雜的網絡,乃是都市詩中屢見不鮮的課題,於是詩人經常選定銅像、道路或建築等特定的物件,以物件之辯證進行現實之反思。詩人更將「肉身」視為閱讀都市文本的放大鏡,通化「感官化」(強調感官知覺)與「身體化」(強調身體的變形、模擬或器官譬喻)手法,強烈感受都市空間中發生的種種衝擊,察知都市弊病,反映都市現象,在嘲諷中表達嚴肅,於荒誕中提出針砭。
都市的組成元素和組成方式,既複雜又變動不居,都市的概念亦涵蓋廣泛而眾說紛云,以都市為主題的書寫,和以都市書寫為主題的研究,當然也丰姿萬千。本論文所提出的觀點和詮釋,僅僅是都市詩研究領域的一個面向,而本論文獲致的研究成果,亦不過是都市詩、乃至台灣現代詩,那斑斕富麗如馬賽克壁畫的研究版圖中,一小塊局部鑲嵌的色磚。本論文未盡之處,待來日有機會再行添補,同時,也企盼有更多的創作者與研究學人,一同加入都市詩及現代詩的行列,昂首壯遊。

台灣都市詩主題探析——以六○年代至九○年代為討論範疇

目 次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一、檢視都市詩文本如何回應都市發展 3
二、考際都市詩的書寫策略 3
三、挖掘都市詩的問題意識 3
第二節:「都市」與「都市詩」的界定 4
一、是「城市」還是「都市」 4
二、台灣都市詩的範疇與定義 6
第三節:研究方法 9
一、文本研究 9
二、文化研究 10
第四節:文獻回顧 12
一、專書 12
二、單篇論文 18
三、學位論文 53(52)
第五節:台灣都市詩的創作軌跡 55(54)

第二章:從消費文化檢視都市文化 60
緒言:消費,不只是消費 60
第一節:生活環境與消費型態的變異 61
第二節:商品象徵與廣告暗示 69
一、購買一種差異──商品的象徵性質 69
二、永恆的匱乏與彌補──廣告的暗示作用 74
第三節:經濟帝國與全球化 78
第四節:在消費行為中潰散主體與生活 83
本章小結 92

第三章:多元的都市族群肖像 93
緖 言:重繪都市族群肖像 93
第一節:從被動到主動──女性自主權的兩極 95
一、被展示與被凝視的身體/情慾 96
二、身體/情慾的主動操演 110
第二節:刻劃邊緣族群,針砭邊緣議題 116
一、「職業」邊緣者 117(116)
二、「身份」邊緣者 129(128)
本章小結 135

第四章:都市空間的體驗、考察與書寫 136
緒 言:從空間閱讀都市 136
第一節:從臨摹到改寫──日常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 137
第二節:宏大敘事與國家隱喻──空間的政治、權力課題 150
第三節:都市即肉身──感官化與身體化的再現策略 163
本章小結 173(172)

第五章:結論 174
一、本論文研究成果 174
二、本論文文獻與方法之反思 176
(一)時間斷代的選定 176
(二)理論深度和廣度之不足 177
三、對都市詩創作的展望與延伸研究 177
(一)創作題材的再開發 178
(二)不同文字符號和語言模式的對照 178
(三)地方性文學獎作品的考察 179
總結 180

參考書目 181

參考書目


一、詩文集

鐘鼎文,《白色的花束》,台北:藍星詩社,1957年,初版。
黃用,《無花果》,台北:藍星詩社,1959年,初版。
羅門,《曙光》,台北:藍星詩社,1958年,初版。
羅門,《死亡之塔》,台北:藍星詩社,1969年,初版。
羅門、蓉子,《羅門、蓉子短詩精選》,台北:殿堂,1990年,初版。
羅門,《羅門創作大系.卷二.都市詩》,台北:文史哲,1995年,初版。
羅門,《羅門創作大系.卷六.題外詩》,台北:文史哲,1995年,初版。
林燿德,《銀碗盛雪》,台北:洪範,1987年,初版。
林燿德,《都市終端機》,台北:書林,1988年,初版。
林燿德,《都市之甍》,台北:漢光,1989年,初版。
侯吉諒,《城市心情》,台北:漢光,1987年。
侯吉諒,《星戰紀念》,台北:海風,1989年,初版.
林彧,《夢要去旅行》,台北:時報,1984年,初版。
林彧,《單身日記》,台北:希代,1985年,初版。
黃智溶,《今夜,妳莫要踏入我的夢境》,台北:光復,1988年,初版。
黃智溶,《那個地方》,宜蘭:宜蘭縣文化局,1999年,初版。
張默,《光陰.梯子》,台北:尚書,1990年,初版。
張默,《落葉滿階》,台北:九歌,1994年,初版。
李瑞騰編,《八十年詩選》,台北:爾雅,1992年,初版。
渡也,《不准破裂》,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4年,初版。
顏艾琳,《骨皮肉》,台北:時報,1997年,初版。
顏艾琳,《點萬物之名》,台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2001年,初版。
孫維民,《異形》,台北:書林,1997年,初版。
陳克華,《星球紀事》,台北:元尊,1997年,初版。
陳晨,《黑色森林》,高雄:春暉,1999年,初版。
陳晨,《觀察者》,南投:南投縣文化局,1999年,初版。
陳晨,《迷鳥》,南投:南投縣文化局,2001年,初版。
陳瑞山,《地球是艘大太空梭》,台北:書林,1999年,初版。
劉清輝,《情屍與情詩》,宜蘭:宜蘭縣文化局,2000年,初版。
焦桐,《世紀詩選》,台北:爾雅,2000年,初版。
羅葉,《病愛與救贖》,台北:木馬文化,2002年,初版。
唐捐,《無血的大戮》,台北:寶瓶,2002年,初版。
紀小樣,《實驗樂園》,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7年,初版。
紀小樣,《天空之海》,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0年,初版。
紀小樣,《熱帶幻覺》,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05年,初版。
黃凡、林燿德編,《新世代小說大系.都市卷》,台北:希代,1989年,初版。
簡政珍、林燿德主編,《臺灣新世代詩人大系》(下冊),台北:書林,1990年,初版。
蕭蕭、白靈主編,《臺灣詩學季刊》第30期(2000年3月)。
白靈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貳).詩卷》,台北:九歌,2003年,初版。
文建會策劃主辦,聯合文學編輯製作,《閱讀文學地景.新詩卷》,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8年,初版。
彭瑞金編,《台灣詩人選集61.焦桐集》,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2010 年,初版。


二、評論與理論專書

(一)詩論與文論

陳幸蕙編,《七十六年文學批評選》,台北:爾雅,1988年,初版。
周偉民、唐玲玲主編,《羅門、蓉子文學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文史哲,1994年,初版。
羅門,《羅門創作大系.卷八.論文集》,台北:文史哲,1995年,初版。
林燿德,《一九四九以後》,台北:爾雅,1986年,初版。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林燿德論評選》,台北:業強,1991年,初版。
孟樊主編,《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卷四.新詩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初版。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1995,初版。
鄭明娳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1995年,初版。
古繼堂,《台灣新詩發展史》,台北:文史哲,1997年,初版。
陳大為,《存在的斷層掃描──羅門都市詩論》,台北:文史哲,1998年,初版。
陳大為,《亞洲中文現代詩的都市書寫(1890-1999)》,台北:萬卷樓,2001年,初版。
陳大為,《亞洲閱讀──都市文學與文化(1950-2004)》,台北:萬卷樓,2004年,初版。
陳大為,《風格的煉成──亞洲華文文學論集》,台北:萬卷樓,2009年,初版。
丁威仁,《戰後台灣現代詩史論──從現代與本土走向都市與網路》,台中:印書小舖,2008年,初版。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2004年,初版。
張雙英,《二十世紀台灣新詩史》,台北:五南,2006年,初版。
徐國能,《海峽兩岸現當代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2004,初版。
周盈秀,《凝聚與融解的文明之雪:論林燿德詩集《銀碗盛雪》》,台北:稻鄉,2011年,初版。

(二)文化理論

1、文化研究

陳光興編,《文化研究在台灣》,臺北:巨流,2000年,初版。
陶東風、和磊合著,《文化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2006年,初版。
陸揚、王毅合著,《文化研究導論》,上海:復旦大學,2006年,初版。
汪民安主編,《文化研究關鍵詞》,江蘇:江蘇人民,2007年,初版。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er)著,王志弘、李根芳譯,《文化理論詞彙.第二版》(A Glossary of Cultural Theory),台北:巨流,2004年,初版。
John Tomlinson 著,鄭棨元、陳慧慈譯,《文化與全球化的反思》(Globalization and Culture),台北:韋伯文化,2007年,初版。
Mike Crang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台北:巨流,2008年,初版。

2、消費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2002年,二版。
斯拉沃熱.齊澤克(Slavoj Zizek)著,季廣茂譯,《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The Sublime Object of Ideology),北京:中央編譯,2002年,初版。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揚智,2002年,初版。
彼得.柯睿耿(Peter Corrigan)著,王宏仁譯,《消費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台北:群學,2010年,初版。

3、空間

畢恆達,《空間就是權力》,台北:心靈工坊,2001年,初版。
凱文.林區(Kevin Lynch)著,方益萍、何曉軍譯,《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北京:華夏,2001,初版。
夏鑄九、王志弘編譯,《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台北:明文,2002年,增訂再版。
Simon Parker著,國立編譯館主譯,王志弘、徐苔玲合譯,《遇見都市:理論與經驗》(Urban Theory and the Urban Experience:Encountering The City),台北:群學,2007年,初版。
包亞明主編,《現代性與都市文化理論》,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2008年,初版。
孫遜、楊劍龍主編,《都市空間與文化想像》,上海:上海三聯,2008年,初版。
謝納,《空間生產與文化表徵──空間轉向視閾中的文學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0年,初版。

4、性別與身體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林郁庭譯,《性/別惑亂:女性主義與身分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苗栗:桂冠,2008年,初版。
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著,宋素風譯,《性別麻煩: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上海:上海三聯,2009年,初版。
克里斯.希林(Chris Shilling)著,李康譯,《身體與社會理論.第二版》(The Body and Social Theory, 2e.),北京:北京大學,2010年,初版。


三、學位論文

陳威宏,《台灣戰後出生第三代詩人(1965-1974)之都市書寫》,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96學年度,碩士。
沈蔓菱,《現代與後現代──戰後台灣現代詩的空間書寫研究》,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學研究所,97學年度,碩士。


四、期刊論文

楊牧,〈給青年詩人的信——詩的一種環境〉,《聯合文學》第6期(1985年,4月)。
陳俊榮,〈羅門的後現代論〉,《佛光人文社會學刊》第5期(1994年6月),頁51-70。
簡政珍,〈台灣都市詩的空間意象與隱喻〉,《台灣詩學學刊》六號(2005年11月),頁7-38。
陳允元,〈命名、記憶與詮釋──戰後臺灣現代詩的「街道命名」書寫〉,《臺灣詩學》學刊7號( 2006年5月 ),頁57-83。
胡光夏,〈西方速食連鎖店在台發展歷程與影響之研究:以麥當勞在台發展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第一卷第二期(2002年1月),頁239-253。


五、其他

陳煌,〈城市詩國的發言人——讀《羅門詩選》〉,《台灣時報.副刊》,1984年12月2日。
潘寧馨,〈速食店記實〉,《創世紀》詩刊112期(1997年10月),頁45。
徐國能,〈未來世界.卡式生活之一日〉,《聯合報》副刊,1999年11月15日。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1)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B%B0%A5%AB&;pieceLen=50&;fld=1&;cat=&;ukey=-67534575&;serial=1&;recNo=2&;op=f&;imgFont=1,2010.10.04。
(2)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3%A3%A5%AB&;pieceLen=50&;fld=1&;cat=&;ukey=-67534575&;serial=3&;recNo=1&;op=f&;imgFont=1,2010.10.04。

統一企業官方網站:
http://www.7-11.com.tw/pcsc/aboutus/711_1.asp,2010/10/25;http://zh.wikipedia.org/zh/7-Eleven,2010/10/25;w3.cyu.edu.tw/ccwei/93Bmanage/f03.ppt,2010/10/2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