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08: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宜芳
論文名稱:志怪小說中狐女婚戀研究
指導教授:王年双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志怪小說狐女異類婚戀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志怪乃中國小說的重要流別之一,而狐女婚戀題材更是充滿著人類無限的想像。狐的自然屬性為獸,卻能化身為年輕貌美的女子,前來與男子交往,給予男子肉體與精神上的滿足。這其中必然隱含對異類包容的情感基礎,本論文試圖從萬物有靈與生命一體化的思維來解釋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根源,並進一步歸納在歷代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如何影響人狐戀的生成與發展,使狐女形象多元紛呈,且有了共性與殊性,既展現人類心理的普遍意識,也彰顯歷代狐女的個別特質。而在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情節結構上,則分別就狐女前來接近男子的原因、雙方的遇合模式及最終結局作探討。至於從狐女形象發展的整體性來看,當狐女越來越具人情性時,面貌也更加豐富,勢必將出現深具特色的形象,筆者將之歸納為五種,以呈顯狐女的外在特質與內在心理。而狐女與男子異類婚戀的題材並非憑空出現,其背後實隱藏著人們潛在的心理因素及文化義涵,筆者將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討異類婚戀象徵人類對愛情的追求、男子將理想女性投射到狐女身上、創作者有時藉著狐女婚戀題材來反映社會風氣等,期使能窺得志怪小說中狐女婚戀題材的種種樣貌與潛在義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8
第五節 論文架構 9

第二章 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發源軌跡
第一節 狐化身為人的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生成發展 20
第三節 歷代狐女描繪的共性與殊性 36

第三章 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情節結構
第一節 狐女與男子交往的原因 51
第二節 狐女與男子的相遇 68
第三節 狐女與男子的結局 77

第四章 多樣的狐女形象
第一節 愛恨分明的狐女 91
第二節 貪圖性愛的狐女 95
第三節 深情款款的狐女 103
第四節 賢內助型的狐女 107
第五節 成人之美的狐女 118

第五章 狐女與人類男子異類婚戀的文化義涵
第一節 異類婚戀象徵人類對愛情的追求 121
第二節 男子對理想女性的投射 128
第三節 創作者對社會風氣的反映 143

第六章 結論 155

參考書目

一、古籍
戰國‧《莊子》,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出版。
漢‧王充著,陳蒲清點校:《論衡》,長沙:岳麓書社,1991年出版。
漢‧焦延壽:《易林》,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
漢‧劉安撰,劉文典集解:《淮南鴻烈集解》,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出版。
漢‧黃憲:《天祿閣外史》,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出版。
北齊‧魏收:《魏書》,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出版。
晉‧葛洪著、李中華注譯:《抱朴子》,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出版。
晉‧干寶著、黃鈞注譯:《搜神記》,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出版。
梁‧顧野王:《玉篇》,收錄於《四部叢刊初編》經部,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出版。
唐‧長孫無忌:《唐律疏議》,臺北:台灣商務書局,1974年出版。
唐‧杜佑:《通典》,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出版。
唐‧鄭氏:《女孝經》,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出版。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出版。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收錄於《中國野史集成》,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出版。
宋‧王珪:《華陽集》,收錄於《四部叢刊正編》第4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出版。
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
宋‧李昉:《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出版。
宋‧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收錄於《叢書集成續編》第213冊,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出版。
宋‧陳彭年:《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6年出版。
宋‧歐陽修、宋祁著、楊家洛主編:《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出版。
宋‧洪邁:《夷堅志》,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
宋‧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出版。
宋‧朱熹:《詩經集註》,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出版。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1984年出版。
宋‧方汝浩:《東渡記》,收錄於《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續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90年出版。
宋‧劉斧:《青瑣高議》,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出版。
宋‧李獻民:《雲齋廣錄》,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4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5年出版。
明‧李贄:《焚書》,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出版。
明‧馮夢龍:《情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臺北:宏業書局,1985年出版。
明‧李昌褀:《剪燈餘話》,收錄於《古本小說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出版。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臺北:桂冠圖書,1988年出版。
明‧陸粲:《庚巳編》,收錄於《叢書集成初編》,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臺北:新興書局,1964年出版。
明‧謝肇淛:《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1971年出版。
清‧李漁:《笠翁偶集》,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出版。
清‧松竹軒編:《狐妖艷史》,臺北:雙笛國際事務有限公司,1996年出版。
清‧曾七如:《小豆棚》,武漢:荊楚書社,1989年出版。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出版。
清‧紀昀撰,嚴文儒譯注:《閱微草堂筆記》,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出版。清‧蒲松齡撰,張友鶴籍校:《聊齋誌異》,臺北:京漢出版社,1984年出版。

二、專書
山民:《狐狸信仰之謎》,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年出版。
王平:《古典小說與古代文化演講錄》,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王德毅編:《叢書集成續編》,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出版。
王根林:《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
王溢嘉:《古典今看─從孔明到潘金蓮》,臺北:野鵝出版社,1989年出版。
王溢嘉:《聊齋搜鬼》,臺北:野鵝出版社,1989年出版。
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7年出版。
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出版。
何星亮:《中國圖騰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何滿子:《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出版。
李壽菊:《狐仙信仰與狐狸精故事》,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95年出版。
李劍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李樹桐:《唐史索引》,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出版。
孟悅、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臺北:時報文化,1993年出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出版。
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出版。
岑家梧:《圖騰藝術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出版。
周伯乃:《情愛與文學》,臺北:三民書局,1984年出版。
胡士瑩:《話本小說概論》,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出版。
俞汝捷:《幻想和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臺北:淑馨出版社,1991年出版。
高世瑜:《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出版。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出版。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出版。
張火慶:《中國小說史論叢》,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6月出版。
張小虹:《性/別研究讀本》,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出版。
張稔穰:《聊齋誌異藝術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袁閭琨、薛洪勣:《唐宋傳奇總集‧唐五代(下)》,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袁閭琨:《百狐傳奇》,臺北:建宏出版社,2005年出版。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出版。
馮川:《重返精神家園─關於榮格》:臺北:笙易有限公司文化事業部,2001年出版。
葉慶炳:《談小說妖》,臺北:洪範書局,1977年出版。
葉慶炳:《晚鳴軒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出版。
葉惠齡:《聊齋志異中鬼狐故事的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出版。
葉舒憲:《高唐女神與維納斯》,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出版。
傅耀珍:《明代艷情小說研究》,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8年出版。
傅小凡:《李贄哲學思想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
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出版。
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出版。
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臺北:明田出版社,1993年出版。
趙偉:《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出版。
趙凱:《伊甸園景觀─性愛與文學創作》,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
廖玉蕙:《人生有情淚沾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出版。
蔡鴻生:《唐代九姓胡與突厥文化》,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出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1994年出版。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出版。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出版。
魯迅:《古小說搜殘》,臺北:長歌出版社,1975年出版。
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出版。
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出版。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9年出版。
顧鑒塘、顧鳴塘:《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出版。
韓田鹿:《漫說《聊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盧潤祥:《談狐說鬼錄》,臺北:遠流出版事業,1991年出版。
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故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出版。
龔鵬程:《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弘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出版。
﹝英﹞佛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臺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出版。
﹝英﹞特里‧伊格爾頓 (Terry Eagleton)著、王逢振譯:《當代西方文學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
﹝英﹞特里‧伊格爾頓(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出版社,1993年出版。
﹝奧﹞佛洛依德(Sigmund Frued)著、邵迎生譯:《圖騰與禁忌》,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出版。
﹝奧﹞佛洛依德著、宋廣文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臺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出版。
﹝美﹞加德納‧墨菲、約瑟夫‧柯瓦奇著、林方、王景和譯:《近代心理學歷史導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出版。
﹝美﹞墨瑞‧史坦(Murray Stein)著、朱侃如譯:《榮格心靈地圖》,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德﹞恩斯特.卡西勒(Ernst Cassirer)著、甘陽譯:《人論》,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出版。
﹝法﹞列維‧布留爾(Lvy-Bruhl Lucien)著、丁由譯:《原始思維》,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年出版。
﹝法﹞墨克契耶里(Alex Mucchielli)著、張龍雄譯:《群體心態》,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年出版。
﹝瑞士﹞榮格(Carl Gustav Jung)著,馮川、蘇克編譯:《心理學與文學》,臺北:久大文化,1990年出版。
阿爾伯特‧莫達爾( Albert Mordell)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 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出版。


三、單篇論文
王碧瑤:〈幻想與禁錮─從女性主義角度看《聊齋志異》的情愛模式〉,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
王振星:〈論中國古典小說中狐女形象的美學意蘊〉,《濟寧師專學報》卷17第1期,1996年3月,頁59~62。
朱迪光:〈中國古代人類與精怪的性愛糾葛〉,《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總第57期,1994年第2期。
周愛明:〈論狐妻故事中的傳統文化精神〉,《民間文學論壇》,1989年4月,頁16~22。
胡欣:〈淺談《聊齋誌異》中狐女與人的交往〉,河南:《信陽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5期,2008年,頁130~131。
胡堃:〈論中國古代狐仙故事的歷史發展〉,《民間文藝季刊》,1988年3月,頁90~109及216。
姚立江:〈狐狸精怪故事別解〉,《民間文學論壇》第5期,1990年5月,頁43~46。夏敏:〈圖騰時代的幾個母題〉,《民間文學論壇》第2期 ,1993年。
張錯:〈蛇蠍女人─復仇與囚禁的女性形象〉,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人文學報》第三期,1995年4月。
陳美妃:〈人狐類婚姻關係中之妻德塑建初探─以太平廣記為本〉,臺北:《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31之2期,1998年9月。
廖玉蕙:〈唐人志怪小說中異類婚姻的幾點觀察〉,嘉義:《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第16集,1997年12月,頁207~233。
蔡琰:〈論《聊齋誌異》人異婚戀的不對等關係〉,《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5年。
韓瑜:〈中國古典小說中狐故事的類型嬗變─以唐小說為中心〉,《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第2期,2006年12月,頁137~142。
韓瑜:〈唐代小說中的故事〉,《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7卷第1期,2001年1月。
謝真元:〈人妖戀模式及其文化意蘊〉,四川:《重慶師院學報》2000年第1期,頁18~25。
﹝美﹞韓瑞業:〈狐與青樓女子〉,《明清小說研究》第4期,1998年。


四、學位論文
王怡斐:《宋代文言小說中女性群像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江慧琪:《先秦至唐狐狸精怪故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素娟:《唐人小說中變化故事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金洪謙:《狐狸精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裡的文化意涵》,臺中: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1年11月。
周文玲:《《太平廣記》所引唐代四大動物妖故事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6月。
林岱瑩:《唐代異類婚戀小說之研究》,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
林允:《《聊齋誌異》鬼狐仙妖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曉霞:《唐傳奇中人與異類相戀作品的文化底蘊》,福州: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4月。
張嘉惠:《《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曾尹嬋:《宋傳奇異類婚戀故事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
陳品雁:《《聊齋誌異》婚戀故事研究》,花蓮:東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陳玉萍:《唐代小說中他界女性形象之虛構意義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陳國香:《根據三言二拍一型見證傳統的女性生活》,臺南: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
楊宜芳:《宋元明狐狸傳說及其小說形象》,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楊艾甄:《中國人蛇婚戀故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9年。
蔡其蓉:《異類婚戀故事類型與性別文化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劉雪真:《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年12月。
劉旭平:《唐代狐精故事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民俗學碩士論文,2000年5月。
鄧郁生:《唐五代妖故事研究》,臺南:臺南大學國語文碩士論文,2009年。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