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毛連塭(1992)。國小校長特殊教育研習會手冊:校長在特教行政中的角
色和功能。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教中心。
毛連塭(1994)。當前特殊教育的兩個重要理念。特教新知通訊,2(3),57-58
毛連塭(2006)。特殊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王正幸(2008)。澎湖縣國中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專業知能成長需求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阿勉(2009)。什麼是理想的特殊教育教師?-教師與家長看法之比較
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任東屏(1999)。碩士程度的女性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吳清基(1999)。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雙月刊,1,3-11。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臺北市:心理。
吳武典(2006)。特殊教育師資類科教師專業標準之研究。臺北市:中華
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吳明隆(2005)。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二
版)。臺北市:知誠數位科技。
吳明隆、涂金堂(2007)。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涂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臺北市:五南。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一飛(2001)。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對於特殊教育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縣。
李榮珠(200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何華國(1989)啟智教育教師所需特質與專業能力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22,151-173。
何清良(2003)。自足式特教班轉型為資源班過程教師執行行政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孟宗(1979)。特殊教育師資專業能力分析研究。新竹師專學報,5(1),122-25。
林三木(1993)。特殊教育行政。臺北市:五南。
林千惠、盧台華(1999)。教育行政人員對國中階段身心障礙類師資培育相關議題看法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3,281-310。林海清(1999)。建立教育行政專業制度的探討。輯於教育行政論壇第四次研討會手冊,199-21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林寶貴主編(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二版四刷)。臺北市:心理。
林亮伯(2002)。淺談「特殊教育發動機」的運作-一位國小特教組長
的工作經驗(以臺北市為例)。花蓮師院特教通訊,27,1-6。
林清山(200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臺北市:東華。
林志政(2004)。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資源班行政支援需求之調查研究
-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林蕙質(2006)。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國基(2006)。南部地區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知能及能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林昶菁(2006)。臺北縣市國民中小學特殊教育行政協商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愛梅(2011)。國中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與輔導支持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
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持系統。特殊教育學刊,21,1-26。
邱明芳(2003)。國民小學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皓政(200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
解析。臺北市:五南。
紀有田(2003)。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凃淑芬(2007)。國民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校能之相
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莊妙芬、吳昆壽(1997)。身心障礙教師專業知能調查研究。台南市:教育部社教司、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印行。
陳冠杏(1998)。臺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靜婉(2001)。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與專業成長知覺之研究-以彰
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雍容(2002)。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行政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清溪(2004)。淺談特殊教育教師的專業成長。研習資訊,21(4),41-48,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新北市。
陳麗如、王琪珍和陳清溪(2005)。讀NCLB在特殊教育-美國CEC 2004
年年會焦點主題。特殊教育季刊,96,32-36。
陳宜慧(2005)。國中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鴻杉(2006)。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對資源班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蕙茹(2009)。北部地區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學校行政支援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羿庭(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運作現況之滿意度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蓓莉、吳淑敏、孫淑柔、蔡明富、蘇芳柳(2000)。特殊教育輔導資源
整合模式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張明輝(2003)。學校行政專業角色的新思維。發表於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主辦:「高級中學行政革新學術研討會」。(92.01.10)。臺北市:政治大學。
張毓第(2003)。國中資源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素貞(2004)。國民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知能
分析和方案規劃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張克銘(2008)。彰化縣學校行政支持與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倦怠之
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意如(2008)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之需求與滿意度調查研究:以臺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郭為藩(1975)。教育治療的策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7,39-60
郭懷茹(2007)。台中縣市國民中學教導資源班學生之普通班導師所知覺學校支持系統實施現況與需求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葉天賞(2001)。國民中學校長行政溝通行為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教育部(201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設置辦法。
教育部(2012)。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特殊教育法。
游文彬(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專業成長需求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馮淑珍(2005)。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實施困擾與其因應策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馮淑惠(2004)。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黃淑維(1998)。國中特教組長業務報告。特殊教育季刊,68,31-34。
黃瑛綺(2002)。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大學,台東縣。黃延圳(2005)。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對特殊教育專業知能、專業態度與所需支援服務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玉琴(2010)。中部地區實施融合教育之普通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筱鈞(2011)。國立暨私立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室)
行政支援需求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
大學,臺中市。
鄒小蘭(2001)。從實務面談國小特教組長之角色與職責。特殊教育季刊,80,15-22。
賈馥茗(1990)。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
楊鏸容(2003)。雲林縣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楊秀真、王明泉、程鈺雄(2008)。台東縣國中小學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
專業知能、專業態度與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術
研討會,27-38。
甄炳炫(2004)。推動學校本位觀點之融合教育模式:從發現問題、
解決問題到建構模式(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屏東縣。
塗淑玫(2005)。宜蘭縣一所國小特殊教育支持系統建構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新北市政府(2011)。新北市100學年度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暨特教
評鑑委員作業會議手冊。新北市,光復國小。
蔡崇建(1994)。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知能發展的需求評估。特殊教育學刊,10,103-117。
蔡文標(1999)。特殊教育行政之探討。教育資料文摘,43(6),32-154。蔡光仁(1996)。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教學關注與專業發展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2000)。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
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文龍(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樂生(2007)。澎湖縣國民中小學學校行政人員特殊教育理念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臺北市政府(2008)。臺北市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相關支援及工作職責要項。
趙春旺(2005)。國民小學普通班教師特殊教育知能現況及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麗月(1996)。學校教育行政人員特殊教育背景及其對特殊教育態度之研究。臺北師院學報,9,721-754。
鄭啟清(2006)。台北縣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
育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臺北市。
鄭淑婉(2007)。台北縣市國小普通班教師參與融合教育之現況與需求調
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博仁(2007)。臺北市國小特教組長異動成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彩香(2003)。國小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亞媛(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與專業成長需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軒銘(2009)。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態度與教學困擾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劉佐鳳(2011)。臺北縣國民教育階段特教組長角色知覺與特教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鍚勳、陳順和、陳淑敏、蔡濱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師專業能力指標之發展。教育研究資訊,12(4),129-168。賴盈如(2004)。國民小學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內涵之探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謝靜苹(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靜怡(2008)。國中資源班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秀霞(2002)。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臺中
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鍾美英(2005)。實施融合教育之學校行政支持研究─以高雄市一所特教
評鑑績優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市。
顏麗琴(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內部公共關係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蘇昭昇(2003)。影響國小普通班級任教師對班上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態
度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顧宜婷(2009)。國小教師實施融合教育所需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英文部分
Burrello, L. C. & Sage, D. (1979). Leadership and change in special education. ,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Crowell, A. R. Jr.(1989). A handbook for the speci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 NY, NY: The Edwin Mellen Press.
Clough, P. & Lindsay, G . (1991). Integration and the support service-Changing roles in spceal education. Brithisa:Nfer-Nelson.
Cook, R. E., Tessier, A., & Klein, M. D. (1992).Adaptive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a for children in inclusive settings.New York:Mcmillan.
Cruzeiro, P. A. & Morgan R. L. (2006) The Rural Principal’s Role with
Considerat ion for Special Educat ion.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26(3), 569-579.
Dixon, C. J. (1988). Regular and special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perception of competecies necessary for the effective regular administrator of programs for the handicapped. Doctor’s Dissertation. Commence, TX: Ea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Elabz, F. (1981). The teacher’s practical knowledge: Report of a case study. Curriculum Inquiry, 11, 43-71.
Jarvis, P. (1983). Professional education. London:Croom Helm.
Jess M. Stein(Ed.). (1987). 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New York:Random House.
Kauffman, J. M. & Hallahan, D. P.(1981). Handbook of special educa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Inc.
Larriveec, B. & Cook, L. (1979). Mainstr- eaming: a study of the variables affe-cting teachers attitude. The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13(3), 315-324.
Mann, P. H., Drummond, V., & McClung, R. M. (1980). Responding to Variability among exceptional children. Volume II: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A guide for teacher corps'' exceptional child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5 495).
Mori, A. A. (1979). The handicap child in the mainstreaming –new roles for the regular educators. Education, 99,(3), 243-249.
Valesky, T. C., & Hirth, M. A. (1992). Survey of the states: Special
education knowledge requirements for school administrators.
Exceptional Children, 58(5), 399-405.
Whitworth, J. E. & Hatley, R. V. (1982). The role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director. Special Educators. 19(1), 38-43.
Ysseldyke, J. E., & Algozzine, B. (1982). Professionals who erroneously declare students eligible for speci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50(4), 223-228.
Ysseldyke. J. E., Algozzine, B. & Thurlow, M. L. (2000). Critical issues in special education (3rd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