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6: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彥瑋
研究生(外文):Yan-wei Chen
論文名稱:亞洲股市之反轉報酬及隨時間變化的系統性風險
論文名稱(外文):Contrarian profits and time-varying systematic risk in Asian stock markets
指導教授:廖永熙廖永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g-sji Lia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系財務管理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0
中文關鍵詞:不對稱波動系統風險反轉策略過度反應
外文關鍵詞:OverreactionAsymmetry VolatilityContrarian strategySystemic ris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文使用DCC-TGARCH模型探討亞洲八國家之贏家與輸家隨時間變動的系統風險,以及贏家與輸家的反轉報酬。研究時間為1993年1月至2010年12月,並將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化、金融海嘯三個危機點加入探討贏家與輸家是否受到金融危機影響。研究結果顯示亞洲八國家皆存在波動不對稱現象。再者,亞洲八國家之贏家與輸家的系統風險會隨時間變動,且贏家與輸家也有系統不對稱。最後,當金融危機發生時,輸家投資組合較贏家投資組合有大的波動。
  This study uses DCC-TGARCH model to examine time variation in systematic risk and contrarian strategy for winner and loser portfolios in eight Asian stock markets. The study period is from January, 1993 to December, 2010. Moreover,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ternet bubble and financial tsunami to explore systematic risk.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nner and loser portfolios exist asymmetric volatility in eight Asian stock markets. Time-varying systematic risk and asymmetric volatility are found for winner and loser portfolios in Asian stock markets. Finally, when the financial crisis happened, the loser portfolio volatility is larger than the winner portfolio.
謝誌ii
版權宣告iii
中文摘要iv
英文摘要v
目錄vi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架構圖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反轉報酬之投資人的行為 7
第二節 反應不足之動能報酬 8
第三節 總風險 9
第四節 系統風險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2
第一節 資料來源 12
壹、贏家與輸家投資組合之組成 13
貳、DCC-TGARCH模型介紹 14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模型介紹 14
 
第四章 實證結果 17
第一節 基本統計結果 17
第二節 DCC-TGARCH模型實證結果 29
第三節 動態系統風險估計 4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建議 57
 
參考文獻 58
中文文獻 58
外文文獻 59
謝宗達(2011),「全球金融危機前後臺灣期貨市場 波動不對稱性之比較」,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勇逸(2011),「亞洲新興市場動能報酬之成分探討」,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秋如(2010),「原油期貨報酬條件波動度預測績效:對稱與不對稱條件波動模型之比較」,嶺東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楚雄(2005),「個股波動不對稱性之實證研究:以台灣股票市場為例」,中山管理評論,第十三卷第三期,811-836頁。
 
連啟智(2010),「系統風險不對稱:國際股市證據」,南華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又慈(2007),「台灣股市處分效果與過度自信交易策略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踐為、胥愛琦、吳清豐(2005),「亞洲金融危機前後匯率波動不對稱現象之比較與政策意涵」,台灣管理學刊,第五卷第二期,八月,187-208頁。
 
蔡承庭(2011),「反向操作策略獲利性因素探討¬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南華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慧蘭(2009),「美國次貸風暴相關重大事件對台灣股市之影響:事件研究法之應用」,台南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
 
謝劍平(2003),財務管理原理,智勝出版社,86-94頁。
 
魏石勇(2011),「金融海嘯前後波動的動態條件相關下臺股價量關係與規模傳遞效應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慧雅(2011),「網路泡沫化前後我國電子產業財務指標比較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