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9:4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菁華
研究生(外文):Ching-Hua Wang
論文名稱:畢業生、教師與雇主對於學生核心能力之認知差異化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ognition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 of Graduate Attributes among Graduate, Teacher, and Employer
指導教授:楊浩青楊浩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aw-Ching 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系統資訊與控制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結構化方程模式工程教育認證問卷調查
外文關鍵詞:Questionnaire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獲得工程教育認證為目前國內各大專院校工程學系的重要課題,其中認證的關鍵為: 透過回饋機制據以持續改進教育內容。然而,當不同回饋來源對學生核心能力,呈現顯著認知差異時,如何釐清其差異原因,得以獲得該系所教育目標持續改進方向和具體作為,目前仍為認證單位的挑戰。
本研究提出一系統化方法,可根據所定義的核心能力,以分析畢業學生、雇主、與教師等不同問卷回饋,提供改進的可能方向。首先,藉由問卷資料建立各核心能力的結構化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可去除配適不佳的問卷項目,以確認有效問卷項目對於核心能力的解釋能力。其次,藉由有效的問卷項目,經由所提的假設檢定流程,可用以評估不同回饋來源的差異性,進行差異分析,以獲得對於強化學生核心能力的改進建議。
在應用研究上,以國內某科技大學電通系問卷分析為對象,藉由所提方法,可有效分析差異性與可能來源。舉例而言,當畢業生與教師認知存在顯著差異時,若為其關於專業素養及技術應用之核心能力,則藉由所提的分析流程,可發現為源於教師授課經驗少或課程教師更換頻繁。而若為團隊合作與人際關係的核心能力存在認知差異,藉由分析可得知,其可能為教師缺乏校外競賽或相關計畫之經驗所致。因此,本研究所提之系統化方法將用以釐清不同問卷回饋來源的差異性,更可用以分析差異來源,作為具體改進的方向。
Currently, acquiring accreditation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topic for the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stitutes in Taiwan. The key of acquiring accreditation is continually improving educational programs through various feedback sources. However, the education institutes is challenged how to clarify the reasons of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feedbacks on the same graduate attributes and to reach the goal of continuously improvement.
According to graduate attributes, this study provides a system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questionnaires from graduates, employers, and teachers to indicate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 First, building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model of each graduate attributes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can remove the unfitted questionnaire items to validate the explanatory 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results. In addition, based on the valid questionnaire items, the proposed hypothesis testing flow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ifferent feeback sources so that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can be derived.
In the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from an Institute of Computer and Communication of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analyze differences and reasons. For example, when the cogni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graduates and teachers are significant in the attribut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s,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indicate that may be casued from inexperience or changeful teachers. And if the difference is in the attribute of teamwork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find that it may be induced from inexperiences of outside school contests and related projects. Therefore, this proposed approach can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sources of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and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causes for future improvement.
摘要 i
ABSTRACT ii
表 目 錄 vii
圖 目 錄 x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5
2.1回饋機制的定義及說明 5
2.2 工程及科技教育認證制度說明 7
2.3核心能力 9
2.4核心課程 10
2.5研究分析方法 12
2.6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分析 14
第三章 個案結構方程模式(SEM)模型分析 21
3.1核心能力說明與問卷統計 23
3.2 核心能力1學生對課程幫助程度的模型 33
3.3 修正後核心能力1學生對課程的模型 35
3.4 核心能力2學生對課程幫助程度的模型 40
3.5 核心能力3學生對課程幫助程度的模型 44
3.6 修正後核心能力3學生對課程幫助程度的模型 47
3.7 核心能力4學生對課程幫助程度的模型 50
3.8 核心能力1對學生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52
3.9 修正後核心能力1對學生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56
3.10 核心能力2對學生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59
3.11 修正後核心能力2學生對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63
3.12 核心能力3學生對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66
3.13 核心能力4對學生工作重要性的模型 70
3.14 總結 72
第四章 個案敘述統計分析 74
4.1 核心能力1教師與學生比較分析 76
4.2 核心能力2教師與學生比較分析 85
4.3 核心能力3教師與學生比較分析 87
4.4 核心能力4教師與學生比較分析 90
4.5 雇主與學生核心能力之分析 93
4.6 核心能力1雇主與學生比較分析 94
4.7 核心能力2雇主與學生比較分析 96
4.8 核心能力3雇主與學生比較分析 99
4.9 核心能力4雇主與學生比較分析 101
4.10總結 103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建議 104
5.1研究結論 104
5.2研究限制 106
5.3研究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08
附錄 111
[1]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評鑑雙月刊,http://epaper.heeact.edu.tw/
[2]賴靜儀,2010,大專校院推行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邱聖望,2011,土木工程學系教育認證問題與落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
[4]謝慧珊,2009,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機電工程學系培養學生核心能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5]高華霙,2009,大專院校教師課程設計、學生素質與工作滿足之研究,銘傳大學,碩士論文。
[6]中華工程教育學會,http://www.ieet.org.tw
[7]廖勇凱,楊湘怡編著,2011,人力資源管理理論與應用(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第三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8]林秀珠,2009,大學會計教育核心能力之研究─以某大學會計系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9]陳宗煜,2010,數位原生代學生的學習動機、核心能力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技專校院資管系學生為例,萬能科技大學,碩士。
[10]林沛穎,2010,銘傳大學企管系各學程進階課程規劃與核心能力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碩士。
[11]楊穎琪,2010,我國大學生核心能力指標現況調查與建構之研究,中原大學,碩士。
[12]曾子威,2011,符合產業需求之工業設計核心課程規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
[13]歐用生,1999,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第二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14]Phyllis Keller作;何哲欣譯,2010,理解核心課程:哈佛大學核心課程革新,第一版,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15]沈明來,2009,資料分析與SPSS應用,第一版,九州圖書文物有限公司。
[16]吳明隆,2008,結構方程模式,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7]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第三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蕭文龍,2013,多變量分析最佳入門實用書—SPSS+LISREL,第二版,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19]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第二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陳正昌、程炳林,SPSS-SAS、BMDP統計軟體在多變量統計上的應用,(第二版),台北:五南, 1998
[21]陳正昌、程炳林、陳新豐、劉子鍵合著,多變量分析方法-統計軟體應用,(第三版),台北:五南, 2005
[22]吳明隆、張毓仁,2010,結構方程模式-實務應用秘笈,第一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3]邱皓政,2003,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第一版,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24]徐聖訓,2009,LISREL新手入門:在結構方程模式的應用,第一版,滄海書局
[25]周子敬,2006,結構方程模式(SEM)-精通LISREL,第一版,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6]R.W. Mondy, R.M. Noe & S.R. Premeaux,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7th ed., Toronto: Prentice-Hall. (1999)
[27]P.M. Bentler and C.P. Chou "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modeling" 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16(1): 78-117,1987
[28]k.G. Jörskog, & D. Söbom,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ith the SIMPLIS command language”, Chicago: Scientitic Softwave International, 1993.
[29]E.W. Eisner & E. Vallance (Eds.) “Conflicting conceptions of curriculum.” CA: McCutchan ,197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