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外文文獻】
Burt, M. and Kiparsky, C., 1975, New Frontier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
Cook, Vivian, 2001, Second Language Le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en, Shing-Lung, 2011, “Modell zur Entwicklung eines Fremdsprachlichen Aufsatzlernsystems“,Journal of 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JLLT﹚,Volume 2, Issue, p.299-323.
Corder, Stephen Pit, 1973,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Edcation.
Corder, Stephen Pit , 1981, Error Analysis and Interlanguag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llis, Rod, 1997, Sc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unk, Hermann, Koenig, Michael, 1991, Grammtik lehren und lernen:Fernstdieneinheit 1, Berlin, Langenscheidt.
Glaboniat, Manuela, 2005, Profile deutsch: gemeisamer europäischer Referenzrahmen, Berlin, Langenscheidt.
Glaboniat, Manuela, 2009, Zertifikat Deutsch B1, Handreichung für Prüferinnen und Prüfer, Wien, Österreichisches Sprachdiplom Deutsch.
Helbig, Gerhard, 1994, Deutsche Grammatik- Ein Handbuch für den Ausländerunterricht, 16.Aufl, Leipzig, Langenscheidt.
Hering, Alex, Magdalena Matussek, Michaele Perlmann-Balme, 2002, EM Übungsgrammatik: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Ismaning, Hueber.
James, Carl, 1998, 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 London, Longman.
Kaufmann, Susan, 2009, Fortbildung für Kursleitende Deutsch Als Zweitsprache, 4 Band, 1 Aufl., Ismaning, Hueber.
Kleppin, Karin, 1998, Fehler und Fehlerkorrektur, Berlin, Langenscheidt.
Larsen- Freeman, Diane, Long, Michael H., 1991,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Longmann, New York.
Lado, Robert, 1957,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euner, Gerhard, 1993, Methoden des fremdsprachlichen Deutschunterrichts, Berlin, Langenscheidt.
Niebisch, Daniela...et al., 2007, Schritte International 4-6:Deutsch als Fremdsprache,Ismaning, Hueber.
Odlin, Terence, 1989, Language Transfer:Cross-linguistic in 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Jürgen, Quetz, Raimund, Schiess, Ulrike, Sköries, Günther, Schneider 2001, Gemeinsamer europäischer Referenzrahmen für Sprachen : lernen, lehren, beurteilen, München, Goethe-Institut Inter Nationes.
Reimann, Monika, 1996, Grundstufen – Grammatik für Deutsch als Fremdsprache, Ismaning, Max Hueber.
Saville-Troike, Muriel, 2006, Introduc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agner, Reinhold, 1997, Formen Schriftlichen Sprachgestaltens : 50 Modelle zum Aufsatzunterricht der Grundschule, München, R.Oldenbourg.
【中文文獻】
于濤,2010,“德語習得中英語干擾性錯誤類型分析“,瀋陽教育學院學報,第12卷,第4期,頁60-69。
王依,1995,“關於外語學習中母語干擾問題的探究—以錯誤分析看漢語對德語學習的影響“,江蘇外語教學研究,第1期,頁35-41。
王初明,1990,應用心裡語言學,湖南教育出版社,長沙。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5版,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
王士元,2007,”語言與現代人的演化”,輔仁外語學報:語言學、文學、文化,輔仁大學外語學院,頁7。王明嘉,2010,字母的誕生,積木文化,台北。
司聯合,1996,“錯誤分析探討”,寧波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8卷,第1期,頁62-67。
江天芳,1999,“試析影響句子加工的因素 - - 歧義”,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3卷,第3期,頁55-58。
仲晶瑤,2010,“對比分析、錯誤分析及中介語研究”,黑龍江社會科學,第1期,頁126-128。
吉麗君,徐步算,2011,“淺談中介語石化現象與外語教學”,黑龍江科技信息,第23期,頁202-209。
李志娟,鄭艾萍,2010,“我國近十年第二語言習得中介語錯誤分析小論”,外語教學與教育,第34期,頁224-226。
李小輝,2011,“中介語僵化的原因以其預防”,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6期,頁103-115。
李若鶯,2004,國中學生作文病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沈素華,2010,對外華語寫作之修辭教學策略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邱兆麟,2007,以內容分析法建構虛擬社群發展之知識地圖,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碩士論文。吳又熙,1994,應用語言學理論及其在外語教學上的功能研究,正中,台北。
吳小準,1988,淺談錯誤分析的新模式與發展方向”,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2期,頁35-41。
李崇藝,2005,德語語法手冊,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
沈永萍,1996,“錯誤分析理論評價”,海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2期,頁90-98。
林怡伶,2004,國小低年級學童病句分析,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郁梅,2008,“錯誤分析:對外語教學的再思考”,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頁102-103。
林世楨,1993,德語與法重點與難點,建宏出版社,台北。
胡明揚,2004,語言和語言學,語文出版社,北京。
洪流,1998,“中介語錯誤探源”,山東外語教學,第4期,頁35-37。
姚曉波,2009,中介語與外語教學,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施益萍,2009,德語專業基礎階段學生作文錯誤分析,浙江大學,碩士論文。
胡鴻雁,2003,“錯誤分析與外語教學”,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期,頁100-101。
韋麗秋,2001,“對比分析與錯誤分析知簡明比較與其啟示”,欽州師範高等專科學報,第16卷,第4期,頁53-55、71。
宣誠,1971,現代德語文法,志文出版社,台北市。
胡欣,2005,寫作學基礎,武漢大學出版社,武漢。
姚保琮,1996,實用德語語法,中央圖書出版社,台北。
陳杭柱,2000,德語簡史,外語教學語研究出版社,北京。
陳欣蓉,1999,德文100分-常見錯誤德文解析,中央圖書出版社,台北。
孫碧霞,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國語習作語法錯誤類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高霞,2006,“對比分析理論與第二外語教學“,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3期,頁76-80。
涂雅晴,2007,“淺談錯誤分析理論對外語教學實踐的啟示”,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板﹚,第4卷,第6期,頁80-91。
張國達,2001,商用德文書信,中央圖書出版社,台北。
張馨文,1990,台灣學生在德語方所介係詞上常犯錯誤之分析,輔仁大學,碩士論文。張素敏、王有鴻、趙麗紅,2008,“錯誤分析探析“,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第8卷,第3期,頁63-66。
崔紅梅,2008,“英語寫作中的錯誤分析及其建議“,科技信息,第28期,頁136-137。
莊雅如,2007,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多媒體應語學會譯,莊永山,高雄市。
曹逢甫,1993,應用語言學的探索,文鶴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
張國生、邢亞新,2003,德語書寫新規則入門,同濟大學出版社,上海。
張人禮,2011,德語常用同義動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
張鴻剛、石凱民,2004,德語新正字法與標點符號,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
張欣,2011,“淺析德語初級考試中的寫作題型”,陝西教育.高教,第3期,頁34。
張馨文,1990,台灣學生在德語方所介係詞上常犯的錯誤之分析,輔仁大學,碩士論文。
張玉萍、吳青蓉,2009,“台灣大學生英語學習語法錯誤類型之研究”,育達學院學報,頁1-93。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3版,滄海出版社,台中。
喬艷,2007,“錯誤分析及其對第二外語教學的啟示”,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1期,12月,頁275-277。
黃自來,2004,應用語言學與英語教學,文鶴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彭聃齡,1991,語言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
黃崇岭、董心如,2009,”德語基礎學習階段錯誤分析-以德語專業二年級學生作文為例”,德語學習,第2期,同濟大學德語系,頁58-65。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五南出版社,台北。
鄧道宣,謝結果,1999,“錯誤分析理論與外語教學”,樂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80-84頁。
趙葳葳,2002,最新德文文法,志一,台北。
劉雨,1995,寫作心理學,麗文文化,台南。
劉釗,1991,“錯誤分析敘評”,外語研究,第3期,頁62-66。
劉惠蘭,1997,“初學德語學生的錯誤分析”,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第 3期,頁27-30、78。
駱小所,張盛如,2005,標點符號用法正誤辨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北京。
賴麗琇,1992,德文句法結構解析,中央出版社,台北。
韓雪屏,2001,語文教育的心理學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
Babbie Earl,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李美華譯,時英出版社,台北。
Babbie Earl,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李美華譯,時英出版社,台北。
Cherry Campbell,語言寫作教學,杜佩純,湯姆生,台北。
D. Wimmer Roger and R. Dominick Joseph,1995,大眾媒體研究,李天任、藍莘譯,亞太圖書出版社,台北。
E. Mayer Richard,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林清山譯,遠流出版社,台北。
P. Weber Robert,1988,內容分析法導論,林義男、陳淳文譯,巨流圖書公司,台北。
Scovel Tom,語言教學-第二語言習得指南,陳蘋琪,湯姆生,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