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1:5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徐文安
研究生(外文):
Hsu, Wenan
論文名稱:
台灣民俗體育研究現況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Current Status of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李勝雄
指導教授(外文):
Lee, Shengsyong
口試委員:
張良漢
、
許志賢
、
林琮智
口試委員(外文):
Jhang, Lianghan
、
Hu, Jhihsian
、
Lin, Congjhih
口試日期:
2012-12-26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0
中文關鍵詞:
民俗體育
、
現況探討
外文關鍵詞: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
Current Statu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4
點閱:586
評分:
下載:75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民俗體育學位論文整體發展現況及趨勢,搜尋1999年至2012年10月止,收錄於『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之學位論文,採文獻分析法和整合研究法加以分析討論。研究結果如下:
現況方面,台灣民俗體育相關學位論文除1篇博士論文外,其餘都是碩士論文,其中以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立台南教育大學與國立體育大學的論文發表篇數最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趨勢。研究對象以民俗體育為對象的篇數最多;研究工具以使用訪談表的篇數最多:研究主題以民俗學校的篇數最多;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的篇數較多,以文獻分析法最多被使用。
趨勢方面,台灣民俗體育學位論文數量,自2007年後呈現遞減;研究方法以文獻分析法以及田野調查法為主,多使用二種或二種以上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主題為民俗學校及民俗歷史;主要研究對象為民俗體育,而教師以及其他類則較缺乏探究;在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小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獨缺高中生;在以學校為研究對象,小學為主要研究對象;而以傳統體育為研究對象,南部原住民為主要研究對象。
透過現況及趨勢探討,以推測未來發展的方向;根據研究發現及結論,分別對民俗體育的保存發展和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overal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of 1999 to 2012 academic thesis indexed in the "Taiwan dissertations knowledge and value systems" about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By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integrative study method to discuss. this study summed up conclusions as follows:
a.On the aspect about the study of current status , all related thesis of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 are master's thesis except 1 doctoral dissertation;National Pingtung Educational University and Tainan Educational University and Taiwan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ve published the largest number of papers about this topic. The maximum number of study object is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The maximum number of researching tools to use is interview table;The maximum number of study subject is folklore school;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is more adopted and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was most used.
b.On the aspect about the study of trends, the numbers of academic thesis about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in Taiwan are decreasing since 2007;the main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method; the main research topics are folklore schools and folklore history;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s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while teachers and others are the lack of research;the study on student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alone lack of high school students;the study on schools, primary school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the study on traditional sports, southern aborigines people are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study results , researcher provided the suggestions for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olklor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Ⅲ
表次 Ⅴ
圖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六節 研究的重要性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民俗體育的意涵 7
第二節 民俗體育的歷史發展 17
第三節 整合研究的意涵 28
第四節 民俗體育之相關實徵研究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9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9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流程 41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45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46
第一節 台灣民俗體育研究現況分析 46
第二節 台灣民俗體育研究內涵 56
第三節 台灣民俗體育研究的趨勢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3
參考文獻 85
一、中文部分 85
二、西文部分 89
附錄 90
附錄一:台灣民俗體育學術論文數量統計表 90
附錄二:台灣民俗體育學術論文研究對象統計表 95
附錄三:台灣民俗體育電子期刊論文數量統計表 98
表 次
表 2-1-1 民俗意義彙整表 9
表 2-1-2 學者對體育意義之定義 10
表 2-1-3 學者對民俗體育之定義 11
表 2-1-4 民俗體育的範圍與項目概要表 13
表 2-1-5 民俗體育的分類表 15
表 4-1-1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各年代數量摘要表 47
表 4-1-2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各年代和對象摘要表 50
表 4-1-3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年度和研究工具摘要表 51
表 4-1-4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主題概況表 53
表 4-1-5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各年代與研究方法應用摘要表 54
表 4-1-6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各年代與方法應用次數摘要表 55
表 4-2-1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遊戲類摘要表 59
表 4-2-2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祭典節日類摘要表 60
表 4-2-3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學生為對象摘要表 63
表 4-2-4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學校為對象摘要表 66
表 4-2-5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傳統體育為對象摘要表 67
表 4-2-6 民俗體育量化研究之年代及研究方法摘要表 70
表 4-2-7 民俗體育量化研究之年代及工具摘要表 71
表 4-2-8 民俗體育質化研究之年代及研究方法摘要表 72
表 4-2-9 民俗體育質化研究之年代及工具摘要表 74
圖 次
圖 2-1-1 民俗和體育的關係 12
圖 3-3-1 研究架構圖 40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44
圖 4-1-1 民俗體育研究各年代學位論文篇數統計圖 48
圖 4-1-2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大學校院數量發表分布圖 49
圖 4-1-3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對象比例圖 51
圖 4-1-4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之各年代與研究工具分布圖 52
圖 4-1-5 民俗體育研究論文大之主題比例圖 52
一、中文部分
丁俊義(2007)。台灣民俗體育踢毽子活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中國國家圖書館,事物紀原,卷八-歲時風俗部;卷九-博奕嬉戲部。http://res4.nlc.gov.cn(2012/01)
互動百科,http://www.hudong.com/wiki/(2012/03)
王敬浩、周愛光(2008)。民俗體育對身體和諧的建構。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2(10),15-19
王綺蓮(2007)。台北縣小學舞龍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牟鍾福(2000)。台灣地區傳統與民俗體育發展現況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2011)。99年至100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頁170。
吳炫達(2008)。蘆洲國小民俗體育代表隊組訓與經營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英聲(1979)。中華民俗體育。台北:中華色研。
吳慧貞(2001)。台灣民俗體育發展初探(1975-1990),體育學報,(32),157-167
吳慧貞(2002)。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麗秋(2008)。台灣青少年民俗運動訪問團之歷史考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吳騰達(1995)。鄉土體育的意義、範圍與內容。國民體育季刊。24(3),78-84
呂錦梅(2006)。台灣桃園大溪陀螺活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先長、涂傳飛、嚴偉(2009)。百年來中國民俗體育研究述評與展望。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3(6),16-22
李坤展(2001)。扯鈴在台灣的文化傳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俊興(2004)。學校民俗體育行政的推動與實施之研究 ------以台南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李紅梅、郭泉(2007)。對民俗體育的重視。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3(1),21-22。
李雪華(2010)。Mosston 教學法整合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榮川(2011)。民俗體育本質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李秉彝(1981)。中華民俗體育。雲林,知音印刷打字公司。
周天賜(1993)。文獻探討。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57-81。
明‧劉侗、于奕正(1635)。春場。帝京景物略,(2),35-36。台北:廣文書局。
林姿雯(2007)。台灣民俗體育踢毽子運動發展之研究—以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建宏(1996)。鄉土體育課程設計。中華體育季刊,42(10),1-8。
林美惠(2007)。掀起一陣波浪:一位資深民俗體育教師的生命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英亮(2002)。民俗體育簡介。大專體育,61,134-140。
林書漢(2008)。台南縣市國民小學民俗體育運動團隊組訓考量因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智煌(2005)。傳統加媒體教學對國小不同年級學童踢毽學習成就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惠祥(1971)。民俗學。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侯順政(2007)。民俗體育放風箏提線設定之研究-以長尾瀉風類與變形瀉風類風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姜材貴(2009)。苗栗縣談文國小扯鈴隊發展之研究(1982~2010)。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施美雪(2002)。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舞龍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紀子鈞(2008)。台灣民俗體育與意識形態-歷史社會學的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高華君(2002)。宋代傳統體育文化概述一個武術與民俗體育史的斷代考察。大專體育(59),73-77
高逸凡(2005)。表演才能班教師班級經營策略之探討--以民俗才能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涂傳飛(2009)。民間體育、傳統體育、民俗體育、民族體育概念再探討。武漢體育學院學報,43(11),27-33
涂傳飛、余萬予、鈔群英(2005)。對民俗體育特徵的研究。武漢體育學院學報,39(11),6-9
國學寶庫,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2012/03)
張育羚(2004)。從民俗體育到鄉土體育的文化遞變(1967-2005)。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國棟、劉堅、李運、康瑤、陳斌、鄭國華(2008)。我國民俗體育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5(1),4-7。
張惠宴(2009)。南投縣國小學童民俗體育運動參與動機與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
張豐盛(2002)。台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張瀛心(2010)。「與改變共舞」:民俗體育運動團隊組織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教育部網站 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b.xls(2012/11)
莊國富(2003)。國民小學民俗體育團隊發展過程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民80 年至92 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許芳然(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教學現況及改進途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許義雄(1999)。我國體育政策發展與展望。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郭聰智(2012)。屏東縣國小民俗體育藝陣團隊學生運動樂趣與課業壓力來源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世霖(2006)。台南縣關廟鄉龜洞飛鷹跳鼓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永章(2001)。雲林大部花鼓陣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光雄(1999)。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現況與發展策略之研究。4-5。台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陳志文(2002)。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 以跳繩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陳辛泰(2008)。大型觀光節慶活動執行效益之研究─以「97年高雄市龍舟競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
陳振誠(2008)。台灣跳鼓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振輝(2007)。踢毽技藝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陳婉嫈(2011)。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中的民俗議題與文化論述:以小說為中心(1920~1937)。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彭文正(2007)。新竹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團隊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游嵐妮(2009)。多元計分次序理論在扯鈴教學評量的能力階層結構之縱貫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希聖(2006)。資訊科技融入扯鈴運動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俊益(2007)。以運動生物力學角度探討不同「陀螺纏繩法」和「陀螺起始拿法」對定點擲準陀螺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榮平(2005)。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鼓陣為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懷濬(2002)。十二週踢毽訓練對年輕成人運動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楊若芸(2007)。變遷中的台灣武陣-以後壁鄉新嘉村宋江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廖文偉(2008)。台北縣國小學童對民俗體育舞龍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廖金文(2002)。苗栗舞龍文化之研究─以苗栗炸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冠富(2007)。中華民俗體育之研究以屏東縣南州鄉迎王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廖冠棊(2009)。跳繩運動一跳三迴旋之技術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劉建國(2007)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學研究之整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劉炳告(2011)。台南關廟五甲打面宋江陣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劉盈君(2007)。台灣運動教育學論文之整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劉還月(1991)。台灣的歲節祭祀。台北:松霖。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225-262。
蔡宗信(1995)。民俗體育範疇與特性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68-77。
蔡金樹(2006)。台灣恆春搶孤豎孤棚活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國進(2008)。台灣民俗體育龍舟競渡之研究─以屏東東港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蔡逸欣(1996)。醒獅活動發展之研究。體育學報,(21),107-118。
蔡榮捷(1999)。台灣鄉土文化中的干樂活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蔡榮捷(2006)。大溪干樂活動之研究—一個台灣民俗體育的發展與變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鄧明杰(2010)。鈴聲響起-大學扯鈴校隊團隊互動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賴文成(2000)。十二週踢毽訓練對年輕成人健康體能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戴文琪(2003)。 台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戴佩琪(2006)。台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71-2000。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聯合報 http://udn.com /news/2012/01/21
謝辰育(2003)。國民小學民俗體育課程變遷過程之研究-以民 64 年至民 89 年為中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謝明達(2007)。探討人體下肢關節在不同跳繩頻率下之著地動作控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謝惠靜(2011)。彰化縣學校舞獅活動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鍾志強(1997)。傳統體育的推廣與振興。國民體育季刊,26(2),24-28。
顏銘賜(2003)。國小體育教師民俗體育任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羅文崇(2002)。國小實施民俗體育教學的意義及現況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花蓮市
羅明葵(2002)。社區民俗體育舞獅之探討-以富竂裏金獅陣爲例,大專體育,(61),52-57。
蘇麗月(2009)。扯鈴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二、西文部分:
Cooper, H. M. (1999). 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 (國立編譯館/高英美譯)。台北:弘智。(原著出版年:1989)
Jackson, G. B. (1980). Methods for integrative review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 (3),438-460.
Marsh, C. J. (1991). Integrative inquiry: Research synthesis. In E. C. Short (Ed.), Forms of curriculum inquiry (pp. 271-283).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台灣「班級經營」博碩士論文之整合研究
2.
台南市國小民俗體育團隊學童參與動機之研究
3.
扯鈴在台灣的文化傳承
4.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
5.
十二週踢毽訓練對年輕成人運動能力之影響
6.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
7.
台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71-2000
8.
國小體育教師民俗體育任教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調查研究---以台南縣為例
9.
雲林大部花鼓陣發展過程之研究
10.
臺北縣國小學童對民俗體育舞龍活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11.
台南縣關廟鄉龜洞飛鷹跳鼓陣之研究
12.
資訊科技融入扯鈴運動教學行動研究
13.
掀起一陣波浪:一位資深民俗體育教師的生命史
14.
從民俗體育到鄉土體育的文化遞變(1967-2005)
15.
扯鈴運動教練專業能力之研究
1.
謝明達(2007)。探討人體下肢關節在不同跳繩頻率下之著地動作控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2.
蔡逸欣(1996)。醒獅活動發展之研究。體育學報,(21),107-118。
3.
蔡宗信(1995)。民俗體育範疇與特性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68-77。
4.
樊正治(1985)。近三十年來我國民俗體育活動發展。教育資料集刊,10,225-262。
5.
廖金文(2002)。苗栗舞龍文化之研究─以苗栗炸龍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6.
高華君(2002)。宋代傳統體育文化概述一個武術與民俗體育史的斷代考察。大專體育(59),73-77
7.
侯順政(2007)。民俗體育放風箏提線設定之研究-以長尾瀉風類與變形瀉風類風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8.
林建宏(1996)。鄉土體育課程設計。中華體育季刊,42(10),1-8。
9.
吳騰達(1995)。鄉土體育的意義、範圍與內容。國民體育季刊。24(3),78-84
10.
吳慧貞(2001)。台灣民俗體育發展初探(1975-1990),體育學報,(32),157-167
11.
鍾志強(1997)。傳統體育的推廣與振興。國民體育季刊,26(2),24-28。
1.
民俗體育本質初探
2.
民俗體育未來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國小民俗體育團隊為例
3.
台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71-2000
4.
從民俗體育到鄉土體育的文化遞變(1967-2005)
5.
臺灣民俗體育與意識形態:歷史社會學的分析
6.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跳繩為對象
7.
國小學童參與民俗體育運動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102學年度縣長盃民俗體育運動錦標賽為例
8.
繩鈴活現:一位推動民俗體育舵手的生命史
9.
台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1968-2000)
10.
手能生巧:黃家耀老師民俗體育的生命史
11.
臺灣民俗體育發展之研究—以臺南市新山國小扯鈴為例
12.
掀起一陣波浪:一位資深民俗體育教師的生命史
13.
台灣民俗體育龍舟競渡之研究─以屏東東港為例
14.
新竹縣國民小學民俗體育團隊發展之研究
15.
「與改變共舞」:民俗體育運動團隊組織歷程之個案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