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著作
丁學良,2011。《中國模式:贊成與反對》。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2013。《中國收入不均報告》。成都:西南財經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1980-2012。《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王景弘、高惠宇、王麗美,1990。《蘇東波-蘇聯東歐世紀之變》。臺北:聯經。
史彼克,1997。《中國大趨勢》。臺北:大村文化。
何清蓮,2003。《中國的陷阱》。臺北:台灣英文新聞。
吳玉山,1996。《遠離社會主義:中國大陸、蘇聯和波蘭的經濟轉型》。臺北:正中。
吳敬璉,2005。《當代中國經濟改革: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臺北:麥格羅希爾。
李曲路,2002。《東亞模式與價值重構:比較政治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培元,2006。《西洋政治思想簡史》。臺北:韋柏。
李培林、陳光金、張冀、李煒,2008。《中國社會和諧穩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孟亮,2008。《大國策:通往大國之路的軟實力》。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林毅夫、蔡昉、李周,2000。《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臺北:聯經。
胡鞍鋼,2001。《中國:挑戰腐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徐貴相,2009。《大國策:通往大國之路的中國模式》。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張維為,2010。《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國家」的崛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維為,2012。《中國觸動:百國視野下的觀察與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永發,1998。《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
陳堯,2010。《新興民主國家的民主鞏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義彥主編,2008。《政治學》。臺北:五南。
陳學藝主編,2010。《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錦華,2012。《中國模式與中國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
寒竹、文揚,2009。《中國力》。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彭堅汶,2010。《民主社會的人權理念與經驗》。臺北:五南。
彭懷恩,2003。《政治學新論》。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舒泰峰,2011。《中國大趨勢3:中國拒絕捧殺》。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馮凱,2010。《崛起的大國:中國大趨勢》。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葉至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鄒至莊,2005。《中國經濟轉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劉衛民,2011。《中國模式研究》。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蔡東杰,2007。《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臺北:五南。
鄭永年,2011。《中國模式:經驗與困局》。新北:揚智文化。
謝煥忠主編,2000、2005、2010。2000、2005、2010。《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專書譯著
Acemogl, Daron and James A. Robinson著,吳國卿、鄧伯宸譯,2013。《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新北市:衛城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Broen, Michael E.著,李育慈、黃俊彥譯,2002。《中共崛起》(The Rise of China)。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Brue, Stanley L., Randy R., Grant著,邸曉燕等譯,2008。《經濟思想史》(The History of Economic Thought)。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Donnelly, Jack著,江素慧譯,2007。《普世人權:理論與實踐》(Universal human rights in theory and practice)。臺北:巨流。
Ferguson, Niall, Dr. Henry, Kissinger, David, DaoKui Li and Fareed, Zakaria著,廖彥博譯,2012。《中國將稱霸21世紀嗎?》(Does the 21st Century Belong to China?: Kissinger and Zakaria VS. Ferguson and Li: The Munk Debate on China)。臺北:時報文化。
Gilipin, Robert著,陳怡仲、張晉閣、許孝慈譯,2004。《全球政治經濟:掌握國際經濟秩序》(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Understand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臺北:桂冠。
Gilipin, Robert著,楊宇光等譯,2005。《國際關係的政治經濟分析》(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臺北:桂冠。
Halper, Stefan著,王鑫、李俊宏譯,2011。《北京說了算?》(The Beijing Consensus: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新北市:八旗文化。
Heywood, Andrew著,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Politics)。臺北:韋伯文化。
Heywood, Andrew著,蘇子喬譯,2009。《政治學的關鍵概念》(Key Concepts in Politics)。臺北:五南。
Huntington, Samuel P.著,劉軍寧譯,2008。《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臺北:五南。
Landman, Todd著,周志杰譯,2007。《最新比較政治的議題與途徑》(Issues and Methods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An Introduction)。臺北:韋伯文化。
Marshall, Catherine, Gretchen B., Rossman著,李政賢譯,2006。《質性研究:設計與計劃撰寫》(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臺北:五南。
Naisbitt, John, Doris, Naisbitt著,魏平譯,2011。《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China’s Megatrends- 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北京:中信出版社。
Nye, Joseph S., 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2006。《柔性權力》(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臺北:遠流文化。
Potter, David, Goldblatt, David, Kiloh, Margaret and Lewis, Paul著,王謙、李昌麟、林賢治、黃惟饒譯,2003。《最新民主化的歷程》(Democratization)。臺北:韋伯文化。
Samuel P. Huntington著,黃裕美譯,1997。《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臺北:聯經。
Subramanian, Arvind著,倪潁、曹檳譯,2012。《大預測:未來20年,中國怎麼樣,美國又如何?》(Eclipse: Living in the Shadow of China’s Economic Dominance)。北京:中信出版社。
Tammen, Ronald L. and Kugler, Jacek著,向駿譯,2003。《權力轉移:廿一世紀的戰略》(Power Transition: Strate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Toynbee, Arnold J.著,陳曉林譯,1987。《歷史研究》(A Study of History)。臺北:遠流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Anderson, Jonathan,2012。〈「中國模式」、「華盛頓共識」與「亞洲模式」〉,何迪、魯利玲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28-135。
Geeraerts, Gustaaf,2010。〈中國的剛剛萌芽的身份窘境〉,吳敬璉、俞可平主編,《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234-241。
Sheehan, Peter and Fiona, Sun,2009。〈排放與經濟發展—中國面臨的抉擇〉,宋立剛、胡永泰主編,《經濟增長、環境與氣候變遷:中國的政策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334-353。
丁學良,2012。〈辯論「中國模式」〉,何迪、魯利玲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47-153。
王輝耀,2010。〈中國模式的特點、挑戰及展望〉,吳敬璉、俞可平主編,《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65-85。
包群、陳媛媛、宋立剛,2009。〈外商投資、污染排放與我國環境質量變化〉,宋立剛、胡永泰主編,《經濟增長、環境與氣候變遷:中國的政策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10-228。
田春生,2006。〈「中國模式」:如何理解—從制度轉型的視角〉,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21-33。
江啟臣,2007。〈國際貿易與金融〉,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頁305-332。
吳玉山,2007。〈宏觀中國:後極權資本主義發展國家—蘇東與東亞模式的揉合〉,徐斯儉、吳玉山主編,《黨國蛻變—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臺北:五南出版。頁309-335。
吳玉山,2011。〈「兩場革命」與中國模式〉,思想編輯會主編,《中國:革命到崛起》。臺北:聯經出版。頁197-218。
吳敬璉,2010。〈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挑戰權貴資本主義〉,吳敬璉、俞可平主編,《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100-111。
李志強,2007。〈中國大陸的經濟體制與制度發展〉,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頁331-356。
俞可平,2006。〈「中國模式」:經驗與鑑戒〉,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11-20。
俞可平,2010。〈民主在中國:挑戰還是機遇?〉,吳敬璉、俞可平主編,《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54-65。
姜克隽、胡秀蓮,2009。〈中國的能源與環境〉,宋立剛、胡永泰主編,《經濟增長、環境與氣候變遷:中國的政策選擇》。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69-256。
施哲雄,2007。〈中國大陸的社會問題〉,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頁277-306。
施哲雄,2007。〈中國大陸的社會結構和社會變遷〉,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頁251-276。
胡建國、李春玲、李煒,2010。〈社會階層結構〉,陳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結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401-406。
秦暉,2012。〈中國的崛起和『「中國模式」的崛起』〉,何迪、魯利玲主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44-76。
馬立誠,2012。〈海內外激辯「中國模式」〉,何迪、魯利玲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54-162。
馬德普,2006。〈漸進性、自主性與強政府—分析中國改革模式的政治視角〉,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211-225。
常士訚,2006。〈「華盛頓共識」與中國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發展道路的探索〉,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373-387。
張亞中,2007。〈全球化的爭辯〉,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頁333-378。
張亞中、苗繼德,2007。〈國際政治經濟學理論〉,張亞中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頁265-304。
章百家,2012。〈講「中國模式」為時尚早〉,何迪、魯利玲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68-172。
莊俊舉,2006。〈「北京共識」與中國模式研究〉,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168-188。
許紀霖,2011。〈近十年來中國國家主義思潮之批判〉,思想編輯會主編,《中國:革命到崛起》。臺北:聯經出版。頁83-120。
黃亞生,2012。〈「中國模式」到底有多獨特?〉,何迪、魯利玲主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13-117。
楊雪冬,2006。〈全球化、國家自主與中國發展道路〉,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328-372。
裴敏欣,2012。〈危機隱現〉,何迪、魯利玲編,《反思「中國模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18-127。
趙建民,2007。〈中共政治體制〉,張五岳主編,《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頁121-144。
潘維,2010。〈中國未來30年:願景與陷阱〉,吳敬璉、俞可平主編,《中國未來30年》。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頁54-65。
蔡拓,2006。〈探索中的「中國模式」〉,俞可平主編,《中國模式與「北京共識」︰超越「華盛頓共識」》。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頁319-327。
(四)期刊論文
毛增余,2006。〈從「華盛頓共識」到「後華盛頓共識」再到「北京共識」〉,《政治經濟學評論》,第2期,頁34-53。
王元龍,2012/7。〈「北京共識」並非「中國發展模式」〉,《中國經濟週刊》,第29期,頁22-23。
王振寰,2003/12。〈全球化與後進國家:兼論東亞的發展路徑與轉型〉,《臺灣社會學刊》,第31期,頁1-44。
朱雲漢,2009/1/26。〈中國模式在非洲〉,《商業周刊》,第1105期,頁20。
李普賽(Seymour Martin Lipset),1994/6。〈對民主政治社會條件的比較分析〉,《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中文版)》,第2期,頁5-26。
姚洋,2010/10。〈威權政府還是中性政府?〉,《二十一世紀》,第121卷,頁97-100。
張潔平,2013/1/10,〈抗命宣傳部〉,《陽光時務週刊》,第38期,頁27-28。
郭武平,2006。〈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之威脅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第2期,頁167-209。
劉延棠,2007/10。〈「北京共識」的潛臺詞〉,《瞭望》,第42期,頁102-104。
鄭為元,1999/6。〈發展型「國家」或發展型國家「理論」?〉,《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4期,頁9-16。戴東清,2012/7。〈開發中國家的發展模式選擇:華盛頓共識、北京共識或其他共識〉,《亞太研究通訊》,第10期,頁71-90。
謝立中,2010/10。〈北京共識:中國經驗的歷史總結,還是中國發展的未來戰略〉,《江海學刊》,第1期,頁123-129。
瞿宛文,2011/9。〈民主化與經濟發展-台灣發展型國家的不成功〉,《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84期,頁247-248。
(五)學位論文
洪玉瀞,2007。《從華盛頓共識到北京共識?霸權穩定理論與軟實力的觀點》。臺北: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六)研討會論文
林文程,2012/2/24。〈中國對人權之認知與實踐〉,「亞洲人權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與日本研究中心等。頁189-207。
(七)網際網路
Barboza, David,2012/10/26/,〈總理家人隱密的財富〉,《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article/china/2012/10/26/c26princeling/>。
BBC中文網編輯,2011/6/11,〈希拉蕊就非洲新殖民主義發出警告〉,《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ese_news/2011/06/110611_africa_clinton.shtml>。
BBC中文網編輯,2012/7/11,〈東盟外長會議就應否提南海問題意見分歧〉,《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world/2012/07/120711_asean_diplomacy.shtml>。
BBC中文網編輯,2013/2/28,〈中國在中亞地區影響力將超越美俄〉,《BBC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2/130228_ana_china_central_asia.shtml>。
Fletcher, Pascal,2013/3/28,〈金磚國家在非洲面臨「新帝國主義」指責〉,《路透社》,<http://cn.reuters.com/article/CNAnalysesNews/idCNCNE92R01020130328>。
MBA智庫百科編輯,〈基尼系數〉,2013/4/13,《MBA智庫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基尼系数>。
Tatlow, Didi Kirsten,2013/3/27,〈中國是非洲「新殖民宗主國」嗎?〉,《紐約時報中文網》,<http://cn.nytimes.com/article/world/2013/03/27/c27africa/zh-hk/?pagemode=print>。
Wang, Judy,2013/5/17,〈中國「硬著陸」成投資者頭號擔憂〉,《BWCHINESE中文網》,<http://www.bwchinese.com/article/1041082_2.html>。
人民網編輯,1978/12/22,〈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公報〉,《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3/65371/4441902.html>。
人民網編輯,1992/10/12,〈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64567/65446/4526308.html>。
大紀元編輯,2013/1/27,〈劉孟奇:「被縮小」的中國基尼係數〉,《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3/1/27/n3787102.htm>。
中央社編輯,2012/9/29,〈外媒:薄熙來「只」貪1億〉,《中央通訊社》,<http://www.cna.com.tw/News/aCN/201209290186-1.aspx>。
中國人民銀行,2008/6,〈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
。
中國人民銀行編輯,2013/1/10,〈2012年金融統計數據報告〉,《中國人民銀行網站》<http://www.pbc.gov.cn/publish/goutongjiaoliu/524/2013/20130109165552137337875/20130109165552137337875_.html>。
中國時報,2013/4/1,〈中國對非洲影響力將凌駕西方〉,《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3040100421.html>。
中國時報,2013/4/1,〈中國對非洲影響力將凌駕西方〉,《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4/112013040100421.html>。
中國國家統計局綜合司,2013/1/18,〈馬建堂就2012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答記者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dt/gjtjjdt/t20130118_402867315.htm>。
中國評論新聞網編輯,2013/5/19,〈貿易關係幫中國吸引盟友減弱美影響力〉,《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5/4/4/7/102544794.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2544794&;mdate=0519082742>。
中國網編輯,1993/11/14,〈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archive/131747.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改革委主要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http://www.sdpc.gov.cn/jj/default.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基礎產業司,2008/10/8,《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http://jtyss.ndrc.gov.cn/fzgh/t20090605_284526.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255/201303/149845.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2013/2/7,〈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十二五規劃〉,環發〔2013〕20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http://www.mep.gov.cn/gkml/hbb/bwj/201302/t20130220_248271.htm>。
王前翻譯,2009/10/28,〈日本要直面中國世紀—Francis Fukuyama接受關西大學名譽博士學位時的演講〉,《中國政治發展網》,<http://www.politicalchina.org/printnews.asp?newsid=159691>。
王靜文,2013/5/4,〈中國評級下調對銀行業的影響〉,《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5/2/5/9/102525928.html?coluid=53&;kindid=0&;docid=102525928&;mdate=0504075648>。
石之瑜,2011/1/8,〈「中國模式」不是請客吃飯〉,《聯合新聞網》,<http://www.zaobao.com/special/forum/pages8/forum_zp110108a.shtml>。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土基會,2005/6/14,〈環保署處理彰化線西鴨蛋戴奧辛污染事件經過及調查初步結果〉,《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http://ivy5.epa.gov.tw/enews/fact_Newsdetail.asp?InputTime=0940614201410>。
何婭,2007/4/11,〈基尼係數:城鄉歷史政策的解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shujia/zggqgl/t20070411_402398097.htm>。
里奥•霍恩(Leo Horn),2008/7/28,〈中國模式背後的真相〉,《中外對話》,<http://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ch/2252-Challenging-the-China-model>。
周楚卿編輯,2012/11/18,〈中國共產黨章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8/c_113714762.htm>。
金睛,2013/2/18,〈薄熙來審判遇瓶頸,挑戰習近平底線〉,《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13/2/18/n3803474.htm>。
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局出版物,〈民主的原則—言論自由〉,《美國在臺協會網站》,<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PrinciplesDemocracy/speech.htm>。
胡鞍鋼,2007/5/29,〈反腐敗必須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廉政體系〉,《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lianzheng/2007-05/29/content_6166883.htm>。
胡錦濤,2003/12/26,〈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的講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26/content_1250092.htm>。
馬揚、郭翔,2012/9/7,〈中朝羅先經貿區、黃金坪、威化島經濟區正式對外招商〉,《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9/07/c_113000812.htm>。
高紫檀,2013/4/25,〈動能不足: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上升〉,《新紀元周刊》,第323期,<http://epochweekly.com/b5/325/12031.htm>。
國務院,2013/3/26,〈國務院召開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李克強發表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gov.cn/ldhd/2013-03/26/content_2363060.htm>。
國務院,2013/3/28,〈國務院工作規則〉,國發〔2013〕1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站》,<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13-03/28/content_2364572.htm>。
國際新聞中心,2012/12/20,〈南韓富強假面下近半國民窮忙〉,《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dec/20/today-fo7.htm>。
張威編輯,2012/11/17,〈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htm>。
張威編輯,2012/11/17,〈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_14.htm#>。
張庭賓,2013/2/4,〈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嗎?〉,《第一財經日報網站》,<http://www.yicai.com/news/2013/02/2472232.html>。
張蘇、王婕,2013/4/26,〈防範硬著陸風險尋找經濟增長新引擎〉,《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4/26/c_124634738.htm>。
曹建明,2013/3/10,〈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人民網》,<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3/22/nw.D110000renmrb_20130322_1-02.htm>。
習近平,2012/11/19,〈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2012-11/19/c_123967017_3.htm>。
習近平,2013/1/23,〈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人民日報》,<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3-01/23/nw.D110000renmrb_20130123_2-01.htm>。
陳雲,1980/12/16,〈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4/content_2546641.htm>。
新華社,2012/12/4,〈習近平:在首都各界紀念現行憲法公佈施行3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2/04/c_113907206.htm>。
新華社,2012/9/10,〈泰報:中國「超級大國時刻」來臨?〉,《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9/10/c_123692407.htm>。
新華網編輯,2001/10/18,〈「十五」計劃綱要〉,《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1-10/18/content_51471.htm>。
新華網編輯,2005/10/18,〈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新華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9/60370/62517/62691/4328844.html>。
新華網編輯,2010/10/27,〈中共中央關於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10/27/c_12708501.htm>。
楊立杰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9/16/content_1990063.htm >。
楊立杰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9/16/content_1990063.htm >。
楊曉慧、唐米豌,2011/7/14,〈外人不知的癌症村〉,《新紀元周刊》,第232期,<http://epochweekly.com/b5/234/9629.htm>。
溫家寶,2003/12/11,〈把目光投向中國〉,《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1/2241298.html>。
董小嬌、董曉編輯,2011/10/25,〈北京共識:中國模式的普遍性與獨特性〉,《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10/25/c_122195662.htm>。
綠色和平,2011/7/13,〈時尚之毒:全球服裝品牌的中國水汙染調查〉,《綠色和平(香港網站)》,<http://www.greenpeace.org/hk/publications/reports/toxics/2011/detox>。
臧山,2011/10/6,〈中國經濟危機在即〉,《新紀元周刊》,第244期,<http://epochweekly.com/b5/246/9919.htm>。
蔡炯民,2009,《人民幣匯率制度與國際經貿關係》。臺北:臺北外匯市場發展基金會。<http://www.tpefx.com.tw/htm/chn01.pdf>。
鄧小平,1978/12/13,〈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人民網》,<http://zg.people.com.cn/BIG5/33839/34943/34944/34946/2617376.html>。
鄧小平,1992/1/18,〈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684/69696/4950062.html>。
鄧小平,1995/9/1,〈目前的形勢和任務〉,《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69113/69684/69695/4949702.html>。
鄧小平,1995/9/1,〈視察上海時的談話〉,《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9112/69113/69684/69696/4950060.html>。
鄭必堅,2003/11/3,〈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1/24/content_1195240.htm>。
鄭永勝編輯,2013/3/19,〈習近平:中國願借鑑一切文明成果但不會照抄照搬〉,《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19/4657500.shtml>。
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聯合國網站》,<http://www.un.org/zh/documents/udhr/>。
謝國忠,2013/3/29,〈中國經濟的最後機會〉,《中國網》,<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28_67628.html>。
魏國金,2013/2/23,〈中國首度坦承有癌症村專家估有459個〉,《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feb/23/today-t3.htm?Slots=All>。
羅光明,2006/4/25,〈秦沈鐵路客運專線:中國鐵路的「世紀嬰兒」〉,《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39/60370/62517/62691/4328844.html>。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Nye, Joseph S., Jr., 1990. 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Ramo, Joshua Cooper, 2004. The Beijing Consensus, London: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The World Bank, 2007, Cost of Pollution in China: Economic Estimates of Physical Damag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The World Bank, 2012, China 2030: Building a Modern, Harmonious, and Creative High-Income Society,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二)專書論文
Diamond, Larry, 1992,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emocracy, Reconsidered” in Gray Marks and Larry Diamond, eds., Reexamining Democracy: Essays in Hon-or of Seymour Martin Lipset. Newbury Park: SAGE Publications. pp. 99-139.
Williamson, John, 1997, “Washington Consensus Revisited”, Louis Emmerij ed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the XXI Century. Washington D.C.: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pp.48-61.
(三)期刊論文
Abad, Gracia, 2010, “The Beijing Consensus in the Shadow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UNISCI Discussion Papers, No. 24, pp. 45-60.
Cho, Young-Nam and Jong-Ho, Jeong, 2008/5, “China''s Soft Power: Discussions, Resources, and Prospects,” Asian Survey, Vol. 48, No. 3, pp. 453-472.
Huang, Ya-sheng, 2010/5, “Debatin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Beijing Con-sensus o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Vol. 24, No.2, pp. 31-47.
Kennedy, Scott, 2010, “The Myth of the Beijing Consensu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Vol. 19, No. 65, pp. 461-477.
Künnemann, Rolf, 1995/5, “A Coherent Approach to Human Rights,” Human Rights Quarterly, Vol. 17, No. 2, pp. 323-342.
Munro, Ross H., 1992, “Awakening Dragon: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rom China,” Policy Review, No.62, pp. 10-16.
Spence, Andrew Michael, 2005, “The Dragon Wakes: China’s Ascent Will Change the World. But will it be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Time, Vol. 165, No. 25, June, 6, pp. 22-35.
Zakaria, Fareed, 2005/5. “Does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 Newsweek, Vol. 145, No. 19, pp. 25-40.
(四)研討會論文
Stiglitz, Joseph, 1998. “More Instruments and Broader Goals: Moving Toward the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WIDER Annual Lecture, at the World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 Helsinki, Finland, <http://pendientedemigracion.ucm.es/info/eid/pb/Stiglitz98wider.pdf>.
(五)報紙
Ramo, Joshua Cooper, 2004/5/7, “China Has Discovered Its Own Economic Consen-sus,” Financial Times, p. 19.
(六)網際網路
Anderlini, Jamil, 2011/4/21, “Boom vs Doom: Is Nouriel Roubini Right on China?” Financial Times, <http://blogs.ft.com/beyond-brics/2011/04/21/boom-vs-doom-is-roubini-right-on-china/?Authorised=false#axzz2UJBlSMwW>.
Freedom House, 2013/5, “Freedom of the Press 2013,” Freedom House, <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press/freedom-press-2013>.
Freedom House, 2013/5,“Freedom in the World 2013,” Freedom House,<http://www.freedomhouse.org/report/freedom-world/freedom-world-2013>.
Hardoon, Deborah, 2011, “Bribe Payers Index 2011,” 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 <http://bpi.transparency.org/bpi2011/results/>.
Johansson, Åsa, 2012, OECD Economic Policy Papers: Looking to 2060: Long-term global growth prospects, Paris, France: OECD, <http://www.oecd-ilibrary.org/docserver/download/5k8zxpjsggf0.pdf?expires=1362465905&;id=id&;accname=guest&;checksum=20AFA0950AD1DE9319FF8F7347CE1F3A>.
Lieberthal, Kenneth, 2012/11/7, “Xi Jinping’s Challenge,” Foreign Policy,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11/07/xi_jinpings_challenge?page=0,0>.
Moyo, Dambisa, 2012/6/27, “Beijing, a Boon for Africa,”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http://www.nytimes.com/2012/06/28/opinion/beijing-a-boon-for-africa.html?_r=0>.
Pei, Minxin, 2013/1/9, “China''s Liberals Test Xi Jinp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127887324081704578230931888941710.html>.
Pew Research Center, 2007/6/27, “Pew Research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 Global Unease with Major World Powers,” Pew Research Center, <http://www.pewglobal.org/2007/06/27/chapter-3-views-of-china-and-its-increasing-influence/>.
Polgreen, Lydia, 2012/9/1, “Discontent Simmers as Angolans Go to the Polls, but Change is Unlikely,” The New York Times,<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C0CE0D7143CF932A3575AC0A9649D8B63>.
Stiglitz, Joseph, 2004/11/4, “Post Washington Consensus Consensus,” Initiative for Policy Dialogue Working Paper Serie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http://policydialogue.org/files/events/Stiglitz_Post_Washington_Consensus_Paper.pdf>.
Williamson, John, 1990/4, “What Washington Means by Policy Reform,” in John Wil-liamson, ed., Latin American Readjustment: How Much has Happened, <http://www.iie.com/publications/papers/paper.cfm?researchid=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