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09: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育弘
研究生(外文):Shieh eahon
論文名稱:八識造境-超現實攝影創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Eighth consciousness building the pañca rajāni--The Study of Surrealistic Photography
指導教授:黃嘉勝黃嘉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 Jiasheng
口試委員:藺德吳政璋
口試委員(外文):Lin DeWu Zhengzhang
口試日期:2012-11-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5
中文關鍵詞:超現實攝影八識
外文關鍵詞:surrealistic photographyeighth consciousnesspañca rajān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攝影不僅是生活影像的紀錄與堆疊,更是藉由感官刺激的深刻體會轉化為影像的造境。本研究自我期許能結合「八識」與「超現實主義攝影」的影像內涵範疇深入的瞭解,並對創作圖像系列作品進行探討。所謂八識,就是心靈的八個構造。本來是一個心識,把它分成八個部分以便理解其作用,八識包括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宇宙萬物、山河大地、甚至一草一木,皆是眾生心識所幻化而成。本文藉由唯識學、現象學及詮釋學的角度切入來探討研究,將八識轉化為超現實主義共驗圖像的攝影作品可能性。依表現主題分為三個系列作品:系列一《灰階無我相》、系列二《反影.再現》、系列三《內心視界》,以此三面向詮釋作者內心的體悟與感受。
此次創作採用30×40cm單幅作品加框的樣式呈現,三個系列作品各12幅,共36幅作品,創作理念乃個體本身透過「八識」所造之「境」;母體是個體總和所投射的形象,透過符號性的隱喻,繪畫性語彙元素安排,渴望得到靈魂的救贖、解放與存在的意義。

Photography is not only the live image of stacked together recordings, but also an environment made by the image through a sensory stimulating experience. The so-called eighth consciousness is the combination of all the eight consciousness together. Originally, it was considered one in the mind, but all the consciousnesses have a different purpose.
Everything in the universe, on the earth, from the mountains and the rivers, to even the plants, are sentient phenomenon’s the mind has made into an illusion. In the studies of Yogacara, phenomenology and hermeneutics angle cut are used to explore such research, which would be the eight consciousnesses that transform photography into the possibility for a total surreal experience image. According to the performance, the theme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ries: Series I "grayscale without phase", Series II "reflected reproduction," and Series III “ inner vision. " These three Series are oriented interpretations of how the heart feels.
The creation of 30 × 40 cm single painting boxed style render the three series in 12 each, a total of 36 works of creative ideas as individuals themselves create an "environment" through which the eight consciousnesses are the individual sum the image projected through symbolic metaphor, painterly vocabulary element arrangement, eager to get the soul's salvation, liber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existenc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3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超現實攝影概述 5
一、超現實攝影的本質 5
二、超現實攝影的特性 5
三、超現實攝影的呈現方式 6
四、超現實攝影家 7
第二節 決定性瞬間與禪學 13
第三節 八識 14
第四節 超現實攝影相關理論研究 15
一、形上學 15
二、符號學 15
三、詮釋學 17
第三章 創作媒材、技法與歷程
第一節 創作媒材 20
一、數位單眼相機 21
二、機械式單眼相機 21
三、機械式底片半格機 22
四、鏡頭 23
五、展覽呈現方式 24
第二節 創作技法 25
一、構圖 25
二、光線 26
三、色彩 27
第三節 創作系列特色 29
一、黑白攝影 29
二、LOMO風格 29
第四章 八識造境創作自述
第一節 創作理念 31
第二節 創作作品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0
一、探討超現實攝影理論方面 50
二、實際進行八識造境攝影專題創作方面 5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51
一、本研究創作過成中的經驗分享 51
一、給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51
參考文獻 52
圖片目錄 53

王雅倫、李文吉(2005) 台灣現代美術大系-現代意識攝影。台北:藝術家。
林信華(1999):符號與社會。台北:唐山出版社。
林崇慧(2002) :布列松的娜底雅—超現實主義。師大學報 47(1),11-40。
何政廣(2012) :曼雷Man Ray–達達超現實攝影畫家。台北:藝術家。
沈昭良(2001):映像、南方澳,大地地理文化科技公司。
李昱宏(2010):灰色的隱喻,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初版)。台北:淑馨。
洪顯勝譯(1989):符號學要義。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洪漢鼎譯(2002) :詮釋學。載於Ast,G. A. F.等著,台北:桂冠。
洪漢鼎譯(2002) :詮釋學的起源。載於Dilthey, W.等著,台北:桂冠。
吳瑪俐譯(1988) :達達:藝術和反藝術。台北:藝術家。
曾長生(2000) :超現實主義藝術。台北:藝術家。
游本寬(1995) :論超現實攝影:歷史形構與影像應用。台北:遠流。
柳鳴九(1990) :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
楊仁山(2009) :大乘佛教唯識學要義。香港:科學館演講稿。
彭啟福(2005):詮釋學初論。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
黃嘉勝(2007):黃嘉勝教授攝影學術論文集。台中市:自行出版。
張燦輝(2006) :現象學與攝影—從觀看相片到攝影的觀看。台北:漫遊者文化。
陳懷恩(2008) :圖像學:視覺藝術的意義與解釋。台北:如果。
鄭意萱(2007) :攝影藝術簡史。台北:藝術家
麥可.弗里曼(2005) :攝影師之心。台北:大家出版社。
帕瑪著,嚴平譯(1992) :詮釋學。台北:桂冠。
泰瑞.貝瑞德(2008):攝影評論學,影像視覺藝術事業有限公司。
羅蘭巴特(1991):符號學美學。台北:商鼎出版社出版。
Gerry Badger (2011):The photobook。Phaidon Inc 出版。
John Lechte,王志弘、劉亞蘭、郭貞伶譯(2002):當代五十大師,台北:巨流。
Susan Sontag,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台北:唐山出版社。

網路資料

游本寬,2012,http://ad.nccu.edu.tw/benyu
Wikimedia Foundation,Inc,201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6%E8%99%9F%E5%AD%B8
小馬先生,2005 http://tw.myblog.yahoo.com/jw!wcep9MWYERQhzQuCUZnTEbVe/article?mid=1314
臻攝影工坊,2009
http://tw.myblog.yahoo.com/fang0905@ymail.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