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15: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泉佑
研究生(外文):Cyuan-you Chen
論文名稱:像素雕塑-造形的結構與解構
論文名稱(外文):pixelated sculptures-The forms of “structure” and “deconstruction
指導教授:林美吟林美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YIN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廣告影像數位影像消費行為像素雕塑結構造形解構造形
外文關鍵詞:deconstructed formstructural formadvertising imageconsumption behaviorpixelated sculpturedigital im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6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廣告影像應用了數位影像的「後製」功能及大眾對於數位影像視覺習慣,讓廣告影像可以在大眾無意識的狀態下,將原本處於觀者身分的大眾,過度成為消費者身分。這現象凸顯了數位影像與以往其它視覺圖象的不同,也顯示了數位影像對大眾消費的影響性。現今這數位影像的議題還是吸引了許多視覺藝術家的關注及探討,像是在研究中所提到的名和晃平(Kohei Nawa)以及尚.史密斯(Shawn Smith)一樣,都各自應用了不同的造形效果來表達對於數位影像的個人觀點。
而這兩位藝術家的作品正是啟發研究者開始於「像素雕塑」(Pixel Sculpture)之研究的關鍵。藉由定位兩位藝術家作品的方式,了解到「集合體」形體是對其造形產生出類似數位影像的視覺感受,以及「結構」、「解構」之造形的關鍵。也因此這「集合體」形體變成了「像素雕塑」表現形式的基礎。
為了將「像素雕塑」建構成具有個人特色的表現形式,研究者便加入了生活經驗於表現形式。Robert Kenner所拍攝的紀錄片電影《美味代價》和2011年所引發的塑化劑風暴的經驗,使研究者以食品造形為研究與表現的內容。藉由「像素雕塑」表現形式對食品造形的「結構」與「解構」來表達數位影像對於大眾飲食消費的影響性。
Advertising image uses the “post-production” function in digital images and people’s visual habits regarding digital images, so that advertising images can unconsciously convert viewers into consumers. This shows how digital images differ from other visual images in the past, and also demonstrates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images on public consumption. Now the issue of digital image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and exploration of many visual artists, such as Kohei Nawa and Shawn Smith mentioned in the study, who utilize different formal effects to express their pers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digital images.

The works of these two artists are the keys that have inspired the researcher’s work on the “pixelated sculptures.” By orienting the works of the two artists, the study understands that “collective” form produces visual senses similar to digital images, as well as the keys to the forms of “structure” and “deconstruction.” Thus, the “collective” form is the foundation for expression of the “pixelated sculpture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pixelated sculpture” into an expression form with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er adds life experiences into the expression form. Robert Kenner’s documentary film Food, Inc. and the 2011 plasticizer controversy both inspired the researcher to use the forms of food as the content for research and expression. The form of the “pixelated sculptures” is used in the “structure” and “deconstruction” of food forms to express the influence of digital images on the public’s food consumption.
目 次

表目次………………………………………………………………P.1
圖目次………………………………………………………………P.2
第一章、緒論………………………………………………………P.7
第一節、研究背景…………………………………………………P.7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P.12
第三節、研究範圍與限制…………………………………………P.18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架構…………………………………………P.23
第五節、名詞釋義…………………………………………………P.26
第二章、學理基礎…………………………………………………P.29
第一節、像素雕塑名詞定義及造形特徵…………………………P.29
第二節、形而上結構造形概述……………………………………P.52
第三節、形而上解構造形概述……………………………………P.61
第三章、個案分析…………………………………………………P.67
第一節、名和晃平(Kohei Nawa)Beads系列作品…………………P.67
第二節、尚.史密斯(Shawn Smith) RE-things系列………………P.72
第三節、「Beads系列」、「RE-things系列」與「像素雕塑系列」比較……………………………………………………………………P.77
第四章、創作歷程…………………………………………………P.81
第一節、創作理念…………………………………………………P.81
第二節、像素雕塑概念構成………………………………………P.85
第三節、像素雕塑表現形式媒材探索……………………………P.88
第四節、像素雕塑作品與內容分析………………………………P.105
第五章、結論………………………………………………………P.109
參考文獻……………………………………………………………P.121
中文書目:
1. 鄭柏左 (民93)。色彩理論與數位影像,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 李美蓉 (民83)。雕塑—材料.技法.歷史,台北市立美術館。
3. 侯宜人 (民78)。自然.空間.雕塑,亞太圖書出版社。
4. 呂清夫 (民80)。造形原理,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5. 張長傑 (民70)。立體造型基本設計,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6. 林崇宏 (民98)。造形原理—造形與構成設計案例分析,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7. 侯宜人 (民78)。自然.空間.雕塑,亞太圖書出版社。
8. 王受之 (民90)。世界現代美術發展,藝術家出版社。
9. 謝小韞 (民97)。建築實驗室,北市美術館。
10. 蕭默 (民91)。建築藝術欣賞,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1. Diane Ghirardo著 徐小燕譯 (民96)。現代主義以後的建築,頁32,龍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2.朝倉直巳/著 朱炳樹、洪嘉永、林品章/譯(民99)。藝術.設計的立體構成,龍溪國際圖書有限公司。
13.葉謹睿(民94)。數位藝術概論—電腦時代之美學、創作及藝術環境,藝術家出版社。
14. 葉謹睿(民97)。數位「美」學?:電腦時代的藝術創作及文化潮流剖析,藝術家出版社。
15.瑪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萊特/著 陳品秀/譯(民98)。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城邦文化出版。
16.徐崇溫(民83)。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結構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楊大春(民85)。後結構主義,楊智文化事業股份有系公司。
18.楊容(民91)。解構思考—讓知識動起來,商鼎文化出版社。
19.歐崇敬(民87)。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楊智文化。
20.Peter Dormer/著 徐小燕/譯(民90)。現代主義之後的建築,龍辰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21.高宣揚(民79)。結構主義,遠流出版。
22.尼克.比爾頓/著 王惟芬、楊雅婷/譯(民100)。一位數位移民的告白,行人文化實驗室。
23.李天鐸/編(民95)。數位媒體與科技文化,遠流出版。
24.張光和(民89)。複製真實,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5.詹姆斯.華生(民96)。飲食全球化,早安財金文化有公司。
26田中洋 丸岡吉人/著 蔡焜霖/譯(民82)。新廣告心理,朝陽堂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7.老硪(民85)。後現代建築,揚智文化。

英文書目:
1. H.Read (1961)。Art and Industry,Bloominton。
2. R.Faulkner(1969)。E.Ziegleld: Art Today,New York, London。

日文書目:
1.矢萩喜従郎 (民89)。平面 空間 身體 頁244~245 誠文堂新光社。

網路資料:
1. 〈AMAZING-ARTS _網路平台〉: http://ama-zing-arts.blogspot.tw/,2012/9/26。
2. 〈The Voice-Tribune_網路平台〉: http://www.voice-tribune.com/,2012/9/26。
3. 〈THE FRANKS-SUSS COLLECTION_部落格〉: http://franks-suss.com/,
2012/9/26。
4. 〈Neatorama_部落格〉: http://www.neatorama.com/,2012/9/26。
5. 〈Scophy Random_部落格〉: http://scophy.com/,2012/9/26。
1. 〈名和晃平(Kohei Nawa)_個人官網〉: http://www.kohei-nawa.net/,2012/4/29。
2. 〈尚.史密斯(Shawn Smith)_個人官網〉: http://www.shawnsmithart.com/,
2012/4/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