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03:1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郭穗萱
研究生(外文):
Hsuan-sui Kuo
論文名稱: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ction Research on Grade 6 Music Instruction by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指導教授:
謝苑玫
指導教授(外文):
Yuan-mei Hsie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5
中文關鍵詞:
學習成效
、
合作學習策略
、
音樂教學
、
行動研究
、
實踐歷程
外文關鍵詞: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
learning effectiveness
、
music instruction
、
Action Research
、
implementation proces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8
點閱:1621
評分:
下載:575
書目收藏:13
本研究旨在透過行動研究,探究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教學之實踐歷程。研究者以合作學習相關學理為基礎,擬定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之音樂教學內容,規劃十四節課的教學方案,選取兩兩檢核法、獨思–配對–分享、指定號碼式合作法、內外同心圓、循環賽、三階段訪談法、共同學習法、小組成就區分法等,共計八種不同合作策略之實施步驟與互動方式,融入於唱奏、創作、欣賞等音樂學習活動中,目的除瞭解合作策略運用對音樂學習成就、動機、班級氣氛、合作技巧等方面的成效外,還探究行動實踐歷程,分享學習反應與教學心得,作為其他教師進行音樂合作學習之參考。
本研究蒐集資料的工具包含教學歷程中教學者填寫的「觀察與省思記錄」、學生的「音樂合作學習自我檢核表」,以及課程結束後,學生填寫的「音樂學習狀況調查表」、「合作學習自評表」與「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
本研究結論如下:
壹、善用合作策略有助於音樂學習成效:多元互動可增加學習專注度,積極配對檢核可協助學習落後者,共同團體任務可提升唱奏、創作、欣賞方面的表現;學生普遍認同合作學習的知能指導與進步成果。
貳、積極合作分享確實能提升整體學習動機,觀點交流的教學互動讓學生更能感受音樂學習樂趣,適當的合作任務能促使學生投入課間學習活動並提升合作滿意度,然學生課後練習的投入仍須設法加強。
參、班級氣氛營造有賴於師生共同努力,欣賞讚美、尊重包容、關心互助的團體合作能強化班級內聚力。儘管融洽氛圍之維持不易,但教師支持的合作氣氛已然形成。
肆、人際溝通與合作能力,須藉助合作技能之互動學習與歷程省思逐步培養。有效互動是習得合作的關鍵,培養個別守序的自制力與欣賞包容的關懷氣氛須師生持續努力。
伍、音樂合作學習的實踐歷程,教學前要思考適宜的分組方式,依據合作特質規劃課程;教學時要適切融入合作互動策略,積極培養合作技能;完成指導後要安排評量獎勵或團體省思,確實檢視音樂活動目標是否達成。
陸、教師實施音樂合作學習之挑戰,首先在於合作策略與音樂素材融合的規劃能力,克服合作困境得以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教室裡的主體,逐步改善學習動機低落者的消極態度問題。
柒、面對音樂合作學習所產生的互動狀況與學習問題,教師宜考量教學目標、妥善分配教學時間,並在互動分享時積極溝通、讚美欣賞、尊重包容、理解接納,進而完成漸進的團體互助成長。
捌、適切運用合作策略於音樂教學活動,能引發良好的互動關係,發展正向的合作行為;妥善安排合作評量策略,得以提高學習者的成就感與自信心。
玖、學生喜歡小組合作學習勝於個別練習與競爭,他們認為互助分享能提升學習成效,而觀察省思亦能增進彼此瞭解。由合作目標結構之互動溝通過程所引發的學生心理感受,使其瞭解到個人對團體所產生的影響。
拾、合作策略適用於音樂學習領域:有助於透過分享交流以美化生活之音樂教學目標的達成,評量時可適度捨棄困難的知識與技能的絕對標準,改為著重情意評量,突破制式的互動模式,促成師生共同合作,成就教與學的蛻變歷程。
最後,研究者依據研究發現,對音樂教學實務、音樂合作學習發展、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具體建議。
By Action Research, this study aimed to probe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Grade 6 music instruction us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Based on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this study constructed music instruction content of Grade 6 Art and Humanities, and developed instructional plans of 14 classes.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interaction of 8 kinds of cooperative strategy, including Pairs Check, Think-Pair Share, Numbered Heads Together, Inside-Outside Circle, Round Robin, Three-Step Interview, LT and STAD, were adopted in music learning activities, such as singing, creating and listening. The purpose was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strategy on music learning effectiveness, motive, class atmosphere and cooperative skills, as well as to explore the actio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share learning reaction and instructional process. The findings can serve as references for other teachers to execute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is study, the tools to collect data included instructor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record” during instructional process, students’ “self-report of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investigation”, “self-report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opinion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after clas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Cooperative strategy enhances music learning effectiveness: multiple interactions can enhance learning concentration, active pairs test helps inferior learners and group task can strengthen the performance of sinning, creating and listening. Students mostly identify with the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 instruction by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outcome of progress.
2. Active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can enhance the overall motive, exchange of views increases students’ music learning interest, proper cooperative task makes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class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increases cooperative satisfaction. However, students’ practices after learning should be improved.
3. Positive class atmosphere relies o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fforts. Appreciation & praises, respect & tolerance and cooperation with care and assistance can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class. Although it is not easy to maintain harmonious atmosphere, cooperative atmosphere with teachers’ support is constructed.
4.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ve capability should be cultivated by interactive learning and process reflection of cooperative skills. Effective interaction is the key of cooperation. Self-control and care atmosphere with appreciation and tolerance should be improved.
5. In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before the instruction, proper group division should be concerned and activities are planned according to coopera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instruction, cooperative and interactive strategy should be properly included and cooperative skills are actively cultivated. After the instruction, there should be rewards or group reflection to examine the accomplishment of instructional goals.
6. The first challenge of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is the planning capability of the instructor to combine 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music materials. By overcoming cooperative obstacles, all students can be the subjects in the classroom, and it can gradually improve passive attitude of the learners with low learning motivation.
7. Regarding interaction and learning problems in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concern about instructional goals, properly arrange instructional time and have active communication, praises & appreciation, respect & tolerance and comprehension and acceptance in interaction and sharing to accomplish group assistance and growth by gradual cooperation.
8. Proper use of cooperative strategy in music instruction activities can lead to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develop positive cooperative behavior. Appropriate arrangement of cooperative evaluation strategy can enhance learners’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confidence.
9. Students prefer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sharing can enhanc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can increase mutual understanding. Students favor the competitions differently, recognize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caused by different goal structures in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and realize individual effects on group.
10. Cooperative strategy fits music learning: music instruction aims to beautify life by sharing and exchange. The evaluation should properly eliminate difficult standard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focus on affection. Thus, cooper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ll accomplish the reform of instruction and learn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findings, this study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music instruction practice, music cooperative learning develop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謝………………………………………………………………………………………vii
目次………………………………………………………………………………………ix
表次………………………………………………………………………………………xi
圖次………………………………………………………………………………………x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1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四節 名詞釋義…………………………………………………………………18
第二章 文獻探討…………………………………………………………………21
第一節 合作學習內涵……………………………………………………………21
第二節 合作學習之應用…………………………………………………………30
第三節 合作學習之教學探究……………………………………………………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5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61
第四節 音樂合作學習的教學準備………………………………………………6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6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899
第一節 啟程,音樂合作學習的從心體驗………………………………………89
第二節 分享,我們從互動中學到了哪些合作方法?…………………………105
第三節 堅持,音樂合作學習的成長啟發………………………………………116
第四節 收穫,我們從合作中得到了哪些美麗蛻變?…………………………1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結論………………………………………………………………………149
第二節 建議………………………………………………………………………154
參考文獻 ………………………………………………………………………………159
一、 中文部分…………………………………………………………………………159
二、 西文部分…………………………………………………………………………162
附錄 ……………………………………………………………………………………165
附錄一 研究輔助工具………………………………………………………………165
附錄1-1 教學觀察與省思記錄表…………………………………………………166
附錄1-2 音樂合作學習自我檢核表………………………………………………167
附錄1-3 音樂學習狀況調查表……………………………………………………168
附錄1-4 合作學習意見調查表……………………………………………………169
附錄1-5 合作學習自評表…………………………………………………………170
附錄二 音樂合作學習教學方案……………………………………………………171
附錄2-1 ~ 附錄2-14 音樂合作學習教學方案(1)~(14)…………………………172
附錄三 音樂合作學習自編教材……………………………………………………183
附錄3-1 ~ 附錄3-14 音樂合作學習自編教材(1)~(14)…………………………184
附錄四 初探性合作學習之輔助工具………………………………………………199
附錄4-1 ~ 附錄4-3 初探性合作學習之輔助工具(1)~(3)………………………200
附錄五 音樂合作學習教學方案之未來實施建議…………………………………203
附錄5-1 ~ 附錄5-14 音樂合作學習教學方案之未來實施建議(1)~(14)………204
壹、中文部分
王怡藺(2010)。合作學習模式運用於直笛教學課程之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為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家福(2004)。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合作學習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短跑訓練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貞儀(2009)。八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合作學習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枝(2012)。運用合作學習法於國中音樂理論之學習成效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俊憲(2006)。新臺灣之子的多元文化教養途徑–從合作學習策略做起。國教之友, 57(2),9-20。
余照陽(2009)。應用合作學習教學對小四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成效之探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汪慧瑜(2007)。合作學習,好處多多。張老師月刊,350,127-129。
林宜玫(2005)。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璇(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益源(2004)。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誠祥(2002)。高職工科學生合作學習與機械力學學習成效及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意梅(2001)。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87-103。
林義斌(2009),檢索自臺北市教育e週報–淺談21世紀的學習與能力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EDM=EPS20090121114936LZ3
邱麗娟(2010)。合作學習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學習動機及社會技巧之行動研究~以英語科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啟順(2006)。合作學習在班級經營上的運用。師說,191,51-53。
張正仁(2004)。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與同儕互動影響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與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用亶(2009)。不同示範策略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打擊表現、學習動機和互動行為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金淑(2005)。合作學習之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1,45-60。
張明麗(2006),檢索自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6期–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活壓力因應方式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6/56-22.htm
張春興、林清山(1993)。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倚芳(2009)。合作學習運用於五年級直笛二部合奏教學之行動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清濱(1995)。合作學習的正用與誤用。研習資訊,12(4),1-7。
張雅雯(2003)。合作學習對於高職英語學習成就、動機、及社會技巧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獻明(2002)。國一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陳弘晉(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學生學習動畫軟體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俐燁(2001)。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琇姿(2006)。合作學習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桂英(2004)。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足(2011)。合作學習應用於社會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2)。台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五南。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臺北:五南。
黃俊程(2010)。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的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靖雯(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直笛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淑真(1992)。高中音樂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曾德明(2007)。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體操運動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怡瑾(2009)。合奏教學中合作學習對兒童社會能力之影響個案研究-以大安區山葉合奏專班國小中年級兒童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曉樺(2007)。融入多元智能理論與合作學習之音樂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音樂學習成就與學習狀況之研究。明道大學教育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玉琴(2000)。合作學習成就了我們~記學習六上社會科的歷程。國教之友,52(3),54-62。
賴玉雲(2009)。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直笛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欣芸(2012)。合作學習實施於國中音樂課程以提升學習動機及班級氣氛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文芳(2007)。合作學習在國小高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之應用。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金龍(2008)。融合教育情境下的有效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法。特教園丁,24(1),33-41。
簡妙娟(2000)。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羅安倩(2009)。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嚴嘉億(2000)。合作學習教學之經驗分享。國教天地,138,27-32。
貳、西文部分
Baloche, L. & DeLorenzo, L. C.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making music together. General Music Today,8(1), 9-12.
Butler, J. A. (1988). Cooperative learning: Central elementary school. School Improvement Research Series II (7). 2-6.
Cango, R. M. (2005).Combin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music learning theory. In M. Runfola& C.C.Taggart(Eds.),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music learning theory. (pp.441-457).
Ellis, A. K. (2001).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NY: Eye on Education, Inc.(pp.185-195).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88). Cirle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a). The new circles of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4b).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 learnin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Kagan, S. (1989). The structure approach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4), 12-15.
Kagan, S.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CA. : Kagan Cooperative Learning.
Kaplan, P. R. & Stauffer, S. L.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usic.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Kassner, K. (2002).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sited: A way to address the Standard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8(4), 17-23.
Natale, J. J. & Russell, G. S.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better performance.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2(2), 26-28.
Prater, M. A. , Bruhl, S. & Serna, L. A. (1998). Acquiring social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teacher-directed instruction.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9(3), 160-172.
Sharan, Y. & Sharan, S. (1989). Group investigation expands cooperative learn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4), 17-21.
Slavin,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Slavin, R. E. (1996). Research on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 What we know, what we need to know.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1(1), 43-69.
Zbikowski, L. M. & Long, C. K. (1994).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the music theory classroom. Journal of Music Theory Pegagogy, 80(2), 135-157.
電子全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
2.
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
3.
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與同儕互動影響之研究
4.
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三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5.
高中音樂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
6.
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合作學習教學法之實驗研究
7.
合作學習教學法與一般教學法於國小五年級音樂科教學之比較研究
8.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設計之合作學習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短跑訓練為例
9.
國一數學科小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10.
國小高年級健康與體育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
11.
合作學習對於高職英語學習成就、動機、及社會技巧影響之研究
12.
合作學習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
13.
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體操運動學習成效、學習動機與班級氣氛之影響
14.
國中直笛教學實施合作學習之實驗研究
15.
高職工科學生合作學習與機械力學學習成效及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
1.
吳俊憲(2006)。新臺灣之子的多元文化教養途徑–從合作學習策略做起。國教之友, 57(2),9-20。
2.
汪慧瑜(2007)。合作學習,好處多多。張老師月刊,350,127-129。
3.
林佩璇(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4.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2),87-103。
5.
高啟順(2006)。合作學習在班級經營上的運用。師說,191,51-53。
6.
張金淑(2005)。合作學習之理念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31,45-60。
7.
張清濱(1995)。合作學習的正用與誤用。研習資訊,12(4),1-7。
8.
葉淑真(1992)。高中音樂科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9.
盧玉琴(2000)。合作學習成就了我們~記學習六上社會科的歷程。國教之友,52(3),54-62。
10.
謝金龍(2008)。融合教育情境下的有效教學策略-合作學習法。特教園丁,24(1),33-41。
1.
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
2.
合作學習教學應用於國中音樂課教學的教學成效之探討
3.
運用合作學習法於國中音樂理論之學習成效研究
4.
合作學習應用於國小六年級音樂欣賞教學之研究
5.
以創作為導向之國小三年級音樂教學行動研究
6.
合作學習運用於五年級直笛二部合奏教學之行動研究
7.
合作學習實施於國中音樂課程以提升學習動機及班級氣氛之行動研究
8.
運用網路串流影音於同儕合作學習動機研究:以國小音樂教學為例
9.
合作學習策略運用於六年級班級直笛四聲部合奏教學行動研究
10.
實施合作學習於國小社會領域之行動研究 ──以新北市六年級學童為例
11.
台灣歌謠融入小提琴教學之研究
12.
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行動研究—以台灣、越南、印尼音樂為例
13.
以評量反思音樂教學
14.
高雄市績優國小直笛合奏團組訓參賽之教學與組織經營策略探究
15.
運用戈登音樂學習理論於節奏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 音樂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