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子今(1999)。「忠」觀念研究:一種政治道德的文化源流與歷史演變。長春:吉林教育。
王安祈(2002)。當代戲曲。台北:三民。
王 行(2004)。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台北:華谷文化。
何春蕤(1997)。〈性別研究的誕生〉《性/別研究新視野(上)》。台北:元尊文化。
李國修(2004)。人生鳥鳥:李國修的異想世界。台北:未來書城。
李銀河(2003)。女性主義,台北:五南。
林奕華(2005)。等待香港:女人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______(2008)。娛樂大家:文化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______(2008)。娛樂大家:電影篇。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施耐庵撰,元(1996)。水滸傳。台南:世一。
紀大偉(1997)。酷兒啟示錄。台北:遠流。
紀蔚然(2006)。現代戲劇敘事觀:解構與建構。台北:書林。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______,洪文龍(2006)。GQ男人在發燒。台北:女書文化。
______,鄭美里編;教育部主編(2007)。太空人與小紅帽。台北:女書文化。
傅錫壬(2012)。水滸傳:梁山英雄榜。台北:時報。
賴正義(1998)。男人有話說。台北:哲學家。
譚邦和(2006)。明清小說史。上海;上海古籍。
(二)翻譯類
何雯琪(譯)(2005)。Gilmore D.D.著。厭女現象(Misogyny the male malady)。台北:
書林。
宋偉航(譯)(2005)。Fab5著。酷男的異想世界(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台北:遠流。
林瑞廷(譯)(1995)。Hite,S.著。海蒂報告:男性氣概(The Hite Report On Male
Sexuality)。台北:張老師文化。
唐維敏(譯)(1996)。Jensen & N.W. Jankowski著。大眾傳播研究方法(A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methodologie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台北:五南。
張美惠(譯)(2001)。Gratch, A.著。這就是男人(If Men Could Talk)。台北:張老師。
張錦華(譯)(2003)。John Fiske著。傳播符號學理論(Introduction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台北:遠流。
劉秀娟,林明寬(譯)(1996)。Susan A. Basow著。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Gender Stereotypes and Roles)。台北:揚智文化。
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Kenneth Clatterbaugh著。男性氣概的當代觀點(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on masculinity)。台北:女書文化。
劉泗翰譯(譯)(2004)。R.W.Connell著。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Gender)。台北:書林。
______(譯)(2011)。Connell, Raewyn著。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the World Perspective)。台北:書林。
_____(譯)(2011)。Connell, Raewyn著。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the World Perspective)。台北:書林。
蕭聿譯(譯)(2006)。Otto Weininger著。性與性格(Sex & Character)。台北:網路與
書。
閻蕙群、陳俐雯(譯)(2004)。Virginis Postrel著。風格美感經濟學(The Substance of Style)。台北:商智文化。
(三)期刊
小 勤(2012)。7組關鍵詞走進性別/表演的世界。表演藝術PAR,233,66-67。
王雅各(1996)。男性研究: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1:1-60。田國平(2012)。花枝招展勇對鏡頭裡的真實人生。表演藝術PAR,233,68-69。
成令方(1999)。男性的女性主義者在台灣。當代,195:81-83。李美枝(1984)。性別角色與兩性差異。心理學,561-578。
李國生(1963)。關於西遊記中難的性質分析。甘肅師範大學學報,1期。
林 本(2010)。性別表演與反思社會學。雞西大學學報。
林家新(2012)。多元假象的社會仍待撼動的性別囹圄。表演藝術PAR,233,74-75。
孫宜康(1994)。男性「自我認同」危機新看。當代,195:88-95。
畢恆達(2000)。走入歧途的男性氣概養成過程。兩性平等教育學刊,12:44-46。
畢恆達(2003)。請認真傾聽女人的聲音。應用心理研究,18,37-40。
秦嘉嫄(2012)。走上舞台尋找一種存在世間的方式。表演藝術PAR,233,70-71。
陳昭如(1996)。世紀末的新舊好壞男人。聯合文學,12(10 ):65-67。陳佩甄(1994)。Queer That Matters in Taiwan─以翻譯造就台灣的酷兒。島嶼邊緣,
10。
馬戎戎(2007)。作戲是為了面對自己。三聯生活週刊,154:33-37。
張維安(1994)。生活世界與兩性關係。婦女與兩性學刊,5:109-131。彭懷真(1996)。男性角色的轉變與困境。現代化研究,17:16-26。游美惠(2000)。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簡成熙(2000)。男性研究在性/別研究及教育上的價值。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2,20-24
(四)論文
王 彬(2007)。西遊記師徒四人形象及其現代意義。延邊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家豪 (2002 )。娘娘腔男同性戀者的社會處境及其自我認同。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朱蘭慧(1996)。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邱馨玉(2007)。身體、暴力與他者:遊戲文本框架下的男性氣概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林詩涵(2011)。《水滸傳》思想及藝術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中文研究所。胡玉珍(2003)。西遊記中的精怪與神仙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陳芷鈴(2011)。反敗為勝更快人心?以娛樂媒介理論探討體育賽事逆轉勝之娛樂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
陳嘉鴻(2007)。鬆動霸權式男性氣概:以男性瑜珈參與之敘說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
陳冠良(2008)。協商男性氣概─男性時尚雜誌讀者的解讀與性別實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斐學儒(2000)。軍隊文化、男性氣概與性傾向的壓迫─台灣男同性戀者的兵役經驗分
析。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趙千慧(2007)。亂倫父親認知內容與男性氣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劉淑雯(1996)。溶解刻板印象:兩性角色惡成對國小學童的性別刻板印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嚴壽山(2007)。非常符號:非常林奕華1989-2005。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二、英文部分:
Berger, A. A. (1995). Cultural Criticism. Thousand Oaks, Ca.: Sage.
Brannon ,Robert. (1987).Strange bedfellows.Brother6:1(December ):5.
Bryant & D. Zillmann .(Eds.).Media effects :Advance in theory and research (pp.549-582 ).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Connell R. W. (1995).Masculinities. UK : Polity ; Malden, MA : Blackwell Publishers.
____________. (1996).Teaching the boys:new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and gender strategies for school. Teacher College Record, 98(2), 206-237.
____________. (1987). Gender and Power : Society, the Person and Sexual Politics.
____________. (2002). Studying men and masculinity. Resources for Feminist Research ,
29(1/2 ), 43-56.Cambridge : Polity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h B. Blackwell.
Doyle, Richard. (1976).The Rape of the Male . St.Paul , Minn. :Poor Richard’s.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0/ Language. London
and New York: Longman.
Farrell,Warren. (1975). The Liberated Man. New York: Bantam.
Fejes, F.J. (1992). Masculinity as Fact : A Review of Empirical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n Masculinity .In Craig ,S.(Eds.), Men, Masculinity and the Media, Thousand Oaks . CA :Saga.
Goldberg,Herb. (1976).The Hazards of Being Male:Surviving the Myth of Masculine Privilege.New York:Signet
Hay, Harry.(1987).Toward the new frontiers of fairy vision …subject-SUB-JECT consciousness. In New Men , New Minds , ed . Franklin Abbott , pp.196-202 . Freedom, Calif. :Crossing.
Jung,Carl Gustav. (1977).C.G.JungSpeaking,eds.William McGuire and R.F.C. Hull. Princeton,N.J.:Prince University Press.
MacKinnon, K. (2003). Representing men: maleness and masculinity in the media.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chlin, Gregory. (1980). The Masculine Dilemma. Boston: Little ,Brown.
Tolson, Andrew. (1977).The Limits of Masculin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Wilson, Edward O. (1975). Sociobiology: The New Synthesis. Cambridge: Harvard \
University Press.
三、網路視聽資料
(一)網路資料
2008年《水滸傳》亞洲巡迴專屬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ntchblog進念‧二十面體(2005 )《特首不見了》片段「香港家書」。
2008年《水滸傳》亞洲巡迴專屬部落格。http://www.wretch.cc/blog/ntchblog進念‧二十面體(2005 )《特首不見了》片段「香港家書」。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cawShwq11Y
袁 蕾(2007 )。從“邪教”到“正教” 進念‧二十面體香港文化的標本。取自:http://cul.sohu.com/20070706/n250928616.shtml
于善祿(2007)。評《水滸傳》演出。2007年1月06日取自:http://mypaper.pchome.com.tw/yushanlu/post/1277643059
石 琪(2008)。現代《水滸傳》生動有趣。明報。2008年3月25日。取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70ced301008zcy.html
李坤晟(2013)。“異數”導演林奕華:總是那樣離經叛道。2013年5月24日。取自: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5/24/c_132404548.htm
杜思慧(2013 )。夢裡尋聲,共譜經點《賈寶玉》。2013年3月07日。取自: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5401
非常林奕華─林奕華的舞蹈劇場。http://www.eldt.org.hk/
姜曉明(2008 )。林奕華 先鋒就是顛覆。2008年1月21日。取自:http://www.nfpeople.com/News-detail-item-2333.html
陳 蓉(2006)。現代版水滸傳 林奕華邀九型男跨領域演出。大紀元。2006年11月13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11/13/n1520265.htm進念二十面體。http://www.zuni.org.hk/new/zuni/web/index.php
慕容若(2009)。解構林奕華的《水滸傳》。2009年1月22日。取自http://stagetowords.blogspot.tw/2009/01/blog-post_3408.html
(二)視聽資料
進念二十面體(錄製)。東宮西宮─開咪封咪【影片】。
進念二十面體(錄製)。東宮西宮─特首不見了【影片】。
進念二十面體(錄製)。東宮西宮─西九龍黃帝【影片】。
非常林奕華(編製 )。張愛玲請留言【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編製 )。快樂王子【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編製 )。十八相送【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編製 )。包法利夫人們【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編製 )。半生緣【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
非常林奕華(編製 )。水滸傳【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公共電視錄製 )。
非常林奕華(編製 )。西遊記【影片】(取自非常林奕華,公共電視錄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