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13: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石佩玉
研究生(外文):Pei-yu Shih
論文名稱: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之研究(1661~2010)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in Tainan(1661~2010)
指導教授:戴文鋒戴文鋒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en-feng Ta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0
中文關鍵詞:玄天上帝四靈人格神隨祀神玄武
外文關鍵詞:Xuan Tian Godthe four spiritual creaturespersonal godthe associated deitiesXuan Wu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8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玄天上帝形象鮮明,位屬北方大位之方位神信仰,地位崇高,傳說眾多,其信仰於歷史演變過程中由星宿神、動物神、水神等自然崇拜,而後轉化為人格神之蛻變歷程,跳脫四靈。玄天上帝信仰亦因應戰亂影響,隨著漢人遷移,由北方遷移至南方,並進而移居臺灣,於臺南落地生根。
本文旨在探討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自明鄭時期至臺南縣市合併前之研究。介紹臺南市主祀玄天上帝之廟宇,包含東區、南區、中西區、北區共十四間之分布現況及沿革,了解玄天上帝信仰在臺南市的區域發展;並同時探究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文化之特色,如傳說、職能等,及隨祀神之介紹,概述玄天上帝之部屬。提供後人對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有所了解,並知曉玄天上帝信仰移居臺南市所賦予之時代背景及代表意涵。
因而本文討論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初步了解玄天上帝自玄武演化的歷程之餘,探討信仰傳入臺南市,至縣市合併前之脈絡,並將其歷史予以延續銜接發展。
As a belief of orientation god, Xuan Tian Go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with supreme status and vivid images. The belief originates from the worship of nature, such as star god, animal god and water go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it transforms into a personal god and transcends the four spiritual creatures. As a result of warfare, the Han people migrated along with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then to Taiwan and finally settled down in Tainan.
The gist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in Tainan over a time span from the period of Koxinga to the days before the merger of Tainan city and county. I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locations and histories of the total 14 temples, which mainly worship Xian Tian God and spread over the Districts of the East, the South, the Middle-west and the North of Tainan,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in individual District in Tainan. It also investigat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s of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in Tainan, such as the legends and the functions, introduces the associated deities, and outlines the subordinates of Xuan Tian God. It hopes that the people in the future can realize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and the background and implications of how the belief migrated to and settled down in Taina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studies the belief of Xuan Tian God in Tainan. Following the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 from Xuan Wu to Xuan Tian God, it explores the developmental context of this belief from the time it first migrated to Tainan till the days before the merger of Tainan city and county.
目次 i
表目錄 ii
圖目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相關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架構 4
第二章 玄天上帝信仰源流 7
第一節 玄天上帝之傳說 7
第二節 玄天上帝之歷史沿革 15
第三節 臺灣玄天上帝信仰之傳入 22
第三章 臺南市玄天上帝廟宇之分布沿革 31
第一節 臺南市東區玄天上帝廟 32
第二節 臺南市南區玄天上帝廟 39
第三節 臺南市中西區玄天上帝廟 51
第四節 臺南市北區玄天上帝廟 64
第四章 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之文化探討 69
第一節 臺南市玄天上帝信仰之發展 69
第二節 臺南市玄天上帝之特色與文化意涵 82
第三節 臺南市玄天上帝之隨祀神 94
第五章 結論 102
參考書目 104
一、史 料
《玄天上帝啟聖錄》,洞神部記傳類卷1。
《玄天上帝啟聖錄》,洞神部記傳類卷2。
《玄天上帝啟聖錄》,洞神部記傳類卷3。
《玄天上帝啟聖錄》,洞神部記傳類卷7。
徐世隆,〈元創建真武廟靈異記〉,《玄天上帝啟聖靈異錄》。
陳澔,《禮記集說》,臺北市:世界書局,1967。
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72。
王充,《論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
吳元泰、余象斗、楊志和,《四遊記》,臺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
洪興祖,《楚辭補注》,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
趙彥衛,《雲麓漫鈔》,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65種,臺北市:臺灣大通書局,康熙33年修。
陳文達,《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103種,臺北巿:臺灣大通書局。
胡建偉,《澎湖紀略》,臺灣文獻叢刊第109種,臺北市:台灣大通書局。
王必昌,《重修臺灣縣志》,《臺灣文獻叢刊》113種,臺北巿:臺灣大通書局。

二、專 書
林熊祥、李騰嶽,《臺灣省通志稿》,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
陶希聖等著,《明代宗教》,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68。
張炳楠,《臺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
林衡道著、馮作民譯,《台灣的歷史與民俗》,臺北市:青文出版社,1975。
何聯奎、衛惠林,《臺灣風土志》,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78。
游醒民、王振惠,《台南市志》,台南市:台南市政府,1979。
鍾華操,《臺灣地區神明的由來》,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
林衡道,《臺灣古蹟全集》,臺北市:戶外生活雜誌社,1980。
仇德哉,《臺灣之寺廟與神明》,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
董芳苑,《台灣民間宗教信仰》,臺北市:長青文化事業,1984。
施鴻保,《閩雜記》,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85。
李乾朗,《臺灣的寺廟》,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6。
何新,《諸神的起源》,臺北市:木鐸出版社,1987。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全國佛剎道觀總覽-玄天上帝》,臺北市:樺林出版社,1987。
蔡相煇,《台灣的祠祀與宗教》,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89。
朱越利,《道教答問》,臺北市: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0。
石再添,《臺灣地理概論》,臺北市:臺灣中華書局,1991。
沈武義,《玄天上帝全集》,高雄市:高雄道德院,1991。
陳玲蓉,《日據時期神道統制下的臺灣宗教政策》,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洪敏麟講、洪英聖著,《臺灣風俗探源》,臺中市: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92。
馬書田,《全像中國三百神》,臺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1993。
林國平、彭文宇,《福建民間信仰》,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林曙光,《打狗搜神記》,高雄市:春暉出版社,1994。
片岡巖著、陳金田譯,《臺灣風俗誌》,臺北市: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
劉文三,《台灣神像藝術》,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5。
范勝雄,《府城的寺廟信仰》,臺南市:台南市政府,1995。
李喬,《中國行業神崇拜》,臺北縣:雲龍出版社,1996。
謝國興、邱麗娟《續修臺南市志》,台南市:臺南市政府,1996。
王卡,《道教三百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李登財、劉還月,《神佛正傳與祭拜須知〔春之卷〕》,臺北市:常民文化,2000。
陳器文,《玄武神話、傳說與信仰》,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2001。
黃兆漢,《中國神仙研究》,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1。
馬書田,《中國道教諸神》,臺北市:國家出版社,2001。
蔡相煇、吳永猛編著,《臺灣民間信仰》,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2001。
巫凡哲,《道教諸神說》,臺北市:益群出版社,2002。
范勝雄,《府城之禁忌譴送和俚諺》,臺南市:臺灣建築與文化資產出版社,2002。
卓克華,《從寺廟發現歷史-台灣寺廟文獻之解讀與意涵》,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謝宗榮,《臺灣傳統宗教文化》,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劉志文、嚴三九主編,《中國民俗大系‧廣東民俗》,蘭州市: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
馬書田,《中國諸神大觀》,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5。
林國平,《閩台民間信仰源流》,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蔡相煇,《媽祖信仰研究》,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
連心豪、鄭志明,《閩南民間信仰》,福州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潘朝陽,《臺灣漢人通俗宗教的空間與環境詮釋》,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
董芳苑,《台灣人的神明》,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8。
全國寺廟整編委員會,《民間信仰神衹史考叢集 中國神衹列傳》,台北市:道觀出版社。

三、期 刊、研 討 會 論 文
許道齡,〈玄武之起源及其蛻變考〉,《史學集刊》第5期,1947,頁223~240。
林朝棟,〈風浪險惡之臺灣海峽〉,《臺南文化》第3卷第1期,臺南市: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3。
劉枝萬,〈清代臺灣之寺廟〉,《臺北文獻》第4、5、6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63。
蔡相煇,〈明鄭臺灣之真武崇祀〉,《明史研究專刊》第3期,1980,頁171~181。
石萬壽,〈臺南市宗教誌〉,《臺灣文獻》第32卷第4期,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1,頁3~56。
余光弘,〈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臺北市: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編輯委員會,1982,頁67~103。
黃兆漢,〈玄帝考〉,《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香港:香港大學,1982。
盧嘉興,〈明鄭有無奉祀媽祖考〉,《臺灣文獻》第34卷第4期,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頁45~57。
盧嘉興,〈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臺南文化(新刊)》新1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59~80。
盧嘉興,〈林珠浦先生之節序雜咏及臺南舊街名對〉,《臺南文化(新刊)》新2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32~254。
石萬壽,〈臺南市寺廟的建置-臺南市寺廟研究之一〉,《臺南文化(新刊)》新11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453~2488。
葉英,〈施琅傳糾紀〉,《臺南文化(新刊)》新12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748~2770。
吳季晏,〈明清政權的迭換與台灣玄天上帝信仰〉,《道教學探索》第7號,臺南:道教學探索出版社,1993,頁246~271。
簡榮聰,〈玄天上帝信仰發展及其人文考辨〉,《臺灣文獻》第46卷第2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頁121~131。
楊立志,〈真武-玄帝歷代封號考〉,北京:中國道教協會,1995,頁19~22。
莊宏誼,〈玄天上帝信仰的由來及其傳說〉,《文化視窗》第5期,1998。
鄭道聰,〈從民俗信仰看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台南市為例〉,《歷史月刊》5月號,臺北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9,頁96~102。
劉還月,〈人能造神,也能毀神-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造神運動〉,《臺灣風物》第49卷第3期,1999,頁157~204。
莊宏誼,〈宋代玄天上帝信仰的流傳與祭奉儀式〉,《道教神仙信仰研究》,臺北市:中華道統出版社,2000。
莊宏誼,〈元代道教玄天上帝信仰研究〉,《道教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頁121~157。
卿希泰,〈道教文化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及其現代價值〉,《道教與文化學術
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1,頁239~256。
傅朗,〈臺灣的海神信仰淵源于祖國大陸〉,《臺灣研究‧宗教信仰》第2期, 2001,頁67~77。
郭伶芬,〈彰化福佬客玄天上帝信仰之研究〉,《台灣人文生態研究》第5卷第1期,2003。
趙建雄,〈從空間符碼系統之演變看地名標準化的問題〉,《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內政部,2005,頁1~16。
許淑娟,〈從地名解讀台南市的區域特色〉,《第一屆地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內政部,2005,頁101~130。
戴文鋒,〈臺灣媽祖「抱接砲彈」神蹟傳說試探〉,《南大學報》第39卷第2期,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2005,頁41~66。
辛晚教,〈臺灣民俗信仰與政治環境〉,《閩南文化論壇論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8。
莊宏誼,〈宋元時期道教玄天上帝信仰與傳說演變〉,《2007保生文化祭 道
教神衹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財團法人臺北保安宮,2009。
蕭登福,〈道典中所見玄天上帝之靈應事蹟及其影響〉,《國文學報》第9期,2009。
黃哲真,〈桶盤淺朝玄宮的故事〉,《大忠社區社刊》創刊號,臺南市:大忠社區發展委員會,2009,第2版。
黃哲真,〈北極真武殿的傳說〉,《大忠社區社刊》第2期,臺南市:大忠社區發展協會,2009,第2版。
黃哲真,〈為南區請命的林美燕市議員〉,《大忠社區社刊》第3期,臺南市:大忠社區發展委員會,2010。
黃哲真,〈桶盤淺文化園區〉,《大忠社區社刊》第4期,臺南市:大忠社區發展委員會,2010。
春秋士,〈極感恩主公北極玄天上帝公祖保佑〉,《大忠社區社刊》第12期,臺南市:大忠社區發展協會,2012。
賴清德,〈臺南各文化園區之發展沿革與未來展望〉,《研考雙月刊》第36卷第1期,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

四、學 位 論 文
莊芳榮,〈臺灣地區寺廟發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
王麗雯,〈日據以前台灣真武信仰之源流與發展〉,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黃義明,〈蔡草如彩繪藝術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2003。
汪明怡,〈臺南寺廟聯境組織變遷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2004。
陳聰信,〈臺南市轄境內鄉土地名尋源〉,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5。
鍾智誠,〈清代嘉南地區玄天上帝信仰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蔡婉婷,〈臺南市寺廟建廟傳說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6。
郭德川,〈朱雀玄武源流考辨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班碩士論文,2007。
徐麗琪,〈府城(台南)五條港聚落空間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7。
吳炎坤,〈台南市俗語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7。
洪武宗,〈玄天上帝之思想意涵—形構、解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08。
廖偉良,〈生死哲思之於玄天上帝--永恆的靈體--〉,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2009。
柯岱佑,〈台南市鹽埕舊庄落之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2009。
胡欣榮,〈臺南府城醫藥神信仰與相關文化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楊喻婷,〈從台南諺語探究其歷史與風土〉,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五、廟 方 相 關 簡 介 及 碑 記
黃振銘,〈集福宮沿革暨重建碑記〉,臺南市:集福宮,1981。
陳展松,〈北極殿建廟序(北極玄天上帝沿革)〉碑文,臺南市:後甲北極殿,1986。
石萬壽,〈重修崁城開基靈祐宮碑記〉,臺南市:開基靈祐宮,1990。
北極真武殿重建委員會,〈北極真武殿沿革誌〉碑文,臺南市:北極真武殿,1991。
鹽埕北極殿管理委員會,《五龍官楊元帥沿革誌》碑文,臺南市:鹽埕北極殿,1996。
石萬壽,〈台南市德高厝上帝廟碑記〉,臺南市:德高厝上帝廟,2004。
蔡堯銘,《聚福宮資訊》,臺南市:聚福宮,2005。
中和境北極殿管理委員會,《中和境北極殿》民曆,臺南市:北極殿,2011。
菱洲宮,〈菱洲宮沿革概略〉,《草寮後菱洲宮》民曆,臺南市:菱洲宮,2011。
德高厝上帝廟管理委員會,《德高厝上帝廟》農民曆,臺南市:德高厝上帝廟,2013。
鹽埕北極殿管理委員會,〈鹽埕北極殿沿革誌〉碑文,臺南市:鹽埕北極殿。
郭慶忠,〈喜樹朝天宮代天府廟誌〉碑文,臺南市:喜樹朝天宮。
灣裡同安宮重建委員會,〈同安宮沿革簡介〉碑文,臺南市:灣裡同安宮。
四聯境老古石集福宮管理委員會,〈集福宮歷史沿革〉,臺南市:集福宮。

六、網 路 資 料
朱越利,〈玄武的封號和稱號〉。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A301/A30115%E6%B5%B7%E5%B3%BD%E5%85%A9%E5%B2%B8%E7%8E%84%E5%A4%A9%E4%B8%8A%E5%B8%9D%E4%BF%A1%E4%BB%B0%E8%88%87%E5%92%8C%E8%AB%A7%E7%A4%BE%E6%9C%83%E5%BB%BA%E8%A8%AD%E5%AD%B8%E8%A1%93%E7%A0%94%E8%A8%8E%E6%9C%83/A30115-009%E7%8E%84%E6%AD%A6%E7%9A%84%E5%B0%81%E8%99%9F%E5%92%8C%E7%A8%B1%E8%99%9F.htm
臺南市南區區公所網頁
http://www.tnsouth.gov.tw/e-1.ph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簡榮聰,〈玄天上帝信仰發展及其人文考辨〉,《臺灣文獻》第46卷第2期,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頁121~131。
2. 吳季晏,〈明清政權的迭換與台灣玄天上帝信仰〉,《道教學探索》第7號,臺南:道教學探索出版社,1993,頁246~271。
3. 葉英,〈施琅傳糾紀〉,《臺南文化(新刊)》新12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748~2770。
4. 石萬壽,〈臺南市寺廟的建置-臺南市寺廟研究之一〉,《臺南文化(新刊)》新11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453~2488。
5. 盧嘉興,〈林珠浦先生之節序雜咏及臺南舊街名對〉,《臺南文化(新刊)》新2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232~254。
6. 盧嘉興,〈由竹篙里仁和宮探討舊籍所記仁和里下灣之上帝廟〉,《臺南文化(新刊)》新1期,臺北市: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頁59~80。
7. 盧嘉興,〈明鄭有無奉祀媽祖考〉,《臺灣文獻》第34卷第4期,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頁45~57。
8. 余光弘,〈臺灣地區民間宗教的發展-寺廟調查資料之分析〉,《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臺北市: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編輯委員會,1982,頁67~103。
9. 劉枝萬,〈清代臺灣之寺廟〉,《臺北文獻》第4、5、6期,臺北市: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63。
10. 林朝棟,〈風浪險惡之臺灣海峽〉,《臺南文化》第3卷第1期,臺南市: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3。
11. 許道齡,〈玄武之起源及其蛻變考〉,《史學集刊》第5期,1947,頁223~240。
12. 莊宏誼,〈玄天上帝信仰的由來及其傳說〉,《文化視窗》第5期,1998。
13. 鄭道聰,〈從民俗信仰看漢人社會的建立-以台南市為例〉,《歷史月刊》5月號,臺北市:歷史月刊雜誌社,1999,頁96~102。
14. 劉還月,〈人能造神,也能毀神-台灣民間信仰中的造神運動〉,《臺灣風物》第49卷第3期,1999,頁157~204。
15. 賴清德,〈臺南各文化園區之發展沿革與未來展望〉,《研考雙月刊》第36卷第1期,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