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全世 (200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資訊與教育,83,52-62。何榮桂 (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余禎祥 (2000)。蝴蝶數位博物館之教案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吳明德、許凱琳 (2005)。 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教學網站內容之分析研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37-62。李堅萍 (2004)。資訊科技應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特質融入之理念與策略。國教天地,155,18-23。林伯賢 (2007)。電腦科技對藝術課程教學策略的影響。國際藝術教育學,5 卷(2),135-153。林羿妏 (2008)。從HPT 模式分析台北市國小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素材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菁 (1999)。從資源本位學習談學校教學資源中心之設立。研習資訊,16 卷(1),36-48。林菁、顏才富、陳宜欣 (2005)。資訊素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數位典藏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1),69-86。林懷駿 (2007)。數位典藏素材融入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教學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士倫 (2003)。數位科技影響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應用數位典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徐式寬 (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推薦之優良網站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95,87-102。
徐新逸 (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37 卷(1),14-24。高震峰 (2006)。資訊時代藝術教育的轉向:電子書包學習模式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數位教學環境。國教新知, 53 卷(4),23-34。高震峰、傅斌暉 (2005)。訓練推廣分項計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94 中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資訊融入教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研習班,花蓮。
張奕華 (2001)。美國中小學美術教學應用科技之現況及其對我國九年一貫視覺藝術教學之啟示。國教輔導,40 卷(6),26-33。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張嘉彬 (2006)。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70-95。教育部 (2001)。運用科技與資訊。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政欣 (2002)。數位博物館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6 卷(3),15-37。陳孟吟 (2008)。 數位典藏內容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陳美香 (2007)。 數位典藏融入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婉如 (2006)。國小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資源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以 嘉義市興安國小六年級實施駐校藝術家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傅斌暉 (2007)。 走出上河圖.走入長安城─中山女高、中崙高中、故宮博物院數位學習教學合作。中山女高學報,7,65-78。曾藝美 (2011)。 視覺藝術「找」問題─基層教師的實務觀察。美育,179,52-56。
黃明月 (1997)。 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 卷(4),31-36。
黃景瑋 (2005)。 數位博物館應用於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陳均輔、李雅萍。(2012)。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報告。台北:資策會FIND 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廖敦如 (2004)。學校與社區博物館合作之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卷(1),211-243。廖敦如 (2005)。我的教室在博物館:英美「館校合作」推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9 卷(1),79-97。趙惠玲 (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世雄 (2011)。臺灣不同城鄉地區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課程與教學,14 卷(3),47-76。劉永蕙 (2008)。數位典藏融入小學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劉婉珍 (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南天。
謝玫晃 (2003)。雕塑品數位化典藏之研究─以雕塑家謝棟樑的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鍾雯琪 (2007)。故宮數位典藏資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方案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韓志蘭 (2009)。數位典藏資源資料庫支援課程教學之內容分析探討--以明道中學國中部「臺灣建築古蹟」藝術鑑賞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徐新逸、林燕珍 (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集刊,50(1),175-203。蕭美杏 (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之資訊融入教學態度、教學信念、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唐淑芬 (2005)。花蓮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網路資源於課程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朱鎮宇 (2006)。國民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關注階段與使用層級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張雅芳 (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116,41-49。廖彩惠、陳泰穎 (2009)。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本質、迷思與發展趨勢。國家圖書館館刊,98(2),85-108。
邱皓政 (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版,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教育部 (2012)。教育部統計年報國小學生、教職員統計。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detail.xls
教育部 (2012)。教育部統計年報國中學生、教職員統計。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detail.xls
McLuhan, M., (1967).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U.K:Penguin
Books.
Ertmer, P. A., (1999). Addressing first-and second order barriers to change: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4),
47-61.
Cartwright, L.,&; Sturken, M., (2009). 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sullo, M., &; Mack, R., (1996). Roles for Digital Libraries in K-12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96/eduport/09masullo.html
Strudler, N., &; Wetzel, K. (1999). Lessons from Exempla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Hall, G.,&; Loucks, S.(1977) Adevelppment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treatmant is
actually implemented.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4(3).
Duncum, P. (1999). A case for an art educa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0(4), 29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