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秀穗
研究生(外文):Shiow-Suey Lin
論文名稱:我國公務人員考績等次比例設限制度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xamination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lating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A and Grade C
指導教授:陳荔彤陳荔彤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h-tor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海洋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3
中文關鍵詞:考績等次比例設限考績比率固定比例
外文關鍵詞:Level of Performance RatingPercentage RequirementPerformance Evaluation RatioFixed Propor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有關考績各等次人數比例應否設限,尤其考列甲等人數比例應否設限及固定丙等考績比例制度,長久以來便是考績制度中一項爭議性頗大亦最難獲致共識的問題。本論文之硏究主軸一方面在對我國公務人員考績評核之方式從法制面做一系統性之探討,其內容主要為我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概述、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考績所建構之原則、公務人員考績甲等比例設限適法性之檢視、公務人員考績丙等比例設限入法合憲性與妥適性之檢視、未來公務人員考績法制發展方向之建議。另一方面則從實務面去硏究現行公務人員考績評核制度之問題。最後,歸納各章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期盼可作為未來修法與策進實務之參考。本論文主要分為七章,各章之重點摘要依次說明如下:第一章,闡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第二章,闡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定義、理論、目的及發展沿革,並有系統介紹及評析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對考績法制之相關解釋。第三章,先論述現行公務人員考績法制規範之內容及其特色,再分析現行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缺失問題。第四章,擬就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83號解釋及第491號解釋意旨,所涉及之行政法基本原則(依法行政原則、法律明確性原則、比例原則、平等原則、正當法律程序原則),檢視考績等次比例設限之相關修正條文是否與上開原則相符合及是否仍存有爭議之處。第五章,本章先論述公務人員考績甲等比例設限之歷史沿革,次再分別從考績制度發展沿革、考績法制、考績宗旨及考績功能等方面,檢視現行公務人員考績甲等比例設限之適法性問題。第六章,首先探討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中,有關公務人員考績丙等比例設限之規定,次就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中有關公務人員考績丙等比例設限入法,違反相關大法官解釋意旨,作一全面性之檢視。第七章,歸納本論文之各章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未來修法與策進實務之參考。就未來公務人員考績法制發展之方向,建議建立更具體明確及客觀之考績評核衡量標準,不宜採用具爭議性的「比例設限」之考核方法,並建構以績效為導向的考績制度。
This dissertation “An Examination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lating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A and Grade C” can be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A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and the last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of this dissertation from chapter two to chapter six. Chapter one includes the motivation and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the methodology, and the framework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It starts from the definition, theories, objectives and history development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This chapter also discusses the relevant legal interpretations of Grand Justices Council concerning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Chapter three explor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 of the current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the legal issues in the current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Chapter four discusses J.Y. Interpretation No. 483 and No. 491, involving basic principles of administration law (the principle of administration according to law, the principle of legal certainty, the principle of proportionality, 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the principle of due process of law). Chapter five explores the history development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with respect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A, and then examines the legal issues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lating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A. In chapter six, we discuss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ct draft amendment with relation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C, and then examine the legal issues of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garding to proportional restrictions on grade C. Finally, chapter seven draws a general conclus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研究方法……………………………………………………2
第四節 研究架構……………………………………………………3

第二章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概述…………………………………5
第一節 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定義…………………………………5
第二節 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理論…………………………………8
第三節 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目的…………………………………9
第四節 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發展沿革 …………………………11
第五節 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對考績法制解釋之評析 ……………21

第三章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之評核制度………………………………25
第一節 現行公務人員考績法制規範之內容………………………25
第二節 現行考績法制之特色………………………………………30
第三節 現行考績法制之缺失問題分析……………………………32

第四章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對考績所建構之原則……………………37
第一節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83號解釋之內涵…………………37
第二節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491號解釋之內涵…………………39
第三節 相關大法官解釋所涉及之行政法基本原則………………42
第一項 依法行政原則……………………………………………42
第二項 法律明確性原則…………………………………………46
第三項 比例原則…………………………………………………47
第四項 平等原則…………………………………………………51
第五項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55

第五章 考績甲等比例設限適法性之檢視 ……………………………59
第一節 考績甲等比例設限之歷史沿革 ……………………………59
第二節 考績甲等比例設限適法性之檢視 …………………………64
第一項 考績制度發展沿革之觀察 ………………………………65
第二項 考績法制上之檢視 ………………………………………67
第三項 考績宗旨之分析 …………………………………………68
第四項 考績功能之檢視 …………………………………………69
第三節 小結 …………………………………………………………70

第六章 考績丙等比例設限入法合憲性之檢視 ………………………71
第一節 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考績丙等比例設限之規定 ……71
第一項 考績應考列丙等之事由…………………………………71
第二項 考績得考列丙等之事由…………………………………72
第二節 違反相關大法官解釋意旨之檢視…………………………74
第一項 法律明確性原則對考列丙等事由之檢視………………75
第二項 固定丙等考績比例制度違反比例原則…………………77
第三項 固定丙等考績比例制度違反平等原則…………………86
第三節 考績丙等比例設限妥適性之檢視…………………………91
第一項 考績丙等比例設限發展沿革之觀察……………………91
第二項 考績丙等比例設限試辦結果之檢視……………………94
第三項 考績丙等比例設限套用績效管理之檢視………………95
第四節 小結 …………………………………………………………97

第七章 結論 ……………………………………………………………99

參考書目…………………………………………………………………101

一、中文書籍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編印,世界各國及大陸地區人事制度簡介,2003年。
朱愛群,行政學-海洋法系、大陸法系與中華法系國家行政之通觀,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考試院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中華民國銓敘制度(下),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考試院編纂室,國家考試暨文官制度報告書,臺北:考試院,2011年。
余致力等,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臺北: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2003年。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思考層次,收錄於憲法理論與實踐(一),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
───,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從平等權觀點檢視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95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臺北:司法院,2006年。
李建良等十九人合著,行政法(上、下),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李華民,各國人事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憲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李鐵,中國文官制度,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9年。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吳信華,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吳進安、吳威志、詹炳耀、王服清,憲法釋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吳曉慧,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探討-從績效評估的觀點,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收錄於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臺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03年。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周志宏、許志雄、陳銘祥、蔡宗珍、蔡茂寅,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林水波,考績制度-理論研析與經驗印證,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
林宇光,論我國法官考績制度─現行法制及其興革,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二),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三),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四),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行政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林錫堯,行政法要義,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林騰鷂,行政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中華民國憲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城仲模,行政法之基礎理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一),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二),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施能傑,美國政府人事管理,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年。
洪國平,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徐有守,我國當今人事制度析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考銓制度,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翁岳生,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臺北:翁岳生,1976年。
───,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
陳志華,中華民國憲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陳柏瑋,公務人員丙等考績新制之檢討,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起雲,日本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考察心得報告,臺北:考試院,1997年。
陳敏,行政法總論,臺北:作者自版,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銷,2011年。
陳淳文,比例原則,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硏究(上),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0年。
陳清華,從比例原則論警察行政裁量之界限,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硏究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下),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行政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年。
───,行政法學總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陳愛娥,平等原則作為形塑社會給付體系的界限-兼評司法院大法官相關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95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平等權之發展,上冊,臺北:司法院,2006年。
───,對憲法平等權規定的檢討-由檢視大法官相關解釋出發,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踐,第五輯,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
───,基本權限制之審查基準,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六十週年學術研討會-違憲審查基準與社會國原則,上冊,臺北:司法院,2008年。
陳慈陽,憲法學,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行政法總論:基本原理、行政程序及行政行為,臺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許宗力,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違憲審查程序之事實調查,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從大法官解釋看平等原則與違憲審查,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二),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許志雄等五人合著,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許育典,憲法,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
許南雄,各國人事制度,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5年。
───,人事行政學:兼論現行考銓制度,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9年。
許濱松,各國人事制度,臺北:華視文化,2001年。
張永明,行政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張金鑑,行政學,臺北:商務印書館,1973年。
張家洋,行政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
張桐銳,民營化與公務人員之身分保障,收錄於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7年。
張潤書,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湯德宗,行政程序法論-論正當行政程序,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違憲審查基準體系建構初探,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
傅肅良,中國憲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黃炎東,中華民國憲法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
黃昭元,平等權案件之司法審查之標準,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六輯,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2009年。
黃俊杰,行政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黃異,行政法總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黃錦堂,依法行政原則,收錄於行政法爭議問題硏究(上),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2000年。
葉俊榮,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硏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楊敏華,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詹鎮榮、劉定基,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變革後救濟程序如何配套因應之研究,公務人員保暨培訓委員會99年度委託研究計畫,執行單位:國立政治大學,2010年。
趙其文,中國現行人事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82年。
廖秋雯,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考試院試辦考績強制丙等比率之深度報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熊德仁,論全民指紋制度之合憲性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硏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管歐,憲法新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管歐著,林騰鷂修訂,中華民國憲法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蔡文琳,我國公務人員專案考績免職制度之硏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蔡良文,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蔡震榮,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警察職權行使法概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蕭武桐,公務倫理,臺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繆全吉、彭錦鵬、顧慕晴及蔡良文,人事行政,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0年。
戴燕珠,我國公共人事政策應用生涯發展理論之研究-考績、訓練與陞遷制度面檢視,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薩孟武著,黃俊杰修訂,中國憲法新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二、中文期刊

王惠珠,「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第28期,2001年10月。
立法院公報,第42卷,第12期,42年9月8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59卷,第61期,59年8月11日院會紀錄。
立法院公報,第99卷,第43期,99年5月19日委員會紀錄。
立法院第1屆第85會期第30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79年5月16日印發。
立法院預算中心,「100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整體評估報告」,http://www.ly.gov.tw/06_lyacc/search/accOutlineList.action?id=14421。
朱金池,「行政法比例原則之硏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呂育誠,「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89期,2003年11月。
余致力,「淺談考績的發展性功能」,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第138期,2001年12月。
余致力、陳志瑋,「績效獎金與行政領導:OECD國家對台灣之啓發」,考銓季刊,第43期,2005年7月。
李天申,「我國推動公務人員考績丙等比例的政策衝突分析」,文官制度季刊,第5卷,第1期,2013年1月。
李建良,「經濟管制的平等思維-兼評大法官有關職業暨營業自由之憲法解釋」,政大法學評論,第102期,2008年4月。
李建聰,「明確性原則之探討」,警察法學,第3期,2004年12月。
李惠宗,「憲法上工作權保障系譜之再探-以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1期,2003年7月。
何展旭、黃錦堂,「公務人員考績三丙強制退休或資遣處分合憲性之分析」,全國律師,2011年1月。
吳泰成,「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芻議」,考銓季刊,第5期,1996年1月。
───,「建構績效導向的考績制度」,考銓季刊,第43期,2005年7月。
林文燦,「行政機關推動績效獎金制度的策略與作法」,人事月刊,第35卷,第2期,2002年8月。
林全發,「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申訴制度之研究」,文官制度季刊,第2卷,第1期,2010年1月。
林明鏘,「憲政改革與公務員制度-與德國法之比較研究」,法令月刊,第43卷,第2期,1992年2月。
───,「公務人員二○一○年考績法修正草案與制度基本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84期,2010年9月。
邱華君,「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發展」,考銓季刊,第3期,1995年7月。
范祥偉,「當前英國文官制度之研究」,人事月刊,第25卷,第4期,1997年10月。
施能傑,「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考績法修正方向」,人事月刊,第13卷,第3期,1990年。
───,「考績謬誤的類型的原因:理論闡述與經驗分析(下)」,人事月刊,第14卷,第4期,1992年4月。
───,「考績方法相關問題的討論」,人事月刊,第16卷,第1期,1993年1月。
徐有守,「新人事制度研訂經過及內容要旨」,人事行政,第82期,1986年8月。
───,「俸給與考績制度中的幾個問題」,公務人員月刊,第11期,1997年5月。
翁岳生,「論特別權力關係之新趨勢」,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臺北:翁岳生,1976年6月。
許宗力,「基本權程序保障功能之最新發展-評司法院釋字第488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
許峻嘉、呂育誠,「建國百年文官制度的回顧與前瞻-考績制度意涵的演變與發展」,文官制度季刊,第4卷,第2期,2012年4月。
許毓圃,「公務人員考績豈可脫法設限」,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8期,2001年10月。
───,「公務人員考績設定甲等比例之評析」,收錄於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2007年2月7日,http://www.npf.org.tw/post/1/ 908。
陳炎輝,「從釋字第641號論比例原則」,稅務旬刊,2008年7月。
陳春生、蔡秀卿(譯)(鹽野宏著),「日本之行政手續法」,月旦法學雜誌,第40期,1998年8月。
陳清秀,「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案強制考列丙等比例之商榷」,台灣法學雜誌,第150期,2010年4月。
陳愛娥,「如何明確適用法律明確性原則?-評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五四五號解釋」,月旦法學,2002年9月。
───,「正當法律程序與人權保障-以我國法為中心」,憲政時代,第29卷,第3期,2004年1月。
張瓊玲,「改進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議題探討:公平原則觀點」,文官制度季刊,第1卷,第2期,2009年4月。
───,「研析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案對於公部門人事制度之影響」,公務人員月刊,第182期,2011年8月。
黃弘君,「考績甲等比例限制之研究-賽局觀點」,人事月刊,第38卷,第1期,2004年1月。
黃臺生,「公務人員考績的理論與實際(上)」,人事行政,第107期,1993年11月。
───,「公務人員考績的理論與實際(下)」,人事行政,第108期,1994年2月。
黃錦堂,「考績法修正草案的爭議與展望」,臺灣法學雜誌,第150期,2010年4月。
黃舒芃,「法律保留原則在德國法秩序下的意涵與特徵」,中原財經法學,第13期,2004年12月。
曾瑞育,「淺談考績評列甲等限制人數」,今日海關雜誌,第7期,1998年1月。
湯德宗,「具體違憲審查與正當程序保障-大法官釋字第535號解釋的續構與改造」,憲政時代,第29卷,第4期,2004年4月。
───,「論訂定考績丙等比例並命資退之合憲性-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改進芻議」,法令月刊,第62卷,第3期,2011年3月。
楊日然,「我國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檢討-兼論釋字第一八七號解釋的意義」,臺大法學論叢,第13卷,第2期,1984年6月。
董建華,「策略導向組織的績效管理系統」,公務人員月刊,第80期,2003年2月。
溫嬪容,「考績制度與考成制度之比較分析」,人事月刊,第18卷,第2期,1994年2月。
───,「建構一個考核謬誤理論」,人事月刊,第18卷,第6期,1994年6月。
趙其文,「綜論公務人員新人事制度-人事制度第三次重大改革」,人事行政,第82期,1986年8月。
───,「半世紀以來我國人事制度的整建」,人事管理,第35卷,第9期,1998年9月。
───,「甲等設限與績效獎金」,公務人員月刊,第64期,2001年10月。
廖元豪,「平等權:第六講平等權的檢討與展望」,月旦法學,第90期,2010年4月。
廖義男,「夏蟲語冰錄(二十九)-公務人員考績法之修正」,法令月刊,第61卷,第6期,2010年6月。
銓敘部法規司,「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重點之說明」,公務人員月刊,第62期,2001年8月。
銓敘部秘書室,「考績法制改革兼顧獎勵優秀及輔導改善機制」,公務人員月刊,第165期,2010年3月。
蔡宗珍、陳志瑋,「新修正公務人員考績法之分析」,考銓季刊,第29期,2002年1月。
蔡良文,「論績效考核與淘汰機制之建立與變革」,考銓季刊,第43期,2005年7月。
蔡庭榕,「我國特別權力關係鬆綁與法律優越原則之適用-以公務人員考績法第三條及其施行細則第七條關於另予考績規定之修正實例論析」,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35期,1999年9月。
謝世憲,「論公法上之比例原則」,收錄於城仲模主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羅開仁,「如何改進公務人員平時考核以落實建立完善考績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第114期,1995年8月。

三、中文報紙

王彩鸝,教師節送大禮 吳清基:教師甲等不設限,聯合晚報,2010年9月27日,A1版。
朱敬一,爾愛三趴 我愛九十趴,中國時報,2010年3月29日,A5版。
朱真楷,資歷最菜吞丙 公務員看精神科,中國時報,2010年10月5日,A7版。
───,公務員3%考丙 立院報告:違法違憲,2010年10月5日,中國時報,A7版。
杜關東,強行末位淘汰 依法行政崩毀,聯合報,2010年2月8日,A 15版。
李青霖,最壞情況已過 張忠謀:被裁的員工 回來吧,聯合晚報,2009年5月20日,A2版。
李祖舜,關中:公務員汰劣,否則一灘死水,聯合報,2009年2月10日,A4版。
李順德,鐵飯碗捧得牢 主管臨陣手軟 考丙試辦失敗,聯合報,2010年2月6日,A4版。
───,銓敘部拚了 張哲琛:反悔也要做,聯合報,2010年2月6日,A4版。
李明賢,考績法3%考丙 兩院院長交鋒 關中:絕不能進來等退休,聯合報,2010年3月20日,A1版。
洪泰雄,沒三趴考丙 政府效能大躍進,聯合報,2010年5月22日,A27版。
徐子晴、單厚之,考績法捲土重來,公務員10年吃3丙淘汰,中國時報,2012年10月19日,A1版。
崔慈悌,考績法修正,保留丙等3%提案,工商時報,2010年4月2日,A21版。
張錦弘,關中堅持推動 公務員至少3%吃丙,聯合報,2011年12月8日,A7版。
───,關中:考績多是甲 公門好休息,聯合報,2012年7月21日,A4版。
黃以敬、楊久瑩,公務員考績比例僵化不合理,自由時報,2009年2月10日,A5版。
曾韋禎、羅碧,3%公僕丙等 吳揆憂成誅除異己工具,自由時報,2010年3月20日,A2版。
曾薏蘋,連兩年考績丙,公家飯碗不保,中國時報,2010年2月10日,A5版。
───,關中痛批部分公務員 怕考績獎金減少 找理由反修法,中國時報,2010年5月21日,A6版。
楊久瑩、劉力仁,奬優汰劣,試院推試辦方案,自由時報,2009年5月1日,A4版。
楊久瑩、項誠鎮,考績法修法,丙等改1%至3%,自由時報,2009年5月2日,A12版。
楊久瑩,考績法突破,增同儕評比,自由時報,2010年3月3日,A10版。
楊湘鈞,3趴吃丙?法案躺立院 帶動嚴打 試院恐自己玩,聯合報,2011年1月24日,A4版。
───,關中砍自家人試院公務員2人考績丙,聯合報,2011年1月24日,A4版。
蔡佩芳,吳泰成:試辦1%丙等都難,聯合晚報,2010年3月24日,A9版。
劉明岩,試辦考績新制 里幹事吃大丙,聯合報,2010年2月7日,A8版。
劉榮、林恕暉,官員常打瞌睡、亂說話怎評等?人事局長:往乙等以下打,自由時報,2010年3月25日,A6版。
陳梅英、曾慧雯、王寓中、黃維助、藍鈞達,瑞士洛桑競爭力排名 我暴跌10名,自由時報,2009年5月20日,A2版。
陳家齊,洛桑世界競爭力報告 名次大躍進 台灣排第八,聯合報,2010年5月18日,A1版。
陳家聲,政府治理非3%的丙等,是97%的問題!,工商時報,2010年4月13日,D4版。
蔡佩芳,吳泰成:試辦1%丙等都難,聯合晚報,2010年3月24日,A9版。
───,馬英九:考績法目的是鼓勵 讓文官更好,聯合晚報,2010年4月6日,A12版。


四、英文書籍

Beach, Dale S., Personnel: the management of people at work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1975).
Chruden, Herbert J. &; Sherman, Arthur W., Jr., Personnel managemen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76).
Davis, Keith &; Newstrom, John W.,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New York: McGraw-Hill, 1989).
French, Wendell L., The Personnel Management Process: Human Resources Admini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 1978).
Haimann, Theo &; Hilgert, Raymond L., Supervis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s of managemen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1977).
Halloran, Jack, Applied human relations: an organizational approach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8).
Hays, Steven W. &; Kearney, Richard C. (eds.),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problems and prospect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2002).
Jerome, Paul J., Evaluating employee performance: a practical guide to assessing performance (London: Kogan Page, 1998).
Lee, Robert D., Jr., Public personnel systems (Gaithersburg, Md.: Aspen Publishers, 1993).
Leopold, John &; Harris, Lynette (eds.), The strategic managing of human resources (Harlow: 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2009).
Lopez, Felix M., Evaluating employee performance (Chicago, IL: Public Personnel Association, 1968).
Newstrom, John W.,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human behavior at work (Boston: McGraw-Hill/Irwin, 2011).
Nigro, Felix A., The new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Itasca, Illinois: F. E. Peacock Publishers, 1986).
Pfiffner, John M. &; Persthus, R. V.,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mpany, 1955).
Presthus, Robert Van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Ronald Press Company, 1975).
Putti, Joseph M., Koontz, Harold &; Weihrich, Heinz,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an Asian perspective (London: McGraw-Hill Book, 1998).
Roethlisberger, Fritz Jules, Man-in-organization: essays of F. J. Roethlisberger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Rosenbloom, David H., Kravchuck, Robert S. &; Clerkin, Richard M.,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 (Bost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9).
Schuler, Randall S., Personnel and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Sikula, Andrew Frank,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London: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6).
Simon, Herbert A., et. 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0).
Sokolik, Stanley L., The personnel process: line and staff dimensions in managing people at work (Scranton: Inter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1970).
Stahl, Oscar Glenn,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Inc., 1976).
Wolf, William B., The management of personnel (San Francisco: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1961).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惠珠,「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第28期,2001年10月。
2. 王惠珠,「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第28期,2001年10月。
3. 王惠珠,「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第28期,2001年10月。
4. 朱金池,「行政法比例原則之硏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5. 朱金池,「行政法比例原則之硏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6. 朱金池,「行政法比例原則之硏究」,空大行政學報,第1期,1994年5月。
7. 呂育誠,「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89期,2003年11月。
8. 呂育誠,「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89期,2003年11月。
9. 呂育誠,「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第89期,2003年11月。
10. 余致力,「淺談考績的發展性功能」,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
11. 余致力,「淺談考績的發展性功能」,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
12. 余致力,「淺談考績的發展性功能」,公務人員月刊,第84期,2003年6月。
13.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第138期,2001年12月。
14.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第138期,2001年12月。
15.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第138期,200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