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1. 方翊澤(2007),「逆物流體系終期產品回收稽核流程改善之探討」,聖約輸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 朴炯編著,左洁等譯(2010),供應鏈管理實踐,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3. 吳明清(2008),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4. 吳政穎(2008),「記憶體模組產業之多廠區生產規劃模式」,東海大學碩士論文。5. 呂明隆(2011),「綠色品牌知識、知覺綠色價值與綠色品牌關係對綠色購買意圖之影響-以逆物流再製品的消費者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6. 李宗儒、張育仁、陳秀育、褚志鵬、顏進儒(2012),供應鏈管理(八版),台北:華泰文化。
7. 林佩儀(2011),「DEA模式於違規停車拖吊績效評估之應用」,中央警察大學碩士論文。8. 林澤皓(2004),「零售業逆物流流程參考模式之研究」,嘉義大學碩士論文。9. 洪宗貝、張簡復中(2009),供應鏈管理,台北:新文京。
10. 孫學海(2004),「論逆向物流的戰略價值及推進策略」,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第十九卷,第五期。
11. 秦維豪(2004),「績效評估面談類型與績效評估成效之關連性研究」,中原大學碩士論文。12. 張淑珠(2004),「DRAM模組供應鏈模式之探討」,東吳大學碩士論文。13. 郭玲君(2004),「導入逆物流對JIT生產系統可能衝擊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4. 陳永福(2008),「以SCOR模式為基礎之TFT-LCD產業供應鏈績效評估與改善研究」,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5. 陳信宏(2009),「供應網絡生產規劃模式-以記憶體模組產業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16. 陳興旭(2008),「RFID技術於逆物流回收拆解場ERP系統之應用研究」,聖約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7. 陳麗美(2007),「記憶體模組業者位處不確定環境下的採購策略-以宇瞻公司為例」,實踐大學碩士論文。18. 彭茂榮(2012),「全球記憶體市場發展趨勢」,IEK產業情報分析報告。
19. 彭傑源(2007),「結合動態模擬與供應鏈作業參考模式(SCOR)在支撐先進工法績效分析與探討」,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 辜怡真(2004),任務環境、組織資源承諾、逆物流活動與逆物流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地區資訊產品維修與零售店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1. 黃克亮(2012),「以運行參考模型SCOR探討網通產業供應鏈」,中央大學碩士碩文。22. 黃建隆(2008),「逆物流機制成功因素探討-以機械產品為例」,中華大學碩士論文。23. 黃貞元(2007),「考慮回收率之逆物流存貨模式之最佳訂購批量與最佳再回收製造批量」,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4. 黃裕富(2011),「應用RFID在手機逆物流之可行性分析」,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5. 楊坤煌(2006),「記憶體模組產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創見資訊為例」,龍華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6. 廖媛紅、宋維強(2004),「綠色供應鏈的運作模型研究」,物流技術,第九期,56-59 頁。
27. 劉才又(2010),「逆物流績效與顧客滿意度分析-以中古汽車產業為例」,南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8. 蔡心華(2008),「循環供應鏈之逆向物流的個案研究-以I公司為例」,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9. 蔡宜君(2004),「導入SCOR Model之可行性分析-以台灣電子公司為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30. 鄭偉平(2004),「華文圖書出版的供應鏈管理-探討逆物流」,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31. 盧建達(2008),「供應商關係與資訊分享對台灣記憶體模組廠商採購方式影響之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32. 賴宥辰(2003),「台灣物流運輸業的供應鏈績效評估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所碩士論文。33. 閻大同(2004),「DRAM產業的競爭策略分析─以力晶半導體為例」,中原大學碩士論文。34. 薛志強(2004),「台灣記憶體模組廠商其歐洲市場之通路定位、策略群組之研究-以勤茂資通為例」,淡江大學碩士論文。35. 謝文坤(2006),「以SCOR模式為基礎之供應鏈績效評估與改善-IC設計業為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36. 蘇雄義(2010),「世界銀行2010年國際物流績效調查報告摘要」,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第128期。
37. 蘇雄義(2010),「世界銀行台灣國際物流績效指標的分析與比較」,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第129期。
38. 蘇雄義(2012),供應鏈管理 原理、程序、實務(再版),台北:智勝文化。
39. 台灣銀行基金大觀園網站:http://fund.bot.com.tw
40. 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http://www.rdec.gov.tw
41. 財團法人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http://www.sfipc.org.tw
42. 集邦科技:http://press.trendforce.com
43. 資策會MIC:http://mic.iii.org.tw
44. IEK產業情報:http://ieknet.iek.org.tw
45. MBA智庫百科網:http://wiki.mbalib.com
46. MoneyDJ理財網:http://www.moneydj.com
47. SCC供應鏈協會:http://supply-chain.org/scor-software-processwizard
【英文部份】
48. Autry, C. W., Daugherty, P. J., and Richey, R. G. (2001), “The challenge of reverse logistics in catalog retail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Vol.31, No.1, pp.26-37.
49. Dale S. Rogers &; Ronald S.Tibben-Lembke (1998), Going 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 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Center foe Logistics management, United States.
50. Karen Hawks (2006), VP Supply Chain Practice, Navesink: Reverse Logistics Magazine.
51. Paolo Gaiardelli, Nicola Saccani and Lucrezia Songini (2007),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 the after-sales service network-Evidence from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Computers in Industry, Vol.58, No.7, pp.698–708.
52. Supply Chain Council (2009). 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Model: Overview of SCOR Version 9.0. United States: Supply Chain Council.
53. Yin, Robert K. (2004), CASE STUDY METHOD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