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2007),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第二版,臺北:前程文化。
2. 包嘉源(2012),兩岸海運通航措施之檢討與考量,2012兩岸海運直航四週年研討會。
3. 吳榮貴(2009),「臺灣貨櫃港埠創新管理的策略規劃」,2009年臺灣貨櫃港埠之創新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頁1-1─1-45。
4. 吳榮貴、吳朝升、袁劍雲、洪正興、許秀麗、楊世豪與陳秋玲(2009),臺灣貨櫃港埠之創新管理研究,報告編號:MOTC-IOT-98-H1BD003,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5. 吳榮貴、吳朝升、袁劍雲、孫儷芳、秦克堅、楊世豪、陳秋玲、安舜華、朱金元、王克尹與林玲煥(2011),「臺灣各港務局建立創新管理機制與創新指標之研究」,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6. 吳榮貴、吳朝升與楊世豪(2012),「臺灣港局公司化組織變革的理念、過程與未來挑戰」,臺北城市大學學報,第三十五期,頁127-138。7. 李再長、曾雅芳(2011),組織理論與設計,第十版,臺北:華泰。
8. 於世成(2007),「兩岸直航時不我待 抓住機遇互惠雙贏」,第三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專題報告。
9. 林光、張志清(2008),航業經營與管理,第六版,臺北:航貿文化。
10. 林孟彥、林均妍譯(2011);Stephen P. R. and Mary O. 著(2008),管理學,第十版,臺北:華泰。
11. 邱志聖(2005),「策略行銷分析─架構與實務應用」,第二版,臺北:智勝。
12. 姚宛欣、高毓蔚、顏維盈與陳春益(2011),「兩岸海運協議」對高雄港貨櫃轉運功能之影響初步分析,海峽兩岸海運直航兩周年論壇論參-3文集,頁 7-26。
13. 姜偉(2005),「現代企業的創新管理」,遼寧行政學學報,第6期,頁112-113。
14. 祈文中(2012),2012兩岸海運直航四週年研討會。
15. 胡蔓莉(2006),臺灣自由貿易港區專刊,臺灣新經濟簡訊,第六十二期,頁1-12。
16. 倪安順、林光(2008),港埠經營與管理,第三版,臺北:航貿文化。
17. 倪安順、梁金樹(2005),「以航商資源基礎探討港口選擇行為」,運輸計劃季刊,第三十四卷,第一期,頁1-25。
18. 徐順憲、陳素惠、蕭清木、鄭國璘、吳國綸、張淑滿、鄭永福、方信雄、陳一昌與林美霞(2012),「兩岸直航後各港營運變化分析」,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 張志清、陳順利、林政雄、邱榮和、周聰彬(2011),自由貿易港區貨物流通相關議題之研究,報告編號:MOTC-DONA-100-01,交通部委託研究報告。
20. 張志清、黃裕凱、楊仲筂、王麗玉與劉德隆(2004),商港法暨其子法之檢討研究,交通部委託研究報告。
21. 張國中(2010),「提升基隆港之競爭策略探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2. 張淑滿(2006),「兩岸海運直航對臺灣地區經濟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3. 張雅富(2002),「臺灣國際港埠多角化經營規劃之相關因素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系碩士學位論。24. 張雅富(2011),「大陸對兩岸海運貨櫃運輸限制之探討」,海峽兩岸直航兩週年論文集,頁41-54。
25. 梁艷、彭燦(2006),「全面創新管理在企業中的實施」,商場現代化,第467期,頁2005-2006。
26. 許碧倫(2011),「臺灣港務公司貨櫃運輸未來發展策略-以鹿特丹港港務公司為標竿學習的案例」,港灣報導,第九十期,頁24-45。27. 郭里富(2010),「自由貿易港區產業群聚的經濟效益分析」,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8. 陳春益、楊清喬、朱金元(2012),「直航後我國國際貨櫃港埠面臨問題與因應策略之探討」,運輸計劃季刊,第四十一期,第一期,頁55-80。29. 曾志煌、林美霞、徐順憲、陳素惠(2011a),海峽兩岸直航後臺灣港口發展策略之研究,海峽兩岸海運直航兩周年論壇論文集,頁27-41。
30. 曾志煌、陳一昌、林美霞、徐順憲、陳素惠、蕭清木、鄭國璘、鄭樂堯、蔡瑞鉉、沈世婷、王世俠、張淑滿(2011b),「臺灣地區商港整體發展規劃(101~105年)」,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31. 曾國雄、曾文瑞與郭癸蘭(2004),「臺灣自由貿易港區貨物通關制度之探討」,航運季刊,第十三卷,第一期,頁57-74。32. 黃承傳、戴輝煌(2008),「兩岸三地主要樞紐港口相對競爭力之分析」,運輸學刊,第二十卷,第一期,頁1-38。33. 黃國英、陳中龍(2011),沿海貿易對兩岸直航轉口貨櫃與國際中轉模式之影響與基本看法,海峽兩岸海運直航兩周年論壇論文集,頁81-96
34. 黃馨慧(2011),「公司化對於港務公司之核心能力的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35. 楊宜芬(2010),「地方港埠經濟的發展-以臺北港為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三十三卷,第九期,頁30-36。36. 楊崇正(2009),「兩岸海運直航與產業商機前景初探」,展望與探索,第七卷第一期,頁12-20。
37. 楊清喬(2003),「廠商自由貿易港區投資之影響因素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38. 楊鈺池(2009),「自由貿易港區背後腹地開發成功評量要因之分析─以模糊多準則決策法之應用」,運輸計劃季刊,第三十八期,第二卷,頁121-150。39. 楊鈺池、林金滿(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港埠行銷策略」,航貿週刊,九千九百三十八~九千九百四十一期,頁56-58。
40. 歐陽餘慶、邱佩諄、楊幼文、鄭俊彥、廖學瑞、張徐錫、劉宏道、張欽森、陳建中、黃文吉、鄧振源、黃敏捷、吳勝傑、洪高橋(2012),亞太地區國際港埠競爭力分析與趨勢研判,報告編號:MOTC-IOT-P-B-88-005,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41. 鄭念福(2004),「中國大陸貨櫃港埠發展對臺灣西部三大貨櫃港埠經營之影響---以上海港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42. 蕭丁訓、張志清、劉詩宗(2011),「海峽兩岸海運之歷史回顧及展望」,海峽兩岸直航兩週年論文集,頁1-6。
43. 蕭在均(2006),「臺灣桃園地區內陸貨櫃集散站多角化經營與績效評估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44. 戴輝煌、黃承傳(2008),「貨源因素對於貨櫃港口競爭力之影響分析-以臺灣鄰近之貨櫃港口為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學報,第二十二期,頁1-40。45. 謝幼屏、朱金元、王克尹、林玲煥、戴輝煌、陳春益、楊鈺池、于惠蓉、曾文瑞、趙清成、楊清喬、連淑君(2012a),「兩岸直航後臺灣港埠之因應(1/4)」,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46. 謝幼屏、朱金元、王克尹、戴輝煌、陳春益、楊鈺池、于惠蓉、曾文瑞、趙清成、楊清喬、連淑君(2012b),「兩岸直航後主要貨櫃航商之船舶與航線佈署對我國港口營運之影響」,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47. 謝志堅(2012),海運直航四週年檢討與建議,2012兩岸海運直航四週年研討會。
48. 龔高健(2010),「廈門港與高雄港綜合競爭力比較視角下的閩台港口合作研究」,綜合競爭力,第五期,頁34-39。
【英文部分】
1. Devlin, G. (1991), “Diversification: a redundant strategic op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Vol. 9, No.1, pp. 76-81.
2. Hesse, M. (2006), “Global Chain, Local Pain: Regional Implications of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the German North Range,” Growth Change, Vol. 37, No. 4, pp. 570-596.
3. Jan, I. J. and Trond, R. (2006), “The Performance Effect of Innovation in Shipping Companies,”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 33, No. 4, pp. 327-343.
4. Jendssen, J. I. (2003),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Norwegian Shipping,”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 30, No. 2, pp. 93–106.
5. Kotler, P. (1967), Marketing Management, First Edition, Prentice-Hall: New Jersey.
6. Kotler, P. and Joanne, S. B., (1987), Standing Room Only: Strategies for Marketing the Performing Arts, United Stat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
7. Lee, S. O., Lee, K. W., Kang, H. J. and Lee, M. B. (2011), ” The Strategy of Busan Port for Northeast Asia hub Port,”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Vol. 5, No. 26, pp. 10492-10498.
8. Lirn, T. C., Thanopoulou, H. A., Beynon, M. J. and Beresford, A. K. C. (2004), “An Application of AHP on Transshipment Port Selection: A Global Perspective,” Maritime Economics and Logistics, Vol. 6, No. 1, pp. 70-91.
9. Liu, L., Wang, K. Y. B. and Yip, T. L. (2013), “Development of a Container Port System in Pearl River Delta: Path to Multi-Gateway Ports,”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Vol.28, pp. 30-38.
10. Notteboom, T. E. and Winkelmans, W. (2001), “Reassessing Public Sector Involvement in European Seapor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time Economics, Vol. 3, No. 2, pp. 242-259.
11. Notteboom, T. E. and Winkelmans, W. (2001), “Structural Changes in Logistics: How Will Port 8Authorities Face the Challenge,”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 28, No. 1, pp. 71-89.
12. Pando, J., Araujo, A. and Maqueda, F. J. (2005), “Marketing Management at the World's Major Ports,” Maritime Policy and Management, Vol. 32, No. 2, pp. 62-87.
13. Plomaritou, E., (2008). “A Proposed Application of the Marketing Mix Concept to Tramp and Liner Shipping Companies,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nagement Issues, Vol. 13, No. 1, pp. 59-71.
14. Tai, H. H. and Hwang, C. C. (2005), “Analysis of Hub Port Choice for Container Trunk Liners in East Asia,” 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Vol. 6, pp. 907-919.
15. UNCTAD, (1992). Port Marketing and the Challeng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Ports,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網路部分】
1. 交通部統計查詢網,網址: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100
2. 交通部施政績效,網址: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841&;parentpath=0,2,838
3. 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網站,網址:http://www.twport.com.tw/
4. Containerisation International,網址:http://ci-online.co.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