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18: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之蔚
研究生(外文):Chih Wei Chou
論文名稱:應用探究教學法於社會學習領域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on Social Studies
指導教授:蔡欣玶博士
指導教授(外文):Shin-Ping Tsai, Ph. D
口試委員:梁雲霞博士周鳳美博士
口試日期:2013-07-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探究教學鄉土踏查社會學習領域
外文關鍵詞:Inquiry-based InstructionHomeland EducationSocial Studi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10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探究教學法與直接講述教學法於社會學習領域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差異,其中學生學習成效包括學生家鄉知識能力與社會領域學習態度。研究採用準實驗設計,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為實驗組,採用探究教學法進行教學;另一班則為對照組,採用直接講述教學法進行教學,共實施六週十八節的教學。研究資料以量化為主,質性為輔。在量化分析部分,主要於教學前後進行家鄉知識測驗及社會領域學習態度問卷,評量後進行獨立樣本t檢定及共變數分析比較兩組差異;在質性分析部分,研究者則透過學生的學生訪談質性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以探究教學法進行鄉土踏查對國小學童之學習成效達顯著效果。在家鄉知識能力方面,接受探究教學法進行社會領域認識家鄉課程的學童表現優於接受直接講述教學法的學童。在社會領域學習態度方面,探究教學法在「學習興趣」、「參與投入」及「家鄉認同」方面達顯著成效,在「自信表現」方面,雖未達顯著差異水準,但其平均得分較控制組得分高,並由師生訪談記錄分析中亦顯示,實驗組對自信的表現已較先前進步。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social studies, including students’ knowledge about local culture and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 the field of social studies. This study utilize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with two groups of third graders, one receiving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while the other receiving direct instruction. The intervention length was six weeks with a total of 18 session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pre- and post-tests of local culture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 social studies. The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and ANCOVA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quatitative data.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s in order to provide supplementary evidence of the instructional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f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through local cultural education. In the aspect of the local culture knowledge, students receiving inquiry-based instrution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 receiving direct instruction. In the aspect of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 social studies, students with inquiry-based instruction obtain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 than students with direct instruction in motivation, class participation, and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In addition, for students’ academic confidence, although the experimental group did not get significant higher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terview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ill showed higher confidence compared to their previous performance. Suggestions and implication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名詞釋義••••••••••••••••••••••••••••••••••••••••••••4
第五節 研究範圍••••••••••••••••••••••••••••••••••••••••••••5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探究教學法之探究.....•••••••••••••••••••••••••••••••7
第二節 探究教學法之相關實徵研究•••••••••••••••••••••••••••21
第三節 鄉土踏查對社會領域的重要性•••••••••••••••••••••••••2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9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34
第四節 研究工具•••••••••••••••••••••••••••••••••••••••••••38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4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探究教學法對家鄉知識能力之影響•••••••••••••••••••••53
第二節 探究教學法對社會領域學習態度之影響•••••••••••••••••56
第三節 綜合討論•••••••••••••••••••••••••••••••••••••••••••7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結論•••••••••••••••••••••••••••••••••••••••••••••••79
第二節 建議•••••••••••••••••••••••••••••••••••••••••••••••82

參考文獻••••••••••••••••••••••••••••••••••••••••••••••••••85
附錄一:家長同意書•••••••••••••••••••••••••••••••••••••••••91
附錄二:家長教育程度調查表 ••••••••••••••••••••••••••••••••92
附錄三:家鄉知識測驗 ••••••••••••••••••••••••••••••••••••••93
附錄四:社會領域學習態度量表 ••••••••••••••••••••••••••••••97
附錄五:實驗組教案設計•••••••••••••••••••••••••••••••••••••100
附錄六:主題一資料儲備表••••••••••••••••••••••••••••••••••108

表目錄
表 2-1 直接講述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的比較•••••••••••••••••••12
表2-2 探究活動的四個層次••••••••••••••••••••••••••••••••••16
表2-3 探究教學法的相關研究 •••••••••••••••••••••••••••••••21
表3-1 實驗設計模式 •••••••••••••••••••••••••••••••••••••••30
表3-2 正式研究樣本男女人數••••••••••••••••••••••••••••••••34
表3-3 三年A 班與三年B 班學生身分別••••••••••••••••••••••••35
表3-4 三年A 班與三年B 班學生家長的教育程度••••••••••••••••36
表3-5 兩班學生第一次國語定期評量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36
表3-6 兩班學生第一次數學定期評量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37
表3-7 兩班學生第一次社會定期評量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37
表3-8 探究教學法教學主題及所對應的學習目標••••••••••••••••39
表3-9 家鄉知識測驗雙向細目表 •••••••••••••••••••••••••••••40
表3-10 二名專家教師教學經歷分析•••••••••••••••••••••••••••42
表3-11 社會領域學習態度量表面向及題號對應表•••••••••••••••43
表3-12 社會領域學習態度量表轉軸後的成分矩陣•••••••••••••••45
表3-13「探究教學法」與「直接講述教學法」教學步驟比較表 •••48
表4-1 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檢定••••••••••••••••••54
表4-2 實驗組及控制組在家鄉知識前測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54
表4-3 實驗組及控制組在家鄉知識後測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55
表4-4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學習興趣」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57
表4-5 學習興趣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檢定••••••••••57
表4-6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學習興趣」之獨立樣本T 檢定摘要表••58
表4-7 實驗組「學習興趣」分量描述性統計表••••••••••••••••••59
表4-8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參與投入」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60
表4-9 參與投入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檢定••••••••••60
表4-10 參與投入後測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1
表 4-11 實驗組「參與投入」分量描述性統計表••••••••••••••••62
表4-12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自信表現」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63
表4-13 自信表現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檢定•••••••••63
表4-14 自信表現後測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4
表4-15 實驗組「自信表現」分量描述性統計表•••••••••••••••••65
表4-16 兩組學生社會領域「家鄉認同」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66
表4-17 家鄉認同共變數分析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之檢定•••••••••66
表4-18 家鄉認同後測成績共變數分析摘要表•••••••••••••••••••67
表4-19 實驗組「家鄉認同」分量描述性統計表•••••••••••••••••68
表4-20 兩組學生在社會領域學習態度的平均數與標準差•••••••••69
表4-21 兩組學生在社會領域學習態度之獨立T 檢定摘要表•••••••69

圖目錄
圖 2-1 Suchman 的五階段模式•••••••••••••••••••••••••••••••13
圖3-1 研究架構••••••••••••••••••••••••••••••••••••••••••••31
圖3-2 研究流程圖••••••••••••••••••••••••••••••••••••••••••33
圖3-3「家鄉的生活」教學方案課程架構圖•••••••••••••••••••••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璽鈞(2009)。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學童法治教育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珮儀(2009)。探究式資訊融入教學法對國小學生自然領域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探討以星象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臺北。
王國華、楊秀停(2007)。實施引導式探究教學對於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科 學教育學刊,15,439-459。
王秀槐、危芷芬、符碧真(2010)。為什麼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靜悄悄?-從文化角度探討學生提問及回答教師問題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 97-2410-H-002-026-MY2)。
江志揚(2008)。家長社經地位對國小三年級分數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
吳宗立、陳國彥(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
沈翠蓮(2003)。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五南。
呂素雯(2002)。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問題解決能力、 態度及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李杰祚(2010)。探究教學對國中分散式數理資優班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宛修(2012)。引導式探究實驗對學生學習科學概念成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李坤崇(2004)。修訂Bloom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98-127。
李思嫻(2011)。運用網路資源進行探究教學-以四年級月相概念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李美瑩(1994)。學齡兒童氣質、家庭氣氛與學業成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李曉菁(2003)。「問題探討式」班會模式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懿婷(2010)。以價值澄清法及角色扮演法進行綠色消費課程模組教學介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余福成(2005)。探究教學模式在國小社會學習領域鄉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東慶瑋(2011)。以探究教學提升國中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與自我效能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枝旺(2005)。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探討。國立嘉義大學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51。
林佳昌(2009)。資訊融入5E探究教學隊八年級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2,131-157。
林孟輝、鄭明桂(2004)。中小學生如何撰寫田野調查報告。臺北:稻田。
林建平(2010)。低成就學童的家庭環境與自我調整學習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學
報,27。
林雅文(2009)。國小低年級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朝陽大學,臺北。
林寶山(1994)。教學原理與技巧。臺北:五南。
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臺北:心理。
周何(2008)。國語活用辭典。臺北:五南。
周愚文(1992)。學習與成長(二):講述教學法。高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柯儀婷(2008)。藉由探究式道德認知教學以提升國小學童道德發展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屏東。
洪文東(2007)。探究式化學單元教學活動設計與評估:以「水溶液的性質」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5-42。
洪振方、陳毓凱(2007)。兩種探究取向教學模式之分析與比較。科學教育月刊,305,4-19。
洪雪華(2010)。概念圖融入探究教學對三年級學生「簡單電路」概念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高明聖(2012)。引導式探究教學對國小資優生生物科學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教師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
陳美音(2003)。STS教育理念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陳國彥(2002)。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臺北:學富文化。
陳雯婷(2011)。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國小單親與雙親家庭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虎尾大學,雲林。
徐宗林(1991)。當代教育思潮。臺北:三民。
郭李宗文(2007)。台灣原住民研究論叢創刊號。147-158。
張文菁(2007)。TMCAI結合動機策略對國小社會學習動機、成就與保留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
張秋沐、蔡志隆、郭怡伶(2009)。運用概念構圖改善四年級學生社會領域的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金門:98年度國民中小學精進教學計畫產出型行動研究優等獎。
張清濱(2002)。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
馮淑惠、高泓清(2007)。田野調查逗陣行。取自http://163.32.86.9/games/94rs/rs/rs44/public_html/index.htm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4)。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 (二)。臺北:教育部。
曹瓊文(2011)。運用角色扮演教學法提昇國小學生「關懷」與「誠實」品格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
黃光雄(1991)。教學理論。高雄:復文。
黃怡瑛(2009)。家長背景與居住地對國小學生數學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
黃春金(2009)。探索教育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問題解決能力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詹佩琳(1995)。國民小學社會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
詹棟樑(2003)。後現代主義教育思潮。臺北:渤海堂化。
楊易霖(2010)。互動式電子白板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社會領域學生學習動機與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楊洲松(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之哲學分析: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臺北:揚智。
楊南郡(譯)(1996)。臺灣踏查日記(原作者:伊能嘉矩)。臺北:臺灣風物雜誌社。
(原著出版年:1992)
楊麗丹(2010)。一位幼兒教師實施自然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甄曉嵐(1995)。應用建構教學理念於教育專業發展之課程研究(I)。國科會研究報告。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熊文獻(2008)。研究不同探究教學效能之國中數理教師其探究教學能力之展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熊召弟(1996)。學習與成長(九):建構者觀的自然科教學。高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歐用生(1992)。學習與成長(二):國民小學社會科探究教學法。高雄: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歐用生(1999)。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賴慧玲(2002)。教學模式。台北:五南。
謝孟琪(2011)。實施數學探究教學於七年級課室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蘇明俊(2004)。野外探究教學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蘇怡勳、姚慧磯(2007)。高雄市95學年度國小推廣資優教育獨立研究課程教師指導手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高雄。
鐘建坪(2010)。引導式建模探究教學架構初探。科學教育月刊,328,2-18。

二、英文部分
Bell, L. R., Smetana, L., & Binns, I. (2005). Simplifying inquiry instruction: assessing the inquiry level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 Science Teacher, 72 (7), 30-33.
Bruner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Denni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2000). Inquiry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Suchman, R. (1962). The elementary school training program in scientific inquiry. (ERIC Report to the U.S. Office of Education, Project Title VII, Project 21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