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于瑞珍(2002)。科學博物館輔助學校科技教育教學資源之探討─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6(6):4-18。
王啟祥(2008)。博物館觀眾學習成果與影響研究的發展與啟示。博物館學季刊,22(4),91-107。王燦明、朱水萍等譯,Kolb原著(2008)。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與發展的源泉。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中
國大陸。
吳康寧譯,Ivan Illich原著(1994)。非學校化社會。台北:桂冠。
李靜芳(2005)。跨越傳統認知的界面─從博物館的整體性探究其教育的新面向。藝術教育研究,第10期:53-
85。
周海濤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臺北:五南。
周海濤等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政行譯(1987)。博物館與學習。博物館學季刊, 1(3), 17-20 。
林盈潔等譯,Falk,J.H & Dierking, L.D.原著(1992)。博物館經驗。臺北:五觀。
林彩釉譯(1997)。建構主義者的博物館學習模式。博物館學季刊, 11(4),27-30。林莆軒(2007)。教室外
的藝想世界:一位國小教師運用博物館資源融入藝術與人文領域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
育大學,新竹市。
林輝明(2003)。參觀博物館於教學上的意義與學習模式。科技博物,7(1),76-86。邵瑞珍譯(1995)。教育的歷程。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范賢娟(2007)。以經驗為基礎的博物館學習理論。博物館學季刊,21(1):73-81。范賢娟、范賢媛(2002)。善用博物館資源規劃教學活動─以天文館為例。科學教育月刊,255。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臺北:弘智。
馬若喬、陳佳利(2008)。博物館展示環境之教育性:從藝術教師的博物館經驗及其觀點探討。科技博物,12(2):47-69。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質性研究導論。臺北:高等教育。
郭大力、王亞南譯(1938)。資本論。香港:三聯。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作者。
張譽騰譯,G.Eills Burcaw原著(2000)。博物館這一行。臺北:五觀。
張憲庭(2010)。中小學推動海洋教育的目標與策略。北縣教育,73:13-17。
陳媛(1995)。博物館三論。國家出版社:台北市。
郭姿瑩(2011) 。博物館溝通-KoKo自然觀眾研究分析。現代美術,157:78-91。
傅斌輝(2010)。以學校教育觀點:探討「博物館觀眾研究」與「館校合作教學」之關係。中等教育,61(3):
164-173。
曾于珍等編譯(2005)。博物館學 : 德語系世界觀點 / 弗德利希.瓦達荷西(Friedrich Waidacher)著,臺
北縣中和市 : 五觀藝術管理出版。
曾瑞蓮(2005)。學校運用博物館資源進行主題式教學之探討:以日本三個博物館為例。科技博物,9(1):5-19。
黃世輝、吳瑞楓(1992)。展示設計。臺北:三民。
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正中出版社:台北市。
黃嘉郁(2000)。博物館的非制式科學教育。科技博物,4(4),48-57。楊桂芳(2008)。博物館兒童教學活動發展之研究:以臺北故宮「假如我是乾隆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漢寶德(2000)。展示規劃。臺北:田園。
漢寶德(2000a)。博物館管理。臺北:田園。
劉婉珍(2007)。博物館就是劇場。臺北市:藝術家。
劉婉珍(2010)。博物館學習資源的需要與想望。博物館學季刊,24(4):19-35。
劉婉珍(2011)。博物館學習。臺北市:三民。
蔡怡君(2004)。從崎嶇教改路反思我國教師之博物館經驗:臺灣與英國教師個案之比較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8(1),29-40。
蕭瑞棠(2004)。博物館環境:另一種學習理念的初探。博物館學季刊,18(1),63-70。外文文獻:
Brown, S.(2007). A critique of generic learning outcomes. Journal of Learning
Design. 2 (2):22-30 Australia.
Dewey, J.(1938). Experiencn and Education. NewYork. : Collier Books.
Flyvbjerg, B. (2012). Case Study. Quanlitative Research.
Griffin, J.(2002). Museum Visitor Experiences and Learning. Why Learning?
Seminar, Australian Museum/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22 November
2002.
Hooper-Greenhill, E .(2007). Museums and Education: Purpose, Pedagogy,
Performance. New York : Routledge.
Hein, G. (1998). Learning in the museum. New York : Routledge.
Kelly,L.(2009). Making a difference: what have we learned about visitor learning?
檢索日期:
2012-05-25from:http://australianmuseum.net.au/Making-a-difference-what-have-we-learned-about-visitor-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