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8 12: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惠雁
研究生(外文):Chen Huiyen
論文名稱:台灣的醫病關係:權力與角色變遷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aiwan: A Study on the Change of Authority and Role
指導教授:張清富張清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Chingfu
口試委員:郭盛哲沈幼蓀
口試委員(外文):Guo ShengzheShen Yousun
口試日期:2012-12-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社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8
中文關鍵詞:醫療角色醫病關係醫師藥師權威
外文關鍵詞:Medical roles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DoctorPharmacistAuthor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1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9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因此醫病關係是每個人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人際關係。每個人同樣會經歷這些歷程,但是個人在對醫療健康上卻有不同想法與發展。過去醫師常直接以權威性命令來給病人治病,僅以單純單向方式進行醫療,很少有彼此的互動。現在的醫療體系則是團體的,以一個醫療群體來照護病人;包含其他的醫療工作者與家屬,特別是藥師最近幾年已成為備受矚目的醫療角色之一。醫療行為與生命直接相關的特性造成了醫病互動有別於其他專業關係的重要性;只是雙方在達成目標的方法上、認知及互動的態度上都有明顯的差異與矛盾。而這些矛盾就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議題,也就是分析醫療角色關係的改變因素與原因,藉以呈現顯出醫病關係的惡化。本論文訪談14位醫療工作者與3位病患。從深度訪談與田野探索的方式討論醫師、病人、藥師與醫療從業人員的行為邏輯與角色之間的差異性。
研究結果,傳統的「父權模式」還是存在於現在的醫療環境裡,只是因社會結構與環境改變(教育水準、權利意識提高)因而變得薄弱;醫療角色之間互相有衝突、互助、權威關係;國家醫療政策也是改變醫病關係中一個重要因素,如總額預算、藥價差;其他還包含了資訊進步、社區藥局興起、醫療糾紛嚴重,皆對醫病關係造成影響。


In life, one has to go through the course of birth, aging, sickness and death; and in this course,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will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veryone will experience this course, although each and everyone will have his own ideas and involvement in the medical health. In the past, doctors often used authoritative command in treating a patient; it was a simple one-way medical care with very littl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Nowadays, the health system consists of a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ith a group of medical staff looking after the patients. The medical roles consist of many health workers and the family members of a patient. Especially, a pharmacist has recently become one of the high-profile medical roles. Lif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al behavior which makes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so important as compared to other professionals’ relationships. There are obvious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a doctor and a patient in achieving their methods of the common goal, cognition and interactive attitudes. These contradicting issues are explored in this research. It 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to illustrate the factors and reasons that cause the change 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edical roles resulting in deteriorating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ourteen medical workers and three patients are interviewed in this stud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 and field research, the behavioral logic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doctors, patients, pharmacists 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are discussed.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y practice’ still exists in the current healthcare environment, but it has been weakened by the change in modern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level of education and awareness of one’s rights). Secondly, in the medical role, there is conflict, mutual aid, and authority relations. Thirdly, the national health policy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nfluencing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such as the policy’s total budget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rug prices. Other results include the influences on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by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y, the rise of community pharmacies and medico-legal dispute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起源 1
第二節    問題意識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名詞說明 6
一、名詞 6
二、國家政策 7
第二節    理論之回顧 8
一、權威(Authority) 8
二、衝突論(Conflict theory) 9
第三節    相關研究 10
一、政策的變化與影響 10
二、醫療中的就診與求醫行為 13
三、醫療資訊與資源 14
第四節    研究缺口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1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8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18
一、研究參與者之界定與來源 18
二、資料搜集:深度訪談、田野研究 23
三、資料處理/分析 23
四、研究性度/效度 24
五、研究倫理 25
第四章    傳統與現代的醫病關係 27
第一節    社會環境變遷前後的醫病關係 27
一、傳統與現代醫療環境的差異 27
二、社會結構改變 32
第二節    醫藥關係之變化 37
一、藥師扮演的角色,從不同角度可以有更深層的意義 37
二、醫藥之間應如何互動與溝通,現今醫藥角色關係衝突卻比互動多 38
三、台灣,一個「醫藥分業」未完善落實的國家「調劑權」 39
第三節    醫病關係之變化 42
一、外國與台灣在醫病關係的差異 44
二、病醫之間的交流,相信醫師 44
三、醫師對病患以外的第三者(家屬)   45
第四節    醫病關係裡的藥師 48
一、藥師的專業執業行為  48
二、藥師的價值 50
三、政策的不鼓勵 51
四、病患的諮詢者/溝通者(Communicator)    52
第五節    小結 53
第五章    環境變遷下的三角關係 55
第一節    健保制度變!變!變! 55
一、醫病在實施全民健保制度的前後關係 56
二、健保下的醫療變化 56
三、總額預算制度 60
四、藥價差 67
第二節    網路、媒體的資訊爆炸 69
一、資訊的不正確    70
二、質疑醫療,醫師的壓力 71
三、不只民眾取得資訊 71
四、媒體報導導致病人的不信任 72
第三節    社區藥局興起 72
一、 早期的傳統藥房   72
二、 現今社區藥局 73
三、 醫藥分業後的社區藥局 74
四、 社區藥局藥師扮演的角色與功能 75
五、 醫院與社區藥師 77
六、 社區藥局開立對醫病關係有什麼改變 77
第四節    恐怖的醫療糾紛 78
一、    醫療糾紛世界各地皆有發生 78
二、    台灣特殊的文化現象「抬棺抗議」 78
第五節    小結 80
第六章    結論 82
第一節    傳統與現代醫療環境的差異 82
一、        父權模式 82
二、        社會結構改變 82
第二節    微妙的醫病關係 83
一、    醫師與藥師:衝突、互助合作 83
二、    醫師與病患:權力論 84
三、    藥師與病患:諮詢關係 84
第三節    面對變調的環境 85
一、    國家政策改變,醫療角色的行為模式與互動關係也改變 85
二、    總額預算制度下,優點成為醫療缺點,以下為研究發現 85
三、    藥價差的不滿,因為政府要省醫療支出費 86
四、    資訊發達對醫療有好有壞,資訊的正確性才是最重要 87
五、    社區藥局提供病人醫療資訊,並不增加或減少病人對醫師的信任感 87
第四節    研究建議 88
一、未來的醫療目標是一個「以人為中心 88
二、掌握醫療體系人力的結構 88
三、醫療服務過程 88
四、應加強醫療糾紛的適當行為 89
第五節    研究限制 89
一、文獻缺乏 89
二、醫療專業術語 89
參考書目 90
附錄 96
訪談內容 96








圖 次

圖 一:醫師為中心(父權模式) 16
圖 二:病患為中心(父權模式減弱) 17
圖 三:醫病關係研究架構圖 17
圖 四:家屬角色關係圖 45

表 次

表 一:六位參與研究醫師的詳細資料 20
表 二:六位參與研究藥師的詳細資料 21
表 三:三位參與研究病患與兩位醫療相關工作者的詳細資料 22
表 四:傳統與現代醫病關係比較表 32


參考書目

中華民國藥事品質改革協會,2009
網址:http://tqipa.org.tw/
中央通訊社,2012,《 醫勞盟成立 拒血汗爭勞權》
網址:http://www2.rha.org.tw/init/default/news?height=500&width=600&action=detail&id=3175
自由時報,2012
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9%86%AB%E5%B8%AB%E7%B4%8D%E5%8B%9E%E5%9F%BA%E6%B3%95-%E5%8B%9E%E5%A7%94%E6%9C%83%E6%A8%82%E8%A6%8B-202306750.html
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全球資訊網,2011
網址: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17&menu_id=659&webdata_id=4034
行政院衛生署,1992,《衛署醫字第八一五六五一四號函釋所持之見解》。
全民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2009
網址:http://w3.nhri.org.tw/nhird/brief_01.htm
全國藥師論壇,2010,《提升國內社區藥局藥事執業品質》。
網址:http://fdaforum.net/
華視新聞,1997,《醫師走上街頭抗議醫藥分業》。
網址: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199702/199702250001589.html
華視新聞,2011,《抗議超時工作 白衣天使站出來》。
網址: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105/201105010725911.html
健康醫療網,2011,《醫勞盟成立 籲改革台灣醫療生態》。
網址: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648
鉅亨網,2012/9/18
網址:
http://tw.news.yahoo.com/%E7%B5%B1-%E4%B8%AD%E5%8C%96%E5%BC%B7%E5%BC%B7%E9%80%A3%E6%89%8B-%E5%B0%8D%E6%8A%97%E4%B8%89%E9%AB%98%E7%94%A2%E5%93%81%E5%A4%A7%E5%B9%85%E9%96%8B%E6%8B%93%E9%80%9A%E8%B7%AF-090504919--finance.html
王文科,2000,《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頁1-21,收錄於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白璐,2000,《醫師、藥師、民眾對實施醫藥分業之認知,態度與經驗及其對民眾用藥認知,行為之影響》。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
江哲超,2003,《老人資本、自評健康與醫療資源使用相關性之研究》。嘉義縣:南華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衛生署,2012,《口頭暨書面施政報告》。立法院第八屆第二會期。
李伯璋,2008,《以臨床醫師的角度探討醫療紛爭解決機制》。台南:成功大學科技法
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芝駖、葉秀珍,2008,〈總額預算之醫療成本控制對醫師行為的影響〉。論文發表於
「2008 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嘉義:中正大學。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杏林,2006,《消費者至藥局購買保健食品意向之研究》。台中:亞洲大學經營管理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欣、唐文慧,2006,〈醫療爭議誰之過?懲罰醫師或懲罰病人〉。論文發表於「2006
社會學會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科學院。
林美珠、沈昱明、文羽苹、史麗珠,2006,<支付制度對醫療資源耗用的探討-以闌尾
切除術為例>。《醫務管理期刊》7(3):306-322。
范榮靖,2012,《<醫生為何喊救命2>愈辛苦的科別,被告的風險愈高》。遠見313:
152-156。
高敬文,1988,《「質的研究派典」之理論分析與實際應用》。屏東:東益。
袁旅芳、盧美秀、徐美玲、陳品玲,2001,<護理長衝突來源及衝突處理型態之探討>。
《新臺北護理期刊》3(2):9-19。
曹耿寧,2008,《健康內控、醫病溝通與醫病關係之研究-外向性之調節效果》。高雄:
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炳辰,2004,《社會階級與健康關係之研究》。台北:台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陳源昌,2000,<網路醫療新紀元>。《醫望》34:67-72。
陳榮基,2002,〈醫療糾紛的預防〉。《臺灣醫學人文學刊》3(1&2):103-109。
莊美華、林俊龍、王昱豐、曹汶龍、梁育彰,2003,<醫療機構用藥疏失之探討>。《慈濟醫學》15(4):247-258。
梅健泰,2012,《軍醫院就醫滿意度之探討研究-某南部區域教學軍醫院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人力與知識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庭彰,2011,《台灣急診醫師醫療糾紛的現況與探討—「以屏東縣市急診醫師為例」》。台北: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兩溉,2002,《醫師個人屬性、行為特質與壓力感知、趨避意向關係之探討》。高雄:
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瑞芳,2001,《醫院慢性病患對醫藥分業、慢性病連續處方箋之認知、態度與取藥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文鴻,2002,《醫藥分業制度下診所及藥局良性互動之研究》。行政院衛生署委託研究計畫。
黃秀雅,1999,《醫療情境中的多角色溝通分析 - 醫師、病患與第三者》。嘉義:國
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達夫,1999,《用心聆聽:黃達夫改寫醫病關係》。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黃鼎森,2008,《以系統思考探討醫院總額支付制度對護理人員作業之影響》。嘉義:
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葉德豐、楊銘欽、王俊文、張睿詒,2005,〈基層醫師對實施總額預算初期成效之評價—
以健保中區分局轄區為例〉。《台灣衛誌》24(6):539-547。
熊心如,2005,《全民健保總額支付制度與醫病關係之影響──某醫學中心之個案研究》。
台中:東海大學管理學碩士論文。
蔡文輝,1988,《社會變遷》。台北:三民
蔡甫昌,2002,〈醫病關係與執業倫理〉。《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1:15-16。
蔡甫昌,2003,〈醫療照護中的利益衝突〉。《健康世界》216:87-91。
蔡昭華,2001,《從醫藥分業探討基層醫療診所藥師之角色》。高雄:國立中山大
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維音,2002,〈從全民健保觀察醫病關係之變遷〉。《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1:25-29。
鄭麗寶,1990,《醫療過程中人際互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Ritzer, George著,馬康莊、陳信木譯,1995,《社會學理論》。台北:巨流。
Schaefer, Richard著,劉鶴群、房智慧譯,2005,《社會學》。台北:麥格羅希爾。
Cox, K., 2003,“The Effects of Intrapersonal, Intragroup, and Intergroup Conflict on Team Performance Effectiveness and Work Satisfaction.”Nursing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7(2):153-163
Dahrendorf, Ralf, 1958, “Out of Utopia:Toward a Reorientation of Sociological Analysi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4:115-127.
Emanuel, E. J. and L. L. Emanuel, 1992, “Proxy Decision-Making for Incompetent Patients: An Eth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67:2067-2071.
Faulkner, M. and B. Aveyard, 2002, “Is the Hospital Sick Role a Barrier to Patient
Participation?”Nurs Times 98(24):35-36.
Hojat, Mohammadreza, Daniel Z. Louis, Fred W. Markham, Richard Wender, Carol
Rabinowitz, and Joseph S. Gonnella, 2011, “Physicians' Empathy and Clinical
Outcomes for Diabetic Patients.”Academic Medicine 86(3):359-364.
Johnson, R. B., 1997,“Examining the Validity Structure of Qualitative Research.”Education 118(2):282-292.
Lincoln, Y. S., & E. G. Guba,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CA: Sage.
Rahim,M.A.,2002,“Toward a theory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onflic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13:206-235
Ring, Adele, Christopher F. Dowrick, Gerry M. Humphris, John Davies and Peter Salmon, 2005, “The Somatising Effect of Clinical Consultation: What Patients and Doctors Say and Do Not Say When Patients Present Medically Unexplained Physical Symptoms.”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1:1505-1515.
Thomas, K. W., 1992,“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Processes in Organizations."Pp. 651-771 in M. D. Dunnette & L. M. Hough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nd ed.). Palo Alto, CA: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Williams, Simon, J., 2005,“Parsons Revisited: From the Sick Role to . . . ?”Health: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the Social Study of Health 9(2): 123–144.
Zeiler, Kathryn, 2003,“Medical Malpractice and Contract Disclosure: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Legal Rules on Behavior in Health Care Market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si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