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男(2007)。探討有效能的教師和有效能的教學,幼兒保育論壇,2,148-155。
王淑怡(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江雪珍(2006)。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組織溝通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余季容(2002)。國中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吳秀貞(2005)。國民小學特教班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吳明隆、張毓仁(2011)。SPSS(PASW)與統計應用分析Ⅱ。台北:五南。
一、中文部分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吳南成(2010)。融合班教師對實施融合教育的觀點、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屏東縣一所小學教師之觀點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吳淑美(1998)。學前融合班教學理念篇。台北:心理。
吳淑美(2004)。融合班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呂淑惠(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李玉玲(2004)。國小特殊班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李欣儒(2000)。國中生活科技初任教師教學困擾與解決途徑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李純慧(2009)。花東地區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專業角色知覺及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李曉薔(2008)。台北縣國中普通班教師教導過動症學生之教學困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汪成琳(2002)。特殊教育學校校整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卓怡君(2006)。國中普通班教師面對班上身心障礙學生之教學困擾、因應策略及所需支持系統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林宏熾(2003)。美國身心障礙者自我決策與轉銜實務。特殊教育季刊,88,1-15。林忻慧(2008)。國中小學特教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林東源(2006)。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林秋榮(2007)。特殊教育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林美環(2007)。臺東縣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教學困擾的因應行為與輔導措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林振榮(2005)。實行九年一貫課程後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林烱炘(2005)。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貴美(2001)。談融合教育政策與實際。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融合教育學術論文集,11-36。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市:五南。
林進材(2000)。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五南。
林碧珠(2006)。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邱上真(2000)。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帶好每位學生:理論實務與調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邱上真(2001)。普通班教師對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所面對之困境以及所需之支援系統。特殊教育研究月刊,21,2-3。
邱上真(2005)。教學反應理論:Response to intervention。臺北市:心理。
邱義川(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姜建年(2006)。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施志雄(2007)。台中縣國民小學兼職行政教師領導風格、教學效能與教學困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洪玉華(2006)。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導入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台北市。洪啟芳(2007)。桃園縣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胡央志(2006)。高職專業類科教師教學效能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孫郁荃(2006)。國民中學教師生命價值觀與工作投入、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佳蓉(2003)。國小英語教師師資背景與教學困擾、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張信堯(2007)。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張蓓莉(2009)。臺灣的融合教育。中等教育,60(4),8-18。
教育部特殊教育教通報網(2010)。一般學校各校安置班別學生數統計。(身障)更新日期:2012/3/20。2012年3月22日,取自http://www.set.edu.tw/。
梁玟燁(2003)。台北縣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權能教學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台北市。許俊銘(2004)。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許喆函(2009)。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困擾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郭世育( 2001)。高職特殊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郭芳辰(2005)。幼稚園園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郭訓呈(2010)。台南市國小普通班教師在融合教育實施下的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陳文琪(2002)。國民中學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正達(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陳明謙(2008)。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陳玟螢(2007)。台東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陳昭銘(2003)。國民小學特殊教育全面品質管理與資源班教師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昭銘(2009)。融合教育中的團隊合作。桃竹區特殊教育(14),8-14。
陳秋伶(2010)。國中普通班教師面對身心障礙學生教學困擾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陳靜婷(2010)。屏東縣城郊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陳麗如(2004)。特殊教育論題與趨勢。台北:心理。
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18(2),21-35。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台北:心理。
馮淑珍(2006)。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實施困擾與其因應策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馮莉雅(2002)。影響國中教師教學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文藻學報,16,123-142。黃玉琴(2010)。中部地區實施融合教育之普通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健麟(2004)。國小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國益(2010)。不同教學效能國小導師班級經營策略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黃楟惠(2010)。國民小學低年級教師資訊素養、資訊進修需求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縣。黃瑛綺(2002)。國小融合教育班及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縣。塗淑君(2007)。教學資訊素養、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楊孝誼(2010)。普通班教師實施學習障礙學生融合教育之特殊教育專業知能與教學困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楊明珠(2010)。探索教育課程教師對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縣。楊清雄(2004)。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以澎湖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楊雅貞(2004)。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效能關聯之探討─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蕙雯(2004)。南投縣國小教師環境教育教學效能與教學狀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廖釧如(2007)。國小特殊教育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鄧俊傑(2005)。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中部五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劉軒銘(2009)。國小普通班教師對融合教育專業知能、態度與教學困擾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劉博允(2000)。台灣與美國融合教育政策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潘奕陵(2008)。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潘祈涵(2011)。台東縣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之教學困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蔡文龍(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融合教育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蔡世雄(200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困擾與因應策略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蔡家廷(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盧榮順(1995)。台北縣師院畢業與師資班結業國小教師工作困擾及任教意願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賴奇俊(2003)。國民小學啟智班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薛梨真(1994)。國民中小學實習教師任教狀況與實習輔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鍾任善(2007)。高雄市特殊學校教師教學困擾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顏素霞(1993)。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實習課程、學生個人背景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市。蘇燕華(2000)。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二、英文部分
Abel,M.H.,& Sewell,J.(1999).Stress and burnout in rural and urb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92),287-293.
Borich, G. D. (1988).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New York : Merrill.
Borich, G. D.(1994).Observation skill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ock, B. L., & Grady,M. L.(1997).From first-year to first-rate:principals guiding beginning teachers. Newbury Park, CA:Corwin Press.
Davis, S. W. (1994). Full inclusion of stud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disabilities: How do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feel about it?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Louisville, 1994, University Microfilms International.
Emmer, E. T., Evertson, C. M., & Worsham, M. E. (2000).Classroom management for secondary teachers (5th ed.).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John, M. (1999). Learning more about learning improves teacher effectivenes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0(2), 151–171.
Kochhar, C., & West, L. (1996).Handbook for successful inclusion.Rockville, MD: Aspen.
.Forlin, C. (2001). Inclusion:Identifying potential stressors for refular class. Educational Research , 43(2), 235-245.
Lin, Q. (2001). An Evaluation of Charter School.Effectiveness.Education, 122(1), 166-176.
Lipsky, D. K., & Gartner A. (1994). Inclusion, school restructuring, and the remaking of American society.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66(4).762-796.
MacCarthy, N. P. (2010). Attitudes towards Inclus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Teachers Who Have and Have Not Taught in an Inclusive Classroom.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No.ED518303)
Medley,D.(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In P,Peterson and.Walberg(Eds).Research on teaching:Concepts,finding,and implication.Berkeley,CA:McCutchan.
Newmann, F.M., Rutter, R.A.& Smith, M.S.(1989).Organizational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62,221-238.
Rosenshine, B. V. (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83, 60-66.
Salo,K(1995).Teacher-stress process:How can they be explained?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39(3),205-222.Scandinavian.
Smith,D.D.,& Luckasson,R.(1995).Introductionto special education:Teaching in an age of challenge.Boston,MA:Allyn & Bacon.
Smith, T .E. C., Polloway, E.A., Patton, J . R., & Dowdy , C.A.(1995).
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oston:Allen and Bacon.
Stainback, S., & Stainback, W. (Eds.). (1996). Inclusion: A guide For educators.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publishing Co.
Villa, R., & Thousand, J.(1995).Creating an inclusive school. Alexandria, VA: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atson, F. S. (2009). Barriers to inclusive education in Ireland: The case for pupils with a diagnosis of intellectual and/or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British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7(4), 277-284.
Woolfolk,A.E., &Hoy, W. K. (1990).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York, J., & Tundidor, M. (1995). Issues in the name of inclusion: Perspectives of educators, parents, and students.The Association for Person with Severe.
Handicaps, 20(1), 11-44.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Clearing House, 75(4), 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