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2 17: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彥夫
研究生(外文):Yen-Fu Chen
論文名稱:第七屆立委選舉分裂投票探索-空間分析的方法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Split-Vote of Seventh Legislative Election by Spatial Analysis
指導教授:鄧志松鄧志松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Sung Teng
口試委員:張佑宗吳親恩
口試委員(外文):Yu-Tzung ChangChin-un Wu
口試日期:2012-07-3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兩票制分裂投票空間分析模型鄰近效應
外文關鍵詞:two ticket votingsplit -vote behaviorproximity effe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2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以第七次立委選舉為研究對象,觀察首次以兩票制進行的選舉是否有分裂投票的出現?分析單位為全國358個鄉鎮,透過傳統迴歸和空間分析模型了解影響分裂投票的因素和分佈。本文除了以分裂投票率做為依變數外,還加入了藍營和綠營的分裂投票率,經研究後發現,影響分裂投票的最主要因素是第三勢力候選人,可見候選人魅力對國會選舉來說有相當重要的影響。而藍營的分裂投票受到農業人口和省籍的影響,綠營則是都市化程度和省籍。而空間分析方面,則證明了分裂投票會受到鄰近效應的影響,相鄰的地區分裂投票的情形會相似。

In this research, take the seventh legislative elections for target, It’s first time two ticket voting for congress in Taiwan and it’s a good chance to observe split -vote havior. The unit of analysis are 358 towns in this country. Thronging conventional regression and spatial analysis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plit- voting. Not only the split voting rate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but also the Pan-Blue and pan-green camp split voting rat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split vote are the third force candidates, showing the charm of candidates for parliamentary elections has a very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factor that influence blue camp split vote rate ar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ethnic group. The factor that influence green camp split vote rate are urbanization and ethnic group. The spatial analysis, prove that the split-vote rate would be affected by the proximity effect, the split –vote behavior in adjacent area will be similar.


目錄
謝辭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4
第四節 分析架構 11
第五節 資料與變數 15
第六節 研究假設 21
第七節 研究限制 22
第二章 空間分析方法 24
第三章 分裂投票的空間探索 30
第一節 依變數的空間資料探索 30
第二節 自變數的空間探索 38
第四章 迴歸分析 46
第一節 分裂投票傳統迴歸模型 46
第二節 藍營分裂投票傳統迴歸模型 49
第三節 綠營分裂投票傳統迴歸模型 53
第四節 殘差估計 57
第五節 空間落遲模型 59
第六節 空間誤差模型 63
第五章 結論 69
參考文獻 7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央選舉委員會(2008)。<2008-第07屆立法委員選舉 >。
內政部(2008)。<各縣市重要統計指標查詢系統-97年縣市排序>。
王業立(1996)。《我國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業立(1998)。《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業立(2000)。<分裂投票:一個制度面的分析>,《台灣政治學刊》,第八卷,第一期,頁3-45。
王業立(2000) 。<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中港台三地選舉制度和民主發展》,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頁245-262。
古志全(2009)。《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及其政治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吳怡銘 (2000)。《台北市選民分裂投票之研究—民國八十七年市長與市議員選舉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重禮、徐英豪、李世宏(2004)。 <選民分立政府心理認知與投票行為:以2002 年北高市長暨議員選舉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二十一期,頁75∼116。
施奕任(2000)。《1998年高雄市市長與市議員選舉中選民「分裂投票」行為》,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永泰(1995)。 <分裂投票:八十三年臺北市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19-145。
胡佛(2001)。《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三)政治參與與選舉行為》,台北:三民書局,1998。
徐火炎(2001)。<一九九八年二屆台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頁77-127。
徐火炎(2002)。<台灣政黨版圖的重畫:民進黨、國民黨與親民黨的「民基」比較>,《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四期,頁83-134。
許勝懋 (2000)。《台北市選民的分裂投票行為:一九九八年市長選舉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玟君(2004)。《台灣選民的一致與分裂投票行為之研究-2002年高雄市長暨市議員選舉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義彥、黃麗秋(1992)。《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黃紀(2000)。 <一致與分裂投票:嘉義市一九九七年市長及立法委員選舉之分析>,《「政治分析的層次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系暨研究所,頁1-24。
黃紀(2001)。 <一致與分裂投票:方法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五期,頁541-574。
黃紀、王育德(2009)。<2008年立委選舉對總統選舉的影響:鐘擺效應?西瓜效應?>,《2008年總統選舉論二次政黨輪替之關鍵選舉》,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32-56。
黃紀、蕭怡靖(2010)。 <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七卷,第三期,頁1-43。
黃德福(1991)。 <台灣地區七十八年底選舉分裂投票之初探研究:以台北縣、雲林縣與高雄縣為個案>,《政治學報》,頁55-80。
魏永光(2005)。《選民的制衡觀與分裂投票:2002年北高市長暨議員選舉的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英文部分

Abramson, Paul R. (1983) . Political Attitudes in America: Formation and Change. 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Press.
Born, Richard.( 1994). “Split-Ticket Voters, Divided Government, and Fiorina’s Politic-Balancing Model.”Legislative Studies Quarterly 19:95-115.
Campbell, Angus and Warrern E Miller.(1975). “The motivational Basis of Straight and Split Voting.”American Political Sceince Review 51:293-312.
Morris P Fiorina. (1991). “Divided Government in the States.”Political Science 24(6):646-650.
Morris P Fiorina. (2003). Divided Government. Pearson Education press.

Gray, Cox W. and Samuel ,Kernell .(1991). The Politics of Divided Government. Colorado:West view press.
Horowitz, Donald L.(1985) .Ethnic Groups in Conflict.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Jacobson, Gary C. (1990). The Electoral Origins of Divided Government. Boulder: Westview Press.
Maddox, William S. and Dan ,Nimmo. (1981). “In Search of the ticket-splitter.”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2: 401-408.
Markus B. Gregory and Philip E.Converse. (1979). “A Dynamic Simultaneous Equation Model of Electoral Choi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3:1055-1070.
Paul, Allen Beck.(1992). “Patterns and Sources of Ticket Splitting in Sub presidential Voting.”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6( 4) : 916-92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