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1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閔華
研究生(外文):Min-Hua Hsieh
論文名稱: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限制之重要爭議問題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Major Controversies about Where Tobacco Use Are Restricted of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指導教授:李建良李建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en-Liang Lee
口試委員:吳志光林三欽
口試委員(外文):Chih-kuang WuSan-Chin Lin
口試日期:2010-01-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2
中文關鍵詞: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限制FCTC(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行政調查
外文關鍵詞:Th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the Prohibited Smoking Places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FCTC(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為求全面瞭解我國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限制所面臨之重要爭議問題,本文分由吸菸場所限制之介紹及立法透析、管制規範之檢討、行政調查、中央與地方吸菸場所限制、行政救濟等五個面向探討我國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之限制中之重要爭議問題。
首先,於緒論中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因菸害防制法自民國(以下同)86年施行至今已達15年之久,期間因有許多窒礙或不足之處而推動了修法,新法亦自98年1月11日開始實施,本文將菸害防制法中針對吸菸場所限制管制之正當性及基本權衝突等複雜又抽象的議題,暫且放在一邊,筆者更想討論的是在吸菸場所限制這部分,尤其涉及對於許多私領域的限制,行政機關真的管得著嗎?針對吸菸場所廣泛的限制是否具有強制執行的可能性?是否屬透過執行機關可以發揮功能的事務?故本文之研究範圍不及於對於菸害管制之適法性、吸菸者與非吸菸者基本權衝突等憲法層次之爭議,主要在於法律之解釋及適用之行政法層次。
於吸菸場所限制之介紹章節中,對於菸害防制法有關吸菸場所限制之條文逐條逐項的檢討,並提出對於規範本身的疑問,進一步觀察由世界衛生組織(WHO)所簽署之菸草控制框架公約(FCTC)及許多國外相關之立法體系及立法例,尋找解決我國菸害防制法規範爭議之參考對象。
於管制規範之檢討一章中嘗試將上述所提出之問題,透過法律解釋及適用,歸納整理出吸菸場所限制之適用原則,以突破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限制規範本身明確性不足及各類場所間衝突矛盾之缺失。
又將實務上吸菸場所限制強制執行時執法機關所實際面臨之問題,整理歸納,並嘗試找出可能之解釋方法及賦予執法機關強制力之原理原則,以強化吸菸場所限制執行之可能性。
針對各類型吸菸場所限制之寬嚴不一問題,不僅發生於立法院三讀通過的菸害防制法中,地方基於地方自治權得否另外設定不同寬嚴尺度之限制?首先,涉及菸害防制事務本身之性質,究屬委辦或自治事項?地方所為之公告或經議會通過之自治條例應遵守如何之界限?較中央法律更為嚴格之限制是否即抵觸法律?得否以自治條例另定違反吸菸場所限制之罰則以及罰則種類是否適法?
再由人民對於行政機關所為處分不服而提出之案例中,整理歸納並檢討司法機關對於吸菸場所限制各項管制之見解,以提供執法機關適用菸害防制法之參考。
最後,本文嘗試以法律規範之體系整理實務上執行菸害防制法所面臨之爭議,並提出解決之道,除提出研究之發現外,並建議有鑑於修法歷程序之繁雜及困難,應先於行政裁量得以發揮之空間內尋求突破,或透過地方立法權及行政權加以補充,惟對於仍受嚴格意義法律保留原則之人民基本權限制則只能回歸對於立法權之期待,並提供修法之建議。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ignificant issues about where tobacco use are restricted of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the thesis analysis from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process of lawmaking, the control regulation, administrative investigation, the restricted space of tobacco use and administrative remedy procedures.
The chapter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describe primarily the purpose and motivation of the thesis, the method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and many other foreign regulations about the prohibited smoking spaces.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 the main predicaments to enforc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The Article 15 and 16 of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list the prohibited smoking places; according to article 19 of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f the cities with provincial status and at the county (city) level shall periodically send personnel to inspect the places listed in Articles 15 and 16. However, except the places that open to the public, such as other leisure entertainment locations and other business locations for public consumption, there are also many prohibited smoking places that are not open to the public, such as indoor workplaces jointly used by three or more persons. Therefore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are hard to send personnel to inspect those private places. The essay attempts to study if it’s necessary giving specific kind of power to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to enter all prohibited smoking places including those private places.
Another major difficulties about where tobacco use are restricted of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is the authority divide between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s. In the chapter five, we observe the past judgments of the appeal committee and courts to conclude their attitude about the issues discussing above.
In conclusion, the thesis try to provide the solution of those major issues via the explanation by the Tobacco Hazards Prevention Act competent authority or the process of lawmaking.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壹 令人眼花撩亂的菸害防制法及其子法規 2
貳 歷經十年的菸害防制法修法歷程 2
參 爭執不休的基本權衝突 3
肆 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法律規範 4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架構及研究範圍 5
壹 緒論 5
貳 吸菸場所限制之介紹 6
參 管制規範之檢討 6
肆 行政調查 6
伍 中央與地方吸菸場所限制之權限劃分 6
陸 行法救濟之檢討 7
柒 結論 7
第二章 吸菸場所限制管制規範之介紹 8
第一節 我國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之限制 8
壹 我國菸害防制法之立法沿革及規範目的 8
貳 現行吸菸場所限制管制規範之介紹 35
第二節 國際間吸菸場所限制之管制規範 79
壹 國際公約 81
貳 國外之立法例 93
參 國際對吸菸場所限制之省思 99
第三章 吸菸場所限制之執法爭議問題 101
第一節 吸菸場所限制管制規範之檢討 101
壹 明確性原則之檢討 101
貳 各款禁菸場所適用衝突 106
參 本文見解 115
第二節 吸菸場所限制與行政調查 121
壹 目前辦理菸害防制上有關行政調查所面臨之問題 122
貳 行政調查之概念 126
參 行政調查之基本原則 144
肆 小結 169
第三節 本文見解 175
第一節 菸害防制法吸菸場所限制之權限劃分 179
壹 吸菸場所限制之權限劃分爭議 179
貳 吸菸場所限制劃定之權限劃分爭議 180
參 小結 182
第二節 菸害防制事項之性質探討 182
壹 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之區別 183
貳 中央與地方立法權之區分 190
參 吸菸場所限制範圍劃定之權限劃分 198
第三節 中央與地方對於菸害防制事務權限劃分之嘗試 210
第四章 行政救濟之檢討 212
第一節 訴願案例之檢討 212
壹 處分對象之爭議 212
貳 禁菸標示之張貼 216
參 禁菸場所認定之疑義 218
參 與吸菸有關之器物 220
肆 構成要件之認定 223
第二節 行政訴訟案例之檢討 226
壹 吸菸場所認定疑義 226
貳 吸菸區(室)之設置 228
參 確認主管機關依據法律授權之公告 230
肆 稽查當場所成記錄並確認簽名得不給予陳述意見之機會 231
第三節 小結 232
壹 難以做成直接對吸菸行為人之處罰 232
貳 應於具體個案中考量吸菸場所限制之規範目的 232
參 吸菸場所類型之認定仍有疑義 233
肆 重要爭議問題仍有待解決 233
第五章 結論 2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23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35
參考文獻 237


參考文獻
一、專書:
李震山(2009),《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修訂八版。
李惠宗(2009),《案例式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羅傳賢(2008),《立法程序與技術》,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最新版。
吳庚(2007),《行政法之理論與實務》,作者自版,增訂十版。
李震山(2007),《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蔡茂寅(2006),《地方自治之理論與地方制度法》,新學林圖書出版公司。
李惠宗(2006),《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吳志光(2006),《行政法》,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林谷蓉(2005),《中央與地方權限衝突》,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許志雄、陳銘祥、蔡茂寅、周志宏、蔡宗珍合著(1999),現代憲法論,臺北: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陳淑芳(2004),《民主與政治─公法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蔡秀卿(2003),《地方自治法理論》,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錦堂、蔡震榮、陳愛娥等著(1997),《地方法規定位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二、 編著:
蔡秀卿(2005),〈臺灣之行政檢查─以食品藥品管制及消費者保護行政為檢討對象〉,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頁309-341。
洪家殷(2005),〈行政法調查程序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頁107-130。
陳清秀(2003),〈地方制度法問題之探討〉,臺灣行政法學會編印,《公務員法與地方制度法》。
蔡茂寅(2002),〈行政委託相關問題之研究〉,《當代公法新論(中)─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
許宗力(2001),〈地方立法權相關問題之研究〉,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地方自治法2001》。
蔡茂寅(2001),〈地方自治立法權的界限〉,臺北市政府法規委員會,《地方自治法2001》。
蔡秀卿(2000),〈自治事項與委辦事項〉,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463-1492。
李建良(2000),〈基本權利與國家保護義務〉,李建良、簡資修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 第二輯 》,頁325-376。
陳清秀(2000),〈地方立法權〉,臺灣行政法學會編印,《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1429-1460。
洪文玲(1990),〈論行政調查〉,臺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圖書出版公司,頁721-725。
三、期刊論文:
吳全峰(2009),〈從健康人權之角度論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之發展與國家菸害控制之義務〉,《月旦法學》,第169輯,頁32-66。
陳文貴(2009),〈行政調查與行政檢查及法律搜索之法律關係〉,《法令月刊》,第60卷,第3期,頁67-87。
劉建宏(2008),〈各國菸害防制法規中場所禁菸規定之探討─兼論我國菸害防制法上場所禁菸規定及其效力衝突問題〉,《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4卷第2期,頁395-415。
劉士豪(2008),〈勞動派遣的法律關係─從國際勞工組織第181號工約談起〉,《臺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3期,頁81-130。
劉建宏(2007),〈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頁59-76。
劉建宏(2007),〈2007年菸害防制新法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頁186-193。
許宏吉(2006),〈行政調查應有之內涵與趨向〉,《法令月刊》,第57卷第8期。
蔡宗珍(2006),〈地方法規之概念與體系化〉,《月旦法學》,第132期,頁128-149。
蔡宗珍(2006),〈地方自治事項之權限委任〉,《月旦法學》,第133期,頁147-177。
林明昕(2005),〈健康權─以「國家之保護義務」為中心〉,《法學講座》,第32期,頁26-36。
黃錦堂(2003),〈地方立法權的發展與議題〉,《中山人文社會期刊》,第11卷,頁13-36。
羅傳賢(2003),〈行政程序法調查事實及證據規定之闡述〉,《警察法學》,頁141-158。
李震山(2000),〈行政法意義下之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雜誌別冊-公法學篇》,頁120-121。
林明鏘(2000),〈論地方立法權-以臺北市自治法規為例〉,《律師雜誌》,第244期,頁73-91。
王立達(1999),〈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頁57-82
許宗力(1996),〈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6卷1期,頁24-34。
董保城(1994),〈行政程序中程序行為法律性質及其效果〉,《政大法學評論》,第51期,頁73-85。
劉宗德(1994),〈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 〉,《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
四、學位論文:
李可文(2012),〈行政調查之研究-從2009年臺北縣政府消保官抽驗速食業者用油案談起〉,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梁明圳(2010),〈我國消費者保護法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琳珊(2009),〈我國菸害防制法關於「吸菸場所限制」之合憲性問題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所碩士論文。
林育生(2007),〈我國非營利組織再立法過程中的議題提倡導策略-以董氏基金會推動「菸害防制法」修訂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學程非營利事業管理組碩士論文。
蔡秀卿(2005),〈行政調查法制之探討〉,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陳勵新(2004),〈論授權明確性原則〉,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蔡琇媛(2004),〈行政調查之研究-以公平交易法之規定為中心〉,國立臺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
賴素如(2004),〈地方制度法施行以後地方立法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衛芷言(2003),〈我國中央與地方公共事務劃分之法制規範─一個新制度論的觀點〉,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福來(2003),〈地方自治規則監督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瑞雯(2003),〈立法院委員會與黨團協商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燕輝(2003),〈行政調查法制之研究─以警察臨檢法規範為核心〉,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孝(2000),〈地方自治與司法審查之研究─以憲法解釋為中心〉,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凱(1995),〈基本權之衝突─以德國法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秦季芳(1994),〈概括條款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網頁: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
吳銘芳醫師(1997),〈二手菸(環境菸煙)的危害知多少〉,http://www.csh.org.tw/into/%E8%85%AB%E7%98%A4%E5%85%A7%E7%A7%91/article/%E4%BA%8C%E6%89%8B%E8%8F%B8%E7%9A%84%E5%8D%B1%E5%AE%B3.htm
華文戒菸網,http://www.e-quit.org/index.aspx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數字123─國民健康指標互動查詢網站http://olap.bhp.doh.gov.tw/index.aspx
WHO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Tobacco Control http://www.who.int/fctc/en/index.html 。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菸害防制資訊網http://tobacco.bhp.doh.gov.tw/index.aspx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健康九九衛生教育網http://www.health99.doh.gov.tw/Default.aspx
高雄市政府法制局訴願案件檢索http://rsrcokcg.kcg.gov.tw/plead3.htm
行政院衛生署訴願決定書查詢系統http://www.doh.gov.tw/Appeal/Appeal_Search.aspx
臺北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定書全文檢索http://www.appealold.taipei.gov.tw/appsearch/search01.aspx
臺南市健康城市http://www.healthycities.ncku.edu.tw/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pa.gov.tw/mp.asp
香港吸菸與健康委員會:http://www.smokefree.hk/cosh/ccs/index.xml?lang=tw 。
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http://statutes.agc.gov.sg/ 。
Singapore National Environmeant Agency:http://app.nea.gov.sg/cms/htdocs/category_sub.asp?cid=215#930725192-000055 。
Smokefreeengland:http://www.smokefreeengland.co.uk/thefacts/the-regulations.html 。
達達的馬蹄—阿達部落格:http://blog.chinatimes.com/fld/archive/2005/11/10/24804.html。
新聞頭皮屑 世界枕頭痕http://blog.chinatimes.com/dander/archive/2009/01/11/367218.html?page=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蔡宗珍(2006),〈地方法規之概念與體系化〉,《月旦法學》,第132期,頁128-149。
2. 許宏吉(2006),〈行政調查應有之內涵與趨向〉,《法令月刊》,第57卷第8期。
3. 劉建宏(2007),〈2007年菸害防制新法評釋〉,《月旦法學雜誌》,第150期,頁186-193。
4. 劉建宏(2007),〈吸菸者與非吸菸者之人權保障:「吸菸自由」?兼論「健康權」之內涵〉,《臺灣本土法學雜誌》,94期,頁59-76。
5. 劉建宏(2008),〈各國菸害防制法規中場所禁菸規定之探討─兼論我國菸害防制法上場所禁菸規定及其效力衝突問題〉,《中華國際法與超國界法評論》,第4卷第2期,頁395-415。
6. 陳文貴(2009),〈行政調查與行政檢查及法律搜索之法律關係〉,《法令月刊》,第60卷,第3期,頁67-87。
7. 吳全峰(2009),〈從健康人權之角度論菸草控制框架公約之發展與國家菸害控制之義務〉,《月旦法學》,第169輯,頁32-66。
8. 羅傳賢(2003),〈行政程序法調查事實及證據規定之闡述〉,《警察法學》,頁141-158。
9. 林明鏘(2000),〈論地方立法權-以臺北市自治法規為例〉,《律師雜誌》,第244期,頁73-91。
10. 王立達(1999),〈我國行政調查制度之法制化〉,《憲政時代》,第24卷第4期,頁57-82
11. 劉宗德(1994),〈日本行政調查制度之研究 〉,《政大法學評論》,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