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6 03: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孟真
研究生(外文):Meng-Jen Lin
論文名稱:從專利授權本質論專利無效之權利金返還問題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retrieved from the merit of patent licensing to the return of royalties paid under an invalided patent
指導教授:謝銘洋謝銘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ng-Yan Shieh
口試委員:沈宗倫李素華
口試委員(外文):Chung-Lun ShenSu-Hua Lee
口試日期:2013-05-1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7
中文關鍵詞:專利授權專屬授權專利無效自始客觀不能權利瑕疵擔保
外文關鍵詞:Patent LicenseExclusive LicenseInvalid PatentObviously Impossible in Performance per seRepresentation and Warranty regarding Righ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0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業者長年在外國大廠之侵權訴訟威脅下,被迫簽署授權契約而支付巨額權利金,僅求於授權期間不遭訴訟滋擾;然而專利權本具權利範圍和內容不穩定之特徵,專利權一旦遭撤銷確定而溯及無效,被授權人得否請求返還先前繳交之權利金,久為我國實務學者爭論,司法院去年以「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研討結果明確否定專利權無效時被授權人權利金之返還可能性,實務並有智慧財產法院99年度民專訴字第191號民事判決聲援,提出「專利授權」不以專利權「有效存在」為必要,且縱專利為無效,權利金仍屬實施技術之「對價」,非屬不當得利等主張,該見解是否過度偏重專利權人保護、罔顧更弱勢之被授權人處境?實有檢討必要。
本文比較了專利權遭撤銷前簽訂之讓與契約、授權契約和專利權遭撤銷時已確定之民事侵權訴訟於專利權無效時之處理方式,提出「受讓人、侵權人和被授權人間不同處遇」之疑問;進一步針對司法院見解提出專利授權契約之權利義務存在應以「專利權有效」為前提、「事實上利益」不應作為專利權人保留權利金之理由、法律安定性於現行法下無解釋可能等回應;並於區辨「專屬授權」和「非專屬授權」權能範圍和市場力量後,先提出「權利金至少應於非專屬授權情形返還」之方案;後回歸民法理論,比較「自始客觀不能」和「權利瑕疵擔保」之立法目的、法律要件、歸責型態和賠償範圍差異,主張以「自始客觀不能」等債務不履行規定兼顧被授權人和專利權人間之公平,提供被授權人挑戰專利有效性之誘因,以達成本文「保護被授權人免於承受專利無效風險」和「將不良專利排斥於獨占保護之列」等目標。

Our domestic enterprises have long been threatened by patent litigations that are or are going to be initiated by foreign patent owners. In order to diminish or minimize the possibilities of being so sued, these enterprises tend to acquire at least a non-exclusive license which normally accompanied with excessive amount of royalties. However, in case the patent was found invalid, it is still disputing that “shall the licensee be able to demand refund of the royalties paid. Majority opinions in Taiwan regarding this issue are that “to establish and sustain a patent license it is not necessary to have an effective patent” and “royalties paid for a patent that is found invalid is non-refundable for it was paid in exchange of technologies transferred from such invalidated patent”. These opinions are unfairly in favor of owner of such invalidated patent regardless of licensee’s interests, shall be reviewed.

This thesis (“Thesis”) first questions the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s for one and same invalidated patent under a procurement agreement, a license agreement or a litigation and subsequently concluded and proposed that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between a patent licensor and licensee shall only be established and sustained under a valid patent. Moreover, “economic gains” and “stability of law” shall not become reasons that justify such differentiated treatments. After defining the spheres and contents of “exclusive license” and “non-exclusive license”, this Thesis firstly proposes that at least in a “non-exclusive license”, royalties paid under invalided patent should be refunded. Secondly, in the Thesis the author introduces and compares natures of “obviously impossible in performance per se” and “representation and warranty regarding rights” and proposes to apply rules regarding the “obviously impossible in performance per se” to balance interests of both licensor and licensee with an inducement that will encourage licensee to challenge validity of the patent so a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atent invalid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專利授權之性質 6
第一節  專利權之本質 6
第一項  智慧財產權之保護原則 6
第二項  專利權之特徵 8
第三項  積極權或消極權 9
第二節  專利權授權之意義 12
第一項  專利授權之需求與功能 12
第二項  專利授權之客體 14
第三項  專利授權之態樣 14
第四項  專利授權中契約自由之限制 16
第三節  專利授權契約之法律性質 18
第一項  雙務有償契約 18
第二項  授權契約與其他民法契約的比較與準用 19
第三項  專利授權契約之特徵 20
第一款  屬人性 20
第二款  繼續性契約 21
第三款  登記對抗制度 22
第三章  專屬授權與非專屬授權之內涵和區辨 25
第一節  專屬授權和非專屬授權之定義 25
第一項  定義釐清之需求 25
第二項  美國法觀察 26
第一款  「讓與」之定義和特性 26
第二款  「專屬授權」之定義和特性 27
第三款  「非專屬授權」之定義和特性 28
第三項  我國法觀察 29
第一款  法律規定 29
第一目  專利法 29
第二目  其他相關法規 30
第二款  學者見解 31
第一目  專屬和非專屬授權之定義 31
第二目  準物權性質和債權性質之區辨實益 32
第三款  實務判決和評析 35
第四項  小結 37
第二節  專利權人保留實施權是否影響授權契約定性 40
第一項  美國法觀察 40
第二項  我國法觀察 42
第一款  法律規定 42
第一目  專利法 42
第二目  其他相關法規 42
第二款  學者見解 43
第一目  肯定說-契約約定即可 43
第二目  否定說-排除專利權人實施是為專屬授權必要要件 44
第三款  智慧財產局見解 45
第四款  實務判決和評析 45
第三項  是否有必要發展獨家授權類型 48
第一款  國際條約和美國法觀察 48
第二款  我國法觀察 49
第一目  修法歷程 49
第二目  學者見解 51
第三目  實務判決和評析 52
第三款  本文見解 53
第四項  小結 55
第三節  被授權人是否享有讓與或再授權權限 56
第一項  美國法觀察 56
第一款  讓與 56
第二款  再授權 58
第二項  我國法觀察 59
第一款  法律規定 59
第一目  讓與 59
第二目  再授權 59
第二款  學者見解 61
第一目  讓與 61
第二目  再授權 62
第三款  實務判決和評析 63
第一目  讓與 63
第二目  再授權 63
第三項  再授權之類型 64
第四項  小結 65
第四節  被授權人得否獨立提起訴訟 68
第一項  美國法觀察 68
第一款  非專屬授權人之訴訟權限 68
第一目  非專屬被授權人不享有訴訟權限 68
第二目  不得以契約約定讓與訴權 69
第二款  專屬被受授權人之訴訟權限 69
第一目  專屬被授權人僅得與專利權人共同起訴 69
第二目  專屬被授權人之訴訟權限得被契約限制 70
第三目  專屬被授權人例外得獨立起訴 71
第三款  專利權人授權後之訴訟權限 73
第二項  我國法觀察 74
第一款  法律規定 74
第一目  專利法 74
第二目  其他相關法規 74
第二款  學者見解 76
第一目  非專屬被授權人不得獨立提訴 76
第二目  專屬被授權人得獨自提訴 77
第三目  專利權人於授權範圍內是否得獨自提訴 78
第三款  實務判決和評析 80
第一目  專屬被授權人享有獨立提訴權限 80
第二目  專利權人仍有單獨提訴權限,但需證明損害 83
第三目  專利權人與專屬被授權人得共同起訴 84
第三項  小結 85
第五節  被授權人之地位和給付義務內容 88
第一項  給付義務差異致生之原因:市場獨占性 88
第一款  專屬授權成立前之其他授權不影響其市場獨占性 88
第一目  美國法觀察 88
第二目  我國法觀察 89
第二款  專屬授權成立後之其他授權不影響其市場獨占性 90
第一目  美國法觀察 91
第二目  我國法觀察 91
第二項  授權人給付義務 92
第一款  授權人之一般給付義務 92
第二款  專屬授權和非專屬授權下授權人給付義務之差異 92
第三項  被授權人給付義務 93
第一款  被授權人之一般給付義務 94
第二款  專屬被授權人常有努力實施義務 94
第一目  美國法觀察 95
第二目  我國法觀察 97
第四項  小結 99
第四章  被授權人於專利權無效時之境況和反思 101
第一節  專利權無效對第三人之影響 101
第一項  專利權無效之法律規定 101
第一款  美國法觀察 101
第二款  我國法觀察 102
第一目  專利權無效之類型 102
第二目  專利權遭舉發撤銷之法律效果 106
第三目  專利證書和年費之返還 107
第二項  各種契約於專利權無效後之處理方式 108
第一款  專利權撤銷前之質權契約 108
第二款  專利權撤銷前之讓與契約 108
第三款  專利權撤銷前之和解契約 109
第四款  專利權撤銷前之授權契約 111
第三項  民事訴訟於專利權無效後之處理方式 111
第一款  繫屬中之民事侵權訴訟 111
第二款  已確定之民事侵權訴訟 112
第四項  小結 113
第二節  授權契約權利金不得返還之各種理論 114
第一項  美國法觀察 114
第一款  鼓勵被授權人挑戰專利有效性之政策誘因 114
第一目  被授權人「禁反言原則」之廢止 115
第二目  授權契約中不爭執條款之效力 117
第二款  「權利金返還」與「鼓勵挑戰專利有效性」之政策相背 118
第三款  被授權人得自挑戰專利有效性起免除權利金支付義務 120
第二項  我國實務暨學者見解 123
第一款  「專利實施權」不以專利權「有效存在」為必要 124
第二款  專利權未經撤銷確定前,難以遽斷為無效 124
第三款  權利金是為技術之「對價」,非屬不當得利 125
第四款  為維護法秩序安定 126
第五款  專利權被撤銷之風險不應僅由專利權人承擔 127
第三節  現行理論之檢討 129
第一項  授權契約之權利義務應以「專利權有效」為前提 129
第二項  「事實上利益」未能支持專利權人保留權利金 131
第三項  法律安定性於現行法下無解釋可能 133
第四項  與「確定判決之損害賠償可提再審返還」之現況矛盾 134
第五章  被授權人於專利權無效時請求返還權利金理論基礎之重建 137
第一節  各界對「受讓人、侵權人和被授權人間不平等」之解決方法 137
第一項  日本學者之解決方法 138
第二項  智慧財產局之解決方法 139
第三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解決方法 140
第一款  以法律限制專利權無效之追溯效力 140
第二款  以「明顯違反公平原則」保留個案裁量空間 142
第二節  權利金返還之請求權基礎探討 147
第一項  權利金至少於「非專屬授權」情形應予返還 148
第一款  非專屬被授權人與侵權人處境相似 148
第二款  非專屬被授權人未享獨占地位,僅取得消極權限 149
第三款  將「非專屬授權」情形硬性劃分之缺失 151
第二項  以「債務不履行」相關規定請求權利金返還 153
第一款  「自始客觀不能」之理論基礎和法律效果 153
第二款  「權利瑕疵擔保」之理論基礎和法律效果 155
第三款  「自始客觀不能」和「權利瑕疵擔保」之責任範圍差異 161
第四款  以「自始客觀不能」相關規定解決更趨社會正義 162
第三項  舉證責任分配 167
第一款  舉證責任之內涵 167
第二款  回復原狀、不當得利之舉證責任分配 170
第三節  結論 173
第六章  總結 175
參考文獻 180

一、中文部分(按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一)中文專書
1.王澤鑑(2004),《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第五冊)》,台北:自版。
2.李淑明(2009),《民法入門》,台北:元照。
3.周天、張瑞星、程法彰(2008),《科技與法律》,台北:元照。
4.周延鵬(2010),《智慧財產全球行銷獲利聖經》,台北:天下雜誌。
5.林洲富(2010),《民法-案例式2010年最新版》,台北:五南。
6.林洲富(2011),《專利法案例式》,台北:五南。
7.林誠二(2003),《民法債篇各論上冊》,台北:瑞興。
8.邱聯恭(2010),《口述民事訴訟法講義(三)》,台北:自版。
9.邱聰智(2002),《新訂債法各論上冊》,台北:元照。
10.孫森焱(2010),《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台北:自版。
11.陳聰富(2009),《民法概要》,台北:元照。
12.陳聰富(2009),《專利契約》,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3.黃立主編,楊芳賢、陳洸岳、謝銘洋、吳秀明、蘇惠卿、郭玲惠等合著(2002),《民法債篇各論(上)》,台北:元照。
14.黃茂榮(2004),《買賣法》,台北:植根。
15.黃章典(2009),《專利授權實務》,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16.黃銘傑(2009),《競爭法與智慧財產法之交會─相生與相剋之間》,台北:元照。
17.楊建華(2009),《民事訴訟法要論》,台北:三民。
18.楊崇森(2007),《專利法理論與應用》,台北:三民。
19.詹森林、馮震宇、林誠二、陳榮傳、林秀雄等(2010),《民法概要》,台北:五南。
20.劉宗榮(2011),《民法概要》,台北:三民。
21.劉承愚、賴文智(2001),《技術授權契約入門》,台北:智勝文化。
22.蔡志方(1993),《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二)》,台北:三民。
23.蔡明誠(2000),《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北:新學林。
24.蔡明誠(2007),《專利法》,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5.鄭玉波(1992),《民法債編各論上冊》,台北:三民。
26.賴文智(2006),《智慧財產權契約》,台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27.駱永家(1995),《民事舉證責任論》,台北:台灣商務。
28.駱永家(1999),《民事訴訟法一》,台北:自版。
29.謝在全(2007),《民法物權論(下冊)》,台北:自版。
30.謝銘洋(2008),《智慧財產權法》,台北:元照。

(二)期刊論文
1.Teichmann Arndt(著),林易典(譯)(2004),〈德國民法債編修正之重點〉,《政大法學評論》,79期,頁115-169。
2.王怡蘋(2008),〈著作權專屬授權關係之結束〉,《臺灣本土法學雜誌》,103期,頁253-261。
3.白杰立(2009),〈專利專屬授權定義及效力之探討〉,《智慧財產權》,130期,頁5-39。
4.江國泉(2006),〈專利授權契約架構及締約要點〉,《新新季刊》,34卷4期,頁116-122。
5.呂紹凡(2004),〈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於專利侵權事件之適用-兼評台灣高等法院台南分院九十年上易字第一五四七號刑事判決〉,《萬國法律》,92期,頁92-101。
6.李森堙(2010),〈承諾不主張權利與非專屬授權:淺談美國TransCore案判決〉,《科技法律透析》,22卷8期,頁2-6。
7.李憲珍(2006),〈臺灣法規範架構下談涉外之專利技術授權協議(下)〉,《萬國法律》,149期,頁37-42。
8.沈宗倫(2012),〈揭開「專利專屬授權」的面紗--簡評新修正專利法相關規範的解釋適用〉,《全國律師》,16卷6期,頁16-28。
9.林洲富(2012),〈民事法院審理專利之有效性-以發明人請求讓與專利權及專利授權契約為論述中心〉,《專利師》,11期,頁1-20。
10.林鴻達(2007),〈專利授權契約-我國與美國授權實務之比較觀察〉,《月旦法學雜誌》,149 期,頁5-19。
11.姜世明(2005),〈舉證責任在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實務問題〉,《法學叢刊》,第197期,頁149-186。
12.章忠信(2001),〈「著作權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簡說〉,《智慧財產權月刊》,36期,頁65-90。
13.許忠信(2007),〈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台北大學法學論叢》,61期,頁79-109。
14.陳歆(2002),〈專利授權合約必知(下)〉,《智慧財產權》,44期,頁3-18。
15.曾華松(2007),〈民刑事訴訟中智慧財產有效性抗辯之處理〉,《法令月刊》,58卷7期,頁67-97。
16.程明仁(1999),〈著作權法新修正草案之省思─著作人格權得約定不行使之商榷〉,《法律評論》,63卷6期,頁26-35。
17.馮震宇(2006),〈技術授權發展趨勢與新興授權模式〉,《全國律師》,10卷12期,頁40-49。
18.黃孝惇(2004),〈試看我國學術機構之專利授權實務〉,《智慧財產權》,65期,頁22-43。
19.黃國昌(2004),〈舉證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頁32-36。
20.黃銘傑(2010),〈從專利授權之法律性質與定位論專利法修正草案授權規範之問題點與盲點〉,《月旦法學》,176期,頁97-118。
21.黃銘傑,〈「登記對抗主義」輓歌--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一六五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54期,頁233-251。
22.黃麟倫(2007),〈專利侵權訴訟權利有效性問題之處理〉,《司法週刊》,1331期,頁2-3。
23.熊誦梅(2006),〈當公法遇上私法—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第十六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39期,頁18-40。
24.蔡如琪(2009),〈侵權訴訟中專利有效性問題之研究〉,《法學新論》,12期,頁113-138。
25.蔡明誠(2003),〈從法院判決探討著作財產權之授權〉,《法官協會雜誌》,5卷1期,頁1-26。  
26.蔡瑞森(2008),〈未經授權登記之專利被授權人不得對第三人發警告函〉,《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頁2。
27.蔡瑞森(2012),〈2012年7月1日新修正商標法上路對企業之影響〉,《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7期,頁1。
28.謝銘洋(1993),〈智慧財產授權契約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82 期,頁24-25。
29.謝銘洋(2002),〈智慧財產權:第一講-智慧財產權之概念與意義〉,《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110-117。
30.謝銘洋(2002),〈智慧財產權:第三講-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特徵〉,《月旦法學教室》,2期,頁135-140。
31.謝銘洋(2004),〈從相關案例探討智慧財產權與民法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3卷2期,頁207-240。
32.謝銘洋(2004),〈智慧財產權:第八講-智慧財產權之效力與權利內容(四)〉,《月旦法學教室》,18期,頁104-110。
33.謝銘洋(2012),〈新修正專利法評析〉,《月旦法學》,205期,頁44-57。

(三)碩士論文
1.王凱濬(2011),《論專利授權契約與民法》,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白杰立(2010),《專利專屬授權制度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3.余昭蓉(2008),《專利授權契約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專業法律組碩士論文。
4.李素華(2006),《從公共衛生之觀點論醫藥專利權之保護與限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徐小涵(2010),《專利登記對抗制度之重行檢視─以專屬授權為核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6.陳清暐(2010),《專利訴訟之被告方預防法-以確認訴訟無效及不侵權訴訟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7.趙嘉文(2011),《專利授予與信賴保護原則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8.賴文智(2000),《智慧財產權與民法的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蘇恆毅(2010),《美國法上專利被授權人禁反言原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研究計畫
1.賴淑青(2007),《美國競爭法對專利授權行為之規範》,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

二、外文部分(按字母順序排列)
(一)英文專書
1.Brunsvold, B. G., O''Reilley, D. P. & Kacedon, D. B. (2008). Drafting Patent License Agreements. Arlington, Va. : BNA Books.
2.Durham, A. L. (2009). Patent Law Essentials. Westport, Conn. : Praeger.
3.Gomulkiewicz, R.W., Nguyen, X.-T. & Conway, D. (2011). Licens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 law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Aspen Publishers.
4.Nimmer, R. T. & Dodd, J. C. (2009). Modern licensing law. NY : Thomson West.
5.Nimmer, R. T. (2007). Licens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Other Information Assets. NJ : LexisNexis.

(二)英文期刊
1.Risch, M. (2010). Patent Challenges and Royalty Inflation. Indiana Law Journal, 85, 1003-1055.
2.Schlicher, J. W. (2007). Patent Licensing, What to do after MedImmune v. Genentech. Journal of the Patent & Trademark Office Society, 89, 364.

三、網路文獻
1.〈簡介美國專利無效制度〉,廣流智權事務所網站,http://www.wipo.com.tw/wio/?p=819
2.101年度第2次智慧財產實務案例評析座談會議紀錄,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www.tipo.gov.tw/ch/News_NewsContent.aspx?NewsID=6166
3.Alan B. Bennett, Reservation of Rights for humanitarian use, Handbooks of best Practices, http://www.iphandbook.org/handbook/ch02/p01/
4.Bruce M. Wexler, United States: When does a licensee have standing to sue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Available at http://www.mondaq.com/article.asp?articleid=16135
5.Cooley LLP, MedImmune v. Genentech: A Dilemma Removed for Patent Licensees (Feb. 15, 2007), http://www.cooley.com/showalert.aspx?Show=58416
6.Focus on sublicensing to protect IP, maximize revenues, Technology Transfer Tactics (2007). Available at http://www.technologytransfertactics.com/content/reprints/focus-on-sublicensing/
7.Jared G. Kramer, When Should Contracts Be Assignable? An Economic Analysis, Harvard Law School John M. Olin Center for Law, 41-45 (2004). Available at: http://lsr.nellco.org/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272&context=harvard_olin
8.Ken LaMance, Licensee Estoppel And Patent Invalidity, available at http://www.legalmatch.com/law-library/article/licensee-estoppel-and-patent-invalidity.html
9.Warren Agin, Exclusive patent license deemed non‐assignable (2008). Available at http://tech-bankruptcy.blogspot.tw/2008/03/exclusive-patent-license-deemed-non.html
10.王綉娟(2011),專利舉發制度之未來,智慧財產局法務室,http://www.iip.ntut.edu.tw/ezfiles/109/1109/img/1142/150996920.pdf
11.司法院 101 年度「智慧財產法律座談會」「民事訴訟類相關議題」提案及研討結果第6號,司法院網站。
12.智慧局100年報專利統計,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http://www.tipo.gov.tw/ch/Download_DownloadPage.aspx?path=2614&Language=1&UID=10&ClsID=16&ClsTwoID=24&ClsThreeID=0
13.賴文智(2001),新修正的著作權授權制度評析,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網站,http://www.is-law.com/old/OurDocuments/CR0020LA.pdf
14.魏衍亮(2012),〈垃圾專利問題與防禦垃圾專利的對策〉,北大法律資訊網,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ArticleId=4106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33.謝銘洋(2012),〈新修正專利法評析〉,《月旦法學》,205期,頁44-57。
2. 32.謝銘洋(2004),〈智慧財產權:第八講-智慧財產權之效力與權利內容(四)〉,《月旦法學教室》,18期,頁104-110。
3. 31.謝銘洋(2004),〈從相關案例探討智慧財產權與民法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3卷2期,頁207-240。
4. 30.謝銘洋(2002),〈智慧財產權:第三講-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特徵〉,《月旦法學教室》,2期,頁135-140。
5. 29.謝銘洋(2002),〈智慧財產權:第一講-智慧財產權之概念與意義〉,《月旦法學教室》,試刊號,頁110-117。
6. 28.謝銘洋(1993),〈智慧財產授權契約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82 期,頁24-25。
7. 25.蔡明誠(2003),〈從法院判決探討著作財產權之授權〉,《法官協會雜誌》,5卷1期,頁1-26。  
8. 24.蔡如琪(2009),〈侵權訴訟中專利有效性問題之研究〉,《法學新論》,12期,頁113-138。
9. 23.熊誦梅(2006),〈當公法遇上私法—從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草案第十六條談起〉,《月旦法學雜誌》,139期,頁18-40。
10. 21.黃銘傑,〈「登記對抗主義」輓歌--評最高法院九十六年度臺上字第一六五八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154期,頁233-251。
11. 20.黃銘傑(2010),〈從專利授權之法律性質與定位論專利法修正草案授權規範之問題點與盲點〉,《月旦法學》,176期,頁97-118。
12. 19.黃國昌(2004),〈舉證責任〉,《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頁32-36。
13. 18.黃孝惇(2004),〈試看我國學術機構之專利授權實務〉,《智慧財產權》,65期,頁22-43。
14. 17.馮震宇(2006),〈技術授權發展趨勢與新興授權模式〉,《全國律師》,10卷12期,頁40-49。
15. 16.程明仁(1999),〈著作權法新修正草案之省思─著作人格權得約定不行使之商榷〉,《法律評論》,63卷6期,頁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