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192.79.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7 23:0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廖健凱
研究生(外文):
Chien-Kai Liao
論文名稱:
我國非行少年司法與矯治原理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n principle of juvenile delinquency jurisprudence and correc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李茂生
口試委員:
周愫嫺
、
謝如媛
口試日期:
2013-07-01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
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
法律學門
學類:
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8
中文關鍵詞:
非刑少年
、
虞犯
、
矯正學校
、
非線性
外文關鍵詞:
Juvenile Delinquency
、
status offenses
、
juvenile correction school
、
nonlinear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615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2
從立法目的將少年事件處理法做一法律上的定性,以體系解釋將少事法的獨立性彰顯,接以物理學、生物學等自然科學理論,將少事法的非線性、非決定論及具自我再製的系統等特性確立。
帶著前述論證,以現行少事法之法條為基準,觀察現行少事法是否真能達成其立法目的。簡介現行少年事件處理法後(第三章),以虞犯制度(第四章)及少年矯正學校(第五章)為主題分別檢視。最後觀察近代化下國家的產生及機構的特徵,導引出全控機構的存在。為少年事件處理法定性後,可知是具有獨立性質且內涵非為純粹僅具權利義務體系概念的法律。也因此在檢視法條結構時,則需環繞以少年健全之自我成長為核心進行審視。同時在矯正機關的定位上,從考察國家機構的出現和全控機構的特性,釐清矯正學校在保護處分及教育刑的概念下應如何理解其機構。檢視對於矯正學校的研究發現,多數研究仍將矯正學校視為小型監獄的態度來進行研究。若能正視矯正學校在司法福利系統上的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時,將會對其以不同的研究曲徑來觀察矯正學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4
問題意識 4
研究方法及研究限制 7
論文架構 7
第二章 少年事件處理法定性 9
第一節 立法目的法條化對少年事件處理法的影響 9
第二節 量子物理及演化論的啟示 13
第一項 由線性走向非線性的量子物理 13
第二項 生物學的演化論對世界的影響 16
第三節 法律系統之演化 19
第四節 小結 21
第三章 少年事件處理法簡介 23
第一節 少年事件處理法簡介 23
第一項 立法概說 23
第二項 1997年(民86)少年事件處理法之特色 26
第二節 逆送制度 33
第一項 逆送之規定 33
第二項 少年事件處理法和刑事訴訟法思維的異同 33
第三項 現行逆送對整體少年法制的重要性 34
第四章 虞犯制度 35
第一節 虞犯制度與大法官第664號解釋 35
第二節 少年法院對虞犯之處分 41
第三節 664號所引發的後續可能效應 43
第四節 國家保護義務否因成年或未成年而有所不同 45
第五節 虞犯制度概念的討論—從需保護性看起 52
第五章 少年矯正學校 56
第一節 少年矯正機構形成歷程 57
第二節 現行通則條文特色 59
第三節 少年矯正學校的運作 63
第一項 從另一極端看起—苗栗全人中學 63
第二項 誠正中學的演變 74
第三項 明陽中學十年 74
第六章 國家機構與少年人口之控制 75
第一節 近代國家機構出現前 75
第二節 近代國家機構出現後 76
第三節 近代國家對人口控制之淺述 76
第一項 安全與規訓之對立和差別 77
第二項 以「規訓進行規範化」為例解釋—規範、規範性、規範化和確立規範等詞 78
第三項 安全配置—以流行病天花為案例 80
第四項 人口的意義和出現 82
第五項 從博物學到生物學—人口和權力的現代機制 84
第四節 控制部門與全控機構 85
第一項 軍隊與警察 85
第二項 醫院 86
第三項 學校 86
第四節 國家與非行少年 87
第五節 結論 87
魯曼,社會中的法,頁278,五南出版社,2009年。
蔡坤湖,禁錮少年的不是高牆,而是你我的眼睛,月旦法學雜誌。
蔡宛蓉,日治時期臺灣監獄制度之研究(1895-194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
李茂生,新少年司法與矯治制度實施十年的光與影,臺灣高雄少年法院第14期院刊,2010。
李茂生,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矯治制度的批判,少年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司法院,2000。
劉若凡,運動中的另類學校:學校變革的組織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12。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日治時期臺灣監獄制度之研究(1895-1945)
2.
運動中的另類學校:學校變革的組織分析
無相關期刊
1.
我國與美國少年司法對虞犯制度之比較-從司法院釋字第六六四號解釋出發
2.
從轉向制度論我國少年法院之定位─少年輕微非行處遇決定機關之探討
3.
從大法官第664號解釋論我國少年司法處遇制度之分水嶺
4.
司法院釋字第664 號後虞犯制度改革之政策方針及其合理性——以司法院少事法研修會草案為中心
5.
非行少年生命歷程中的社區處遇對其犯罪止續之影響
6.
少年法刑事政策的台日比較
7.
少年司法保護制度之契機─以美國少年法制為借鏡
8.
我國少年矯正學校人員對非行少年之管教觀研究
9.
論少年司法之定位與功能
10.
桃園市非行少年形成與輔導之探究
11.
異性交往經驗對非行少年影響之探討
12.
非行少年生命故事之敘說研究
13.
少年多樣化處遇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
14.
少年司法體系之再建構
15.
少年司法的管轄、搜索與轉向-以美國法制為中心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