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tio, Francesca and Janneke Plantenga. 2004. "Comparing Care Regimes in Europe." Feminist Economics. 10(1): 85-113.
England, Paula and Nancy Folbre. 2003. "Contracting for Care." In Feminist Economics Today: Beyond Economic Man, eds. Ferber, Marianne A. and Julie A. Nels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3-60.
Esping-Andersen, Gosta. 1999.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Evans, Peter. 1992. "The State as Problem and Solution: Predation, Embedded Autonomy,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Adjustment: International Constraints, Distributive Conflicts and the State, eds. S., Haggard and Kaufman R. R.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39-181.
Evans, Peter. 1995. Embedded Autonomy: Stat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Folbre, Nancy. 1995. "''Holding hands at midnight'': The paradox of caring labor." Feminist Economics. 1(1): 73-92.
Folbre, Nancy. 2001. The Invisible Heart: Economics and Family Value. New York: The New Press.
Folbre, Nancy. 2006a. "Demanding Quality: Worker/Consumer Coalitions and “High Road” Strategies in the Care Sector." Politics & Society. 11-32.
Folbre, Nancy. 2006b. "Measuring Care: Gender, Empowerment, and the Care Economy." Journal of Human Developemnt. 7(2): 183-199.
Francesca, Colombo, et al. 2011. Help Wanted? Providing and Paying for Long-term Care. Paris: OECD Publishing.
Fujisawa, Rie and Francesca Colombo. 2009. The Long-Term Care Workforce: Overview and Strategies to Adapt Supply to a Growing Demand. Paris: OECD Publishing.
Heclo, Hugh. 1974. Modern Social Politics in Britain and Swede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Hirschman, Albert O. 1970. Exit, Voice, and Loyalty: Response to Decline in Firms, Organizations, and State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ochschild, A. R. 1995.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Traditional, Postmodern, Cold-Modern, and Warm-Modern Ideals of Care." Social Politics. 2(3): 331-346.
Kittay, Eva Feder. 1999. Love''s Labor: Essays on Women, Equality, and Dependency. New York: Routledge.
Kymlicka, Will. 2002.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nn, Michael. 1984. "The Autonomous Power of the State: Its Origins, Mechanisms and Result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25(02): 185-213.
Mann, Michael. 1986. The Source of Social Power. Vol. 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nn, Michael. 2008. "Infrastructural Power Revisited." 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43(3): 355-365.
Meagher, Gabrielle. 2006. "What Can We Expect from Paid Carers?" Politics & Society. 34(1): 33-54.
Migdal, Joel S. 1988. Strong Societies and Weak States: 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bilites in the Third World.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igdal, Joel S. 2001. State in Society: Studying How States and Societies Transform and Constitute One Another.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ussbaum, Martha C. 2002a. "Long-Term Care and Social Justice: A Challenge to Conventional Ideas of the Social Contract." In Ethical Choices in Long-Term Care, What Does Justice Require?, ed. Organization, World Heath.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31-65.
Nussbaum, Martha C. 2002b. "Love Care, and Women''s Dignity: The Family as a Privileged Community." In Diversity and Community: An Interdisciplinary Reader, ed. Alperson, Philip. Oxford: Blackwell, 210-230.
Olson, Mancur. 1971. The Logic of Collective Action: Public Goods and the Theory of Groups. Cambridge: Haverd University Press.
Pierson, Paul. 2000. "Increasing Returns, Path Dependence, and the Study of Politic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4(2): 251-267.
Rostgaard, Tine. 2012. "Quality Reforms in Danish Home Care-Balancing between Standardisation and Individualisation."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20(3): 247-254.
Sellers, Jefferey M. 2011. "State-Society Relations." In The SAGE Handbook of Governance, ed. Bevir, Mark.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Shue, Vivenne. 1994. "State Power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China." In State Power and Social Forces: Domin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eds. Migdal, Joel S., Atul Kohli, and Vivenne Shu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5-88.
Skocpol, Theda. 1985.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Strategies of Analysis in Current Research." In Bringing the State Back In, eds. Evans, Peter B, Dietrich Rueschemeyer, and Theda Skocpol.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37.
Starr, Paul. 1988. "The Meaning of Privatization." Yale Law & Policy Review. 6(1): 6-41.
Stoker, Gerry. 1998. "Governance as Theory: Five Proposition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55: 17-28.
Strach, Patricia and Kathleen S. Sullivan. 2011. "The State’s Relations: What the Institution of Family Tells Us about Governance."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64(1): 94-106.
Tronto, Joan C. 1993. Moral Boundaries: A Political Argument for an Ethic of Care. New York: Routledge.
Weber, Max,錢永祥譯,1991,《學術與政治:韋伯選輯(I)》,臺北:遠流。
內政部,1998a,〈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臺北市法規查詢系統,http://163.29.36.23/taipei/lawsystem/lawshowall02.jsp?LawID=A040040061019800-19980526&RealID=,2012/10/19。
內政部,1998b,〈加強推展居家服務實施方案暨教育訓練課程內容〉,中華民國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Details.aspx?id=FL053355&KeyWordHL=&StyleType=1。
內政部,2002,〈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2002年5月28日函頒)〉。
內政部,2003,〈非中低收入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試辦計畫(2003年1月17日修訂)〉。
內政部,2004,〈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計畫(2004年7月13日修訂)〉。
內政部,2005a,〈失能老人及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服務計畫(2005年9月15日修訂)〉。
內政部,2005b,〈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
內政部,2013,〈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長照十年計畫落實狀況、長照服務網規劃及長照人力建置」專案報告〉,http://npl.ly.gov.tw/do/www/FileViewer?id=3155。
內政部社會司,2003年2月15日,〈內政部職員奉派參加會議報告(研商照顧服務工作之商業登記相關事宜會議)〉。
內政部社會司,2007,〈96年度中央對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社會福利績效評比考核報告〉,http://sowf.moi.gov.tw/29/96%A6~%A6%D2%AE%D6%B3%F8%A7i.htm,2013/07/11。
內政部社會司,2011a,〈100年度中央對直轄市、縣(市)政府執行社會福利績效評比考核報告附冊〉,內政部社會司網站,http://sowf.moi.gov.tw/29/assessment.htm,2013/08/12。
內政部社會司,2011b,〈100年度各縣市長期照顧服務提供單位一覽表〉,http://sowf.moi.gov.tw/newpage/tenyearsplan/100%E5%B9%B4%E5%BA%A6%E5%90%84%E7%B8%A3%E5%B8%82%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6%9C%8D%E5%8B%99%E6%8F%90%E4%BE%9B%E5%96%AE%E4%BD%8D%E4%B8%80%E8%A6%BD%E8%A1%A8.xls。
內政部社會司,2011c,〈內政部100年度社政年報〉,http://sowf.moi.gov.tw/17/100/index.htm。
內政部社會司,2012a,〈101年度6月底止長照社政項目服務提供單位一覽表-社會司彙整〉,http://sowf.moi.gov.tw/newpage/tenyearsplan/101%E5%B9%B4%E5%BA%A66%E6%9C%88%E5%BA%95%E6%AD%A2%E9%95%B7%E7%85%A7%E7%A4%BE%E6%94%BF%E9%A0%85%E7%9B%AE%E6%9C%8D%E5%8B%99%E6%8F%90%E4%BE%9B%E5%96%AE%E4%BD%8D%E4%B8%80%E8%A6%BD%E8%A1%A8--%E7%A4%BE%E6%9C%83%E5%8F%B8%E5%BD%99%E6%95%B4.xls,2013/04/06。
內政部社會司,2012b,〈內政部101年度社政年報〉,http://sowf.moi.gov.tw/17/101/index.htm。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科,2013,〈全國老人福利機構資源分布表〉,http://sowf.moi.gov.tw/04/07/2/%E8%80%81%E4%BA%BA%E6%A9%9F%E6%A7%8B%E7%B5%B1%E8%A8%8810205(%E6%AF%8F%E6%9C%88%E7%B5%B1%E8%A8%88).xls,2013/07/21。
內政部統計處,2012a,〈內政統計年報〉,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2013/07/15。
內政部統計處,2012b,〈老人福利、十年長照服務成果〉,內政部統計年報,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王湧泉、官有垣,2000,〈台灣南部七縣市政府福利服務輸送品質的管理初探〉,《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0: 511-546。王綉蘭,2007,《地方政府老人居家服務方案委託政府採購評選過程之評估—多元競合模式的初步建構》,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王增勇,2000,〈誰代表老人發言?〉,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 頁 257-308。
王增勇,2004,〈透視專家權力:以台北市居家服務為場域的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23: 51-77。王增勇,2005,〈社區照顧的再省思:小型化?規格化?產業化?〉,《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9: 91-141。王增勇,2013,〈長期照顧在原鄉實施的檢討〉,《社區發展季刊》,141: 284-294。
王篤強、高迪理及吳秀照,2010,〈台灣社會福利民營化的未預期後果:地方政府相關人員「官僚自主性」的初步闡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4(2): 91-146。
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2012,〈立法院第8屆第2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第5次全體委員會議記錄〉。
行政院,2003年2月7日,〈院臺內字第0920081949號函附件〉。
行政院,2003年3月3日,〈院臺內字第0920082852號函〉。
行政院,2006a,〈院臺內字第0950081182號函附件〉。
行政院,2006b,〈院臺內字第0950085641號函附件〉。
行政院,2006年1月9日,〈院臺內字第0950080643號函附件〉。
行政院,2010,〈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97至100年中程計畫(99年1月22日修正核定本)〉,內政部社會司-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http://sowf.moi.gov.tw/newpage/tenyearsplan/%E9%95%B7%E7%85%A7%E5%8D%81%E5%B9%B4-97%E8%87%B3100%E5%B9%B4%E4%B8%AD%E7%A8%8B%E8%A8%88%E7%95%AB.doc2011/07/04。
行政院,2012,〈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101至104年中程計畫(行政院101年10月23日院臺內字第1010061581號函原則同意)〉,http://www.doh.gov.tw/ufile/doc/%E6%88%91%E5%9C%8B%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5%8D%81%E5%B9%B4%E8%A8%88%E7%95%AB-101%E5%B9%B4%E8%87%B3104%E5%B9%B4%E4%B8%AD%E7%A8%8B%E8%A8%88%E7%95%AB.doc,2013/04/06。
行政院主計處,2010,〈行政院主計處人口及住宅普查(初步統計結果)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0393&ctNode=3273,2012/02/18。
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2003,《啟動照護革命: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寫真紀實》,臺北:行政院社會福利推動委員會長期照護專案小組、內政部、衛生署。
行政院長期照顧制度規劃小組,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核定本)〉,內政部社會司-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http://sowf.moi.gov.tw/newpage/tenyearsplan/%E6%88%91%E5%9C%8B%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5%8D%81%E5%B9%B4%E8%A8%88%E7%95%AB.doc2011/07/04。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2,〈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資料庫,http://www.cla.gov.tw/cgi-bin/siteMaker/SM_theme?page=450f92d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2,〈101年外籍勞工運用及管理調查:家庭看護工統計表〉,http://www.evta.gov.tw/files/61/101%E5%B9%B4%E5%A4%96%E7%B1%8D%E5%8B%9E%E5%B7%A5%E7%AE%A1%E7%90%86%E5%8F%8A%E9%81%8B%E7%94%A8%E8%AA%BF%E6%9F%A5_%E5%AE%B6%E5%BA%AD%E5%96%AE%E4%BD%8D%E7%B5%B1%E8%A8%88%E7%B5%90%E6%9E%9C%E8%A1%A8.xls,2013/07/20。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年2月10日,〈人力字第092000671號函〉。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年4月1日-a,〈人力字第〇九二〇〇〇一六二六號函〉。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年4月1日-b,〈人力字第〇九二〇〇〇一六二六號函附件〉。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年6月10日,〈人力字第〇九二〇〇〇二九一六號函〉。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4,〈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第一期方案執行情形檢討及第二期規劃初步構想 (簡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1428,2011/07/3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8,〈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第二期計畫總結報告〉,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http://www.cepd.gov.tw/dn.aspx?uid=537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內政部,2003,〈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照顧服務福利及產業發展方案,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65,2011/07/30。
行政院衛生署,1997,〈八十六年臺灣地區醫療機構現況及醫院醫療服務量統計:表十七、臺灣地區護理、護產機構及精神復健機構家數暨人員數〉,八十六年衛生統計指標,http://www.doh.gov.tw/CHT2006/DM/DM2_p01.aspx?class_no=3&now_fod_list_no=1468&level_no=7&doc_no=5781。
行政院衛生署,2012,〈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101至104年中程計畫〉,http://www.doh.gov.tw/ufile/doc/%E6%88%91%E5%9C%8B%E9%95%B7%E6%9C%9F%E7%85%A7%E9%A1%A7%E5%8D%81%E5%B9%B4%E8%A8%88%E7%95%AB-101%E5%B9%B4%E8%87%B3104%E5%B9%B4%E4%B8%AD%E7%A8%8B%E8%A8%88%E7%95%AB.doc。
行政院衛生署,2013,〈立法院第8屆第3會期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長照十年計畫落實狀況、長照服務網規劃及長照人力建置」專案報告〉,http://npl.ly.gov.tw/do/www/FileViewer?id=3154。
吳玉琴,2004a,〈反對照顧服務營利化──再怎麼野蠻,也不能出賣老人〉,「第二屆民間社會福利研討會~台灣的社會福利發展:全球化 vs. 在地化」 論文,臺北: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團體主辦。吳玉琴,2004b,〈臺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 132-141。吳玉琴,2005,〈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的發展歷史〉,《社區發展季刊》,109: 279-292。吳玉琴,2008,〈台灣居家照顧服務員勞動困境與對策〉,《社區發展季刊》,122: 200-214。吳明儒、康峰菁,2008,〈台灣社區安養堂發展脈絡初探:以嘉義縣六腳鄉社區安養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21: 177-198。吳挺峰,2003,〈台灣財政平衡的現實與迷思:沒有平等的成長崇拜〉,《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1: 1-49。
吳淑瓊等,2002,《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二期計畫》,臺北:內政部。
吳淑瓊等,2003,《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第三年計畫》,臺北:內政部。
吳淑瓊、莊坤洋及陳亮汝,2004,〈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實驗社區介入前的照護需求與自付費用〉,《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3): 209-220。吳淑瓊等,2004,〈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理念與實踐〉,《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3): 249-258。李樹人,2011,〈長照調查 近70萬人失能〉,《聯合晚報》,07/08。
官有垣、陳正芬,2002,〈我國居家服務購買服務契約體系運作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89: 170-182。林津如,2000,〈〝外傭政策〞與女人之戰:女性主義策略再思考〉,《臺灣社會研究》,39: 93-151。林萬億,2000,〈社會抗爭、政治權力資源與社會福利政策的發展:一九八〇年代以來的台灣經驗〉,蕭新煌、林國明(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臺北:巨流, 頁 71-134。林萬億、陳毓文及秦文力,1997,《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模式與法制之研究》,臺北:內政部。
邱汝娜,1996,〈社區化老人福利體系的構思與推動--淺談臺北縣的實務經驗〉,蔡漢賢(編),《社會福利行政工作經驗傳承》,臺北:中國社會行政學會, 頁 196-204。南投縣政府社會處,2011a,〈南投縣100年度居家服務提供單位一覽表〉,南投縣政府社會處網站:老人福利專區,http://www.nantou.gov.tw/big5/download.asp?cid=988&cid1=990&dptid=376480000AU130000#。
南投縣政府社會處,2011b,〈南投縣政府社會處工作報告(民國100年4月至100年9月)〉,南投縣政府網站,http://www.nantou.gov.tw/big5/download.asp?pagenum=3&dptid=376480000&catetype=01&cid=1141&cid1=#,2013/08/12。
施教裕、賴建仲,1998,〈老人居家服務現況及整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83: 74-91。范榮達,2013,〈「被當清潔工」 近1成家服員閃人〉,《聯合報》,06/16。
孫蓉華,2000,〈居家服務員報名〉,《聯合報》,11/26,18。
孫蓉華,2001a,〈老人居家服務 添生力軍 每人每月最多補助60小時 有需要可提出申請〉,《聯合報》,05/30,22。
孫蓉華,2001b,〈關懷獨居老人 九鄉無志願組織 縣府推動社區服務方案 萬里仁愛之家主動協助查訪〉,《聯合報》,07/14,18。
高雄縣政府,2005年10月13日,〈府社長字第0940223649號函〉。
張玉法 (編) ,2004,《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百年會史:1904年-2003年》,臺北: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
張恆豪,2011,〈障礙者權利運動的策略與組織變遷──提供服務作為社會運動的手段?〉,何明修、林秀幸(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臺北:群學, 頁 129-169。
張家樂,2002,〈社會局說 業務移撥後 不會失業 生活重建中心社工 併入公所〉,《聯合報》,03/19。
郭登聰,2005,〈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相關法制的析論〉,《社區發展季刊》,108: 38-53。郭錦萍,1995,〈護理之家大計畫 衛署遲遲不敢批〉,《聯合報》,12/18,03。
陳介中,2004,《期待一場沒有NG的社會福利演出-南投縣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終止問題及因應對策之探討》,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陳正芬、官有垣,1997,〈政黨競爭、地方自主性與社會福利:以民進黨執政的台北市為例〉,《中國行政評論》,7(1): 5798。陳伶珠,2008,〈居家服務的歷史與發展〉,吳玉琴(編),《居家服務操作手冊》,臺北: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 頁 13-26。陳東升、周素卿,1993,〈國家結構、政商關係與空間形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刊》,22: 149-183。陳敦源,200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臺北:五南。
陳碧雲,1998,〈政府老人安養計畫 學者批不合潮流 建議朝在宅老化及社區安養方向發展 連戰允諾參考〉,《民生報》,10/05,21。
曾嬿芬,2004,〈引進外籍勞工的國族政治〉,《臺灣社會學刊》,32: 1-58。黃天如,2001a,〈平溪志願服務團快遞愛心慰老殘〉,《中國時報》,01/08。
黃天如,2001b,〈偏遠鄉鎮志工短缺,獨居老人外展服務難以為繼〉,《中國時報》,07/14。
黃天如,2002,〈居家照顧降低門檻明起申請〉,《中國時報》,08/31,80。
黃雲生,2001,《社會福利民營化趨勢中非營利組織之資源依賴與組織自主性》,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源協、蕭文高,2006,〈社會服務契約管理:台灣中部四縣市社會行政人員觀點之分析〉,《臺大社工學刊》,13: 173-218。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9,〈99年度新北市政府社會局主管單位預算〉,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網站,http://www.sw.ntpc.gov.tw/_file/1588/SG/44520/D.html,2013/08/12。
新北市政府社會局,2011,〈新北市居家服務提供單位責任區表及連絡名冊 (100/01/01~101/12/31)〉,http://www.sw.ntpc.gov.tw/_file/1588/SG/24694/38877.html。
楊珮玲,1995a,〈衛署通過補助11家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聯合報》,06/21,17。
楊珮玲,1995b,〈護理之家大型化 照護機構反對〉,《聯合報》,12/19,05。
楊珮玲、郭錦萍,1996,〈衛署通過長庚護理之家 先核准一千八百床〉,《聯合報》,01/10,11。
楊素端、趙曉芳,2005,〈走過先導計畫,邁向整合式服務體系--談臺北縣長期照護發展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10: 33-49。楊培珊,1999,〈居家照顧中的個案管理〉,「關懷全國老人終身教育與獨居照護研討會」 論文(12/18),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中華民國退役將官社會服務總會。
葉婉榆,2007,《大醫院小人物:女性醫院看護的工作處境與職業安全健康問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廖俊松,2000,《地方政府行政治理能力之個案評估研究:以南投縣九二一後生活重建為例》,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廖瑞華,2003,《台北市居家服務政策發展的論述分析:知識╱權力之觀點》,臺北: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廖瑞華、王增勇,2004,〈台北市居家服務的知識與權力圖像〉,「臺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快樂兒童、活力老人、健康社區──建構台灣社會福利的新願景」 論文,臺中:臺灣社會福利學會。
管瑞平,2013,〈河邊洗被單 長照居服員淪幫傭〉,《中央社》,06/07。
臺北縣政府社會局,2010,〈臺北縣政府補助100及101年度辦理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照顧服務(居家服務)、失能身心障礙者補助使用居家照顧服務暨中低收入老人特別照顧津貼照顧者督導契約書〉,https://www.google.com.tw/url?sa=t&rct=j&q=&esrc=s&source=web&cd=1&cad=rja&ved=0CEYQFjAA&url=http%3A%2F%2Fwww.sw.ntpc.gov.tw%2Fweb66%2F_file%2F1588%2Fupload%2Faw%2FRegulation_Law%2FAW_Regulation_Law_1000223_1.pdf&ei=WQrYUaLeLPCdiAef1IHIDg&usg=AFQjCNEMyFbPoQ80p6vXleUh3Ea2hXwW0A&sig2=I9nFiSdUPbJyvcRbfTo8bw,2012/03/20。
劉梅君,2000,〈「廉價外勞」論述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 59-90。劉淑瓊,1998a,《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契約委託社會福利機構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淑瓊,1998b,〈社會福利機構契約委託:為何?和誰?-臺灣社會福利民營化之政治分析〉,「「民營化政策在臺灣-社會學的觀點」研討會」 論文(05/22),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辦處。
劉淑瓊,2007,《社會福利引進民間資源及競爭機制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劉淑瓊,2008,〈競爭?選擇?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市場理性〉,《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8: 67-104。蔡啓源,2000,〈老人居家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1: 252-268。
蔡漢賢 (編) ,2000,《社會工作辭典》,臺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盧秀美、中華民國紅心字會 (編) ,1997 [1994],《居家服務實務與技術》,臺北:合記圖書。
賴兩陽,2002,《社區工作與社會福利社區化》,臺北:洪葉文化。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臺灣新富家庭》,臺北:行人。
魏裕鑫,2000,〈縣府推動居家照顧 下月起實施 設立廿三個社區家庭支援中心 針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服務暫定至十二月止〉,《中國時報》,06/29。
魏裕鑫,2002a,〈生活重建中心業務,擬撥鄉鎮市〉,《中國時報》,01/18。
魏裕鑫,2002b,〈移撥生活重建中心碰壁〉,《中國時報》,01/30。
魏裕鑫,2002c,〈震災生活重建服務中心移撥公所 社團反彈 質疑政治角力縣府否認 部分公所盼做好善後事宜〉,《中國時報》,03/19。
蘇秀慧,1998a,〈改善老人安養 政院撥款10億 3年內將設置400所社區居家服務中心 增加5300個長期照護床位〉,《民生報》,05/08,20。
蘇秀慧,1998b,〈照顧低中收入戶老人 內政部決推展居家服務〉,《民生報》,03/04,01。
蘇麗瓊、祝姍姍,1996,〈結合社團辦理老人在宅服務方案解析──以宜蘭縣老人在宅服務為例〉,蔡漢賢(編),《社會福利行政工作經驗傳承》,臺北:中國社會行政學會, 頁 205-212。
顧玉玲,2008,《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臺北: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