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保章,「BOT 模式特許權合約與風險管理之研究-以民間機構之觀點」,國
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年6 月。
2. 王銘德、王穆衡、張世龍,「促進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推動工作之回顧檢討與成
果評估」,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7 年9 月。
3.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編製,「主辦機關委託顧問機構辦理民間參與公共建設
計畫作業手冊」,2005 年12 月。
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講習資料,「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適用『促進民間參
與公共建設法』與『政府採購法』之比較」,2007 年5 月4 日。
5. 呂智傑,「BOT 誘因與機制之初步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組
碩士論文,2010 年4 月。
6.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1998年。(原書Earl Babbie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7.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
障礙研究」,第3 卷,第2 期:122-135 頁,2005 年。
8. 林能白、王文宇、廖咸興、薛榮棠、蕭安琦,「從高速鐵路及國際金融大樓兩
案之經驗檢討我國BOT 制度之設計」,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0 年
6 月。
9. 紀佳法,「屏東羌園地區因應地層下陷衝擊之調適行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海洋事務研究所,2009 年7 月。
10. 席汝楫,「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臺北:五南,1997年。
11. 袁方(編),「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2002年。
12.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已簽約案件簽約件數及效益(截至2013 年4 月30 日)」,
http://ppp.pcc.gov.tw/ppp.website/Refers/Refer/View1.aspx?fId=2769,檢視日期:
2013 年5 月4 日。
13.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主辦機關審核民間自行規劃申請參與公共建設案件注意
事項」
http://law-out.mof.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113&CategoryList=
01|0113,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14.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甄審委員會組織及評審辦法」
http://law-out.mof.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113&CategoryList=
01|0113,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15.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促參已簽約案廠商資料庫」,
http://ppp.pcc.gov.tw/ppp.website/Refers/Refer/View6.aspx,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16.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促參標準作業流程及重要工作事項檢核表」,
http://ppp.mof.gov.tw/PPP.Website/Refers/Refer/View1.aspx?fId=1527,檢視日期:
2013 年4 月30 日。
17.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http://law-out.mof.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113&CategoryList=
01|0113,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18.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
http://law-out.mof.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113&CategoryList=
01|0113,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19. 財政部促參司網站,「機關辦理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作業注意事項」
http://law-out.mof.gov.tw/LawCategoryContentList.aspx?id=0113&CategoryList=
01|0113,檢視日期:2013 年4 月30 日。
20. 張少騰,我國公共服務引進PFI 制度之管見,「公共工程電子報」第29 期,
2010 年12 月,http://www.pcc.gov.tw/epaper/9912/rfi.htm。
21. 畢恆達,「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
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1996年。
22.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
臺北:風雲論壇,2004年。(原書Arthur A. Berger [2000].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
23. 廖俊喆,「BOT 證券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2010 年6 月。
24. 趙碧華、朱美珍編譯,「研究方法-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臺北:
雙葉書廊,1995年。(原書Allen Rubin, Earl Babbie [1993].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
25. 蔡榮根,「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投資案之財務風險探討-以台北市平價旅館BOT
案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組碩士論文,2006 年6 月。
26. 鍾倫納,「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1993年。
27. John T. Hodges and Georgina Dellacha, (2007), Unsolicited Infrastructure
Proposals: How Some Countries Introduce Competition and Transparency ,
Public-Private Infrastructure Advisory Facility ( PPIAF ) Publication.
28. Maccoby E. & Maccoby N. (1954), The Interview: A Tool of Social Science. In: G.
Lindzey(Ed.)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
29. Minichiello V., Aroni R., Timewell E. & Alexander L.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South Melbourne: Longman.
30.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 Design to Analysis. In: T. May (Ed.) Social
Research Issues, Methods and Process.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