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82.149) 您好!臺灣時間:2023/06/03 22: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之盈
研究生(外文):Chih-Yin Wang
論文名稱:中文字型產生與部件組字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Font Generation and Rad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Chinese Characters
指導教授:丁肇隆丁肇隆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郭禎祥林正偉王家輝
口試日期:2012-07-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綜合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8
中文關鍵詞:向量字型外框字型個人化字型雲端字型構字式組字字型交流
外文關鍵詞:Vector FontOutline FontFont CustomizationWeb FontRadical CompositionFont Commun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7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由於電腦、網路日漸普及,訊息漸漸導向網路數位化,客製化字型的需求也跟著受到重視。然而字型檔的創建與應用,需要較多的知識背景,為了降低字型創作的技術門檻,本論文提出一套「雲端字型擴充服務」,建立一個服務平台,提供任何一位沒有技術背景的使用者,都可以簡單的創建、使用或分享自己的中文字型。服務分為三個階段:輸入階段(Input Phase)、管理階段(Manage Phase)、應用階段(Application Phase)。輸入階段提供數種不同的輸入流程取得具有使用者個人風格的「字形(glyph)」;管理階段讓使用者編輯、刪除字形資料或是與其他使用者進行字形的交換或買賣;應用階段協助使用者將字形轉為「字型檔(font)」,提供使用者下載或是雲端使用。此外,本論文提出一套根據「構字式」自動組字的方法,從已建立的字形中尋找適當的部件,自動組成所需要的字。幫助使用者降低需要建立的字型數量,提供更彈性的選擇以增進字型應用的實用度。
實驗證實,藉由本論文提出的「雲端字型擴充服務」,使用者不再侷限於高門檻的字型創建,可以直觀的完成個性化字型的設計與使用,並且能夠成為「自己字形的賣家」,促進個性化字型的交流。


In recent year, digital messages have drawn more attention sinc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s and Internet has been grown. Text information could b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types on the information platform through different design of the fonts. It indicates that font desig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for website nowadays.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masses to create and use the fonts by themselves due to the need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refore, fonts are usually created only by some particular Font Company. We are developing a system, FontCloud Expanded Service System, to advise user an easy way to create their own outline fonts and use them on the Cloud Computing Space.
The system is distributed into three phases: Input Phase, Manage Phase, and Application Phase. The Input Phase provides users for designing their own “glyph” and saving them on the Cloud Computing Space; The Manage Phase advises a platform that users could not only create, edit, delete their fonts but also share or trade their fonts with other users; In the Application Phase, user can download their fonts or use them directly on the electronic platform by an easy process that the system advises.
Our service has worked to let anyone withou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create, use, and communicate their own fonts. It also promotes to keep the fonts world moving.
Moreover, our system provides a service to generate the fonts by character radical composition when the fonts needed are not built in the database. This service can rais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system.


致謝 III
中文摘要 IV
ABSTRACT V
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XI
第 1 章 前言 1
1.1 研究動機 1
1.2 預期挑戰 2
1.3 問題定義 3
1.4 論文架構 3
第 2 章 文獻回顧 4
2.1 文字的起源與發展 4
2.1.1 字元編碼 5
2.1.2 字型 7
2.2 向量化 11
2.2.1 向量圖 11
2.2.2 Potrace 12
2.3 建造外框式描邊字型 20
2.3.1 TrueType Font 20
2.3.2 Fontforge 22
2.4 組字 24
2.4.1 概念簡介 24
2.4.2 構字式組字 24
第 3 章 研究方法 26
3.1 雲端字型擴充服務 26
3.1.1 輸入階段 27
3.1.2 管理階段 31
3.1.3 應用階段 36
3.2 自動組字演算法 37
第 4 章 實驗方法與結果 39
4.1 雲端字型擴充服務模擬實驗 39
4.1.1 字帖輸入 40
4.1.2 手寫輸入 41
4.1.3 實驗結果與討論 43
4.2 自動組字實驗 48
第 5 章 結論與未來發展 57
參考文獻 58


[1]H. Shu and R. C. Anderson, "Role of radical awareness in the character and word acquisition of Chinese children,"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vol. 32, pp. 78-89, 1997.
[2]莊德明 and 謝清俊, "漢字構形資料庫的建置與應用," 漢字與全球化國學術研討會》(台北, 1 月 28-30 日, 2005 年), 2005.
[3]T. W. Phinney, "TrueType, PostScript Type 1, & OpenType: What’s the difference," ed: Version, 2001.
[4]D. E. Knuth, TEX and METAFONT: New directions in typesetting: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1979.
[5]許庭毓, "漫畫圖形向量壓縮之研究," 臺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pp. 1-63, 2008.
[6]J. N. James Diebel, "Vector Magic (http://vectormagic.com/home)."
[7]"MagicTracer (http://www.magictracer.com/)."
[8]"AlgoLab (http://www.algolab.com/)."
[9]P. Selinger, "Potrace: a polygon-based tracing algorithm," Potrace (online), http://potrace. sourceforge. net/potrace. pdf (2009-07-01), 2003.
[10]T. Bah, Inkscape: Guide to a Vector Drawing Program (Digital Short Cut): Pearson Education, 2009.
[11]S. Battiato, G. Di Blasi, G. Gallo, G. Messina, and S. Nicotra, "SVG rendering for internet imaging," in Computer Architecture for Machine Perception, 2005. CAMP 2005. Proceedings. Seven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2005, pp. 333-338.
[12]M. Weber, "Autotrace-converts bitmap to vector graphics," ed, 2006.
[13]G. Williams, "Font creation with FontForge," EuroTEX 2003 Proceedings, TUGboat, vol. 24, pp. 531-544, 200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
 
1. 黃紀(2001)。 <一致與分裂投票:方法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五期,頁541-574。
2. 徐火炎(2002)。<台灣政黨版圖的重畫:民進黨、國民黨與親民黨的「民基」比較>,《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四期,頁83-134。
3. 徐火炎(2002)。<台灣政黨版圖的重畫:民進黨、國民黨與親民黨的「民基」比較>,《東吳政治學報》,第十四期,頁83-134。
4. 徐火炎(2001)。<一九九八年二屆台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頁77-127。
5. 徐火炎(2001)。<一九九八年二屆台北市長選舉選民投票行為之分析:選民的黨派抉擇與分裂投票>,《東吳政治學報》,第十三期,頁77-127。
6. 洪永泰(1995)。 <分裂投票:八十三年臺北市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19-145。
7. 洪永泰(1995)。 <分裂投票:八十三年臺北市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第二卷,第一期,頁119-145。
8. 吳重禮、徐英豪、李世宏(2004)。 <選民分立政府心理認知與投票行為:以2002 年北高市長暨議員選舉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二十一期,頁75∼116。
9. 吳重禮、徐英豪、李世宏(2004)。 <選民分立政府心理認知與投票行為:以2002 年北高市長暨議員選舉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二十一期,頁75∼116。
10. 黃德福(1991)。 <台灣地區七十八年底選舉分裂投票之初探研究:以台北縣、雲林縣與高雄縣為個案>,《政治學報》,頁55-80。
11. 黃德福(1991)。 <台灣地區七十八年底選舉分裂投票之初探研究:以台北縣、雲林縣與高雄縣為個案>,《政治學報》,頁55-80。
12. 黃紀、蕭怡靖(2010)。 <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七卷,第三期,頁1-43。
13. 黃紀、蕭怡靖(2010)。 <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七卷,第三期,頁1-43。
14. 黃紀(2001)。 <一致與分裂投票:方法論之探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十三卷第五期,頁54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