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美音;楊子江譯(1985),再創企業生機─彼得杜拉克談創新與創業,台北:卓越。
(Peter Drucker原著)
吳思華(2002)從製造臺灣走向知識臺灣--「創意、創新與創業」是知識經濟時代的
新力量。創業創新育成,5,7-9。
黃嘉敏;鄭聖群;黃愛倫;羅晶華(2008)兩岸IT產業智慧財產與研發策略-以研
華、方正爲例。政大智慧財產評論,6卷1期,第45 -98頁
許傳華(2006) 構築IT企業知識產權籬笆,上海信息化,第32-35頁
李昂杰(2003) 淺介「技術標準制定」與「專利聯盟」之交錯,科技法律透析, 第15卷第8期,第4-9頁
黃新宗;劉美芳;李國賓 (2010)中小企業法律風險之探討,全球管理與經濟,第6卷1期,第70 -83頁
吳松齡(2005)創新管理。台北市:五南書局
楊志海;陳忠榮(2002) 研究發展,專利與生產力-台灣製造業的實證研究,經濟論文叢刊,第30卷1期,第27-48頁劉正田;林修葳;金成隆(2005)創新價值鏈之路徑分析:金業研發投資成效之實證
研究,管理評論,24卷4期,第29-56頁
司徒達賢(2009),不要用製造業的思維來看服務業的創新,《天下雜誌》
陳契盈(2000) 國立中央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 由專利資料分析我國之研發產出及
其關聯 碩士論文
沈玉瑛(2001) 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競爭策略與訂價策略配合對新產品績效
影響之研究 碩士論文
陳瑩真(2002) 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 技術創新類型與知識管理類型
之關係探討 碩士論文
莊立民(2002)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
台灣資訊電子業為例 博士論文
曾俊堯(2003) 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創新資本對經營績效與公司價值影響
之研究 博士論文
廖建智(2007)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國際化與技術創新─台灣
製造業與服務業廠商的驗證 碩士論文
邱韋瑞(2008)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影響創新廠商合作研發與
其策略因素之探討─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廠商的驗證 碩士論文
吳勝揚(2012)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創新活動與成果關係之探討
─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驗證 碩士論文
羅梅青(2011)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廠商合作研發策略與創新
失敗-台灣創新廠商之驗證 碩士論文
黃月盈(2010)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研究所 政府研發資助對廠商研發
績效之影響-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比較 碩士論文
大紀元2007年11月20日報導,施振榮:台灣產業對品牌投入嚴重不足
「台灣地區第二次技術創新調查報告」,國科會企畫處、經濟部技術處,民國98
年5月
「提升台灣產業形象之作法」,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民國101年6月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推動「品牌台灣發展計畫」業務簡介,民國98年12月
專利法 民國100年12月21日修正 全國法規資料庫
專利規費收費辦法修正條文 101年12月22日修正 全國法規資料庫
商標法 民國 100 年 06 月 29 日修正 全國法規資料庫
專利法修正總說明及條文對照表(三讀通過) 100年11月29日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認識專利 2013年版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http://www.tipo.gov.tw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網站
二、英文參考文獻
Acs & Audretsch (1988),” Innovation in Large and Small Fir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4), September,678-690
Bargatzky, T. (1989),” Innovation and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cultural system” In S.E. van der Leeuw & Torrence, R. (Eds.), What''s New? (pp. 16-32) Mass: Unwin Hyman Inc.
Betz, F. (1987), “Managing Technology: competing through new ventures,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research “, Prentice Hall
Daft, R.L. and Becker, S.W.(1978),”The innovative organization. Elsevier”, New York
Damanpour, F.& Evan, W.M.(198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problem of organizational lag”,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9:392-409
Damanpour, F.(1991),”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Meta-Analysis of Effects of Determinants and Moderators”
D. Czarnitzki, A.A. Toole(2011), “Patent protection, market uncertainty, and R&D investment”, 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93(1):147-159
Evan, W. M.(1966),” Organizational lag”. Human Organization, 25(Spring): 51-53
Griliches, Z. (1981), “Market value, R&D, and patents”, Economics Letters, Vol. 7, pp. 183-187
Griliches, Z.(1990),”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ol.4,28, pp.1661-1707
Hall, B. H., Jaffe, A. and Trajtenberg, M. (2000),”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A First Look”,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CB, UC Berkeley. Working Paper No. E01-304.
Mairesse, J. and S. Robin (2010),”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a Firm-Level Analysis
for French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Using CIS3 and CIS4 data(1998-2000 and
2002-2004), " Paris, France: CREST-ENSAE.
Michael L. Tushman and Philip Anderson(1986), “Technological Discontinu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
Pakes. A.(1985), “On Patents, R&D, and the Stock Market Rate of Retur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93, iss. 2, pp. 410-16
Phillips, R.(1997),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ustralian Manufacturing”, Staff Research Paper, Canberra
Rogers E. (1995),”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New York: The Free Press.
Tushman, Michael L. & Nadler, David (1986),”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Spring), 74-92,.
Wolfe, R. A. (1994),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Review, Critique and Suggested Research Direction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Yong Cao, Li Zhao, (2013) "Analysis of patent management effect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Balt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8 iss: 3, pp.286 -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