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獻
佚名 撰,宋綬,宋敏求同編 《宋大詔令集》,臺北市:鼎文,1972。 (漢)劉向,(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 《楚辭 十七卷》,中華書局聚珍仿宋版影印本,臺北:臺灣中華,1965。 (東周)韓非 《韓非子》,收入《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29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唐)張彥遠 《法書要錄》,收入《中國書學叢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 (宋)王柏 《魯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王應麟 《玉海》,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第946-950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宋)米芾 《書史》,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2007。 《寶章待訪錄》,收入《筆記小說大觀.八編》,臺北:新興出版社,1975。 (宋)呂中 《宋大事記講義》,收入《四庫全書珍本》,第146-147冊,臺北:臺灣商務,1971。 (宋)呂祖謙 《宋文鑒》,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第1353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宋)岳珂 《玉楮集》,收入《四庫全書珍本》,集部別集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 《桯史》,收入吳敏霞校注,《歷代名家小品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金佗粹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4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金佗續編》,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愛如生中國古籍資料庫。 《鄂王行實編年》,清明辨齋叢書本,愛如生中國古籍資料庫。 《愧郯錄》,收入《四部叢刊續編》,第368-37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 館,1966。 《寶真齋法書贊》,收錄於楊家駱編,《藝術叢編第一集》第二十四冊,臺 北市:世界書局,1962。 (宋)岳珂編;王曾瑜校注 《鄂國金佗粹編續編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9。 (宋)洪邁 《夷堅志》,收入《續編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宋)朱熹 《晦庵題跋》,收入於《宋人題跋》,下卷,臺北:世界書局,1992。 (宋)朱熹撰;黎靖德輯 《朱子語類》,合肥:黃山書社,2008。 (宋)朱熹著;劉永翔、朱幼文校點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上海古籍,2002。 (宋)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收入《文津閣四庫全書》,第321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宋)吳自牧 《夢梁錄》,收入《叢書集成初編》,第3219-322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 (宋)吳泳 《鶴林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 (宋)李燾 《續資治通鑑長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4-322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董史 《書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4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徐鹿卿 《清正存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8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必大, 《文忠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2-110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孚 《蠹齋鉛刀編》,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4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密 《雲煙過眼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1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齊東野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5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南 《山房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9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煇 《清波雜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9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周應合 《景定建康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89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桑世昌 〈蘭亭考〉,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82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袁燮 《絜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7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4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陳傅良撰、曹叔遠編 《止齋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陳騤 《南宋館閣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5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南宋館閣續錄》,收入《叢書集成續編》,第42冊,上海:上海書店,1994。 (宋)黃伯思 《東觀餘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曹士冕 《法帖譜系》,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82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陸游撰、陸子虛編 《劍南詩藁》,收入《四部備要》,第550-555冊,臺北:臺灣中華,1965。 《渭南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62-116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費袞 《梁谿漫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4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葉夢得 《避暑錄話》,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樓鑰 《攻媿集》,收入《四部叢刊初編》,第241-245冊,上海:上海商務,1936。 (宋)鄧椿 《畫繼》,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1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翟耆年 《籀史》,收入《守山閣叢書》,第16冊,臺北:藝文,1968。 (宋)趙彥衛 《雲麓漫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4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趙蕃 《乾道稿.淳熙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55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趙構 《思陵書畫記》,收入於《中國書畫全書》,第2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2。 《翰墨志》,收入《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宋)熊克 《中興小紀》,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1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皇朝中興紀事本末》,北京市:北京圖書館,2005。 (宋)劉克莊 《後村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8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劉宰 《漫塘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70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蔡絛 《鐵圍山叢談》,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37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蘇軾 《東坡全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107-1108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宋)釋文瑩 《湘山野錄》,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2007。 (元)佚名 《宋史全文》,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30-331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元)脫脫 《宋史》,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80-288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元)徐碩 《至元嘉禾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491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元)俞希魯 《至順鎮江志》,收入《宋元地方志》,臺北:大化書局,1980。 (元)夏文彥 《圖繪寶鑑》,收入《畫史叢書》,第2冊,臺北市:文史哲,1974。 (明)汪砢玉 《珊瑚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明)范大澈 《范氏碑帖紀證》,台北:學海出版社,1977。 (明)范明泰編 《米襄陽外紀》,收入《中國歷史名人別傳錄》,北京:學苑出版社,2007。(明)馮琦原編,陳邦瞻增輯 《宋史紀事本末》,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353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明)張丑 《真蹟日錄》,台北:臺灣商務,1972。 (明)廖道南 《楚紀》,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第47-48冊,臺南縣:莊嚴文化,1996。 (清)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彙考》,臺北:臺灣商務,1983。 (清)永瑢 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臺灣商務,1965。 (清)容庚 《叢帖目》,第1-3卷,臺北市:華正,1984。 (清)李慈銘撰,由雲龍輯 《越縵堂讀書記》,第1-3冊,北京:中華書局,2006。 (淸)徐松原輯,陳援庵等編 《宋會要輯稿》,臺北市:世界書局,1964。 (清)程文榮 《南村帖考》,臺北:學海出版社,1977。 (淸)嵇曾筠等監修,沈翼機等編纂 《浙江通志》,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19-52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清)黃虞稷 《千頃堂書目》,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76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清)郝玉麟等總裁,鲁曾煜總辑,林子雄、沈娜、梁笑玲點校 《廣東通志》,收入《海南地方志叢刊》,海口市:海南出版社,2006。 (清)錢泰吉 《甘泉鄉人稿》,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第1519冊,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清)厲鶚 《宋詩紀事》,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484-1485冊,臺北:臺灣商務,1983。
近人著作
中國法帖全集編集委員會編 2002 《中國法帖全集》,第十二冊,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 王心悅 1998 《陸游與范成大的書法研究—兼論宋金的蘇黃米傳統》,國立臺灣大學 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文娟 2010 〈岳珂《宮詞》百首總論〉,《文教資料》,第21期,頁10-12。 王天晴、李雪萍 2001 〈聶子述和他輯刻的《宋拓鬱孤臺法帖》〉,《撫州師專學報》,第20卷 第4期(2001.12),頁19-21。 王水照、熊海英 2009《南宋文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1 〈《蘭亭序》重要版本簡說〉,《蘭亭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王壯弘 1987 《帖學舉要》,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王裕民 1997 〈宋朝三省官印初探〉,《周越墨跡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宮博物院》,台 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49-150。 1997 〈北宋錢氏家族的收藏〉,《周越墨跡研究¬-你不知道的故宮博物院》, 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109-119。 王連起、薛永年主編 2010 《米芾書法全集》,1-31冊,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王連起 2011 〈《蘭亭序》重要版本簡說〉,《蘭亭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頁 414-416。 王嵐 2003 《宋人文集編刻流傳叢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王瑞來 1984 〈岳珂生平事迹考述〉,《文史》,第23輯,頁111。 王靖憲 2002 〈記宋《群玉堂帖》〉,收錄於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七 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1-11。 王耀庭 2011 〈宋高宗書畫收藏研究〉,《故宮學術季刊》,第29卷第1期,頁1-48。 中田勇次郎 1971〈米芾著書所見法書考〉,《中國書論集》,東京:二玄社,頁217-218。 1982 《米芾》,東京:二玄社。 尹旭 1989 〈《宣和書譜》的書法美學思想〉,《固原師專學報》,第4期,頁 64-70。 牛克誠 2005 〈宣和御府印格式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期,頁53-76。 方建新 1999 〈宋代大藏書家葉夢得的藏書活動及其對圖書事業的貢獻〉,載黃建國、 高躍新主編,《中國古代藏書樓研究》,北京:中華書局,頁292-301。 方愛龍 2000 〈作品考釋.趙構〉,《中國書法全集.40 》,北京:榮寶齋出版社,頁251。 2008《南宋書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水賚佑編 1993《黃庭堅書法史料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0 〈宋代《蘭亭序》之研究〉,收於華人德、白謙慎主編《蘭亭論集》,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頁175-185。 水賚佑主編 2001 《中國書法全集 宋遼金編:黃庭堅》,北京:榮寶齋。 水賚佑 2001《宋代帖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石明慶 2006 《理學文化與南宋詩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石慢著,曾藍瑩翻譯 1992 〈克盡孝道的米友仁-論其對父親米芾書跡的搜集及米芾書跡對高宗朝 廷的影響〉,《故宮學術季刊》,第9卷第4期(夏季),頁89-126。 包偉民 2009 〈評Patricia Buckley Ebrey, Maggie Bickford,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北京大學學報》,第二期(V.46),頁115-120。 衣若芬 2001 〈書畫亦皆精絕—歷代對蘇軾書畫的評價〉,《蘇軾研究史》,南京:江 蘇教育出版社,頁471-499。 朱迎平 2000 〈宋代題跋文的勃興及其文化意蘊〉,《文學遺產》,第4期,頁84-93。 朱惠良 1985 〈南宋皇室書法〉,《故宮學術季刊》,第2卷第4期,頁17-52。 朱隽嘉 2004〈岳珂行實考述〉,收錄於龔延明、祖慧主編,《岳飛研究 第五輯》,北 京:中華書局,頁353-361。 朱寅 2010 《岳珂著述研究》,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2010 〈《寶真齋法書贊》所見南宋書法交易方式〉,《雞西大學學報》,第1 期,頁75-76。 2010 〈岳珂佚書考〉,《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 頁41-43。 朱寅、龔維政 2010 〈岳珂所交方外友人考〉,《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頁 153-155。 2010 〈岳珂所交僧道和術士考〉,《大慶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頁 100-102。 朱寅、張金銑 2010 〈岳珂所交作家考〉,《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7期,頁75-78。 伊沛霞 2004 〈宮廷收藏對宮廷繪畫的影響:宋徽宗的個案研究〉,《故宮博物館院 刊》,第3期,頁105-113。 仲威 2002 〈《紹興米帖》卷九〉,載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五冊》, 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28-31。 2002 〈宋拓孤本《鬱孤臺法帖》〉,收入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 第七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12-16。 2002 〈宋拓孤本《寶晉齋法帖》考〉,收入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 集.第十一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1-9。 寺地遵著,劉靜貞、李今芸譯 1995 《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臺北:稻禾出版社。 何忠禮 2008 《南宋政治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文以 1996 〈宋代名臣檔案匯編編纂述略—岳珂與《鄂國金佗稡編》、《鄂國金佗續 編》〉,《鄭州大學文博學院》,第3期,頁46-48。 李安 1973 〈岳珂的事蹟與著作〉,《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5期,頁57-70。 1984 《岳飛行實與岳珂事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志鵬、殷時學 2002 〈岳飛後裔蹤跡尋略〉,《中原姓氏》,第2期,頁42。 余英時 2004 《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北京:生活、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 余莎米 2008 《岳珂生平著述考》,北京大學碩士論文。 余紹宋 1932 《書畫書錄解題》,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余輝 2008 《畫裡江山猶勝—百年藝術家族之趙宋家族》,臺北:石頭出版社。 吳天放 2010 〈北宋 “宣和裱”裝潢藝術初探〉,《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3期, 頁23-26。 吳國豪 1998 《宋高宗書史地位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伯琴 1976 〈宋代西北邊境的榷場〉,《大陸雜誌》,第6期,頁13-21。 沈松勤 2005 《南宋文人與黨爭》,北京:人民出版社。 宋淑湘 2004 《岳珂《寶真齋法書贊》研究》,吉林大學碩士論文。 何傳馨主編 2010 《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書畫卷》,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伯亭主編 2006 《大觀:北宋書畫特展》,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林志鈞 1962 《帖考》,臺北:華正書局。 林業強 2002 〈宋拓《英光堂帖》考—兼論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第三卷〉,收入啓 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十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 頁7-35。 岳瑞霞 2002 《岳飛和他的後裔們》,北京:新華書店。 故宮博物院編 2011 《蘭亭圖典》,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洪再新 1985 〈沈括的書畫收藏與鑒賞〉,《沈括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頁 285-296。 施安昌 2002 〈故宮博物館藏宋拓《英光堂帖》(吳榮光舊藏)〉,收錄於啓功、王靖 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十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36-41。 2002 〈今存《姑孰帖》說〉,收錄於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第 十二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1-3。 2002 〈宋拓真本《松桂堂帖》〉,收錄於啓功、王靖憲主編《中國法帖全集. 第十二冊》,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頁4-9。 侯怡利 2002《北宋私人書畫收藏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8〈宋高宗賜岳飛手敕〉,《故宮文物月刊》,第300期(3月),頁10-11。 姜錫東 2007 〈岳飛被害與昭雪問題再探〉,《鄭州大學學報》,第40卷第2期,頁 125-133。 徐邦達 1981 〈宋金內府書畫的裝裱標題藏印合考〉,《美術研究》,第1期,頁83-85。 2005 《古書畫過眼要錄》,北京:紫禁城。 徐森玉 1961 〈鬱孤臺帖與鳳墅帖〉,《文物》,第8期,頁7-10。 徐無聞 1990〈成都西樓蘇帖初箋〉,《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 期,頁105-118。 容庚 1961 《澄清堂帖考》〉,《文物》,第8期,頁11-16。 1984 《叢帖目》,臺北:華正書局。 孫慰祖 2003 〈新收《閣帖》所見兩宋印跡考〉,《淳化閣帖最善本》,上海:上海博 物館,頁48-55。 金榮權 2009 〈關於〈楚辭.大招〉的幾個問題〉,《中國楚辭學》,第1期,頁313-331。 凌麗萍 2007 《宋代論書詩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啓功 1999 〈萬歲通天帖考〉,收入《啓功叢稿—論文卷》,北京:中華書局,頁57-68。 啓功、王靖憲主編 2002 《中國法帖全集.淳化閣帖》,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 2002 《中國法帖全集.大觀帖》,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 梁江 2003 〈宋元宮廷秘藏書畫撮要〉,《美術觀察》,第12期,頁84-86。 2009 〈兩宋時期的書畫收藏〉,《中國書畫》,第10期,頁4-8。 張其凡、陸勇強主編 2000《宋代歷史文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張彥生 1987 《善本碑帖錄》,北京:中華書局。 張怡,楊東建 2012 〈影響蘇軾書法在南宋傳播的原因探析〉,《新余學院學報》,2012年04 期,頁65-67。 張珺 2008 《由紹興御府書畫式看南宋宮廷書畫裝潢》,中央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 文。 張臨生 2011 〈畢良史—一個宋代古董商傳奇的一生〉,《中國美術研究年度報告 2010》,北京:人民出版社。 張邦煒 2001 〈靖康內訌解析〉,《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頁69-82。 2005 《宋代政治文化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許忠陵 1988 〈米芾鑒藏書畫小議〉,《書法叢刊》,第15期,頁91-92。 許雅惠 2010 〈評Patricia B. Ebrey, 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新史學》,第21卷第3期,頁241-248。 2010〈南宋金石收藏與中興情結〉,《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第31 期,頁1-60。 莫家良 2001 〈南宋刻帖文化管窺〉,《中國碑帖與書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2011 〈南宋書家的北宋情結〉,《故宮學術季刊》,第28卷第4期,頁59-94。 陳志平 2006 〈黃庭堅書帖考〉,收入《黃庭堅書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頁264-309。 陳芳妹 2008 〈金學、石刻與法帖傳統的交會〉,《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 刊》,第24期,頁67-146。 陳翌偉 2010 〈浙江省博物館藏《姑孰帖》〉,《東方博物》,第4期,頁73-81。 陳建平 2004 〈論宋代內府的鑒藏印〉,《書法》,第2期,頁26-29。 曹寶麟 1992《中國書法全集.宋遼金篇:米芾卷》,北京:榮寶齋。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79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第十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傅申 1981 〈宋代皇室と金人書法〉,《歐米收藏中國法書名蹟集》,東京:中央公 論社,第2冊,頁127-133。 2004 《書史與書蹟—傅申書法論文集(二)》,臺北:歷史博物館。 傅合遠 1993〈宋代書法美學思想的 “尚意”特徵〉,《文史哲》,第1期,頁72-76。 程章燦 2004 〈《桯史》「稼軒論詞」條評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1期,頁25-28。 黃君 2005 〈宋刻孤本《鬱孤臺法帖》山谷書蹟研究〉,收入《山谷書法鈎沉錄》,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頁33-50。 2005 〈宋刻《鳳墅帖》黃庭堅手札十種〉,收入《山谷書法鈎沉錄》,南昌: 江西教育出版社,頁51-58。 黃寬重 2011 〈串連歷史記憶,形塑家族傳承-以樓鑰及其族人的書畫文物蒐藏與書 籍刊刻為例〉,《故宮學術季刊》,第28卷第3期,頁39-60。 馮震 2011〈缺位與還原:薛紹彭書壇地位的再認識〉,《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第1 期,頁87-90。 曾棗莊等 2001 《蘇軾研究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賀小敏 2012 〈從論書詩和書畫題跋管窺南宋書法思想的變遷〉,《大眾文藝》,第15 期,頁129-130。 彭慧萍 2005 〈兩宋宮廷書畫儲藏制度之變:以秘閣為核心的鑒藏機制研究〉,《故宮 博物院院刊》,第1期,頁12-40。 2008 〈存世書畫作品所鈐宋代 “尚書省印”考〉,《文物》,第11期,頁 77-93。 2009 〈兩宋 “尚書省印”之研究回顧暨五項商榷〉,《故宮博物院院刊》,第1 期,頁44-59。 楊加深 2004 〈北宋 “書法四大家”的組成及排序問題考〉,《甘肅社會科學》,第2期, 頁46-49。 楊世利 2007 〈論北宋詔令中的內降、手詔、御筆手詔〉,《中州學刊》,第6期,頁 186-188。 楊春曉 2002 〈米芾與書畫鑒定〉,《美術研究》,第4期,頁9-12。 2005 〈滿船書畫同明月:米芾書畫收藏研究〉,《故宮學刊》,第2期,頁37-61。 馬宗霍 1965 《書林藻鑑》,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臧嶸 1980 〈《金佗粹編》的作者—岳珂二三事〉,《文獻》,第1期,頁195-200。 劉九庵 1995 〈宋代書畫鑑賞收藏家向水小考〉,《故宮博物院七十年論文選》,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頁524-526。 劉正成主編 1991 《中國書法全集 宋遼金編:蘇軾》,北京:榮寶齋。 劉銘恕 1975〈宋代陷北之美術考古家畢少董〉,《美術叢書》,第27冊,臺北:藝 文印書館,頁183-223。 葉子 2005 《中國書畫鑑藏通論》,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潘光晟 1983 〈記文徵明手書滿江紅〉,《故宮文物月刊》,第8期(11月),頁48-51。 潘美月 1980 《宋代藏書家考》,臺北:學海出版社。 蔣文光 1981〈宋拓《澄清堂帖》卷十一考略〉,《中國歷史文物》,頁89-91。 鄧小南 2012 〈書畫材料與宋代政治史研究〉,《美術研究》,第3期,頁14-23。 鄧廣銘 1993 〈略論辛棄疾及其詞.後記〉,收於(宋)辛棄疾 撰,鄧廣銘 箋注, 《稼軒詞編年箋注》。 鄭瑤錫 1976 〈宋高宗的書法藝術〉,《藝術家》,第15期,頁133。 1990 〈宋代書法傳統的守護神—談宋人吳說之書法及其定位〉,《故宮文物 月刊》,第85期,頁484-497。 蔡鴻茹 2002 〈關於宋拓本《西樓蘇帖》(《東坡蘇公帖》)〉,載啓功、王靖憲主編《中 國法帖全集.第六冊》,武漢市:湖北美術出版社,頁1-10。 穆棣 2000 〈「紹興裝」研究暨其應用舉例〉,《中國書法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杭州:西泠印社,頁190-197。 2000 〈歐陽詢〈夢奠帖〉中「御府法書印記考」兼及紹興御府書畫式典型案 例剖析〉,《中國文物世界》180期,頁18-32。 叢文俊 2006 〈中國古代書法論著的文體—文學描寫與書法研究〉,《書法研究》,第6 期,頁1-28。 魏可欣 2006 〈從尚意到復古:趙孟堅書法風格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 羅啟倫 2010 〈創意師古—元代書法復古下的篆書發展與諸問題〉,國立臺灣大學藝 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蟫勘 1986 〈鬱孤臺帖與聶子述〉,《藝林叢錄》,第八輯,台北:谷風出版社,頁 52-57。 顧志興 1987 《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盧輔聖 主編,崔爾平、江宏 副主編 1992 《中國書畫全書》,第2冊,上海市:上海書畫出版社。 盧慧紋 2008 〈薛紹彭書法分期與相關問題〉,《開創典範:北宋的藝術與文化研討會 論文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塚本麿充 2006 〈『海外書』小論:北宋三館秘閣の文物收集の史的意義と、美術につ いての一考察〉,《大和文華》,第115期,頁25-40。 2011 〈皇帝の文物と北宋初期の開封(上)啓聖禅院、大相国寺、宮廷をめ ぐ〉,《美術研究》,第404期,頁173-208。 2012 〈皇帝の文物と北宋初期の開封(下)啓聖禅院、大相国寺、宮廷をめ ぐ〉,《美術研究》,第406期,頁391-416。 藤原有仁 1985 〈蘇易簡とその一族〉,《中田勇次郎先生頌壽記念論集》,東京:平凡 社,頁203-228。 Ebrey, Patricia Buckley and Bickford, Maggie 2006 Emperor Huizong and late Northern Song China: the politics of culture and the culture of politic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Ebrey, Patricia B. 2008 Accumulating Culture: The Collections of Emperor Huizong.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Haeger, John Winthrop原著;陶晉生等翻譯, 1995 《宋史論文選集》,臺北:國立編譯館。 Ho Chuan-hsing 1996 "The Revival of Calligraphy in the Early Northern Sung", Arts of the Sung and Yuan,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 pp. 59-86. Ledderose, Lothar 1979 Mi Fu and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Chinese Calligraph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中譯〕雷德侯著,許亞民譯,畢斐校,《米 芾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杭州市:中國美術出版社,2008。 Lee Hui-shu 2004 “The Emperor’s Lady Ghostwriters in Song-dynasty China,” Artibus Asiae, vol. LXIV, no. 1, pp. 61-101. Murray, Julia K. 1981"Sung Kao-tsung, Ma Ho-chih, and the Mao ‘Shih’ Scrolls: Illustrations of the Classic of Poetry", Ph. D. disserta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6 "The Role of Art in the Southern Sung Dynastic Revival." Bulletin of Sung-Yuan Studies, 18 , pp.41-59. 1989 “Sung Kao-tsung as Artist and Patron: The Theme of Dynastic Revival, ” in Chu-tsing Li ed., Artists and Patrons: Some Social and Economic Aspects of Chinese Painting,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p. 27-35. 1993 Ma Hezhi and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Book of Od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Nair, Amy 1994 “The Engraved Model-Letters Compendia of the Song Dynas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irental Society, vol. 114, no.2 (April-June), pp.109-225. Weitz, Ankeny 1994 “Collecting and Connoisseurship in Early Yuan China; Zhou Mi’s YunYan Guoyan Lu, ” Ph.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