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英文書目:
BERNARD‚Ceysson,Sculpture: the great tradition of sculpture from the fifteenth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USA,Rizzoli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1987
CARLOTTE, Mullins. Tate Modern Artists: Rachel Whiteread . London: Tate Publishing. 2004.
CAUSEY, Andrew. Sculpture since1945.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CHATER, Peter. Rachel Whiteread : plaster sculptures. New York : Luhring Augustine Gallery ; London : Karsten Schubert Ltd., 1993.
Edited by LINGWOOD, James. Rachel Whiteread : House, London: Phaidon Press. 1995.
FRIED, Michael. Art and Objecthood Essays and Review,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Gabriella Le Grazie and Vencenzo. Rachel Whiteread : British Pavilion, XLVII Venice Biennale. London : British Council. 1997.
WHITEREAD, Rachel; organized by DENNISON, Lisa with HOUSER, Craig. Rachel
Whiteread : transient spaces . New York: Guggenheim Museum Publications, 2001.
WHITEREAD, Rachel exh. cat., essays F. Bradley and others. Rachel Whiteread : Shedding Life, Liverpool: Tate, 1996–7.
SYLVESTER, David, BRAGG, Melvyn, and RAEBURN, Michael. Vision: 50 Years of British Creativity. A Celebration of Art,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Lodon: Thames & Hudson Ltd. 1999.
Uta Grosenick. WOMAN ARTISTS in the 20th and 21th century ,TASCHEN. 2001
英文期刊:
ALISON‚ Ferris‚"Disembodied spirits: spirit photography and Rachel Whiteread's Ghost"‚ Vol. 62, No. 3‚Art Journal‚(Autumn, 2003)
中譯書目 :
ARNHEIM, Rudolf 著,李長俊譯。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 台北市 : 雄獅
圖書公司, 1976 。
ALLAN G. Johnson 著,《見樹又見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 譯。台北:
群學,2001
BACHELARD, Gaston著,龔卓軍、王靜慧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2003。
BEN Highmore 著,日常生活與文化理論導論,王志弘 譯。北京:商務
印書館,2008
CHADWICK, Whitney著,李美蓉譯。女性,藝術與社會。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CATHERINE Grout著,姚孟吟譯,《藝術介入空間:都會裏的藝術創作》,台北市:遠流,2002
Douwe Draaisma,喬修峰,《記憶的隱喻,心靈觀念史》廣州 : 花成出版社,2009
EDWARD Lucie-Smith著,李長俊譯,《二次大戰後的視覺藝術》,台北:大陸,1993
GREENBERG, Clement著,張心龍譯。藝術與文化。 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HENRI‚Bergson 著,《材料與記憶》,肖聿 譯,華夏,1999年
JEAN-LUC Chalumeau著,陳英德、張彌彌合譯,《西方當代藝術史批評》,台北:藝術家,2002
MARY Warner Marien ‚William Fleming著,宋協立譯,《藝術與觀念(上)》,北京;北京大學出社,2008
SHILAIN, Leonard, 著,張文毅、鄭天、王池英譯。藝術與物理:空間時間與光之平行觀。台北縣:成信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READ, Herbert 著,漢寶德譯。雕刻的藝術。台北市:大中國圖書公司。1962。
READ, Herbert 著,李長俊譯。現代雕塑史。 台北市:大陸書店,1972。
KRAUSS, Rosaline E. 著,連德誠譯。前衛的原創性。 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ROBERT Sokolowski著,現象學十四講。李維倫 譯。臺北:心靈工坊,2004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創造.視覺與造形心理。台北市:北市美術館,1991。
李美蓉。雕塑-材料、技法、歷史。臺北市:北市美術館。1994。
侯宜人。自然.空間.雕塑。 台北市::亞太圖書。1994。
靜觀其變 英國現代雕塑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2001。
遙望羅丹-觀念、媒材、空間的沉思。台北市:北市美術館。1995。
廖炳惠編著,《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市,麥田,2003
中文期刊與論文
莊育振(2001)。封存未來歷史的紀念碑—記瑞秋•懷特雷2001年個展。今藝術,第107期。台北:典藏藝術。陳永賢(2001)。查法噶爾廣場上的新紀念碑—談懷特瑞德(Rachel Whiteread)雕塑作品。藝術家雜誌,第318期。台北:藝術家。
陳寬育(2010)。日常感與藝術操作-關於無聊、檔案、幻想與物件的幾個紛雜思考。藝術家雜誌,第427期。台北:藝術家。
蒲浩明撰,《寂寞的布朗庫西》,台北:市立美術館現代美術雙月刊 第97期
蔡雨辰,《記憶的虛實與展演--從Christian Boltanski的《D家庭相簿》談起》,藝議份子,2007
林蕙玟,《具變動力量的集體性文化資產:論標注性事件紀念物之紀念性意涵》,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南,2008
黃慕怡,《雕塑中的負空間與失序性:瑞秋.懷特雷的作品研究》國立師範大學
美術史研究所 碩士論文,台北,2008
蔡佩桂 ,《唐納 •賈德藝術中的曖昧與深度》,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