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6: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弘鈞
研究生(外文):Wu, Hung-Chun
論文名稱:馬王堆帛書《式法》書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Mawangdui Silk Texts Shih Fa Calligraphy
指導教授:林進忠林進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Chin-Chung
口試委員:林隆達李文珍
口試委員(外文):Lin, Long-DarLi, Wen-Jen
口試日期:2013-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書畫藝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3
中文關鍵詞:帛書馬王堆帛書《式法》楚系文字書法藝術
外文關鍵詞:Silk TextsMawangduiSilk Texts Shih FaChu State Vulgar WritingCalligraphy Ar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帛書,可說是一種將文字書寫於絲織品上的書籍形式。它是紙張尚未發明之前重要的書寫載體。自1942年湖南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帛書後,1973年又再次從湖南長沙市東郊五里牌外馬王堆三號墓中出土了大批的帛書,這不僅震驚中外學術界,也對中國文字歷史發展的書跡文獻再添一筆。根據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一件紀年木牘,可以斷定該墓下葬的年代是漢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這說明這些帛書在地下至少已經埋藏將近兩千一百多年了。而在這些帛書篇章其中,帛書《式法》是少數一篇殘破最為嚴重且目前尚未完全公佈的一篇。但雖然如此,由於此篇帛書中除了以秦文字為書寫主體外,卻包含有大量的楚文字等相關運用,這基本上是目前出土諸多漢墓簡牘帛書中少有的現象。

  本論文先透過探討帛書《式法》的文字特質,包含楚系文字與其文字部件結構運用;假借字與異體字等,對該篇帛書文字運用作理解後,進而針對書法藝術的角度作全面的論述,有文字主要筆畫特徵、文字造形、佈陳章法與「飾化」文字等部分。然而,從現有的文獻資料可以發現,帛書《式法》的抄本與抄手之間,它是對該帛書有著影響的因素之一。再說,從東周開始篆書逐漸「隸化」和其時代的書寫用具與載體之相關問題,也是形成今天所見帛書《式法》的呈現因素。以上探討將於本論文逐一析論。

Silk texts is one of the forms that written words on silk. The importance of silk texts is they can represent the writing before the paper was invented. Since 1942 Chu Silk Manuscript discovered in Chu tomb from Zidanku in Changsha, and in 1973 more silk manuscript was discovered near Zidanku east, Mawangdui tomb number 3, these discoveries not only astonished the academic circle but also gave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writing phenomenon back then. According to a dated wooden slip from Mawangdui tomb, we can know it was buried around Emperor Wen of Han Houyuan twelve years(168 BC). This means these slips have been buried underground for at least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Among these slips, Shih Fa is one of the most damaged and has not been fully published. However, not merely does Shih Fa has Qin State vulgar writing in it but also it has plenty of words that are related to Chu State vulgar writing. This phenomenon is rarely seen on other silks, bamboo or wooden slips.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the character quality of Shih Fa, including Chu State vulgar writing and its structure, phonetic loan words and variant words. Furthermore, this study is to comprehend the application of silk texts and to discuss the tex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lligraphy arts, including the character, forms and decorative words. Nonetheless, from the documents that were discovered today, the transcript of Shih Fa and the person or people who written it can also be a main affection to its display. Moreover, since East Chou dynasty, Shih Fa is highly related to seal script, proto- clerical, writing tools and carriers. This study is going to discuss these issues thoroughly from different point of view.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次................................Ⅲ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內容..........................4
第四節 主要引用資料分析......................8

第二章 帛書《式法》背景概述
第一節 帛書《式法》出土現況....................14
第二節 帛書《式法》名稱演變....................18
第三節 帛書《式法》文字內容....................22
第四節 帛書《式法》時代背景....................28

第三章 帛書《式法》文字特質
第一節 楚系文字與其文字部件結構運用................31
第二節 通假字現象.........................37
第三節 異體字現象.........................40

第四章 帛書《式法》藝術風格析論
第一節 帛書《式法》文字主要筆畫特徵...............44
第二節 帛書《式法》文字造形...................60
第三節 帛書《式法》章法佈局...................72
第四節 帛書《式法》「飾化」文字淺析................91

第五章 帛書《式法》其它相關問題
第一節 抄本與抄手的問題.....................98
第二節 帛書《式法》文字「隸化」問題...............106
第三節 帛書《式法》的書寫工具與載體...............131

第六章 總結..........................140

◎附圖..............................145
◎參考書目............................183

◎參考書目
(一)專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
◎ 中國書法院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書法史論叢書.文集 簡帛書
法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9年4月。
◎ 王曉光,《秦簡牘書法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10年11月。
◎ 西林昭一、陳松長,《新中國出土書跡》,文物出版社,2009年。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中華書局,1987年。
◎ 李萍,《書法經緯》,華正書局,1991年。
◎ 李生龍,《墨子讀本》,三民書局,2000年8月。
◎ 李建毛,《楚漢簡帛書典》,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1月。
◎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7月。
◎ 谷谿,《中國書法藝術 第一卷 先秦》,新華書局,2003年6月。
◎ 宋鎮豪,《中國美術分類全集 中國書法全集 第1卷 先秦秦漢》,文物出
版社,2009年1月。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蘭臺書局,1970年10月。
◎ 胡朴安,《文字學常識》,中華書局,2010年1月。
◎ 徐無聞,《甲金篆隸大字典》,四川辭書出版社,2005年8月。
◎ 徐無聞,《徐無聞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 唐金嶽,《馬王堆帛書書法大字典》,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
◎ 容庚主編,《金文編》,中華書局,2007年9月。
◎ 陳松長,《馬王堆帛書藝術》,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
◎ 陳松長,《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 陳道義,《書法.裝飾.道古代漢字書法裝飾之道》,文物出版社,2009年7
月。
◎ 郭其家,《中國古代學校》,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5月。
◎ 啟功,《古代字體論稿》,文物出版社,1964年7月。
◎ 陳宗達,《說文解字通論》,北京出版社,1981年10月。
◎ 許進雄,《簡明中國文字學》,中華書局,2009年2月。
◎ 黃文杰,《秦至漢初簡帛文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08年2月。
◎ 傅舉有、陳松長,《馬王堆帛漢墓文物》,湖南出版社,1992年。
◎ 黃惇,《秦漢魏晉南北朝書法史》,江蘇美術出版社,2009年。
◎ 湯餘惠,《戰國文字編》,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 喻燕姣,《湖湘帛書書法選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12月。
◎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墓地整理小組,《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
年。
◎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1988年。
◎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2007年6月。
◎ 趙平安,《隸變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3月。
◎ 楊寬,《戰國史》(1997年增訂版),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10月。
◎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文物出版社,2001年12月。
◎ 熊公哲,《荀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9月。
◎ 劉勰,《文心雕龍》,明倫出版社,1970年9月。
◎ 劉國忠,《古代帛書》,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 鄭培亮,《一筆一畫-關於隸書的書寫狀態》,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11月。
◎ 錢存訓,《書於竹帛》,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3月。
◎ 謝冰瑩等,《新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2003年5月。
◎ 叢文俊,《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
◎ 羅樹寶,《圖說漢字書法五千年》,岳麓書社,2008年7月。

(二)期刊與單篇論文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一九九一年安陽後岡殷墓的發
掘〉,《考古》,1993年第十期。
◎ 池田知久撰,艾蘭、邢文編,〈關於《式法》的發言概要〉,《新出簡帛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4年12月。
◎ 吳弘鈞,〈簡帛書為官民書風辨-以戰國時期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書
畫藝術學系 書畫藝術學刊 第13期》,臺灣藝術大學,2012年12月。
◎ 李健民,〈陶寺遺址出土的朱書「文」字扁壺〉,《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
究中心通訊》第一期。
◎ 宋定國,〈鄭州小雙橋遺址出土陶器上的朱書〉,《文物》,2003年第五期。
◎ 林進忠,〈傳李斯刻石文字非秦篆書法實相—戰國秦漢篆隸書法演變的考
察〉,《藝術學》研究年報第四期,藝術家出版社,1990年3月。
◎ 林進忠,〈戰國中晚期秦文字的書法體勢辨析〉,《近百年出土書蹟國際學術研
討會論文集》,中華書道學會,2008年11月。
◎ 林進忠,〈古代文字書法制作背景的綜合研究例〉,《一九九三年書法論文
選集》,中華民國書法教育學會,1993年。
◎ 林進忠,〈馬王堆醫簡《十問》的書法字形淺探〉,《第一屆金石書法學術研討
會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1年6月。
◎ 林進忠,〈曾侯乙墓出土文字的書法研究〉,《出土文物與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中華書道學會,1998年10月。
◎ 河北省文管處,〈河北省平山戰國時期中山國墓葬發掘簡報〉,《文物》,1979
年第一期。
◎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帛書《式法》釋文摘要〉,《文物》,2000
年第7期。
◎ 陳松長,〈馬王堆帛書《式法》初論〉,簡帛研究文稿,線裝書局,2008年。
◎ 陳松長,〈帛書《陰陽五行》與秦簡《日書》〉,簡帛研究文稿,線裝書局,2008
年。
◎ 陳松長,〈帛書《陰陽五行》甲篇的文字識讀與相關問題〉,《簡帛研究文稿》,
線裝書局,2008年7月。
◎ 陳瑛,〈淺談「寄情人間」展兩方鳥蟲篆印〉,《故宮文物月刊(337期)》,國
立故宮博物院,2011年4月。
◎ 陳信良,〈秦漢墨跡文字演變的考察研究〉,《書畫藝術學刊第十二期》,國立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書畫藝術學系,2012年6月。
◎ 齊文濤,〈概述近年來山東出土的商周青銅器〉,《文物》,1972年第五期。
◎ 蔡運章,〈洛陽北窯西周墓墨書文字略論〉,《文物》,1994年第七期。
◎ 韓仲民,〈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概述〉,《文物》,1974年第9期。
◎ 鐘志成,〈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漢墓出土一套文書工具〉,《文物》,文物出版
社,1975年第九期。

(三)碩博士論文
◎ 王忠仁,《帛書《戰國縱橫家書》之書法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2009年
6月。
◎ 蕭世瓊,《馬王堆帛書文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年6月。

(四)圖版
◎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信陽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
◎ 西林昭一、陳松長,《新中國出土書跡》,文物出版社,2009年5月。
◎ 宋鎮豪,《中國美術分類全集 中國書法全集 第1卷 先秦秦漢》,文物出
版社,2009年1月。
◎ 山東省博物館,《山東金文集成》(上),齊魯書社,2007年6月。
◎ 翁志飛撰,中國書法院編,〈試論筆製與簡牘書風的內在關係〉,《中國藝術研
究院中國書法院書法史論叢書.文集 簡帛書法研究》,榮寶齋出版社,2009
年4月。
◎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撰,文物編輯委員會編,〈馬王堆帛書《式法》釋文
摘要〉,《文物》,文物出版社,2000年第7期,頁85-94。
◎ 陳松長,《馬王堆帛書藝術》,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年。
◎ 陳松長:《馬王堆陰陽五行甲篇》,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
◎ 喻燕姣,《湖湘帛書書法選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12月。
◎ 湖北省荊沙鐵路考古隊包山墓地整理小組,《包山楚簡》,文物出版社,1991
年。
◎ 渡邊隆男,《中国法書選1》,株式会社二玄社,1990年11月。
◎ 鄭培亮,《一筆一畫-關於隸書的書寫狀態》,榮寶齋出版社,2011年11月。
◎ 蘇士澍,《中國書法藝術 第二卷 秦漢》,文物出版社,2000年2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