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富源
研究生(外文):Fu-Yuan Chang
論文名稱: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及阻礙協商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on Martial Arts Participants
指導教授:黃志成黃志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Che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遊憩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9
中文關鍵詞:武術休閒阻礙阻礙協商
外文關鍵詞:martial artsleisure constraintsconstraints negotia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3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代人肥胖、代謝症候群等文明病出現,造成人們生活狀況的不便及生活品質的下降,而休閒、運動盛行,若能透過調查武術參與者休閒運動所遇的休閒阻礙及阻礙協商,來提升人們參與武術休閒,並降低人們在代謝疾病的發生率。基於本研究的動機與背景,提出研究目的,瞭解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參與行為休閒阻礙及阻礙協商之現況;及探討武術參與者之個人背景屬性及參與行為對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差異情形;以及探討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關係。研究方法則運用問卷調查、統計方法採用次數分配表、描述性統計、因素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及SEM。研究範圍為選擇台灣中部地區雲林縣、彰化縣、台中市有關的武術社團與協會、武術教授課程之參與者做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結果,武術參與者之不同個人背景屬性與休閒阻礙之間有顯著差異,其假設獲得大部分支持;武術參與者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對阻礙協商有顯著差異,其假設獲得大部分支持;武術參與者不同的休閒參與對休閒阻礙有顯著差異,其假設獲得大部分支持;武術參與者之不同休閒參與對阻礙協商有顯著差異,其假設獲得大部分支持。另外,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有顯著相關,其假設獲得支持。而以AMOS做結構方程式分析,休閒阻礙正向顯著影響阻礙協商,其假設獲得支持。

Modern obesity,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ther diseases of civilization appeared, causing inconvenience to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decreased, while leisure, sport popular, if participants in recreational sports martial ar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 encountered and impede negotiations to raise awareness participate in martial arts leisure and reduces people to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c disea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motivation and the background, is to understand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types of background, leisure constraints,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and the current statu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s; to explore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o ascertain if there a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t types of background and behavior, and to further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in the above research questions. The research method applies questionnaire;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employs 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actor analysis, one-way ANOVA, Pearson’s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EM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earch range covers such areas as Yunlin County, Changhua County and Taichung City in relation to their martial art clubs and associations.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focused on the participants taking courses of martial art in above areas.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background of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different types of background of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different type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and leisure constraints; different type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o ascertain, there are an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urthermore, martial art participants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are highly relate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are analyzed, leisure constraints highly positively influence the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All the hypotheses above are supported.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V
目錄.........................................VI
表目錄.......................................IX
圖目錄.......................................X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1
1.1.1 研究背景................................1
1.1.2 研究動機................................3
1.2 研究目的.................................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2.1 武術相關研究..............................4
2.1.1 武術發展概況.............................4
2.1.2 武術意涵及範圍...........................5
2.1.3 武術相關研究.............................7
2.2 休閒阻礙相關研究...........................8
2.2.1 休閒阻礙定義與類型........................8
2.2.2 休閒阻礙相關理論.........................12
2.2.3 休閒阻礙相關研究.........................14
2.3 阻礙協商相關研究..........................16
2.3.1 阻礙協商定義及衡量........................16
2.3.2 阻礙協商相關理論..........................16
2.3.3 阻礙協商相關研究..........................17
2.4 參與行為相關研究...........................19
2.4.1 參與行為之定義與衡量.......................19
2.4.2 參與行為相關研究...........................20
2.5 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相關研究..................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24
3.1 研究流程...................................24
3.2 研究架構...................................25
3.2.1 研究架構..................................25
3.2.2 概念性模型................................25
3.3 研究假設...................................26
3.4 研究範圍及限制..............................26
3.5 操作型定義..................................27
3.6 問卷設計....................................28
3.6.1 休閒阻礙量表................................28
3.6.2 阻礙協商量表 ................................29
3.6.3 參與行為量表................................30
3.6.4 個人背景屬性量表.............................32
3.7 抽樣設計.....................................33
3.8 統計方法.....................................34
3.8.1 次數分配表、描述性統計.........................34
3.8.2 信度分析....................................34
3.8.3驗證性因素分析................................34
3.8.4 t-test.....................................34
3.8.5單因子變異數分析...............................34
3.8.6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34
3.8.7結構方程模式..................................34
3.9 預試樣本之信度分析.............................35
3.9.1 休閒阻礙量表.................................35
3.9.2 阻礙協商量表.................................35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36
4.1 武術參與者描述性統計分析.........................36
4.1.1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資料分析...................36
4.1.2 武術參與者參與行為資料分析......................39
4.2 武術參與者信度分析..............................43
4.2.1 休閒阻礙信度分析...............................43
4.2.2 阻礙協商信度分析...............................44
4.3 武術參與者驗證性因素分析..........................46
4.3.1 效度檢定......................................46
4.3.2 測量模式......................................47
4.4 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50
4.4.1 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之描述性統計分析.................50
4.4.2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對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52
4.4.3 武術參與者參與行為對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63
4.5 武術參與者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78
4.5.1 武術參與者阻礙協商之描述性統計分析.................78
4.5.2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對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79
4.5.3 武術參與者參與行為對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90
4.6 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線性結構方程式分析......105
4.6.1 理論模式評估..................................105
4.6.2 理論模式適配度.................................107
4.6.4 假設關係之驗證.................................10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10
5.1 研究結論.......................................110
5.1.1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與參與行為之分析..............110
5.1.2 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分析.................111
5.1.3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與休閒阻礙、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111
5.1.4 武術參與者參與行為與休閒阻礙、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113
5.1.5 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關係分析......................116
5.1.6 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之影響分析......................117
5.2 建議...........................................118
5.2.1 管理意涵.......................................118
5.2.2 未來研究方向....................................119
參考文獻.............................................120
附錄一、預試問卷.......................................126
附錄二、正式問卷.......................................129
EXTENDED ABSTRACT............................................132
簡歷(CV).............................................139

表目錄
表 2 1 阻礙分類........................................11
表 2 3 阻礙三類型之程度結果彙整表.........................15
表 2 4協商三類型之程度結果彙整表..........................17
表 2 5阻礙與協商之背景因素列表............................22
表 2 6阻礙、協商之關係結果彙整表...........................23
表 3 1 休閒阻礙量表題項..................................29
表 3 2 阻礙協商量表題項..................................30
表 3 3 參與行為量表題項..................................31
表 4 1 武術參與者個人背景屬性之敘述性統計分析表..............38
表 4 2 武術參與者參與行為之敘述性統計分析表..................42
表 4 3 休閒阻礙信度分析表.................................44
表 4 4 阻礙協商信度分析表.................................45
表 4 5 潛在構面驗證性因素分析表............................47
表 4 6 休閒阻礙驗證因素分析結果表...........................49
表 4 7 阻礙協商二階驗證因素分析結果表........................49
表 4 8 休閒阻礙構面現況分析表..............................51
表 4 9 性別對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表...........................52
表 4 10 婚姻狀況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3
表 4 11 年齡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4
表 4 12 教育程度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5
表 4 13 主要職業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6
表 4 14 居住地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7
表 4 15 宗教信仰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8
表 4 16 個人平均月收入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59
表 4 17 每月平均休閒花費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0
表 4 18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對休閒阻礙差異分析總覽表................63
表 4 19 「是否加入武術社團」對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表..............63
表 4 20 「每週最常參與武術的時段」對休閒阻礙之差異分析表.........64
表 4 21 「每週參與武術的次數」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4
表 4 22 「一天中最常參與武術的時間」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5
表 4 23 「每次最常參與武術活動的時數」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66
表 4 24 「從事武術已有幾年的時間」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7
表 4 25 「主要同伴」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8
表 4 26 「至今共花費約多少錢」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69
表 4 27 「主要原因」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70
表 4 28 「參與武術相關活動的主要方式」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1
表 4 29 「主要資訊來源」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72
表 4 30 「參與武術相關的休閒活動之種類」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73
表 4 31 不同參與行為對休閒阻礙差異分析總覽表.................77
表 4 32 阻礙協商構面現況分析 ..............................79
表 4 33 性別對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表..........................80
表 4 34 婚姻狀況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0
表 4 35 年齡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1
表 4 36 教育程度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2
表 4 37 主要職業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3
表 4 38 居住地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4
表 4 39 宗教信仰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5
表 4 40 個人平均月收入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6
表 4 41 每月平均休閒花費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87
表 4 42 不同個人背景屬性對阻礙協商差異分析總覽表...............90
表 4 43 「是否加入武術社團」對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表.............90
表 4 44 「每週最常參與武術的時段」對阻礙協商之差異分析表........91
表 4 45 「每週參與武術的次數」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1
表 4 46 「一天中最常參與武術的時間」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2
表 4 47 「每次最常參與武術活動的時數」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3
表 4 48 「從事武術已有幾年的時間」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4
表 4 49 「主要同伴」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5
表 4 50 「至今共花費約多少錢」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6
表 4 51 「主要原因」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7
表 4 52 「參與武術相關活動的主要方式」對休閒阻礙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98
表 4 53 「主要資訊來源」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99
表 4 54 「參與武術相關的休閒活動之種類」對阻礙協商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表 100
表 4 55 不同參與行為對阻礙協商差異分析總覽表.................104
表 4 56 阻礙及協商之基本適配標準與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表.........107
表 4 57 結構模式之基本適配標準與模式內在結構適配度表...........108
表 4 58 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間之結構模式適配度摘要表.............109


圖目錄
圖 2 1 廣義及狹義之休閒阻礙圖...............................8
圖 2 2 休閒阻礙之六類型圖..................................10
圖 2 3 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關係圖..........................12
圖 2 4 休閒阻礙三因子......................................13
圖 2 5 休閒阻礙階層模型....................................13
圖 2 6 阻礙類型間的交互關係.................................17
圖 3 1 研究流程圖.........................................24
圖 3 2 研究架構圖.........................................25
圖 3 3 研究概念性模型......................................25
圖 4 1 武術參與者休閒阻礙與阻礙協商結構模式圖..................105
圖 4 2 武術參與者理論結構模式路徑係數與假設驗證圖...............109

丁嘉輝(2008)台北縣、市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玉璽(2006)以結構方程模式分析臺中教育大學學生休閒覺知自由、休閒阻礙、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建台(2011)台灣百年傳統體育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125,62-66。
王家(1990)太極拳祕笈,台南:王家出版有限公司。
王強、施季剛(1995)世界體育運動小百科,臺北市:浩園文化出版。
王鍵慰、徐美惠、黃素珍(2011)大專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蘭陽學報,10,74-80。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突破20萬人揪團響應「健康100 臺灣動起來」,上網日期:2012年10月25日,檢自http://health99.doh.gov.tw/Hot_News/h_NewsDetailN.aspx?TopIcNo=6261。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101年打造運動島計畫,臺北市。
江百龍、袁威(1996)武術的功能急議,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15,40-41。
朱朝煌、董旭英(2006)國立大學行政組織推動學生參與社團活動之研究-學生參與社團動機、阻礙因素與組織承諾之關聯性,國立成功大學。
汪茂鈞、李連宗(2007)台灣區軍事院校畢業生休閒參與之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復興崗學報,90,155-172。
巫昌陽、蔡季恬、王彩如、吳靜怡(2009)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女性運動休閒阻礙與需求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2,53-72。
李明榮(1998)國家休閒運動推廣計畫及未來策略,國立臺灣體育學院休閒系刊,1(7)。
李素馨、侯錦雄、林宗賢、黃章展、葉源鎰(2011)休閒遊憩行為,臺北市:華督文化。
李章仁、黃旭怡(2009)氣功教練因應氣功休閒運動參與者之阻礙之探討-以中華妙空導引武術協會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3,37-48。
李錦東、張峻嘉(2009)台中縣外埔鄉老農休閒偏好與休閒阻礙,鄉村旅遊研究,3(2),65-85。
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敏瑜(2012)新竹市私立雙華健身俱樂部顧客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育達商業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明蒼、林原勗(2010)大學生休閒阻礙模式之建構與驗證,致遠管理學院學報,1,237-260。
吳崇旗、謝智謀、王偉琴(2006)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主觀幸福感之線性結構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休閒運動期刊,5,153-165。
林伯原(1996)中國古代體育史,臺北:五洲出版社。
林佳聖、吳良民、郭信聰、邱明志(2009)高中生休閒參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宜蘭地區為例,國北教大體育,4,191-203。
林秀卿、龔俊豪、吳崇旗(2011)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專長訓練、課後運動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4,1-22。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劃,10,33-49。
林志成、林素卿、陳春蓮、黃金柱、程春美、連惠卿(1999),我國青少年休閒運動現況、需求際發展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濰榕、李明儒(2011)阻礙協商模式之驗證:以大學生參與水域遊憩活動為例,休閒事業研究,9(1),98-114。
門惠豐(1995)武德修養,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念裕祥、張世博(2003)太極拳定步按發勁之地面反作用力分析,北體學報,11,9-15。
念裕祥(2009)太極拳訓練對下肢肌力、本體感覺、平衡能力及步態肌電之影響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教練研究所博士論文。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高鈺彥(2009)健走與太極拳運動對中老年婦女功能性體適能及心率變異性影響之比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
許志賢(2006)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3),123-137。
許志賢、黃于庭、陳威男(2009)台灣地區高中職學務主任參與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7(2),106-117。
曹文仲、洪敦賓、王嘉淳(2006)休閒體育相關文獻之探討,淡江體育,9,44-50。
康戈武(1990)中國武術實用大全,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
程俊堅(2002)雲林縣跆拳道館學員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碩士論文。
張少熙、梁伊傑(2005)台北市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8(2),109-120。
張良漢(1997)選擇健康體適能俱樂部考慮因素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6(2),107-113 。
張良漢(2007)休閒運動阻礙量表競爭模式策略與複核效化評鑑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2),1-15。
張耀庭(1997)全國武術館「校」教材,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張嚴仁、王俊明(1994)太極拳對A型行為運動選手情緒反應焦慮知覺,國術研究,3(1),37-48。
邵敏華(2005)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職業婦女休閒阻礙的協商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 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南省(2011)小琉球遊客觀光行為調適策略知覺與結構性阻礙之研究,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玲(2009)中高齡者海外旅遊阻礙階層模式之探究,國立高雄大學運動健康與休閒學系(所)碩士論文。
黃麗蓉(2002)桃園縣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現況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新銘、吳淑女 (2012) 禪坐者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協商策略間之相關研究,9(1),170-190。
楊宏志(1989)旅遊阻礙:以本省森林遊樂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2),3-29。
詹明樹(2000)武術太極拳,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翠華、余守媚、許芳玲、李淑敏(2010)臺北市公立托兒所教保人員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8(2),83-104。
劉志鵬(2012) 居民對生態旅遊認知、參與態度與參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南十份社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樊正治(1994)臺灣區地方國術發展史專題研究第三階段成果報告書,桃園:國立體育學院。
樊正治(1996)臺灣區國術發展史專題研究第一階段成果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術總會。
陳俊忠(1992)太極拳運動之腦波研究,國術研究,1(2),12-27。
陳文喜、葉時碩、葉依函(2009)論休閒阻礙協商策略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7(4),1~18。
賴金鑫、藍青(1994)初學太極拳者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國術研究,3(1),19-36。
鍾怡純(2004)八位女性參與混排經驗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桂城(2007)老人社會支持、自覺健康狀況、休閒參與與生活效能之相關研究—以台中市長青學苑老人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蔡佳杕(2010)太極拳的內與外初探—太極武者的身體觀、社會觀與內外合一整體觀,政大體育研究,19,35-48。
蔡佳蓉(2010)台中市居民對騎乘自行車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休閒促進之研究,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2),63-84。
顧兆台、曾于誌 (2012) 苗栗縣高中職學生休閒參與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30,75-102。
蘇士博(1996)臺灣地區國術館現況之分析研究,台北:高立圖書。
Alexandris, K.(2002). Perceive constraints and motivation for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evaluating their relationship. Canadian Congress on Leisure Research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Tenth.
Boothby, J.,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 (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1), 443-458.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 (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 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 for health 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Papers and Reports, 100, 136-146.
Francken, D. A., & Van Raiij, M. F.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 337-352.
Iso-Ahola, S. E. (1981). Leisure counseling at the crossroads. 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9(3), 71-74.
Jackson, E. L. (1983). Activity specific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Leisure Sciences, 6, 47-60.
Kelly, J. R. (1990). Leisure. Needham Heughts, MA: A Simon & Schuster Company.
Lan, T. Y., Chang, H. Y. & Tai, T. Y. (2006).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ponents of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and mortality in Taiwanese older adults. Preventive Medicine, 43, 36–41.
Moghaddam, N. A.,& Henderson,K. A. (2007). Women''s Leisure and 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ion: Iranian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39(1), 109-126.
Nadirova, A., & Jackson, E.( 1999,May 12 - 15). How do people negotiate constraints to their leisure? Results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of Papers Presented at the Ninth Canadian Congress on Leisure Research. Retrieved April 29, 2012 from http://lin.ca/Uploads/cclr9/CCLR9_08.pdf
Ragheb, M.G., & Griffith, C.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 (4), 295-306.
Son, J. S., Mowen, A. J. & Kerstetter, D. L. (2008). Testing Alternative Leisure Constraint Negotiation Models: An Extension of Hubbard and Mannell’s Study. Leisure Sciences, 30, 198–216.
Understanding Martial Arts Participants: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nd Perceived Constraints Factors. (2010,Sep 1). Retrieved April 29, 2012,from Martial Arts Marketing: http://www.sportmarketingassociation.com/2010conference/2010conferencepresentatioins/S-28.pdf
White, D. D. (2008 ). A Structur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Negotiation in Outdoor Recreation. Leisure Sciences, 30, 342–359.
Woodward, T. W.(2009). A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Martial arts practice on Health. Wisconsin Medical Journal, 108(1), 40-4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吳崇旗、謝智謀、王偉琴(2006)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及主觀幸福感之線性結構關係模式建構與驗證,休閒運動期刊,5,153-165。
2. 吳明蒼、林原勗(2010)大學生休閒阻礙模式之建構與驗證,致遠管理學院學報,1,237-260。
3. 李錦東、張峻嘉(2009)台中縣外埔鄉老農休閒偏好與休閒阻礙,鄉村旅遊研究,3(2),65-85。
4. 李章仁、黃旭怡(2009)氣功教練因應氣功休閒運動參與者之阻礙之探討-以中華妙空導引武術協會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3,37-48。
5. 巫昌陽、蔡季恬、王彩如、吳靜怡(2009)屏東縣三地門鄉原住民女性運動休閒阻礙與需求之探討,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2,53-72。
6. 汪茂鈞、李連宗(2007)台灣區軍事院校畢業生休閒參與之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復興崗學報,90,155-172。
7. 王鍵慰、徐美惠、黃素珍(2011)大專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及阻礙因素之研究,蘭陽學報,10,74-80。
8. 王建台(2011)台灣百年傳統體育回顧與前瞻,學校體育,125,62-66。
9. 林秀卿、龔俊豪、吳崇旗(2011)高雄市國中體育班學生專長訓練、課後運動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4,1-22。
10. 念裕祥、張世博(2003)太極拳定步按發勁之地面反作用力分析,北體學報,11,9-15。
11. 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12. 許志賢(2006)臺灣地區高級中等學校校長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3),123-137。
13. 許志賢、黃于庭、陳威男(2009)台灣地區高中職學務主任參與休閒運動阻礙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7(2),106-117。
14. 曹文仲、洪敦賓、王嘉淳(2006)休閒體育相關文獻之探討,淡江體育,9,44-50。
15. 張少熙、梁伊傑(2005)台北市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傾向之調查研究,體育學報,38(2),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