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19:18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葉淑禎
研究生(外文):
Yeh, Shu-Chen
論文名稱:
卡通人物融入創造性舞蹈教學 對幼兒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Action Research of Cartoon In Creative Dance Teaching The Relationships For Childhood.
指導教授:
朱美玲
指導教授(外文):
Chu, Mei-Ling
口試委員:
林郁晶
、
曾瑞媛
口試日期:
2013-06-1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
舞蹈學系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0
中文關鍵詞:
幼兒卡通
、
創造性舞蹈
、
人際關係
、
卡通
相關次數:
被引用:
9
點閱:954
評分:
下載:54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實施「融入卡通於創造性教學」對幼兒人際關係影響之行動研究,建構適於中班幼兒的學習教案,並探討幼兒透過此方案學習對人際關係中的「同儕的互動」、「合作與分享」之影響。
為瞭解本方案之可行,本研究以○○○○○美語學校內湖校區,9名中班幼兒為研究樣本,採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法,實施六堂教學活動。透過觀察紀錄、教學省思日誌、訪談紀錄、幼兒學習回饋單、媒體紀錄等資料蒐集,進入省思、分析、歸納研究結論如下:
一、利用卡通確實有效引起幼兒學習之動機。
二、透過課程學習去「同儕的互動」、「合作與分享」確
實是適合中班幼兒去執行之教案。
三、幼兒的人際關係確實可以透過學習而有顯著的進步。
四、根據幼兒的能力做適時的教學調整,可以讓課程進行順 利亦可增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累積。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ers implementing the “integrated cartoon in creative teaching” influence on children's interpersonal action research to construct lesson plans for children to learn and explore the children to learn through this program on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f “peer interac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effe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is program, this study ○ ○ ○ ○ ○ Neihu American schools, four to five ages nine children as research samples, qualitativ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of sexual orient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ix teaching activities. Through observation records, teaching reflective journals, interviews, records, learning feedback sheets, media records data collection into reflection, analysis and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use of cartoon really effective cause of early learning motivation.
2. Through the course of study “peer interaction”, “cooperation and sharing” indee suitable for four to five years old children to perform the lesson plans.
3. Children learn through relationships and can indeed have a significant progress.
4. According to children's a ability to make timely adjustments in teaching, allowing courses Also enha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smooth accumulation.
Keywords: children, creative dance, relationships, carto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內容目錄.......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創造性舞蹈教學基礎理論. 10
第二節 幼兒發展研究... 23
第三節 幼兒的人際關係. 35
第四節 卡通對幼兒之影響....... 4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務. 48
第一節 行動研究....... 48
第二節 研究成員....... 5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6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策略....... 59
第五節 課程設計與架構. 63
第四章 教學活動實施與歷程分析. 64
第一節 研擬教學活動大綱........64
第二節 教學活動方案之實施歷程. 75
第三節 教學活動方案之分析..... 12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28
參考文獻....... 130
附錄一..139
附錄二..153
附錄三..154
附錄四..160
附錄五..164
一、中文部分
王令行(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狀況及其內容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頁7-8)。
王純真(2002)。幼兒期的意義,幼兒與成人。親子教育,106,頁8-9頁。
王鍵銓(2010)。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身體活動自我呈現自信心對身體自我概念之影響。雲
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方美霞(2011)。舞蹈線條之美:創造性舞蹈教學活動之教案分享。美育,184,頁28-31。
水心蓓(2005)。動作教育概念詮釋與定義。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報,18-2,379-400。
江文慈(1988)。一個新評量理念的探討:多元智力取向的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20,頁
6-12。
江 舟(1994)。由幼兒心理發展特徵淺談。藝術教育,79,10-11。
江 姍(2008)。在表演藝術課程中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國民中學自信心影響之行動研究。
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沐馨(2003)。幼兒舞蹈教育實施之初探。教師之友,197,頁97-103。
吳秀華(2005)。高中職學生身體意象與生活適應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翠珍(1996)。學齡前兒童對兒童電視節目的注意力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30,頁
11-23。
朱美玲(2006)。淺談多元智慧與舞蹈教育。藝術欣賞,2(12),104-107。
朱美玲(2005)。每個人都會跳舞。藝術欣賞。1(1),頁44-49。
沈美君(2009)。談奧福教學法與創造性舞蹈的對應關係。舞蹈教育,9,頁39-49。
波多野勤子(1994)。1~4歲的幼兒心理。台北:添翼。
邱連煌(1998)。從多元智能論談學生智能的啟發。創造思考教育,2,頁6-18。
林小玉(2003)。藝術與人文教師應該知道的創造力五題問與創造力教育七建議。國民教育雙
月刊,43(6),50-55。
林恬瑩(2005)。淺談概念卡通在教學的應用。國教輔導,45-2,頁45-49。
林亮吟(2005)。教師處理幼兒人際衝突策略與相關因素之探討(上)。教育趨勢導報,17,
頁23-30。
林恩亘(2009)。融入生命議題於幼兒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妙慧托兒所為例。中國
文化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貴福(2004)。幼兒身心發展。學校體育雙月刊,14,頁13-22。
林翠湄(譯)(2000)。動作教學:幼兒重要的動作經驗。臺北市:心理。Phyllis S.
Weikart著。
李文心(2004)。從多元智力理論談拓展舞蹈教學之思路。臺大體育,43,頁65-78。
李宗芹(1994)。創造性舞蹈。台北市:遠流。
李宗薇、林作逸(2007)。應用媒體提升國小資優班批判思考技能之初探。教育科技與媒
體,79,頁45-55。
李宗薇、董建成(2007)。電視卡通對兒童認知及情意的影響。國民教育,47:5,頁80-87。
李佩怡(1999)。人際關係理論。測驗輔導,152,頁3152-3156。
李絢芬(2002)。舞蹈遊戲對學齡前兒童創造力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臺北市。
阮惠芬(譯)(1993)。創造性肢體動:創新的身體表現遊戲。台北市:皮亞傑。
柯俊欽(2003)。從智力觀點—淺談多元智力取向評量。南投文教,18,頁43-45。
教育部(2005)。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台北市:教育部。
夏 光(2005)。論自我認同。社會理論學報,8(2),277-349。
秦 偉、王衛虹(2005)。兒童心理學。臺北縣:新文京。
許芳菊(2006)。美感教育健全身心,啟發創造力。天下雜誌2006教育專刊,93-95。
許碧勳(1998)。幼兒身心發展里程碑。幼教資訊,94,頁39-42。
章淑婷、蘇建文(1990)。幼兒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與其同儕關係之研究。家政教育,11:4,
頁52-63。
孫秉筠(2007)。幼兒心理知多少?親子教育,135,頁35-37。
彭信禎(2011)。學習和別人打交道~協助幼兒踏出人際關係的第一步。幼教資訊,250,頁
12-15。
黃怡嘉、魏美惠(2010)。電視卡通內容適切性之研究-以三部卡通為例。資訊科學應
用,6:1,頁39-64。
黃秋玉、曾榮祥、黃錫權、魏麗卿、廖美螢、謝家吟、郭彩虹、張玲芬、吳貞宜(譯)
(2004)。幼兒創造力與藝術。臺北市:紅葉。Rebecca T. Isbell&Shirley
C.Raines(2003)。
黃素雪(1999)。創造性舞蹈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之研究。台南家專學報,10,289-313。
黃淑蓮(2007)。運用主題撰寫於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碩
士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元陽(2007)。影響幼兒觀看卡通之研究。運動休閒餐飲研究,2:2,頁129-157。
陳淑芳、謝韻諭(2000)。從幼兒看卡通的研究談如何讓電視教學更有效。幼教資訊,111,
頁19-22。
陳昭儀(1993)。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資優教育,44,12-17。
陳淑芳、謝韻諭(2000)。從幼兒看卡通的研究談如何讓電視教學更有效。幼教資訊,111,
頁19-22。
陳碧涵(1997)。談創造性舞蹈,舞蹈教育,1,27-29。
陳勝美(2003)。創造性舞蹈在九年一貫課程之應用。台北市:文景。
陳龍安 (2006)。創造性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曾照薰(1999)。舞蹈教學設計之理論基礎。教育實習輔導,4:4=17,頁19-23。
楊文碩(2004)。以「聽覺、視覺與動覺」落實藝術與人文的學習內涵。教育資料與研
究,57,86-92。
楊孝濚(1979)。電視卡通節目之社會教育功能之分析。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1,頁39-47。
楊芬林(2011)。創意教學融入舞蹈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嘉義市教育研究集刊,3,頁
51-66。
楊桂娟(1993)。舞蹈形式構成的技巧。藝術學報,52,154-160。
詹志禹(2005)。人類的創造力從何而來。科學人雜誌,45,38-41。
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台灣體育學報,10,197-209。
程培榮(2004)。重重的煩惱 ─ 卡通情境榮辱之創意教學教案之分享。南縣國教,14,頁
8-9頁。
郭志輝(1990)。由幼兒生理特性談幼兒舞蹈教育。文訊,20=59,頁14-16。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做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6:4:34,頁
45-51。
張中煖(1997)。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和舞蹈發展。舞蹈教育,創刊號,19-24。
張中煖(2005)。我對表演藝術的看法。美育雙月刊,147,2-7。
張中煖(2007)。創造性舞蹈寶典:打通九年一貫舞蹈教學之脈絡。臺北市:國立台北藝術大
學。
張東盟(2003)。人際關係與思考。南投文教,19,頁100-103。
張家琳(2009)。當電視卡通走進藝術課堂時,將蹦出怎樣的創意火花!?美育,167,頁
38-45。
張惠如(1986)。幼兒舞蹈教學。國教輔導,25:3:243,頁12-14。
張麗珠(2003)。新教改革政策下舞蹈新教育觀發展之探討以課程設計為例。北體舞
蹈,2,28-33。
張麗珠(1983)。我國教育舞蹈到的發展。北體學報,1,129-132。
劉育雯(2004)。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高中女學生身體意象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秋桃(1998)。創造教學之歷程:以幼兒藝術為例。創造思考教育,8,32~34。
蔡淑桂(2004)。多元智能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研究。醫療科技學刊,6,頁
330-348。
廖香玲(2010)。我們一起跳舞的的日子:一為幼稚園教師於創造性舞蹈教學的行動歷程。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映秀(1999)。卡通豐富孩子的想像力。育兒生活,109,頁8-9。
劉淑英(2000)。喚醒身體的本能-舞蹈教育課程探討及因素策略,康軒教育雜
誌,41,22-29。
劉淑英、科宜莉、盧玲妙(譯)(2007)。迎戰舞蹈教育的秘訣。臺北市:華滕。Cheryl M.
Willia著。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心理。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鄭怡苹(2009)。創造性舞蹈教學對於提升國中生肢體表現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
蹈碩士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素碧(1998)。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臺北市:文景。
賴昱璇(2010)。創造性舞蹈引導國中生自我認同之行動研究。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人文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駱木金(1998)。幼兒身體運動機能發展的特性。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年刊,10,頁
107-118。
羅鴻翔(1976)。幼兒心理與教育。國教之友,417,頁9-11。
蕭焱垚(1967)。幼兒心理漫談-上。衛生雜誌,30:3:351,頁8-9。
蕭焱垚(1967)。幼兒心理漫談-下。衛生雜誌,30:3:350,頁4-5。
John L. Phillips .Jr. (1996). 皮亞傑是兒童心理學與應用(王文科譯)。台北市:心理。
(原書出版於1896)。
Marion Dowling (2006). 幼兒個人、社會與情緒發展(謝春美譯)。台北市:禾楓。(原書
出版2005)。
Robert V. Kail &John C. Cavanaugh (2009). 兒童發展–以生物、心理與社會架構探討兒
童的發展(游婷雅譯)。台北市:洪葉。(原書出版於2007)。
Patricia G.Ramsey(2001). 幼兒的人際關係:改善幼兒在校與同儕關係(謝美慧譯)。台北
市:桂冠。(原書出版於1991)。
Partricia Marks Greenfield (1988).傳播媒體(電視、電腦、電動玩具)與兒童心智發展
(陳秋美譯)。台北:信誼基金。
二、西洋文獻
Anne Green Gilbert (1992) . Creative dance for all ages. Reston, Va. :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Drewe Sheryle Bergmann(1996). Creative dance : enriching Understanding. Calgary
Alberta : Detselig Enterprises.
Mary Joyce (1984a). Dance Technique For Children .Palo Alto, Calif.: Mayfield.
Mary Joyce (1984b). First steps in Teaching Creative Dance to Children. Palo Alto, Calif.: Mayfield.
三、網路資訊
三、網路資訊
快樂瑪麗安美語學校。線上檢索日期:2012年5月12日。網址:
http://www.happymarian.com/p01-1.asp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舞蹈遊戲對學齡前兒童創造力之影響
2.
在觀看與被觀看之間:高中女學生身體意象之研究
3.
我們一起跳舞的日子:一位幼稚園教師於創造性舞蹈教學的行動歷程
4.
創造性舞蹈課程增進幼兒專注力、社會情緒與溝通能力之分析
5.
國中舞蹈班學生人際關係於創造性舞蹈活動中的改變歷程
1.
盧素碧(1998)。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臺北市:文景。
2.
潘世尊(2005)。教育行動研究:理論、實踐與反省。台北市:心理。
3.
賴映秀(1999)。卡通豐富孩子的想像力。育兒生活,109,頁8-9。
4.
蔡淑桂(2004)。多元智能教學方案對幼兒創造力之影響研究。醫療科技學刊,6,頁
5.
蔡秋桃(1998)。創造教學之歷程:以幼兒藝術為例。創造思考教育,8,32~34。
6.
張麗珠(1983)。我國教育舞蹈到的發展。北體學報,1,129-132。
7.
張惠如(1986)。幼兒舞蹈教學。國教輔導,25:3:243,頁12-14。
8.
張家琳(2009)。當電視卡通走進藝術課堂時,將蹦出怎樣的創意火花!?美育,167,頁
9.
張中煖(2005)。我對表演藝術的看法。美育雙月刊,147,2-7。
10.
張中煖(1997)。從動作教育看我國體育和舞蹈發展。舞蹈教育,創刊號,19-24。
11.
張中煖(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做分析要素之運用。台灣省學校體育,6:4:34,頁
12.
郭志輝(1990)。由幼兒生理特性談幼兒舞蹈教育。文訊,20=59,頁14-16。
13.
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台灣體育學報,10,197-209。
14.
詹志禹(2005)。人類的創造力從何而來。科學人雜誌,45,38-41。
15.
楊桂娟(1993)。舞蹈形式構成的技巧。藝術學報,52,154-160。
1.
創造性舞蹈課程增進幼兒專注力、社會情緒與溝通能力之分析
2.
創造性舞蹈融入幼兒感覺統合教學活動之設計與實施
3.
創造性舞蹈教學應用於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行動研究
4.
幼兒創造性舞蹈教學歷程省思之研究
5.
以創造性舞蹈引導幼兒幾何學習之研究
6.
運用創造性舞蹈教學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行動研究
7.
國中舞蹈班學生人際關係於創造性舞蹈活動中的改變歷程
8.
動作分析模式應用於國中生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
9.
一位幼教老師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個案研究
10.
創造性舞蹈元素應用於聽覺損傷兒童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
11.
街舞融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
12.
創造性舞蹈對提升舞蹈學習興趣之研究——以北京師範大學昌平附屬中學為例
13.
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兒童動作表現之行動研究-以彰化縣立平和國民小學舞蹈班四年級為例
14.
幼教教師運用創造性舞蹈融入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
15.
幼兒園課程領導人和老師發展創造性舞蹈教學之行動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