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交通部觀光局(2013)。101-102年度 Time for Taiwan 『旅行臺灣 就是現在』。2013年3月23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public/20120323/515b9562-ea4d-401d-910d-e917241f18ca.pdf
王永銘(2004)。國小學童金錢態度、消費行為與電視廣告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王念魯(2010)。彰化縣國小教師出國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王秋萍(2008)。遊客休生活型態與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投及烏來溫泉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王鈺文(2012)。宗教旅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研究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臺灣臺北聖殿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王嘉麟(2005)。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王曉玫、游輝斌(2011)。Facebook涉入程度與消費行為之相關分析—以嶺東科技大學為例。嶺東學報,30,3-21。
王瓊華、林翰謙、黃翠瑛(2005)。遊客特性、旅遊動機與消費行為相關研究--以嘉義縣瑞里地區為例。嘉大農林學報,3:1,41-54。甘巧林主編(2008)。旅遊經濟學。大陸: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朱衍霖(2010)。臺北都會區國小教師渡假生活型態、旅遊動機與國內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何佩玟(2010)。老人旅遊態度、生活壓力與旅遊動機相關之研究-以臺北市長青學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何美華(2010)。高職學生對西式速食認知及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余慧珍(2007)。桃米民宿村遊客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 (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國家公園學報,14 (2) ,23-41。吳怡蓉(2008)。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安平港歷史風貌園區為例。開南大學觀光與餐飲旅館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吳柏良(2004)。員林居民對家庭旅遊動機、旅遊類型與旅遊決策之知覺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吳炯嫻(2011)。溫泉旅館遊客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關子嶺溫泉區為例。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吳劍秋(2005)。旅遊動機和阻礙因素對銀髮族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呂宜馨(2009)。大陸遊客來臺旅遊動機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學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呂長賜(2006)。集集地區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呂勝瑛、楊沛穎(2009)。國小學童同儕關係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之研究。稻江學報,4(1),141-164李銘輝(1998)。觀光地理。臺北:揚智。
杜貞黎(2012)。高雄旗津地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旅遊意象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汪志堅(2007)。消費者行為。新北市:全華圖書。
周婉婷(2007)。外籍與本籍人士參與臺南古蹟旅遊之體驗與價值觀比較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周靜宜(2011)。大鵬灣風景特定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林宗賢、王維靖(2008)。遊客對文化襲產旅遊區的動機與知覺之研究—以億載金城為例。旅遊管理研究,第8卷第一期。林威呈(2001)。臺灣地區休閒農場假日遊客旅遊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林建言(2006)。公教退休人員之觀光動機、觀光阻礙與未來國外觀光意願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秋燕(2011)。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旅遊動機與住宿需求考量因素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林國賢(2004)。大陸民眾來臺旅遊態度與動機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林燕琪(2011)。國外旅遊產品消費行為之研究:以不同生活型態教師為例。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林懷宗(2006)。旅遊動機和阻礙因素對職業軍人海外旅遊參與意願影響之研究—以航特部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
林大椿(2006)。南州觀光糖廠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南臺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林世彪(2006)。臺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英花(2009)。在學青少年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轉變相關性之研究分析-以臺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林欽榮(2010)。消費者行為。臺北:揚智。
侯錦雄、郭彰仁(2003)。關渡、高美、七股濕地生態遊憩動機與旅遊特性之比較。觀光研究學報,9(1),1-18。
柳麗萍(2007)。女性工作者生活型態、涉入程度對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胡容瑄(2012)。臺中市居民從事親子旅遊之旅遊動機、偏好與滿意度。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唐明偉(2005)。觀光客遊覽臺北市龍山寺滿意度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徐文燕、趙艷輝(2008)。旅遊心理學。大陸: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婁世娣(2002)。旅遊動機及其激發。經濟經緯,1:70-73。
屠如驥、葉伯平(1999)。觀光心理學概論。臺北:百通圖書。
張紋菱(2006)。主題樂園遊客旅遊動機、觀光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月眉探索樂園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張逢琪(2003)。旅遊目的地選擇決策行為-以臺灣原住民文化園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張雅雯(2010)。日本流行文化吸引青少年前往日本旅遊動機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張衛紅(1999)。旅遊動機定量分析及其對策研究。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1(4) , 100-103。
張穎、馬耀峰、李創新(2009)。基於推-拉理論的旅滬入境遊客旅遊動機研究。資源開發與市場,25(10) 945-947。
教育部統計處(2013)。縣市別教師數。2013年3月23日,取自: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1731&Page=5314&Index=4&WID=31d75a44-efff-4c44-a075-15a9eb7aecdf
梁盛棟(2007)。遊客旅遊動機、期望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溪頭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農學院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莊右孟(2009)。大陸觀光客對日月潭國家風景區旅遊動機、旅遊意象、旅遊滿意度與旅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許仲喬(2011)。女性自助旅行者旅遊動機、行前期望、實際體驗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澎湖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澎湖。許雅婷(2010)。獨自旅行者之生活型態、旅遊動機與心理幸福感關係之研究。高雄餐旅大學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郭豐齊(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其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宗雄、沈進成(2004)。農業旅遊遊客之遊憩動機、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臺南走馬瀨農場為例。臺灣鄉村研究3,99-122。陳怡菁(2013)。高雄市國小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明發(2008)。國小兒童速食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麥當勞速食店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陳欣怡(2011)。銀髮族與準銀髮族國內旅遊行為之研究。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陳勁甫、古素瑩(2006)。海外自助旅行者動機、知覺價值與市場區隔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9卷4期,1-21。
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2001)。休閒遊憩概論。世新大學,臺北。
陳政位(2012)。遊客旅遊動機、休閒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日月潭大陸觀光客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陳昭明(1981)。臺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管理之調查與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美吟(2008)。高職學生休閒參與對自我概念的影響。運動知識學報,5(1),16-31。
陳健銘(2012)。旅遊動機、遊後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不同出國旅遊方式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陳國榮(2008)。大坑地區溫泉旅館遊客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順宇(2005)。多變量分析。臺北:華泰。
陳瑞旭(2011)。北港遊客旅遊動機、旅遊需求與行為意向之研究。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休閒遊憩與旅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陳蕙菱(2001)。淡水市街觀光地景環境體驗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靜如(2011)。銀髮族之國外旅遊動機與購買決策研究。醒吾技術學院休閒與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傅美琳(1993)。臺灣地區國民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救國團實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游國書(2010)。休閒農場遊客旅遊動機與民宿住宿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太興農業休閒園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子育(2009)。小琉球風景區旅客旅遊行為之研究-EBM模式。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黃尹萱(2005)。N 世代生活型態與國內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君慧、辛一立、張哲綱、潘佳玟譯(2001)。Mowen, J. C. & Minor, M.著。消費者行為概論。臺北:華泰。
黃裕智(2002)。遊客社經地位、渡假生活型態與其旅遊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墾丁地區遊客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黃榮鵬、蔡憲唐(2002)。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1),79-100。黃錦照(2002)。田中森林公園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識銘(1999)。生活型態、消費態度與消費行為之關聯性研究—臺灣地區世代群剖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EMBA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黃耀昆(2006)。旅遊動機、旅遊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田尾公路花園為例。嘉義大學林業暨自然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楊明賢(2002)。觀光學概論。臺北:揚智。
楊國樞(1986)。激發青少年的消費意識。消費者報導,67期,18-20。
楊景裕(2010)。旅遊動機、渡假生活型態、滿意度對重遊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澎湖地區旅遊為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葉明恩(2013)。國外旅遊消費者旅遊動機、旅遊意象與旅遊意願間關係之研究-以新北市國小教師為例。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彰化。葉美慧(2011)。花蓮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董玉芸(2012)。島嶼自助旅行之旅遊消費行為研究-以金門為例。國立金門大學 觀光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金門。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榮泰生(1994)。消費者行為。臺北:五南。
趙治俊(2009)。臺灣民眾經小三通前往泉州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趙敏秀(2002)。情緒性消費和實用性消費的衡量與比較。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劉文禎(2010)。臺中都會區銀髮族國內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05-118。
劉怡惠(2008)。影響中國女性消費者購買化妝品行為因素之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劉純(2001)。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
樓永堅, 方世榮(譯)(2006)。Philip Kotler, Kevin Lane Keller著。行銷管理學。臺北:培生。
樊光強(2012)。大陸觀光客來金旅遊消費行為與政策影響之研究。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金門。歐聖榮、蕭芸殷(1998)。生態旅遊遊客特質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1(3),35-58。蔡政宏(2008)。青少年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蔡賜婷(200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消費態度、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蔡麗伶譯(1990)。旅遊心理學。臺北:揚智。
鄭人魁(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出國旅遊動機、阻礙因素和參與意願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鄭世元(2004)。中部溫泉區遊客休閒活動與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渡假生活型態為區隔變項。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鄭勇奕(2009)。礁溪溫泉遊憩區遊客消費行為之研究:以渡假生活型態為區隔變數。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鄭恒星(2012)。自行車騎士對單車旅館之旅遊動機、旅遊期望、旅遊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保健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鄭健雄(2002)。休閒農業旅遊市場區隔化之研究:以宜蘭休閒農場為例。農業經營管理年刊,8,144-160。鄭健雄、劉孟奇(2001)。遊客渡假生活型態與休閒消費行為之初探-以墾丁地區遊客為例。觀光研究學報,7 (2),93-110。
鄧智斌(2009)。大陸來臺旅客旅遊動機、服務品質滿意度與其意向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蕭吉男(2007)。臺灣地區中老年人國內外旅遊參與狀況之探討。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蕭富峰(2008)。消費者行為。臺北:智勝。
謝淑芬(1994)。觀光心理學。臺北:五南。
謝碧雪(2009)。公務人員對國民旅遊卡之認知、旅遊動機與旅遊行為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謝麗珠(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簡伶霓(2011)。遊客參觀歷史街區之旅遊動機、真實性知覺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顏阿桃(2010)。旅遊動機、家庭生命週期對家庭旅遊決策影響之研究。逢甲大學景觀與遊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顏美麗(2007)。生活型態、旅遊動機與阻礙因素對嘉義縣國小教師參與海外旅遊意願影響之研究。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二、英文部分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5(3), 219-228.
Beerli, A., & Martion, J. D. (2004). Touris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erceived image of tourist destination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urism Management, 25, 623–636
Cai, L.A. and Combrink, T.E. (2000).Japanese Female Travelers-Auni Que Outbound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5(1),16-24.
Crandall, Rick(1980).Motivations for Leisur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45-54
Crompton, J. L.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 (4),408-424.
Crompton,J. L., and Mckay, S. L. (1997). Motives of Visitor Attending Festival Event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425-439.
Dann, G. M. (1977). Anomie ego-enhancement an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4 (4), 184-194.
Dann, G. M. S. (1981). Tourist motivation an appraisal.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8(2), 187-219.
Dann,G.(1977).Writing out the Tourist in Space and Tim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 159-187.
Demby, E. (1973). Psychographic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William D. Wells Edition, Chicago: AMA, 22.
Engle, James F., Blackwell, Roger D. & Miniard, Panl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7nded. Orlando Florida, Dryden Press
Engle, James F., Kollat, David. & Blackwell, Roger D. (1973). Consumer Behavior, 2nded.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Ercan﹐S﹒﹐Muzaffer﹐U﹒&Carlton F﹒Y﹒(2003).Segmenting the Japanese Tour Market to Turk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1(2)﹐293-304﹒
Hundson﹐S﹒&Ritchie﹐J﹒R﹒B﹒(2006). Promoting Destinations via Film Tourism: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ing Marketing Initiaiv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44﹐387-396﹒
Iso-Ahola, S.E. & Crowley, E.D(1991).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and Leisure Boredom.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260-271.
Kotler, 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Cntrol, 9th ed. Prentic-Hall Inc
Kozak , M . (2002).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m motivations by nationality and destination . Tourism Management, 23, 21– 232.
Krippendorf, J. (1987). The holiday makers: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leisure and travel. Oxford: Butterworth Heinemann.
Lam, T & Hanqin, Z. Q. (1998). An analysis of Mainland Chinese visitors’ motivations to visit Hong Kong. Tourism Management, 20(5), 587-594.
McIntosh, R. & Gupta, J.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2nd ed., Columbus Ohio: Grid Inc.
Morrison, A. M. (1989).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rketing. Albany N.Y.: Delmar.
Park, D-B., yoon, Y-S. (2009). Segmentation by motivation in rural tourism:A Korean case study. Tourism Management 30, 99-108.
Pearce, P. L., & Caltabiano, M. L. (1983). Inferring travel motivation from travelers' experienc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2(3), 16-20.
Philip Kotler (2000). Managerment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Reynolds, F.D.(1974). Constru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AMA,76.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0), Consumer behavior, 7th, Prentice Hall, Inc.
Swarbrook, J. & Horner, S. (1999). 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 Wobur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Thomas, J. A. (1964). 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 News, 84(1), 169-172.
Uysal, M., McDonald, M., & Martin. (1994). Australian visitors to US national parks and national are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Ospitality Management, 6(3), 18-24.
Walters, C., & Gordon, P. (1970). Consumer Behaviors: an Intergrated Framework, Richard D. Irwin Inc, 7.
Williams, T.G.(1982).Consumer behavior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es. St. Paul Minn:West Publiching Co.
Woodside, A. G. and Steven L. (1989).“Consumer Perceptions of Travel Agencies: Communications, Images, Needs and Exception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8(1), 29-37.
Zaltman, G., & Wallendorf, M.(1979). Consumer behavior: Basic findings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