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82.13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21 01: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季儒
研究生(外文):Ji-ru Lin
論文名稱:人權教育與導師角色-生命,在我身上嵌下的脈絡
論文名稱(外文):Human Rights Education and the Role of a Homeroom Teacher/ Life, those Things Embeded in Me
指導教授:劉惠琴劉惠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hei-ching L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人權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國中教師人權教育導師角色
外文關鍵詞:human rights educationthe role of homeroom teacher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66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文是從一位國中教師的角色為出發點,回溯自身在擔任導師時不斷的轉折與前進的過程。從一位體罰學生以追求成績排名的教師,到反思升學主義發現主流的教育觀中階級化與工具化的斲傷,進而去工具化、實踐人權教育的歷程。本文透過自我敘說研究方式,在教育現場中在面對孩子的問題裡不斷釐清、回溯、檢視、修補、接納自己過去的生命故事,進而發覺存在於內心「好老師」的框架原來是源自於「好女兒」的樣版,透過自己的反思與對話,看清楚在教育現場中的窒礙難行與對僵硬校規宰制的感同身受,原來是源自於對階級化工具化的不敢反抗與無法發聲,在教育現場中對人權教育議題的關注,更是源自於的成長經驗中對於權利匱乏、同理關注的投射與渴望。
文本以導師經驗為基本主軸,探討人權教育在教育現場中的困境與行動方向,說明對人性尊嚴與人權價值的堅持,就是人權的基本實踐第一步。鼓勵教師們善用教師優勢,在教育現場中抓住的人權教育契機,回歸教育的真正面向。
This study is about a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reflection when she worked as a homeroom teacher. The teacher recalled the process of her changing and progressing. She, at first, was a teacher who used corporal punishment because of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then turned into a teacher who made a self-examination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system. She found the harm of class polarization and instrumentalization in mainstream education system. Futhermore, she started to practice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ourse.
This study use self-narrative approach to clarify his own life story through tracing back, examining herself, mending, and acceptimg herself when dealing with students, problems. Eventually, she figured out that the stereotype of a “good teacher” was derived from the stereotype of the “good daughter.” Through his own reflection and dialogue, she found out her concern on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was derived from lacking of rights, empathy and desire when growing up.
In the end, base on the experience of a homeroom teacher, we discuss the dilemma and directions in school when practic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Combine the objective and meaning of human rights education with life, and bring up the ability of practicing human rights education. Only by doing this, we can reguide education to the real track.
第一章 楔子
第一節 構築生命中的標準。完美
第二節 老師的圖像-阿爸阿母眼中的老師
第三節 人權教育的關注
第四節 尋找標準答案
第五節 遇見生命中的轉折。改變。
第六節 踏不出的第一步
第七節 審視自己 發現方向
第二章 質性研究的開啟
第一節 「敘說」的始業式
第二節 發現與抗拒-從內而外的崩解
第三節 傾聽與放下-閱讀生命故事。他人。自己。
第四節 張開質化的眼-高等質化研究課程
第五節 「敘說」的結業式
第三章 踏上講台-泥沼。脫離。
第一節 拿起教鞭-我不敢看我自己
第二節 放下教鞭-開始,試著正視自己
第三節 城鄉的差距--無法忘卻的遺憾
第四節 成績的重量--帶著孩子們泅泳在分數的汪洋中
第五節 教學生命中的轉折
第四章 踏下講台-找出自己
第一節 螟蛉子與媳婦仔-阿爸與阿母
第二節 拒絕現實,拒絕負責的阿爸
第三節 阿母無聲的眼淚
第四節 生命中的那隻蝂蝜
第五節 家庭性別結構的崩解
第五章 框架內的蟄伏-回溯。正視。
第一節 表裡不一致的我
第二節 離緣。離圓--我的圓再也不圓了。
第三節 不敢碰觸的肢體接觸
第四節 擁抱學生,也擁抱自己
第五節 正視自己,長出力量--攜著阿母一起前行
第六章 人權教育與導師角色
第一節 回看自己,回看這條路
第二節 階級化與去工具化
第三節 人權教育與導師角色
第四節 人權輔導團-實習的日子
第五節 屬於學生的,校規
第六節 我心目中的師鐸獎
參考書目
中文書目
丁祥興、賴誠斌(2005)《「自我書寫與生命創化:以蘆荻社大學員番薯的故事為例」》。應用心理研究第 25期 p14
Jonathan A.Smith(2006)《質性心理學 研究方法的實務與指南》(丁興祥、張慈宜、曾寶瑩等譯)。台北:遠流文化出版。
王孔祥(2004)《國際人權法視野下的人權教育》。北京:時事出版社。
王志欽(2004)《通往自然坦率的路徑:關係中的自我探究》
王怡元(2004 )《在學校體制中女同志族群與非同志族群間族群關係之研究》
Paulo Freire( 2003)《受壓迫者教育學》方永泉譯。台北:巨流文化出版。
艾雯(1951)《青春路》。台北:啟文出版公司。
Kathleen B.deMarrais(2007)《透視質性研究 18位研究者的反思》(Inside Stories:Qualitative Research Reflection s李政賢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成虹飛(2005)《乘著歌聲的翅膀:「飛」越敘說與課程實踐》教育研究月刊 129 , p5-13
林怡呈(2009)。《敘說探究及其在教師研究的發展》。教育與發展期刊第26 卷第6期 p135
林佳範(2004)。《學生權利義務之內涵與校園規範:台灣與美國的法律案例見解與『校規』的比較研究》。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研究報告p6-p11
汪文聖(2001)《現象學方法與理論的反思 》 應用心理研究 p49~76
吳清山(2006)《教育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胡純閔(2008)《打造夢想的家──從父親過世歷程中反思女性在父權體制中的樣貌與掙扎》
胡紹嘉(2005)《野百合也會有春天-一位國民小學原住民教師的自我敘說研究》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台北:麗文文化事業公司。
柏楊主編(1998)《名家談人權教育》。台北:人權教育基金會。
侯文詠(2005)《天作不合》。台北:皇冠出版公司 。
Anselm Strauss and Juliet Corbin (1997)《質性研究概論》。(Basics of Qualitative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徐宗國譯)台北:巨流文化出版 。
畢恆達(2004)《空間就是性別》。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徐顯明主編(2008)《國際人權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教育部 訓育委員會(2011)《班級經營達人-國中導師手冊》。台北:教育部。黃光雄(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濤石文化。
黃晨熹(2008)《社會政策》。上海:華東理工出版社。
Alan Dershowitz(2004)《你的權力從哪裡來》(Rights From Wrongs 黃煜文譯)。台北:商周出版。
黃默 (2002)。《台灣人權教育的倡導、現況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P68-84
Edited by George J.Andreopoulos and Richard Pierre Claude Foreword by Shulamith Koenig(2004)《世紀人權教育》(Human Rights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21 馮朝霖審定)。台北:高等教育出版。
楊秀華(2007)《籠中鳥的飛越-家暴奮戰者的自我敘說 》劉正浩等(2008)《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出版公司。
劉淑芬(2007)《讓我們一起老去:中年離婚女性的返家之旅》
劉雲杉(2005)《學校生活與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劉惠琴(2003)《自我的生成與轉化—敘說、辯證與實踐的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劉惠琴(2003)《自我的生成與轉化—敘說、辯證與實踐的續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劉惠琴(2006)《走上性別這條拆牆之路》張老師月刊 p64-72
潘雅媚(2010)《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位國民小學原住民教師之自我敘說研究》
謝冰瑩等等(2005)《新譯古文觀止》台北:三民出版公司。
謝雨生、黃毅志(1999)《「社會階層化」,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薩孟武編著(1989)《社會科學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