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6: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翁慧諭
研究生(外文):Hui-Yu Weng
論文名稱: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人格特質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以世新大學管理學院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Excutive Master Programs: The Case Study of College of Management at Shih Hsin University.
指導教授:葉一璋葉一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I-Jan Y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學研究所(含博、碩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幸福感人格特質
外文關鍵詞:Well-beingPersonal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3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人格特質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
並分析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在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的差異情形,同時以迴歸分析了解
人格特質對幸福感之影響,經由量化研究之問卷調查方式,以世新大學管理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回收173 份問卷。然後以SPSS 統計軟體進行
信度與效度、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Pearson 積差相關及
迴歸分析等,其實證結果發現如下:
一、在幸福感各構面中,身心健康的評價最低,顯示該面向應予注意。
二、在人格特質各構面中,以親和性評價最高,顯示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
較為友善;以情緒敏感性最低,顯示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的情緒控制
能力較佳。
三、性別在勤勉正直性有顯著差異;年齡在親和性、生活滿意、自我肯定有
顯著差異;婚姻狀況在生活滿意有顯著差異;職業在親和性、生活滿意、
自我肯定及身心健康有顯著差異;工作年資在親和性、勤勉正直性、外
向性及情緒敏感性以及人際關係有顯著差異;工作收入在情緒敏感性、
生活滿意有顯著差異。
四、人格特質與幸福感呈中度正相關。
五、親和性對人際關係有預測能力。情緒敏感性對於生活滿意、自我肯定及
身心健康有預測能力。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using students in Excutive Master Programs of College
of Management at the Shih Hsin University as a case, the effects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the Well-being and to analyze how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affect the style of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using statistical method. A survey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from previous researches is administered to respondents drawn from students in Excutive Master Programs at the Shih Hsi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nagement. A total of 173 valid questionnaires . To test hypotheses were obtained sample reliability, validity ,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one-way ANOVA, Pe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are all performed using SPSS statistical sofeware.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I. Within the dimensions of well-be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hown to have the lowest rating score, indicating that this dimension needs to be heeded.
II. Within the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Traits, agreeableness shown to have the
highest rating score, indicating that The students in Excutive Master Programs are more friendly and approachable; Neuroticism shown to have the lowest rating
score, indicating that can the respondents well control their emotion.
III.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onscientiousness among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gender;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rms of agreeableness,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affirmation among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age;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reeableness, life satisfaction and self-affirmation,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profess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eeableness,conscientiousness, extraversion,neuroticism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respondents of different senior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euroticism and life atisfaction among respondents of predicted different income.
IV. Personality Traits and well-being were moderate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V. The students’ sense of well-being could be predicted by their personality traits. The agreeableness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s. The Neuroticism can significantly predict the life satisfaction, self-affirmati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研究流程......................................................................................................... 5
第四節名詞釋義......................................................................................................... 7
第二章理論與文獻探討............................................................................. 9
第一節在職進修現況................................................................................................. 9
第二節人格特質理論基礎....................................................................................... 10
第三節幸福感理論基礎........................................................................................... 15
第四節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相關研究....................................................................... 21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25
第一節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研究假設....................................................................................................... 26
第三節研究範圍....................................................................................................... 27
第四節研究方法與工具........................................................................................... 28
第五節資料處理....................................................................................................... 30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33
第一節量表之信度與效度分析............................................................................. 33
第二節樣本統計分析............................................................................................. 45
第四節個人背景變項在各變項之差異性分析..................................................... 49
第五節人格特質與幸福感之相關分析................................................................. 76
第六節各研究變項之迴歸分析............................................................................... 80
ii
第五章結論................................................................................................87
第一節研究發現.................................................................................................... 87
第二節研究建議..................................................................................................... 92
第三節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94
附錄問卷.................................................................................................. 101
中文
久恒辰博(2008)。《幸福腦》,台北:PCuSER電腦人文化。
王全得(2003)。《成人教育的學習型態、動機和滿意度相關性研究-以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推廣教育技藝班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秀美、李長燦(2011)。《五大人格特質量表中文版之信效度研究》(2011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討會),屏東縣:美和科技大學。
白珊華(2009)。《正向生活事件對幸福感、快樂感、自尊感的影響》,佛光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慶龍(2003)。《五大人格特質、工作價值觀和工作滿意三者相互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錦樺(2001)。《人格特質與組織文化之適配性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高科技F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行政院主計處(2012)。〈國民幸福指數概述〉《2011年社會指標統計表及歷年專題探討》,【線上資料】,來源:http://www.stat.gov.tw/public/Attachment/28111201271.pdf。取用日期:2012/10/10。
何宜純(2010)。《高中生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 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吳孟真(2009)。《研究生人格特質、幽默風格、焦慮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明蒼、蔡正育、柳立偉(2008)。〈大學生生活幸福感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第2期,第152-165頁。
吳欣樺(2010)。《人格對情緒幸福感影響之探究:以正義知覺與人力資本為干擾變數》,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健宇(2012)。《主觀幸福感量表測量恆等性議題之探討》,國立臺南大學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淑娟(2010)。《高齡學習者日常生活能力、問題解決策略與幸福感關係之研—以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第20期,頁119-140。
吳瓊華(2009)。《碩士在職進修學生幸福感之影響因素》,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瓊華(2009)。《碩士在職進修學生幸福感之影響因素》,台南科技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志恭(2012)。〈大專學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11卷第2期,頁94~103。
卓可欣(2010)。《在職進修者職家學衝突之前因及後果》,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房美玉(2000)。半導體產業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競爭力之研究:由人力資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子雯(2000)。〈成人學生角色扮演、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正修學報》, 第13期,頁270。
林正峰(2007)。〈國家快樂力〉,《商業周刊網》,取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24128。取用日期:2012年12月26日。
林正源、黃德祥(2011)。〈國中學生思考風格、人格特質與學業成就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1)》,頁55-80
林佳慧(2011)。《國小視覺藝術教師在職進修之生活適應與幸福感相關研究-以彰化縣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美勞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盈伶(2006)。《人格特質、學習型態對學習成效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企 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家瑩、林韋誠、鄭嫥嫥(2010)。〈台灣大學生人格特質、人際互動策略與人際關係品質之關連〉,《慈濟通識教育學刊》,第6期,頁29-50。
林珮萱(2012)。〈遠見民調 台灣第一份幸福感成績單〉,《遠見雜誌》,310。
林砡琝(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人際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真譯(1991)。E.J. Phares著,《人格心理學》(Introduction to personality),臺北:心理。
邱柏勝、徐念慈、陳冠中(2012)。〈30歲唸碩士不嫌晚〉《Cheers快樂工作人》, 取自:http://www.cheers.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103&nid=2486。取用日期:2012年12月26日。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台北: 雙葉書廊。
施建彬、陸洛(1997)。Argyle著,《幸福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happiness),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洪靜惠(2005)。《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梅英(2008)。《青少年人格特質、感恩心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月仙(2010)。《國中學生個人、家庭及學校生活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雅欣(2005)。《成人學習者知識論信念與學習型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憶婷(2005)。《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婚姻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同廟,劉維群(2007)。〈五大人格特質與領導能力之關係探討~以台南地區大學校院學生社團幹部為例〉,《高雄餐旅學報》,9(1&2),頁35-61。
張茂源、吳金香(2009)。〈淺談幸福〉,《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第26卷第3期,頁87-90。
張華智(2012)。《寵物犬飼主之飼養行為、人格特質、依附關係對其幸福感影響之研究》,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文忠譯(2011)。Ciaran Acton、Robert Miller、John Maltby、Deirdre Fullerton著,《SPSS在社會科學的應用》(SPSS for social scientists),臺北:五南出版社。
莊文魁(2009)。《碩士在職專班成人學生職場情緒勞務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佳琪(2011)。〈杜威的教育哲學對於終身學習之啟示〉,《育達科大學報》第29期,第 163-176 頁。
陳志樺(2002)。《成人技職繼續教育參與動機與障礙因素之相關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信宏譯(2007)。McMahon, D. M.著,《幸福的歷史-人類最捉摸不定卻又渴求不己的目標》(Happiness: A History),臺北:究竟出版社。
陳美勳(2009)。《在職進修人員家庭-學習角色間衝突、社會支持及學習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素幸譯(2004)。S. Klein著,《不斷幸福論》(Die Gluecksformel),臺北:大塊文化。
陳毓茹(2005)。《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士論文,未出版。
陳瑛倫(2012)。《不同人格特質之高齡者參與運動社團人際關係與參與態度關聯性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陸洛(1997)。〈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8卷第1 期,頁115-137。
陸洛(1998)。《文化與幸福感:一項中英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高雄市,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
陸洛、黃茂丁、高旭繁(2005)。〈工作與家庭的雙向衝突:前因、後果及調節變項之探討〉,《應用心理研究》,第27期,頁133-166。
博克(Derek Bok) (2010)。幸福的政治,政府可以從幸福感的新研究學到什麼事。知識通訊評論,第92期,頁64-65。
曾文志(2007)。〈大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常識概念與主觀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第38 卷第4 期,頁417-441。
黃怡婷(2010)。《國中學生個人、家庭及學校生活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統計學系,未出版。
黃彩霖(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 》,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惠玲(2007)。《國小女教師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雅琪(2010)。《桃園縣國中教師人格特、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韞臻、林淑惠(2008)。〈大學生幸福感之組成與比較〉,《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 第9卷第2期,頁19-31。
葉重新(2004)。《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廖玉齡(2007)。《成人學習動機、學習行為、學習機會與創新表現關係之研究-以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廖鶯娥、黃成財、王麗萍、徐堯(2006)。〈在職進修者之學習壓力、工作壓力與身心狀況關係〉,《通識研究集刊》,第10期,頁153~170。
劉鶴群、林秀雲、陳麗欣、胡正申、黃韻如譯(2010)。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12e),臺北:新加坡聖智學習。
蔡欣嵐(2001)。《工作特性、人格特質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以半導體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復源(2010)。《人格特質、自我導向學習、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富元(2012)。〈台灣競爭的下一步-改變,為了幸福〉,《天下雜誌》,500。頁41。
薛秀宜、陳利銘、洪佩圓(2006)。〈人格理論新紀元:人格五因素模式之測驗工具與其研究應用〉。《教育與發展》,23卷,1期,109-118。
謝玫芸(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外向性人格、角色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美蘭(2001)。《碩士在職進修專班學生學習與工作衝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嘉慧(2007)。《大學碩士在職專班之人格特質、情緒智力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魏國金(2010)。〈研究發現:幸福 始於50歲〉。《自由時報電子網》。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19/today-int9.htm。取用日期:2013年4月26日。
籃文彬(2012)。《大學生完美主義、心流傾向與心理幸福感之結構方程模式分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文賢譯(2008)。Michael WALZER著,《論包容》(On Toleration),臺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書於2006年出版)。

英文書目
Connolly, J. J., & Viswesvaran, C.(2000). The role of affectivity in job satisfaction:A meta-analysi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9, 265-281
Costa, P. T., Jr., & McCrae, R. R. (1992).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and NEOFive-Factor Inventory: Professional Manual.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Diener, E. & Oishi, S .(2005). The nonobvious social psychology of happiness: Psychological Inquiry, 16 (4), 162–167.
Diener, E. (1984).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5 (3), 542-575.
Diener, E., Suh, E. M., Lucas, R. E., & Smith, H. L. (1999).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5 (2), 276-302.
Diener,E.(1999).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emo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6(5),8.3-804.
Goldberg, L. R.(1990).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The Big Five factor struct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 1216-1229.
Mark J. Schmit & Jenifer A. Kihm (2000). Development of a global measure of personality, Pe rsonnel Psychology, No. 53, pp.153-193.
Brickman, P., Coates, D., & Janoff-Bulman, R.(1978). LotteryWinner and Accident Victism: Is Happiness Relativ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917-927.
Nunnally, J. C.,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Hill,(1978). Richins, M. L., “Negative Word-Mouth by Dissatisfied Consumers: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57, Winter,( 1983). pp.68-7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